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55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55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革想到伤人抢劫二十万足够无期或枪毙,为了逃命,他已经豁出去了,凭着卡车的坚固,连撞两辆警车出公路,并朝汪所长的伏尔加撞上来。

    汪所长加大油门,快速冲出二十多米,看到前面有一段在修路,立即用扬声器令工人摆下路障,然后停在路障前直接开枪射击。

    林革右臂中枪,卡车失控,擦过一排路障,冲进一个大沙堆里,最后车子斜倒在地上,林革撞得满身是血。

    汪所长带着五六名民警冲上来,将车内的林革制服擒住。

第108章 专栏作家的责任() 
从林革暴起坐车逃跑到中弹被捕,丁兴盛知道之后,意志崩溃了。≤

    乌溪镇派出所审讯室内,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强大政策攻势下,丁兴盛很快垮了,向民警开**待了一切。个中内情有些狗血:林革长得帅又好色,在深圳做保安时,和歌舞厅的几位红牌小姐打得火热,这当然得罪了老板,被抓起来毒打,然后在丁兴盛的帮助下逃回家乡。

    丁兴盛好赌,深圳工作三年,没赚到钱,反而欠下了一笔巨债,也逃回家乡,不久,深圳那边追债上门了。万般无奈,丁兴盛求助于林革。

    而这时,史上最大笔的集资购猪款出现了,林革便与丁兴盛策划了这起抢劫案。

    他们先在动机上动了手脚,制造卡车故障——这里出了点小问题,两辆车故障时间不一致,相隔距离长了点,只好让丁兴盛找个蹲坑的借口,接近向来孤僻的高猛子,趁他小便时打晕。同时,林革趁沈兴不备,从侧面手刀砍晕沈兴,再用钢筯打晕正在修车的李文华。

    为了摆脱嫌疑,林革咬咬牙,让丁兴盛也把他打晕,但丁兴盛兄弟情重,出手还是过轻了点……

    傍晚,汪所长带着三名民警,在小河边水草中捞起了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面正是装钱的小皮箱,里面十九万七千块分毫无损。

    电话打回南剑市,城西所的屠宰个体户们欢声雷动。

    晚上七点多,杨子建和林老师坐着公交车前往箫鼓家。

    路过城西派出所门口,只听大院前鞭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一群屠宰个体户敲锣打鼓送锦旗,依稀中,他看到汪滟欢快雀跃的身影,附近还有几名南剑日报的记者在拍照——可惜了,这么重要的报道,可能要被南剑日报记者给截胡了。

    林老师也注意到了,好奇道:“汪滟的爸爸破案立功了吗?”

    杨子建点头道:“是的,南砂片区屠宰个体户二十万元集资购猪被抢劫案,汪所长带人去破了,不仅抢住了嫌疑犯,还把钱一分不少地找了回来。可惜,中午本来是我们在跟踪报道的,没想到日报记者鼻子这么灵,汪所长还没回来呢,他们就来报道了。”

    城西所谢的指导员肯定更欢迎日报记者,毕竟橡树文学社这些所谓的“小通讯员”,其实都是没有采访证的业余记者,在南剑市内靠着熟人关系上上报纸没关系,到了市外,就没有报刊会认你了。

    林老师严肃警告道:“你们文学社报道一下先进事迹就可以了,社会阴暗面的新闻少去采访,这对你们的成长有害无益,我也不会让你们去表!”

    杨子建只好答应道:“我知道了。”

    他们在闽江中路一个站点下车,经过一家水果店时,杨子建买了五斤水果,然后抵达宁远小区,登上12栋楼五层,敲响了箫鼓编辑的家门。

    箫鼓开门,一阵寒暄后,他微笑地收下了杨子建的水果,请林可纯、杨子建在客厅就坐,他的妻子过来倒茶,又是一番见礼。

    箫鼓家很有特色,墙上挂着字画不多,却有不少古董和雕刻作品,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使室内有股酽酽的乡土气息,又与现代装修相融合,显得非常别致。

    杨子建呷了口茶后,直接了当道:“箫鼓老师,这段时间,林老师和楚女编辑都在要求我多向学生期刊和国家级报刊投稿,而写南塘镇、南剑市的乡土游记作品则求精求美。之前我写太多这类作品,语言、创意同质化非常严重。因此,我向您申请,在丹霞版开一个乡土文化的专栏,以后我的乡土散文作品,主要在这个专栏表。这样,我可以用更多精力把作品写精致来,同时也有时间写一些非乡土类的作品,投稿给学生期刊和国家级报刊。”

    箫鼓似乎早知道他的来意,他点点头,思索半晌,沉声道:“子建同学,你知道文学专栏的含义吗?”

