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48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48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圈,两人相互配合,资料齐全,基本得到了区领导的认同,现在就差开个常委会表决,然后正式立项,写报告向上级申请了。

    许书记马镇长一齐心,这事就基本成了。

    没想到,马镇长一回来,两大佬似乎闹矛盾了,什么矛盾,却没几个人知道,只听说有人隐约听到书记和镇长在电话里对骂。

    谁都知道,打江山的时候大家当然齐心协力,但坐江山的时候,里面的权力分配,就要刺刀见红你死我活了旅游区一旦成立,将会成为全镇经济的发动机,谁来负责这个公司,每人都有自己的野心,可就不再温情脉脉、团结进取了。

    马援朝面色铁青,大步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砰”的一声,就把门给关了。

    许平凡是不喜欢废话的人,他坐在马镇长的宝座上,直接了当道:“旅游公司经理让王荟兼任。”

    书记管人事,这话只有他能说。

    分管宣教的王荟副镇长虽然是女性,但一向朴实勤恳,扎实干活,不偏不倚,用可怜的经费把全镇初中、小学管得滴水不漏,即使不少乡下小学老师经常拖欠工资,都没有对她起过怨言。她很少参与书记镇长之间的“明争暗斗”,不过明面上是属于马镇长的部下。

    马援朝一反在外面的“愤怒”,反而提起开水瓶,非常热情地给书记倒了杯茶,然后自己泡了一杯,坐在书记的对面,呷了一口道:“王荟同志责任意识强,工作勤恳,又长袖善舞,那么多学校问题她都能摆平,我都服她。古镇旅游本来就属于文化管理的职权范围,我同意!”

    但话锋一转道:“但怎么经营,必须聘请一位专职副经理来做,下面的部门要拆分,能承包的就承包,尽量让私营来做,这样才有活力。”

    许平凡欣慰道:“我在鹭岛特区生活了四年,鼓浪屿景区开发我比谁都熟悉,你能这么想,我非常高兴,这说明我们想一块了!86年国家出台政策,地方和集体可以自筹办旅游,老区长就让我来南塘镇当镇长,就是想让我开发古镇旅游,可惜虎川水库这颗老鼠翔把南剑市旅游这锅汤给煮坏了,上上下下一听旅游就害怕,我也退缩逃避了,但没想到,周庄给我们开打了另一条”

    说着,他微微哽咽。

    马镇长撇撇嘴,他就一个大老粗,不明白这些文化人为什么对南塘镇的闽学文化这么重视,大到那些教授专家一听开发闽学古镇,高兴得什么似的,小到杨子建那小子,简直把他当成大救星一样。对他而言,搞旅游能发展经济,能改善镇政府财政,让他不要当成“乞丐镇长”就行了。

    之后,马援朝脸一板,严肃道:“老许啊,咱们要算一本经济帐,请榕城大学来做规划是最合适的。”

    许书记双目闪出一片精光,有些耍赖道:“我已经和鹭岛大学谈好了,他们免费给我们做规则,我们只要做好接待就行了,这就是最好的经济帐!而且鹭岛大学才是闽省第一流的学府,榕城大学,哼,差太远了。”

    马援朝拍着桌子叫道:“榕城大学就不是免费了吗?陈教授和文化厅文物处长是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申请维修经理,而且鹭岛大学一来就是一大群,这接待省得了吗?”

    许平凡声音沉稳,显得温文尔雅、绵里藏针道:“老马,你要看远一点。首先,历史系、中文系来,是给南塘镇的历史文化进行定位,是盖棺定论,是深度宣传。南塘虽然号称南剑半避文脉,但实际上一个历史名人也没出过,什么知府知州知县一大堆,但都没有成名成家,成名成家的杨时朱熹都不是南塘人,虽然和南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得要进行历史鉴定不是?王婆卖瓜,靠自夸是不行的,还要专家来夸一夸!第二,鹭岛大学与华侨有着密切关系,你只想到向文化厅要钱,有没有想到华侨比文化厅更有钱?无论是捐赠还是投资,人家一根毫毛就能把南塘镇压垮。这第三呢,鹭岛是特区啊,有钱人多,企业多,那些教授以后出书,就等帮我们免费宣传,等于开拓了一个市场”

    马镇长当场被说晕了,越想这个大学生的话就越觉得有道理,自己有点捡了芝麻扔了西瓜的感觉,就糊里糊涂地同意了许书记的决定,虽然有点对不起榕城大学和文化厅的领导,但现在是改革开放了吧,谁给我好处大,我就认谁当大爷!

