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44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44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小作家变回学生后,杨子建低调地回到教室,老实地复习、做题、向张瑾请教问题,一晚就这么过去了。

    周五早上,杨子建三篇散文千年古塔、月下古井和关帝庙与虎祠在箫鼓的“丹霞”片发表了。

    本来箫鼓是要放在周三的发表的,但由于杨子建在周三“百花园”已经有专辑和编辑评论了,箫鼓就也弄了个作品专辑杨子建散文小辑放在周末发表。

第85章 进军《闽省日报》() 
周五中午,实验楼高中物理实验室。

    橡树文学社二十五名成员都集中在这里,要对橡树创刊号进行终审。

    除了汪滟和杨子建,剩下二十三人分成五组,互相传阅、朗读、校对。场面紧张而融洽,体现了这是一个团结的、高效的编辑团队。

    因为第一期创刊号只属于他们,是他们共同孕育的“孩子”,所以倍加珍惜小心。

    天气已经变凉,所有同学都穿起了夹克式校服秋装,室内显得“秋风飒飒”。

    汪滟身为社长,反而是最清闲的一个,她甩着蓬松的大马尾,校服袖子卷到小臂,好像一副干大事的样子,却独自坐在讲台的座位上,翘着二郞腿,津津有味地看着今天的南剑日报,特别细细品味杨子建的散文月下古井。

    “非常唯美、忧伤,让人感动,这是你一贯的风格。”她叹道,“子建,你知道吗,一中的同学们已经给你起了好几个绰号,比如感伤的子建、现代柳永等等。”

    杨子建就坐在第一桌,与汪滟面对面,他理所当然道:“凡是古典,必然忧伤,悲剧才是永恒的。”他附和一声,继续仔细审核橡树第一期的排版。

    所谓排版,就是在16开的纸上,画出一个个空框,框内写上文章的名字与字数,这字数包括空格和段落,空框得刚好容下文章,另外还有一些小插图进行点缀。

    八张纸十六页,他完整的看了一遍,不禁点头认同,排版一直是由张怡敏在做,这个有点胖的女孩不愧为语文科代表,作文第一不说,在第五中学读初中的时候,她就参与过校刊的编辑,那也是铅印的,因此对排版很有经验。

    汪滟探过头问道:“子建,我听说楚女编辑送你一套西装和皮鞋,全新的,她对你可真好啊!”

    杨子建道:“学姐关心学弟嘛!”

    汪滟冷笑道:“二十二岁的学姐?那她的学弟学妹可就多了去了,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每人送一套,那她还不得破产?”

    杨子建用排版纸拍了她的脑袋一下道:“喂,别思想乱想了,那套西装是楚女的弟弟穿剩下不要的,算是捐献给中西部贫困少年。”然后将排版纸扔给他道,“这排版没问题,只要校对好了,下午就交给印刷厂,争取下周一印出来,才一百二十份而已。”

    汪滟抓住排版纸,翻了几下,点头道:“我早就和印刷厂的编排室主任谈好了,明天他就可以安排工人排好铅字,实际上印刷很快,后天就能印出来。”

    杨子建道:“那好。明天我要和张怡敏去三中的参加我爱南剑作文竞赛,你和钱丽、林逸带着几个细心的社员,在明天下午去印刷厂编排室监督他们,不要松懈,同时,买一些水果去送人,校印刷厂是出名的拖拉,对那些编排室的大叔大婶们,你们嘴巴要甜一点知道吗?”

    “放心吧,我从小就知道怎么对付万恶的官僚主义。”汪滟得意的扬头,然后,有些不甘心道,“为什么你和阿敏能参加比赛,我这个文学社的大社长却没有这个机会?”

