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57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57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志就不一样了,有较大保存和收藏价值,即使是老旧杂志,也有可能流落到二手书摊再卖一遍,至于二手报纸你看过有谁卖过的?古旧书籍收藏市场内,旧杂志照样有人淘宝。

    所以,省级作协的入会要求,从来不是看你在报纸上表了多少作品,而是看杂志作品、获奖作品,以及是否出版书籍。

    钱丽非常羡慕地站在后面叹道:“哇,真的是杂志啊,这才叫文学作品!杨子建,你真的成名了,恭喜啊!以后你成为像路遥、王朔一样的大作家,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同学!”

    杨子建笑嘻嘻道:“哪里,省级而已,《散文天地》还有点出名,算是小半个国级,但《闽省乡土》原来叫《闽南乡土》,八五年创刊,非常年轻,只能算是半个省级。”

    汪滟走过来,毫不客气地将两个大信封拆开来,取出杂志,先翻到《南塘——千年闽学古镇》的页面,看了第一页,文章内容简直就是把杨子建所有家乡散文简化凝练在一篇文章上,做导游词都可以了。

    正要认真翻看时,铃声响了,美术老师走了进来。

    汪滟立即把两本杂志带了回去道:“我看完,下课还你。”

    这还有自己表意见的份吗?杨子建深深地感到悲哀,就这是有女友的男生的无奈,特别女友和自己还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区,从此学生时代再没有了自由民煮,从此后宫的梦想始终悬挂着一把闪亮的菜刀……

    林逸同情地望着杨子建……

    钱丽则带着淡淡的失落,如果……

    张瑾冷哼一声,直接无视……

    今天的秋雨越下越大,南塘镇笼罩在大雨的水幕之中,杂草丛生的马头墙、脏污的青石路面、陈旧的滴水屋檐,这些景色仿佛一副优美清凉的水墨画,一婉转怀旧的古诗。

    进士巷,行人稀少,雨水把青砖和卵石路清洗得格外光洁,水泽反射着暗淡的天光。

    常舒雨和杨子珍放学回家,两人共撑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因为伞太小,两人紧紧挨着,舒雨手揽着子珍的肩膀,而子珍则抱着舒雨的腰部,两边屋檐的水流形成两道长长的瀑布,“哗哗”地溅起无数水花。

    两个小萝莉怕雨水把衣服弄湿了,只好尽量走在路的中间,她们走得很慢,两百米长的巷道,走了五分钟,终于进入杨家的侧门走廊,常舒雨收起了雨伞。

    子珍看着已经湿透的硬底布鞋,炫耀道:“哥哥明天下午就回来了,镇长会派车去接他。哥哥打来电话来,说会给我买一双旅游鞋。”

    舒雨纠正道:“是书记派车,书记比比镇长大。”

    这时,正厅传来一阵喧哗声。

    舒雨好奇道:“难道下雨天了,还有游客到我们家里来拍照喝茶吗?”

    子珍倒是有些开心道:“有些游客很好的,送糖果给我吃。”

    自从南塘镇和杨子建出名后,杨家也跟着出名了,经常都有镇干部、村干部和中学、小学的老师来访,还有一些镇里的高中毕业生们。

    现在镇上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留意报刊杂志,一看到杨子建的作品就叫起来,互相传看交流,这不仅是镇党委政府和学校的要求,同时也是他们的自行为,因为文章与他们生活和历史相关。

    他们杨子建写的有关南塘的文章,虽然写得天花乱坠,与实际有不小距离,但看到自己就生活在文学作品里,就感到无比的光荣和骄傲,每次游客来访,他们就会根据杨子建的文章做导游,昂挺胸地讲述着“这风雨桥我天天在下面玩水洗澡”、“这天后宫我常常在里面看电影”、“这古井我经常打水”、“这大宅子就是我的家啊,陈知州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等等。

    因为游客大多有点学问,兼职当导游的镇干部、学校老师自然提到“少年作家”杨子建,在某些有身份地位的游客要求下,还会被带到杨子建家观光做客,导致杨妈妈有些烦不胜烦,但又非常开心,因为游客都是城里人,而且都在夸自己的儿子。

    游客们每当看到这座古老深邃的宅院,宏伟精致的门楼,高达半米的门槛,以及悠远的书香世家,都会不禁恍然大悟:确实,只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族历史,这样的文化熏陶,才会诞生出像杨子建这样一位小天才出来!

