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40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40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滟忽然好奇起来,觉得这也挺有趣,同时她见杨子建确实有点可怜样的,便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好吧,我去试试,记得,你欠我一个大人情哦!”

    杨子建松了口气,拍着胸脯道:“当然,阿滟的人情,我愿意欠。”

    并开玩笑道,“我欠多了,就用这辈子来还你,你想要我做什么,我都同意。”

    汪滟听了,全身轻飘飘起来,脸飞红霞,双眸水汪汪的,灵魂充满了喜悦,她哼了一声,傲娇地别过头,蓬松的大马尾甩到一边叫道:“哼,油嘴滑舌,我才不稀罕呢!”

    叮铃铃

    上课铃声响了,不远处,物理姜老师正从走廊的南端走过来。

    “!”汪滟娇叱一声,和杨子建立即快跑出桃李苑的月门,终于抢在姜老师的前面冲进教室坐好。

    下课放学,汪滟果然跑到1班找李老师。

    杨子建偷偷观望,只见她和李老师开玩笑式的说了几句,李老师听了,呵呵直乐,连连点头,不过两分钟,汪滟便如得胜将军一般,指高气昂地回到教室。

    她一眼就看到鬼鬼祟祟站在第一组第一桌和同学讲话的杨子建,立即走过去,抬着下巴邀功道:“李老师答应了,邀请我和你一起去他家吃午饭,李老师叫我们12点15分过去,现在李师母也刚下班,要回家准备。”

    “辛苦社长大人了!”杨子建松了一口气,然后轻松地坐回自己的座位。

    汪滟看一下手腕的石英表,现在才11点45分钟,还有半个小时,于是便过来把林逸赶跑,然后叫杨子建坐过去,她坐在杨子建的位子上,做起了物理习题。

    杨子建认真地在一张白纸上计算着一行数字。

    汪滟眼角一撇,不禁好奇地探头看了看,什么13262122181681132318247,不禁哈哈笑道:“杨子建,你才一年级毕业吗?这些数字居然还要计算。”

    杨子建认真道:“我是在计算我的稿费,到目前来,我已经收到了11笔领款单和汇款单稿费,其中有一笔是学校的奖励。”

第77章 发笔小财,做客() 
杨子建指着一个个数字道:“头一笔13块钱,是青年报放学风景线,第二笔是学校奖励第三笔是建材报南塘八角亭稿费,建材行业果然富得流油,居然和日报一样是千字十五元,以后可以多灌水一下第四笔是税务报的北帜山怀古,第五笔是侨报的天后宫与电影院,第六第是日报的霜月的记忆,最高的稿费,81块大洋,相当于南塘初中老师三分之一的工资最后一笔是广播电视报南塘古巷唉,以后我再也不会给南剑广播电视报投稿了,千字才五块钱,写了一千三百多字才七块钱!”

    汪滟迅速心算了一下,不禁惊叹道:“哇,282块钱,你一个中学生,课余时间靠自己写作,不到一个月,收入差不多抵得上咱们南剑一中初中老师的工资了,厉害,自强自立,我们还要靠着父母养活呢!”

    她真诚的竖起大拇指,眼睛亮出了星星和红心,这样的男孩子,才充满魅力啊!以前追过自己的男生与杨子建一比,简直弱爆了。何况他还有“市作协会员”、“南塘镇乡土文化研究顾问”等身份,在日报上开专辑,小小年纪已经算是一个小社会名流了!

    “多乎哉,不多也!这还只是开始。”杨子建摇头叹道,他已经把100块钱还给谢小钦,送弟妹回家时给了母亲50块,回家后又给了母亲50块,他现在口袋里其实也就160多块。

    想到杨父欠债一千五百多块,杨子建倒曾经想过炒股、收藏之类的投机,但只要念头一起,就会莫名头疼,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记忆。

    他有种预感,“穿越大神”给他这个机会回到91年,不是要让他去当大享,而是走一条纯粹的作家之路。文章憎命达,当你真有亿万家产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再去过写作这种苦哈哈熬心熬神的日子了,马云不会去写作,更不会去写作。

    不过,将来他肯定会成立工作室的,自己出大纲,然后“集体”创作。

    但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作、文抄吧!