    杨子建一愣,望文生义道:“就是固定的版面,同一个作家,用他自己的风格作品,表偏向于某个领域的作品,对吧?”

    箫鼓呷口茶,淡然道:“这只是表面的含义,随你怎么理解都行。说白了,就是在副刊专门开一个地方,让作者可以随意表自己的作品,不是吗?”

    杨子建眨眨眼,不知该怎么回答,他在内心里,其实就是想要一张长期稳定的饭票而已。

    箫鼓继续道:“实际上,专栏作者在某种意义上占用了责任编辑的部分权限,因为编辑不能对专栏作家挑三拣四,不能随意修改。但是,相应的,专栏作家也要承担责任编辑的部分责任。”

    林老师有些担心道:“什么责任?”

    箫鼓笑道:“专栏是整个版面的精华,它的作品质量必须是上乘的优秀的作品,从而能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体,也就是说,专栏作家要和和编辑一样,要与读者建立某种良性的互动,读者的一些意见和看法,要谦虚接受,并做出适当调整。”

    杨子建连连点头,一旦成了专栏作家,那么读者就是自己的半个衣食父母了。

    箫鼓最后笑着拍板道:“我同意给你开专栏。你也不必这么严肃,只要按你最好的状态写出最好的作品交给我就行了。”

    杨子建连忙站起,朝着箫鼓深深一躬道:“谢谢箫鼓老师,我会认真写好专栏作品的!”

    林老师起身和箫鼓握手道谢道:“非常感谢你对子建的支持。这孩子有才气,有毅力,有前途,但需要您这样的伯乐扶持一把。你放心,我会监督他写好每一篇专栏文章,当然,我不会干涉他的写作。”

    箫鼓欣慰道:“其实我也一直期待有杨子建这样的作者出现,我喜欢创作乡土气息的中长篇,现在可以稍微解放一下了。有了杨子建的作品,丹霞的传统风格可以保持住了,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写自己的作品!”

    然后三人商量了一下,由箫鼓提议,把这个专栏名称起为“韵古乡新”,意为“在乡土文化的古韵上,歌颂家乡故里的新面貌”。

    林老师和杨子建当然没意见。

第1章 陈家坳祖厝,岩棺() 
夜风如水。>

    一轮弯月划过右边的大楼,法国梧桐树在风中“哗哗”作响。

    南剑市过七点半多就没有公交车了,因此杨子建和林可纯老师散步回家。

    公路的车辆非常稀少,更多是自行车的“叮铃”声,许多青年男子载着女孩,在夜路上你追我赶,留下一路的欢声笑语。

    林可纯皱眉看着这些年轻人,他们当中明显有不少是三中、四中的高中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去跳所谓的“贴面舞”的。

    这种暧昧的舞蹈风靡八十年代,由于“严打”狠狠打击了一批组织者,所以消停了一段时间,随着“严打”过了几年,这股风潮又卷回来。

    不过,九十年代卡拉ok的兴起,贴面舞渐渐要被逐出市场。

    只是满街的录相厅,以及录相厅小黑板上写的“晚上十点加片”等内容,让林可纯感到无奈和愤怒,他对杨子建道:“我同意你们把文学社做大做强来,以后校刊增加到四十页,不仅要吸收一中的社员,也要吸收其它学校的社员。向全南剑市中学生征稿,让他们来投稿,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让他们回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一中校刊是没有希望了,毕竟它是学校的喉舌,不能太过活泼。”林可纯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箫鼓和杨子建事迹的刺激,突然下决心道。

    杨子建走着,感觉有点热,夹克校服衣领拉开一些,附和老师道:“谢谢您支持!《像树》社刊有几个好处,它的用稿要求只比作文高点,又不用太文学,介于学生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最适合学生了,而且还不用付稿费……如果经费充足的话,我们还可以请言丛、楚女、箫鼓等编辑给他们讲座,为南剑市培养作家后备军,当然,他们当中大多成不了作家,但多少学会鉴赏,并通过文字交流,增加面和人生阅历。”

