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4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4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杨子建把物理课本翻开竖在前面,充当挡箭牌,然后继续埋头写稿子。

    时间紧迫,今天是周一,必须今天写完十件以上稿作,最迟今晚投寄邮箱,明天就能送抵本市各个报刊的编辑室,后天编辑就会选稿,为周末的副刊版面编排南剑日报因为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当天排版凌晨印刷,第二天就邮寄,这使得副刊也沾了光,不会被拖拉。

    他想了一下,写了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化散文南塘风雨桥:“对于山水,没有流水的山总是缺小一点灵气,只有山的刚强和水的阴柔互相结合,才会相得益彰而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莫过于有一座古雅精致的廊桥架于水上山间”

    这是描写杨子建家乡南墉镇的一座古桥的散文,带着一些文化追思和满满的思乡之情。

    当九六年余秋雨文化苦旅大火后,杨子建曾学习模仿过,通过山水写人文,借着古迹说历史,挖掘出了南剑市大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在南剑日报箫鼓编辑的“丹霞”版、南剑青年报、南剑侨报副刊他都开设了“话说南剑”的专栏,不少作品还被省级报刊转载。到了新世纪,他通过这个专栏,被南剑文联给“招安”。

    但人的记忆是模糊的,自己写过的,并不等于能完整背熟,当他重写一遍的时候,已经是二次创作了,还带着高中生的一点“幼稚”,不认真看的话体验不出来。

    时间过得飞快。

    耳边传来姜老师洪亮的声音:“我再重复一遍,由于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

    “起立。”班长喊道。

    全班站了起来。

    叮铃铃

    杨子建在下课铃声中看着姜老师背影消失在门口,感叹不愧得物理老师,下课时间算得准准的。

    坐下来,当他翻开本子要写第二篇千年东塔时,汪滟拿着一张油印的橡树文学社入社申请表放在桌上。

    汪滟看了看杨子建写满字的作文簿,叉着小蛮腰,表情非常认真地劝道:“杨子建同学,文学只是兴趣爱好,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上课时最好认真听讲,否则是对老师不尊重,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不尊重”

    这小妞还没当老大呢,就摆出了老大的架子。不过,初中生班干部的架式还真可爱!

    杨子建微笑地挥挥手道:“谢谢,知道了。”

    七下五除二,他把表格填完,交给汪滟,看着她满意离开,继续埋头撰写千年东塔。

第8章 举班皆敌() 
杨子建的这种不听劝导、态度淡漠的表现,让汪大委员潜意识里非常恼火,这是不把班干部放在眼里啊!

    汪滟立即给杨子建一个极差的评价:冥顽不灵,走火入魔!

    在高中知识中,作文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语文中的一小部分,而语文又是语英政数理化生等课程中的一小部分,从高考总分数比例上,作文分数只占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对于这一点,教语文的林可纯老师在让她建立文学社时,早就耳提面命过。因此,汪滟到现在为止也只是拉人头,还没想好怎么开展活动,就是担心会影响同学们的正常学习。

    当汪滟坐回自己座位上时,立即下了一个决定,如果下节课杨子建还开小差,用课间时间写作文的话,立即将他举报,让老师处罚他。

    还是爸爸说的对,对付冥顽不灵的犯罪分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施以铁拳!

    杨子建浑然不知道,他无意间得罪了一个责任感过剩的班干部,他只知道,今天有十多篇稿件要写完,起码一万多字,就是用电脑打字,也要打上五六个小时,何况是手写。

    必须争分夺秒,课间十分钟都不能浪费!

    钢笔挥写不止,字迹如流水般展开。

    林逸坐在旁边看了半晌,不禁问道:“杨子建,你一个早上到底在写些什么作文,这么认真,你打算拿它们做什么?”