    杨子建暗叹,幸好这是一个最好的报刊时代,地方富裕中央穷困,地方报刊经费充沛,基本不拖欠稿费,要是十年之后,杨子建给好几家报刊写专栏,那稿费拖欠一年半载的都有,专栏作家真的会穷死,因此他为地方报纸写稿也就打算写到94年分税制推行为止。

    两人轻松地聊着作业和文学社,很快时间到了,他们收拾了一下,就肩并肩,朝着初中部教师生活区走去。

    南剑一中教师宿舍区有两处,一处位于食堂上方的高中教师区,这里的建筑建于八十年代,比较新,另一处则是初中教学楼后面的小山上,这里有许多枫树,建有四排三层高的小楼,都是建于六十年代的老式宿舍楼,近三十的风吹日晒雨淋,墙面外表呈现出一种过去时代的斑驳和淡黄色,让杨子建看了,有种莫名的感伤。

    李师母是比李老师还要老资格的一中老师,李老师其实是“夫凭妻贵”啊!

    走在一道上山的台阶,秋风吹过,几片淡红的枫叶飘落。中秋过后,一阵秋风一阵凉,一阵秋雨一阵寒,杨子建不禁打了几个喷嚏。

    两人走到最外一栋宿舍楼,登上二层,在201室的木门上敲了几下。

    “唉乃”一声,门开了。

    一位三十岁左右、非常优雅秀丽的的女人出现,她身穿牛仔裤和蝙蝠衫,卷发明显是烫过的,和李老师一比,她显得特别时髦。

    汪滟连忙鞠躬道:“欧老师好!”

    李师母笑眯眯地拉着汪滟的手道:“汪滟啊,你一上高中,个子就噌噌地往上长,现在已经跟我差不多高了!”

    杨子建也鞠躬道:“李师母好,今天中午唠扰了!”

    李师母又转向杨子建,热情道:“你就是我们一中的小作家杨子建吧,李老师经常提起你。都快进来,李老师正在看新闻呢,他比较关心国家大事。”

    汪滟呵呵抿嘴笑道:“男同志都是这样,我爸爸也是每天必看新闻,就连杨子建也一样,他看报纸从来是先看头版新闻,反而副刊不怎么看。有一次,我和他讲起崔攸老师的一首诗歌,我非常喜欢,跟他提了一下,他居然完全没印象,但洪峰的这首诗,就在他散文右边发表!”

    杨子建耸耸肩,和汪滟一起换上室内拖鞋,随李师母走过玄关,转个弯走进客厅。

    这时,李老师正抱着一个四五岁小男孩,坐在黄色长木椅上看午间新闻,小男孩手里正抓着一个彩笔在画板在涂个不停,不时扭动几下要离开父亲的怀抱。

    客厅好大,杨子建目测了一下李老师的房间,大概有一百三十多平方米,地面铺着乳白色的瓷砖,屋顶挂着水晶吊灯,四周墙壁装修也非常豪华,客厅一长两短黄色的硬木家具,正面墙有29寸大彩电,右边收藏架摆着一些时髦的电子产品,居然不是古董,但一股现代气息迎面扑来,这与老宿舍楼的外表有些格格不入。

    “子建,快坐我旁边,保姆还有一道排骨汤没煲好,再等几分钟就开饭。”李老师道,然后吩咐小男孩,“李行之,刚才怎么教你的,快叫哥哥姐姐。”

    “哥哥姐姐好!”小男孩看了汪滟和杨子建一眼,然后抓起身边的一个小汽车,对杨子建道,“哥哥,我们一起玩。”

    杨子建看来有点孩子王的气质,他走到小男孩身边,逗他玩了起来其实小男孩看到烫发就不怎么喜欢了,他妈妈总是一本正经地教训他,所以他把汪滟也归到了“不好友”的一类。

    汪滟跟在李师母身边,点评了一下房间摆设和烫发心得,汪滟的头发也有局部烫发,一大一小两个美女立即聊起来了,倒像是一对母女。

    很快午间新闻结束了,然后杨子建跟着李老师,一起到厨房餐桌上就座,菜不是很多,但都非常精致。

第78章 投资建议() 
李老师是一个不喜欢讲虚话的人,他总是非常直接而且冷酷,被同舍的同学评为“真小人”。

    比如每次测试后,他都会在班会课后讲这么一句话:“总成绩前二十名的优秀学生留下来,其他都给我离开教室!”然后冷漠地看着学生,总带着毫不掩饰的鄙视。

    是不是很气人?