    这个矛盾一解决,后面的议题就非常和谐了,毕竟他们俩其实没什么大的私心。

    这时,大门被推开,王荟副镇长闯进来急道:“杨子建在学校得了急病,被送进市第一医院急救了!”

第94章 众女看病() 
马镇长和杨子建比较熟悉,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马上镇定下来道:“生个病,有什么好惊讶的?一惊一乍,你这个样子,让组织怎么给你加担子?”

    “什么担子?”王副镇长听了,反而皱起眉头。

    许平凡和马援朝面对面苦笑,这干部就是这样,会干事负责任的并不喜欢太多权力,反而不会干事喜欢钻营的干部挖空心思地揽权。

    不过,旅游区才刚刚起头,八字还没有一撇,不能明说,许平凡打断问道:“杨子建得了什么病?他回家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王副镇长这才恍过神来道:“杨子建在一中得了急病,被他的老师送进医院,他同学给村长李德群发寻呼,李德群和杨妈妈现在正赶往公路边要拦车进城。这事是林羡讲的,他这段时间经常和李德群在一起。”

    马镇长思考一下,这杨子建不仅是南塘古镇的一面宣传旗帜,还能招商引资,功劳太大了,便吩咐道:“王副,你立即坐上我的车子进城看望杨子建一下,对了,把杨子建妈妈和李德群给带上。”

    许书记补充道:“要代表镇党委和政府给他买些水果慰问。”

    “好。”王荟点头,二话不说,转头大步离开。

    说来这杨子建毕业于南塘初中,他将来的成就,也有林荟这个分管宣教的副镇长的一份,因此一直非常关心,杨子建的作品她都有认真。

    看着王荟离开,马援朝摸了下头上的短发道:“是不是有句话叫天妒其才?这杨子建光这个月就生了两次病,进了两次医院”

    杨子建这次感冒有点严重,还带发烧,这才让余冒担心,他的父亲是赤脚医生,在偏远农村开了一个小门诊,知道感冒发烧可大可但杨子建这种显然有些严重,万一烧坏脑子就糟了,因此去林老师家通报了一下。

    林老师一听就急了,他从来认为校医不大可靠,要是耽搁了杨子建病情就糟了,立即通知校长办刘主任,要送杨子建去市医院。

    刘主任不敢轻忽,从校办工厂调了一辆车子,然后林老师和余冒、谢小钦、林逸不管杨子建反对,就将他扶下楼,送上汽车,开往市第一医院。

    杨子建前世就常感冒,久病成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了解,挺一挺就过去了,现在这样折腾,反而更糟,可是林老师固执,他也没办法,只好昏昏沉沉地任凭他们摆布。

    到了医院,余冒去挂号,买病历时,他对小护士道:“病人是南剑一中的小作家杨子建。”

    签单子的那位小护士猛地抬头,眼睛发亮道:“我知道,写南塘风雨桥那位,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日晒雨淋”

    余冒出身医家,对护士有天然的喜欢,立即自吹道:“我就是杨子建的好友,同舍兄弟,以后他要是出书,找我要签名。”

    漂亮小护士白了他一眼道:“别唠话了,快送病人去急诊室吧!”

    杨子建被林老师和林逸扶到了急诊室,周末病人多,杨子建不得不坐在长凳上排队。急诊室气味实在不好闻,吊扇“哗哗”地转动着,让杨子建变得更寒冷起来,感冒可是最怕风吹的啊,于是杨子建挺了五分钟,头一晕,昏倒在长凳上不醒人事了。

    傍晚五点,杨子建终于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病床上,病房内有五张床,他这张靠在窗边,手腕上扎着针管,旁边是一个输液架子,他不禁苦笑,明明是普通感冒而已,现在却被折腾成了重症患者了,这就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啊,偏偏还不能怪老师和朋友。

    “哥哥,你醒啦!”杨子珍躺在床上,上半身仅贴在哥哥身子左侧,眼睛出奇地亮,好像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一样。

    杨子建坐了起来,背靠着床头的白色枕头,皱眉道:“子珍,感冒是有可能会感染的,你快点下床去玩,乖!”