    杨子建头也不抬,下意识回道:“给报刊投稿。”

    “什么?”林逸还以为听错,在确定是这句话后,不禁大声叫道,“你要给学生报刊投稿?我劝你放弃吧,没老师推荐很难发表的。我初中有一篇作文获得全校作文赛优胜奖,语文老师亲自点评推荐给中学生语文报,但一年过去了,到现在都没有发表。”

    全班五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一时间全投射过来,带着满满的嘲笑和同情,班上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时代的天之骄子,都有好些作文成为范文,甚至由老师推荐给各个学生报刊、少年杂志,也都收获了大小不一的失败,都是文学路上的。

    被人注视的感觉很不好,被人怀疑为傻瓜的感觉更糟糕,杨子建无奈地挠头,咧嘴大声解释道:“开玩笑啦,开玩笑,啊哈哈哈,我把中学的作文整理起来,作为纪念。”

    林逸立即拿出初中班干部的架势,郑重提醒道:“杨同学,你要小心一点,下节课就是语文了,我们林老师可是全校最严厉的老师,被他逮着,要到后面罚站的。”

    杨子建朝他点头笑道:“谢谢,我会认真听讲的。”

    他当然知道林老师的人为,这位优秀的中年老师确实非常古板,严厉而正派,很像古代的私塾先生,教书一板一眼,恨不得给每一个不听话犯错误的学生打戒尺。

    第二节课开始了,国字脸中等身材、表情“苦大丑深”的林老师站在讲台上,不徐不疾地讲着长江三峡课文。

    杨子建老老实实地听讲,不得不“浪费”了四十五分钟。

    林老师还喜欢拖课,故意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时间,这不,下课铃声响了,他才在讲台上布置一连串作业道:“最后,把这篇课文的描写部分去掉,改写成一篇介绍三峡地理的明文。”

    林子建听了,嘴角一撇,不屑地冷笑,对这种应验教育才有的文字解构非常鄙视,就像是八股文,从一开始就要学会用四书五经中的内容拼凑,不需要自己的所看所思和全新创意。

    林老师眼尖,双目如刀般,指着杨子建问道:“杨子建,你有什么意见吗?”

    林子建乖乖地站起来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老师,我没意见。”

    林老师愣了一下,完全不知道这学生想什么,摇了摇头,下课离开了。

    做完课间操,第三节是数学课,数学老师李闵是班主任,老大的课就更不能开小差了,而且数学是杨子建的强项,他的数学成绩在高二时曾保持过年段第一。为了夺回或者说保持这个荣誉,杨子建一边听课,一边将初中和高一课本的所有公式定理抄写在两张纸上,以方便默背温习。

    手抄、默写知识很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肌肉记忆,古人就说过: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

    李老师而立之年,一直想进官场,在体制上追求进步,因此有一股功利思想,他上课只会关照提问优等生和官宦子弟学生,杨子建不算越界的小动作被他华丽丽地忽视了。

    第四节生物课,生物杜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老师,牙尖嘴利心直口快,虽不会体罚,但常常把学生骂哭,让人大失面子。杨子建为了保住这张老脸,只好勉为其难地认真听讲。

    第四节上完,11点35分,中午放学,教室的人潮立即散去了七成。

    杨子建精力旺盛,继续写作,把南剑市的著名景点千年东塔的历史散文写完,这篇散文大多内容来自南剑府志里历代名人显宦的艺文典籍,也算是一种“借鉴”和翻译。有时文章一大抄,抄比原创来得容易,来得更有价值,你不抄出来,读者还不知道古人曾经写过这些内容。

    连同南塘风雨桥,两篇三千多字,杨子建准备寄给南剑日报“丹霞”版的箫鼓编辑,反正这些本就在前世“丹霞”版“话说南剑”专栏上发表过,文化有一些,内容也厚实,风光更优美,符合副刊编辑箫鼓的审美胃口。

    谢小钦做完早上的作业,就转过头,邀杨子建一起去食堂吃饭。

    “狗狗!”杨子建看了一下电子表,已经12点10分了,这才发现肚子又扁了下去,想到谢小钦的酸菜红烧肉,立即叫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荒!”

    三人说说笑笑走出门口,谢小钦八卦杜老师在4班又骂哭了谁,林峋喜欢谈论数学题,然后看到谢小钦老乡早就等在台阶下不耐烦了。

第9章 一中落后的领域() 
中午骄阳炙人,热浪滚滚,四人走“桃李苑”右边的芙蓉树林荫道,绕过天桥,直接走西坡弯道,朝山顶的宿舍走去,取饭盒去食堂吃饭。

    这时,校广播在放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

    杨子建很奇怪道:“为什么我们学校老播放孟庭苇的歌曲?”