    张怡敏这时把校对稿收集起来,走过来道:“全校45个班级,只有16名代表,平均三个班只有一个人,我们班是最多的,占了两个,这还是因为杨子建名气大,不然其它班级的班主任早就造反了。”

    杨子建翻了一遍校对稿,三十篇散文、南塘镇采风作品十一件,校园小品九件,另外就是各类读后感、记叙文、抒情散文十件,另有十首诗歌,诗歌其实只占一页多点,不到十分之一,这是因为杨子建故意采用行数少的诗歌,并删了不少字。

    封面的指导老师两名:林可纯和崔攸,主编两名:杨子建和汪艳,责编五名,通讯组的张怡敏、钱丽、林逸、孟云等五人,其余社员都是编委符合学校的作风,人人都是文学社的小干部。

    “编者按”是杨子建写的,非常“鸡汤”,相信无论是老师还是校友读了都要掉眼泪,就是学生读了,对学校的“热爱值”也会瞬间增加10个百分点。

    完成社刊的最后审核,大家浩浩荡荡地“护送”着稿件和排版纸,交给了校办小印刷厂的编排室。

    下午,第一节是地理课。

    叮铃铃

    校长办刘主任、语文组组长庄老师突然冲进来。

    刘主任手上拿着一叠厚厚的报纸,面色欣喜道:“杨子建,你出来一下!”

    杜老师后脚走进了教室,见他们干扰自己上课,立即不悦地指责道:“有什么事难道不能下课再说吗,我还要上课呢,刘主任,你是不是坐办公室太清闲了?”

    刘主任知道杜老师正处于更年期,一向牙尖嘴利,他今天心情好,不与她计较。

    杨子建看了一下杜老师,见她点头同意,便推开凳子,走出教室门口,他有些不解,现在他发表文章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庄老师摊开报纸,激动得有些喘气道:“今天,闽省日报副刊武夷山下,刊登了你的作品虎川观日出,上面作者写着南剑市杨子建,这是你写的吧?你在文章描写日出时,采用了非常精彩的对比手法,把虎川风景区的日出和南剑一中的日出进行了一番比较,其实是把我们一中美丽的校园环境间接地宣传了出来不过,省报的编辑好像把你当成老师了,哈哈哈”

    “闽省日报,这可是省级第一报刊啊!”杨子建接过报刊,闻着报纸的油香味,看着自己的文章,他不禁心潮澎湃,鲜血沸腾。虎川观日出是前世杨子建最好的作品之一,原本有五千字,立意隽永,句子优美生动,富有创意,经过自己大刀阔斧删改后,只剩三千字后,却呈现出一种经典的味道,好像在原石中开采出和田美玉一般,让人眼前一亮,读之口角噙香。

    这篇作品发表,这意味着杨子建的名气开始冲出南剑市,走向八闽大地了,加上今年十月份在散文天地发表的放学风景线,这意味着,他的作品,已经被省级刊物正式接受了!

    省级作家协会,已经向他招手。

    第一卷终

第86章 坑人的大赛环境() 
校长办公室。

    赖校长没有了以往的慈祥温和,他目光炯炯地望着杨子建,好像眼前是一座金矿似的,非常严肃道:“杨子建,你做的非常好啊,我当校长三年,只有去年因为奥数冠军登了一回闽省日报,然后就是这次了。这篇文章写的内容虽然以虎川风光为主,但一中仍会给你奖励,闽省日报稿费多少,我们给双倍。以后,你要多写一些南剑一中的文章在省级报刊发表,明白吗?”

    这是利诱啊,不过我喜欢。

    拿人手软,杨子建拍着胸脯道:“校长,我非常热爱南剑一中的,以后我会用更多的激情去描写学校。我现在是市作协会员,下一步的目标是向省级刊物进军。”

    “好,这才是有理想有志向的好学生!”校长赞完,就打发杨子建回去上课。

    下午有两节是单元考,杨子建考得不怎么样,不过,闽报发表,学校奖励,让他非常高兴,晚上特意买一斤五香瓜子,请宿舍同仁大嗑了一地瓜子皮。

    第二天,星期六下午一点半。

    杨子建、张怡敏两个同班同学兼同社社友,以及一中其他参赛的学生代表,总共十六人,在语文组庄老师和崔老师的带领下,坐着校车来到三中。

    杨子建和张怡敏坐在右边座位,因为是周末,校规管不了大家,学生们也没必要穿着校服参赛,因此都穿上最好的夹克或蝙蝠衫,女生穿裙子的也不少,就连身边微胖的张怡敏,也穿了一条碎花长裙子,显得活动可爱多了。

    杨子建当仁不让,也装起了最酷的行头:黑色西装和暗红皮鞋,还系好那条暗红色领带。

    其他学生乍一看,还以为是校长办的刘主任到了,全校似乎只有刘主任才会整天穿西装打领带。

    “你这衣服”庄老师和崔老师看到杨子建的样子,无语了良久,他们也只是穿着休闲服罢了。

    崔老师呵呵笑道:“不过了一场作文竞赛,又不是正式的社交场合,说白了,和平常的作文测试差不多,没必要穿这么正式,特别你还是学生。”

    杨子建反问道:“穿西装去竞赛,会违规吗?”