    子珍没听,她小手摸着哥哥的脸道:“常爷爷讲了,哥哥八字太弱,阳气不足,气血过虚,所以常常阴邪入体,容易生病。我和舒雨姐都是八字很硬的,我们的活气可以驱赶哥哥的阴气,但妈妈没让舒雨姐跟来”

    常爷爷有一套封建迷信理论,他根本就是把子珍当丫头来利用啊!

    杨子建不禁被气笑了,这不过是自己平时用脑过度,营养不足,又不喜欢锻炼的缘故,他抚着小妹的两条小辫子道:“你别听常爷爷胡说八道,那都是封建迷信。对了,你怎么来了,家里还有谁来了?”

    子珍道:“我跟着姑丈和妈妈坐王副镇长的汽车进城的,副镇长还送了一些水果。”她指了临窗的一张小桌子上一大袋水果道,“副镇长和姑丈知道你病得不严重,就先回去了。你的老师和同学也回去吃饭了,妈妈现在去医院食堂买饭了。”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子珍笑道:“一定是妈妈回来了。”

    但进来的,是穿着牛仔裤恤衫的汪滟,还有张怡敏、钱丽等文学社的四个女生,汪滟手上提着一个蓝色卡通画的保温壶,她目光微红,满眼关心道:“杨子建,你现在怎么样了?”

    杨子建苦笑道:“我现在算是重感冒吧,本来只是普通感冒。”

    钱丽关切地笑道:“子建,你可是我们文学社的大将,明天社刊就要出了,你可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我们来慰问你啦!”

    子珍和汪滟最听不得“死”字,立即瞪了钱丽一眼。

    汪滟旋开保温壶盖,然后取出一个调羹,递给杨子建道:“这是鸡汤,我在小炒店里买的,快趁热喝了吧。”

    “谢谢!”杨子建知道感冒后营养非常重要,立即一勺一勺地喝了起来,喝了小半壶,肚子暖暖的非常舒服,不禁叹道:“这输液挂完,我大概就可以出院了,感冒并不重要的。而且我从不认为输液是好事,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最好用自己的免疫力去克服。”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一个洪亮威严的声音喝道:“有病就得治,想靠自己体能去克服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第95章 孤单养病,通讯发表() 
林可纯老师大步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两个十三岁的少女,一个是林老师的女儿林蓉,另一个是蓝雪,蓝雪手上也提着一个钢色的保温壶。

    “林老师好!”汪滟、张怡敏立即迎上去,很狗脚很亲热地招呼着,她们一个是林老师扶植起来的文学社社长,一位是语文科代表,都是林老师的嫡系“干部”。

    林老师盯着汪滟手上的保温壶盖子,意外而有些警惕地看着她们俩,沉声道“你们送汤给杨子建了,是谁做的?”

    汪滟她出身警家,向来谨慎,立即听出了林老师的弦外之音,便落落大方道“嗯,是我在小炒店买的,早知道林师母有给杨子建熬鸡汤,就不去饭店买了,听说饭店里的东西都不是很卫生。”

    林老师释然,皱起的眉头立即舒展开来,微笑道“林蓉妈妈听说杨子建生病后,特意买了只土鸡来熬汤,营养丰富,我送一点给他喝。”

    蓝雪送到杨子建的面前道“快喝吧,这可是林老师和林师母的一番好意!”

    杨子建想起身道谢,但身上挂着输液管,只得坐在床上深深一躬道“谢谢林老师。”然后不管自己其实已经不怎么饿了,仍大口大口地喝着,这鸡汤非常浓,但却不怎么腻,可见林师母厨艺不错。

    雪蓝在旁边笑吟吟地监督着,带着一点恶做剧的心思,轻声道“要全部喝掉!”

    林老师越发慈爱地看着。

    这时,门口又走进几个人来,是班长王禹、学习委员张瑾、体育委员唐伟权等四名班干部其实是张瑾用了点小手段,让王禹把几名能叫到的班干部招了来,“陪”她过来看望杨子建,张瑾还提着一袋芦柑和苹果。

    一时间,杨子建的床边挤了一圈人,附近的病人目瞪口呆。

    我靠,不过是个重感冒输个液而已,又不是开刀动手术。

    老师和班干部们之间又是一片寒暄,然后王禹等人对杨子建嘘寒问暖,同学之间浓浓的友情氛围在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