    谢小钦怪道:“你不知道吗,校广播站的播音员是我们班的欧阳茜,她非常喜欢孟庭苇,我几次要求她播放小虎队,她说就行行行,转头就给我忘了。”

    欧阳茜是2班四大班花之一,娇小可爱,说话如银铃悦耳,平常活泼得像主持儿童电视节目的某姐姐,哪知道居然喜欢这种忧伤的歌曲,人不可貌相啊!

    林峋道:“广播站是要写信点歌的,小钦,你要听小虎队,应该把信投到信箱里。”

    陈皎驹立即道:“小钦,我帮你一起投信,看看欧阳茜还敢不敢装傻。”

    谢小钦毫不在意道:“无所谓啦,其实我喜欢戴耳机听,那天刚好碰到她,才那么说一下。呵呵,我倒是听说她追求高二5班的何冬震,也就是我们这届学生会的主席。”

    哇,这可是不得了的八卦啊,几个人立即展开闲扯。

    走了百多米的上坡路,杨子建小腿打颤,满身是汗,喘着粗气抱怨道:“我靠,每次爬坡回宿舍,都要消耗大量的卡路因,这可真是要命啊!”

    林峋爽利地笑道:“你身体也太弱了点吧,最好平时多锻炼一下。我409宿舍所有舍友,每天都要早起晨跑,这几百米长的坡道算什么。”

    杨子建想了想,前世自己就体弱多病,到猝死时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好不容易重生了,是不是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但想到这些人每天坚持五点起床,晨跑半个小时,不禁头皮发麻,犹豫了一下,苦笑道:“这个,让我再考虑一下,下个星期吧,对,我下个星期晨跑,不,下个月再做决定。”这是拖延癌的典型想法。

    把问题留给下一代让时间去解决,这是我国的光荣传统,不是吗?

    他们几个听了,都呵呵笑了起来,知道杨子建根本没决心晨跑。

    谢小钦家境好,一向养尊处优,身体有些发福,也不喜欢晨跑,但他另有自己的体育爱好,因此问道:“子建,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杨子建眼睛一亮,大声道:“我喜欢打乒乓球,对了,我记得你有有错的双面胶乒乓球拍,有空我们去打几下。哈哈,我可是打遍南塘镇无敌手的金牌选手。”他忍不住吹牛起来,在南塘初中,他的水平确实算得上一流。

    谢小钦奇怪地问道:“咦,你怎么知道我有球拍?那球拍是我舅舅送的,我一直放在箱子里,到现在都没取出来过。”

    杨子建当然知道,他咧嘴笑了笑,含糊道:“我曾听你说过,不过好像是梦话。”

    谢小钦倒是相信了,他确实常说梦话,他为有兴趣相同的朋友而高兴,激动地建议道:“那下午自习课后就去打球吧!”

    杨子建有些技痒,差一点就答应了,但想到了自己的投稿挣钱大计,摇头叹道:“明天下午吧,我今天真的没空。”

    谢小钦对打球也不是太热衷,无所谓点头同意了。

    “你今天没空?”林峋好奇地问道,“我看你好几节课都在写作文,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要像鲁迅先生一样,投稿挣稿费?”

    谢小钦的小老乡听了,马上嘲讽打击道:“我的天啊,杨子建,你作文很好吗?我在一班怎么没听林老师说过?中学生的作文,自己投稿的话,怎么可能在报刊发表?除非语文老师推荐给报社,而且也很难发表。我们南剑一中升学率虽然不错,但作文却是弱项,比三中差了一大截。三中有一个叫马秋远的高二生最有名,在国家级的校园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天地、少年报发表了好多篇记叙文、,他一个人就把我们一中压得死死的。三中办的文学校刊在全市十多所中学中最有名气,马秋远是副总编,我们一中还有很多人去投稿呢”

    在国内,中学生从来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