    崔老师挠了下头,思考了片刻道:“不会。”

    杨子建耸耸肩道:“那就好。再怎么说,我也是市作协认可的小作家不是,总要特别一点,才显得我与众不同!”他昂首挺胸,表现出貌样岸然、卓然不群的气势,再戴一副墨镜就可以上电视了,人模狗样的让人想揍他。

    崔老师不禁翻了下白眼,不再理会这个闷骚的学生。

    但有人受不了,比如张怡敏,她坐在杨子建身边,接受各种目光的扫视,有些不自在道:“喂,杨主编,这么大热天,你穿西装皮鞋不觉得闷吗?”

    杨子建斜乜道:“要风度,就得牺牲温度。而且张代表,现在都在车上了,又不能回头让我换衣服,你就少说一些废话吧,想想竞赛的事。”

    张怡敏自信道:“这你放心,我参加我爱南剑的作文赛已经四届了,其实和命题作文测试差不多,用的是专门的作文试卷,还有一些白纸当写草稿,还有就是监考老师多一点,现场严肃一点。非常简单,只要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

    这些杨子建早听林老师科普过,他初二时,也代表南塘初中到三中参加过一次“我爱南剑”作文大赛,但那次只得了一个鼓励奖,而张怡敏好像是第三名。

    现在国内作文大赛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方教育部门主办,学生必须在考场进行比赛另一类是少年类报刊杂志主办,采用征文的方式,但分初赛和复赛,初赛优胜者到报刊所在地进行现场命题复赛其实就是为了避免代写或抄袭。

    周六下午,阳光明媚,秋风习习,路边的法国梧桐有些开始落叶了,片片飘飞。

    一中校车穿梭在老城区,这里到处是二层、三层的老房子,铺店阴暗而杂乱,有些房子还是明清建筑改造的,半古半新,前面的门楼被拆除,石板台阶铺成水泥斜道,感觉非常别扭。

    很快抵达城中心偏东的南剑市第三中学。

    三中有二十七年的历史,但建筑看着非常老旧,校门根本不像校门,因为连大门都没有,老城区的居民可以随意进出,几个门卫在聊天几乎什么都不管,如同开放式校园,校风自由。

    今天有大量参赛学生抵达这里,十三个县市区学校的学生、乡镇初中的学生,有的一两名代表,有的十几位代表,有的坐校车,乡下的参赛学生由老师带队走路过来,都非常好奇地左看右看。三中举办作文赛多了,自有教务处的老师和学生会的干部在校门口负责登记接待。

    一中校车在校门口停了一下,就直接从大门进入学校,开往操场停车。

    杨子建透过窗口,望着三中的学校环境。

    来往的三中学生都不怎么穿校服,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周末。这些学生模仿香港电影,穿最前卫最流行的衣服,当然都是仿制品,他们还梳最酷的发型,有的居然还穿着“发哥”式的风衣,似乎这样才显得有个性。

    不过,许多女生穿着裙子花枝招展,却比一中女生老穿又肥又宽的校服养眼多了,因此一中的男生们,都挤在车窗边观看。

    杨子建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路边的女生在风中裙子飞扬、长发飘飘的样子。

    三中不像一中那样建在山中,它的道路非常笔直平坦,但前进了二十多米后,杨子建就发现,道路右边是学生宿舍,左边是教学楼,直接把最好的和最坏的一面展现出来。

    因此,当校车经过宿舍区时,一股异味立即迎面扑来,各种毒气比一中的男生宿舍浓烈多了,窗口挂着乱七八糟的内裤,窗外地面是七零八落的果皮和零售袋子,不时洗脚水或凉开水直接从三楼或四楼的宿舍倒下来,哗啦作响。

    砰砰砰!

    一中学生几乎差点被“毒倒”,纷纷推上玻璃窗关紧。

    杨子建是最快关紧窗户的那个,但毒气仍不免吹进车内。

第87章 天才与天才的会面() 
秋风瑟瑟,阳光被宿舍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