    但他平时上课总摆出慈和的微笑,非常假,反正汪滟每次看到李老师皮笑肉不笑的样子,都要转头就跑,全班大概只有班长王禹对他毕恭毕敬。

    不过,在饭桌上,他倒是表现得像一个慈父的样子,小心地侍候着儿子李行之吃饭,毕竟计划生育后,这是他的独生子了。李师母则非常热情,不断给劝汪滟和杨子建多吃些。

    李老师吃了一半,就开始喝葡萄酒,时而随便问了一下南塘镇采风的情况。

    “到处是老房子,杂草长在高低不平的马头墙上,小巷嗯,都是青石板非常平坦,到处是石雕和门楼,非常精致”汪滟说着自己的印象。

    杨子建笑道:“南塘镇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各种文化建筑齐全,杨时、朱熹都在这里建有道场书院,最重要的是,他水陆交通方便,闽江、塘溪将南塘分为三个部分,就像是兔嘴一样,这让南塘镇如果开发旅游的话,可以分步骤进行。”

    “好了,”李师母瞪了丈夫和杨子建一眼道,“吃饭时间,别谈工作。”

    所有人只好埋头吃饭。

    这一顿饭,因为有汪滟和李师母的说笑,显得非常和谐、轻松、愉快。

    饭后,杨子建随李老师去了一趟书房,而汪滟陪着李师母逗弄李行之。

    李老师的书房一样非常精致,全新的书架上,摆着都是封面精美的书籍,最多是现代经济学方面的,有的还是英文版,真不知道一个数学老师怎么看得懂,但又想到李师母是英文老师,就恍然了。

    李老师叫杨子建坐在一张玻璃圆桌边,中间摆着一盆万年青,他倒了两杯茶,放在杨子建身前。

    “谢谢!”李子建起身点头,然后又坐下。

    李闵发现这位学生非常注重礼貌,很有教养,并且表现得非常自然,这对于一个农民孩子,显然有些不一般,不过,想到杨子建的家庭在解放前是大地主,这又说得过去。

    杨子建看着李老师坐在对面思索,便问道:“李老师,我听说您炒股,这可非常厉害!我看报纸的报道,股市行情这两年好像涨得非常厉害。”

    “是啊,我在大学就是经济学研究生,总算学有专长。”李闵有些得意,又有些疲惫道,“我和上海的同学一些炒股,主要是他们在操盘,去年行情像坐火箭一样,但今年又冰火两重天了,牛熊并进,沪市非理性上涨,而深市莫名狂跌,与经济基本面完全背离,我们真的有些看不懂,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

    “所以您想退出股市,投资实业旅游业?”

    “是啊,旅游业在国外是朝阳产业,第三大产业,但在国内,由于制度和政策的限制,景区以投待为主,根本就是夕阳产业啊!”李老师喝了口茶。

    他思索了半晌,娓娓而谈道:“我查了大量资料,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到了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丹山风景区在建设局的管理下建设起来,但很快就成为财政负担。1984年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因此,虎川水库在虎川镇政府推动下,集资建立起来了,结果现在差点把虎川镇财政给拖挎,虎川镇的干部早想把风景区关了,但区政府根本不同意,反而财政补贴让他们继续办下去,因为他已经成为接待型景区。然后,1986年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但并没有给什么政策,相反,由于前几年的原因,旅游业反而有些不知道怎么发展了”

    杨子建笑道:“通过这些政策的演变,您发现没有,旅游大政方针正在飞快地向好的方向转变,而且还是以加速度进行的,物理学、经济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政治学也一般,因此,旅游业前景光明。”

    李闵点头赞道:“还是小作家看得远,能保持乐观心态。确实是这样,旅游业在以加速度发展,只是会有多快?如果要投资,我投资现成的丹山、虎川不是更好吗?”

    杨子建回忆一下,一片空白,只好摊手道:“旅游业发展肯定会非常快了,说不定明后年就出台政策了。”

    然后,杨子建望着李老师,开始为南塘古镇招商引资了,鼓动推介道:“南塘镇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