    不过,今天下大雨,游客并没上门,上门的是副镇长、旅游区筹委会副主任、汽车游船出租旅游公司总经理王荟同志,她身边跟着中学苏校长、文化站林站长、村长李群德等一班手下。

    由于许平凡有老区长的关系,马援朝有武装部的关系,这个旅游公司很快就批了下来,反正都是挂羊头公司,许多审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真要审的话肯定是不合格的。

    然后就是搭建草台班子,王荟非常重视杨子建,随着杨子建写的文章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他本人就是南塘镇旅游公司的一个活广告,现在电视广告非常重要,电视台每天有一半时间是在播放广告,而南塘因为有杨子建而省下了一大笔广告费,加上旅游是他倡议和鼓动起来的,怎么也要给杨家回报。

    按许平凡书记的意思,是让杨父杨士杰进农技站或供销社工作。杨父是农民,种过果树,对农业知识懂点,再进修一下,到农技站也能胜任;供销社就简单了,卖卖东西总会吧!

    但马援朝镇长却不以为然,小学文化就不能干事业了?这时代,经商做个体户、做二道贩子成为万元户的人多的是,他们有几个是高学历的?还有一些私营企业家,都是小学毕业生!因此,他要王荟考察一下杨士杰,合格的话,就招聘他进旅游公司,把他当作部门经理来培养。

    马镇长还特别提醒道:“这是杨子建的意思,他认为杨父还是很有前途的。”

    王荟因此早上冒雨上门拜访,和杨父进行面谈。

第113章 以子为尊,劝阻家暴() 
小镇无秘密,关于杨父工作问题,以及书记与镇长之间的争议,全镇都传遍了。

    所有村民都羡慕杨士杰养了一个好儿子,这种不着调的父亲,居然生出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正应了“歹竹出好笋”那句老话,是杨家祖上积了大德!

    杨父一边洋洋自得,一边诚惶诚恐,担心自己一步走错,连累了儿子——主要是怕连累了祖宗,现在儿子是光宗耀祖唯一的希望,如果自己出错,给儿子抹黑,那就是给祖宗抹黑,那常伯、大哥、二哥、族叔、大舅、姑丈还饶得了他,非扒他的皮,抽他的筋不可!

    压力很大啊!

    面对王副镇长所提的问题,一个是要进镇政府还是进公司,另一个进了公司要怎么干,杨父沉吟了半响,在他看来,进政府当小干部工资稳定,社会地位高,但没有钱途,肯定当不了万元户。进公司呢,他根本不知道旅游公司干什么,因此望向旁边的二哥杨士榕、常伯常达椿、姑丈李德群,以及两位老族叔,还有站在走廊边的杨母。

    见他们一个个面色凝重地盯着自己,杨父忐忑不安道:“进政府工作光荣,进旅游公司是为了四化建设,也很正确。不过,我想等子建明天回来了,问问他什么想法。”

    王荟笑道:“子建是希望你来旅游公司的。不过,你亲自问问他也好。子建量大,头脑又聪明,目光比我们这些大人还看得远,这旅游公司就是他倡议成立的。他的建议你要认真听取,虽然他是你的儿子。”

    杨父眨了眨眼,有些尴尬地点头道:“当然当然,我这当老子的面子,也是大儿子挣来的。他是知识分子,进城里读书,看的多听得多见的多,有那么老师、领导、记者教导他……我会听他意见的,请您放心,请书记和镇长放心。”

    翌日周六,中午,雨停了。

    杨子建背着背包,提着大袋小袋,在校门口附近的路边等了一会儿,然后坐上马镇长的那辆半新吉普车,于下午一点半回到了南塘镇。

    车子停在巷口附近的晒粮坪上。

    巷口这两天下大雨,路面泥泞一片,现在雨虽然停了,但巷子内的积水仍然像小溪般涌出来,说明南塘镇卫生虽然做好了,但排水道之类的基础设施依然落后。

    “谢谢刘叔!”杨子建亲热地叫一声,提着旅行包和几个礼物袋子开门下车。

    镇长司机小刘二十七八岁,他对杨子建非常佩服,不仅是他能写这么多文章,还在于马镇长对他爱护到了极点,天天看他的文章,开会言必称杨子建,因此非常热情地笑道:“别忘了,下午两点半到陈知州古宅,书记、镇长要带你去拜会易教授。”

    “我记得了。”杨子建点头道。

    在晒粮坪玩游戏的一群孩子见了汽车,立即围过来观看,五六个村民在旁边指指点点,和杨子建大声招呼问好,知道这个邻家男孩已成了一位“作家”。

    杨父杨母带着舒雨、子设、子珍兴高采烈地大步走过来,子设从额边到右脸上有一道紫痕。

    “等一等。”杨母疾跑了过来,提了一小篮新摘下来的桔子送给小刘道,“司机大哥,谢谢你送阿建回来,这点水果是自家种的,你可别嫌弃啊!”