    林老师奇怪地看着杨子建道:“我现,你总是比我能想得更深。”

    杨子建只好“嘿嘿”傻笑几声。

    八点半,杨子建回到教室继续晚自习。

    由于《南剑日报》“韵古乡新”文学专栏确定下来,杨子建当晚把“家乡系列散文”作品大纲进行了一番调整修改,增加南剑市区风景的游记,如《嘉靖古城墙》、《鲤鱼洲古亭记》等。

    第二天,星期四。

    早上课间操间,杨子建向班主任请假后,专门向楚女打电话汇报了昨晚开设专栏的事。

    楚女笑道:“这是本来就是‘郎情妾意’、‘一见钟情’的好事,箫鼓这人在很多座谈会上报怨南剑市作家受伤痕文学和革命文学影响太深,好高骛远,不关心自己的乡土文化。你出现,简直让他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对了,《南剑青年报》校园版今天刊登了你一篇《银杏树、铜钟与手风琴》,这篇把你南塘初中师生最美好的一面写出来了,非常温馨感人。”

    杨子建微微喜欢道:“谢谢学姐。”

    楚女有些嗔怪道:“这声音好像不怎么开心啊!”

    杨子建是对表文章麻木了,当即连忙否认道:“哪有啊!我能得到学姐的器重,能表作品,高兴得快要变成一只小鸟飞向蓝天……”

    楚女连忙打断道:“得了,得了,我知道你的心思,现在作品表多了,兴奋度下降了不是?我也经历过,现在写作表作品成了一种兴趣、习惯和工作,甚至哪方面更多点我都无法确定了。”

    杨子建只好干笑。

    楚女道:“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是《南剑青年报》‘校园’版也决定在下周开始给你开专栏,叫‘中学新星’。同时,你们文学的‘橡树专辑’也在一起登,共挑了八件作品,六篇散文两诗。”

    杨子建这下真的高兴了,专栏什么的,早就定下来的,并不怎么样,但专辑终于确定,为《橡树》社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为自己的情人、朋友和同学高兴。

    不管小卖铺老板的惊讶,他尖声欢呼道:“太好了,太好了!楚女学姐你太够意思了,我代表文学社感谢您!你真是我们的启明星,是我们的伯乐,园丁、雨露、蜡炬……”

    楚女哈哈大笑道:“这好像是我以前写给老师的祝辞!”

    两人又谈了一下b电脑里的《三重门》,楚女有读了一遍,提了点建议,但并没叫杨子建去修改。

    打完电话,课间操就结束了,杨子建快步回去,向汪滟、钱丽、林逸、张怡敏等文学成员报告了下周四出“橡树专辑”的喜讯,全班有八名同学的文章将上报。

    一时间,全班欢声雷动,虽然大多人带着嫉妒,但有一就有二,他们努力一把,下个专辑可能就是他们上了。

    汪滟高兴地俏脸通红,然后低声问道:“是哪八位社员的作品,有没有我的?”她写的是一赞美学校的诗歌,表的可能性有点低。

    杨子建耸耸肩故意抱怨道:“这专辑没我的作品,关我屁事,我当然忘记问了,你想知道,就打电话去编辑室问吧!而且你是社长,社员的成绩就是你的成绩。”

    汪滟高兴苦恼夹杂在一起,有些患得患失,觉得还是不打电话,让希望多保留一个星期吧!

    但紧接着,杨子建就乐极生悲了。

    第三节课是化学刘段长的课,他把上周“高一(2)班单元考荣誉榜”和“高一年段荣誉榜”贴了起来,并表扬了全年段前百名的同学,高一(2)还不错,在七个班前百名中占了17人,而且年段状元又是张瑾同学!

    刘段长时不时地点名批评了一下落后的同学,特别是杨子建,退步很大,要他加强学习,要学习与兴趣兼备。

    课后,杨子建跑到教室后面黑板报的右边,与一群同学挤着本班的“荣誉榜”,年段前百名就不看了,肯定是没自己的份了。

    这与其说是荣誉榜,不如是排行傍,竞争榜。

    一个个名字数下来,然后他看到了自己的总成绩排名:十九名。

第2章 焚经炉夜话,骤变() 
杨子建面如土色,压力山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