    小刘笑了笑,很爽快地接了来,吆喝着赶走围观的孩子,慢慢开车离开了。

    杨父、子设、舒雨、子珍上前把杨子建的行礼拿起来,舒雨和子珍一起提着一个塑料袋子。

    杨子建端详着弟弟脸上的伤痕,手指宽青紫色,明显是被竹蔑抽打的,问他怎么回事。

    子设怯怯的看着杨父不吱声。

    杨子建立即明白过来,又气又怒地瞪着杨父道:“我不是说了吗,咱家不能再有家暴了,你也答应常爷爷了,怎么还打人!这么野蛮封建的做法,杨家会被所有人笑话的!”

    杨父瞪了子设一眼道:“你问问这个小畜生,上午美术课早退,老师都找到家里告状了,丢脸啊!我问了半天,才知道这畜生跑到竹林里抓笋虫玩——别扯什么给哥哥炸笋虫吃,笋虫一天能抓几只?你脑子就是不长记性……”

    杨子建头痛,对杨父道:“爸,道理可以慢慢讲,子设贪玩,你罚他抄作业不是更好吗?打孩子是不对的,甚至是违法的,家暴严重的话,还会被警察抓起来!我采访南剑市城西派出所写了一篇文章,汪所长跟我讲过,很多家长把孩子打伤了,结果被抓到拘留所关了起来。”

    杨父最怕“严打”了,吃了一惊道:“真的?这国家管天管地,怎么还管老子打儿子?”

    杨子建一本正经地吓唬他道:“当然啦,我写的那篇派出所新闻,刚刚在这个星期一的《南剑青年报》表,你可以去问问。所以,你以后要用说服的方式,别老是打打打的,要是受了重伤,公安是会上门的。而且,以后你进了公司工作,老打孩子,会被知识分子瞧不起的!”

    杨父这辈子有三怕:一怕常伯打骂,二怕公安抓进局子,三怕面子丢光。听了大儿子的话,这才叹道:“好吧,我以后不打了。以后就罚他抄作业,抄他一天,不抄死他!”杨父语气阴森森的。

    子设打了一个寒战,嘀咕道:“那还不如打一顿呢。”

    杨子建瞪了弟弟一眼道:“你以后收收心好不好,你不是想考一中吗,你这个样子,别说一中,连最差的九中、十中都考不上!”

    子设垂头道:“好吧,其实我真的想抓笋虫给哥炒菜,以前你最喜欢吃了。”

    杨子建摸了摸他的头道:“你的心意我领了,但上课早退给我抓笋虫,这不是打我的脸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怂恿你去干的呢,我这当哥哥的,就得担上了教坏弟弟的名声了!”

    子设羞愧道:“哥,我错了!”

    杨子建欣慰地微笑道:“知错就好。我给你们三个买了旅游鞋,回家后你们试一试。”

    三个弟妹立即欢呼起来,进士巷一时欢声笑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第114章 家族会议,战略布局() 
古老巍峨的门楼,中门大开。≧

    门前站着常爷爷、二伯、姑丈、姑姑、大舅、小舅、常大伯、常二叔,他们个个或严肃或兴奋,目光炽烈地盯着杨子建,仿佛老区的民众迎接子弟兵回来一样,有了主心骨。

    杨子建跨过半米高的门槛,把子珍抱了过来。舒雨也“恬不知耻”地伸展双手,杨子建无奈,只好把她也抱过门槛,她双臂搂着子建哥的脖子,呵呵直笑,两颊的婴儿肥显得格外可爱。

    子设则左手撑了门槛一下,就轻巧地翻跳了过去。

    在众人的簇拥下,杨子建带着杨家所有话事人,来到了上院正厅,大家围坐在饭桌上,饭桌上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