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35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35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增广贤文、菜根谭这两本综合了儒道释思想的通俗读物,如语录,如随笔,简炼明隽,兼采雅俗,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结晶和教人传世之道,对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洞察社会,体验人生,有着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受益于后世信息大爆炸,他拥有极大的量,要知道九十年代初,去图书馆或去新华书店,就会发现,这些传统古典读物不是很多。

    因此,很多成年读者产生了一些共鸣,来信与杨子建探讨,至于一中也有少量拥趸,他们专门用一本精美的笔记本,摘抄杨子建散文里面的古代格言,并请杨子建签名。

    好吧,杨子建这个刚刚加入市作协、获政府部门认证的“小作家”,终于得到了全校同学的认可,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不乏可爱女生当然啦,在保守的九十年代,在南剑一中这个“大军营”里,最不缺的就是严厉的老师和小打报告的班干部,甚至还有舍长楼长充当老师的耳目,他们会瞪着杨子建的一举一动名气越大,就越要担负道德责任,这就是中国的传统国情。

    杨子建也没心思和这些十几岁的少女扯淡,一个汪滟一个张瑾不断明争暗斗,就让他头大如斗了,要知道,十四五岁的少女,介于未成年与成年之间,做事总是有些冲动。

    比如中午,他去向张瑾请教一道化学题,张瑾为他解答时,圆珠笔故意将详细过程绕来绕去,涂来涂去,最后杨子建明白是明白了,但解题过程居然可以拼成一个英语单词:

    笨蛋!

    而汪滟动不动跑来,也没什么话说没什么事做,就是在杨子建身边晃来晃去,好奇地看他写什么这就是恶意骚扰嘛!

    同时,橡树文学社因为杨子建这位主编,加上采风活动和社刊计划,名气已经快超过了学生会宣传部和一中校刊,很多学生直接找他要求入社,但都被杨子建以“老师要求社员集中精力完成单元考”、“暂时停止文学社活动”为由来拖延

    “下个星期,文学社就会开始吸收会员,到时欢迎大家申请报名!”

    杨子建与汪滟口径一致,将同学们堵住。

    但有些老师不好忽悠,好在林可纯老师是年段德高望重的“铁面包公”,把拖延借口转到林老师头上,并承诺下周招人,才把神请走。

    但总有一些不甘心的人,比如陈皎驹同学。

    这位谢小钦的同乡发从鄙视杨子建,到嫉妒杨子建,最后都已经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开始“爱慕”杨子建!

    杨子建越不把他当回事,他就越要往他身边贴,每一下课,陈皎驹就从1班溜到2谢小钦的身边,动不动讲自己写了什么大作,还逼谢小钦、林峋、林逸“拜读”,旁敲侧击入文学社的事,让他们烦不胜烦。

    林逸带着戏谑眼神,斜乜问道:“听说你写了一万字的投给南剑日报,结果怎么样?”

    陈皎驹脸色胀红,显露出怀才不遇的忿怒,沉声道:“地方日报的小编辑,能有多少水平?我给他们投稿,是看得起他们,居然一直不发表,后来还把我的稿件给退了回来,真是有眼无珠啊我已经又投给少年文艺了,是金子总会发光!”

    杨子建听了有点奇怪,报社一般不会退稿,成本高太麻烦,不禁问道:“报社给你退稿,编辑已经做得不错了,要知道他们每天要面对数以百计的稿件。”

    陈皎驹更生气道:“我不断写信给箫鼓编辑,跟他讲解我里的优点,有五个创意设定、十个深刻内涵,六个思想升华,三个伏笔但他居然在面批了几个字:先学会跑再说吧。”

    杨子建恍然,这家伙居然不断写信骚扰编辑,但想想陈皎驹自以为是的中二个性,这倒是他会做的,只是得罪了编辑,以后箫鼓可能更讨厌学生作品了。

    陈皎驹眼角瞅着杨子建,脸庞却正对林逸道:“橡树文学社不是说要打造高一年段最好的文学社,对全校公开招收社员吗,怎么我的申请表到现在都没通过?”

    林逸模仿周闰发的经典动作,捂着嘴干咳了一会儿,直到快要咳出血来时,才用电影里的台词道:“我知道,结了婚之后,我会没民煮、没自由。所以我追求的就是一霎那的光辉!”

    陈皎驹一头雾水道:“纳尼?”

    林逸叹道:“其实加入文学社等于结婚,要付出各种牺牲,接受各种约束,少了自由自在。所以你现在很幸福,想给编辑写信就给编辑写信,追求那一霎那的光辉。我们像发哥、荣哥、红姐一样,虽然纵横四海,但其实身不由已”

    陈皎驹恨得咬牙切齿,把罪都怪在了“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杨子建身上。

第67章 向“萌芽”进军() 
傍晚,杨子建与谢小钦、林逸、林峋、陈皎驹去打了一个小时的乒乓球,大汗淋漓。

    杨子建知道自己体弱,因此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但他不喜欢晨跑,感觉跑步很无聊,而和同伴打乒乓就比较有趣,它不仅是体育运动,还是竞技游戏,每一个球都有一个反馈,输赢竞争、朋友玩笑式的嘲弄,都让这个游戏变得充满活力。

    打完球,一起到食堂排队吃饭,这个星期,谢小钦妈妈给儿子做了一罐更加美味的“酱汁腊肉”,反正杨子建吃了一回后,就更“舍不得”谢小钦了,吃饭随身携带,傍晚也一样,吃得大伙舌头都快吞进肚子里了,大拍谢小钦的马屁。

    晚饭后,从食堂回宿舍,走上东坡路。

    上山路上,两侧列植的冬青篱笆因为少有修剪,长得非常狂野茂密,樟树、棕树、梧桐形成绿意清幽的树荫,晚风吹来,格外清爽。

    太阳落山了,宿舍前的水槽一排水龙头哗哗轰鸣,如同下暴雨一般,只是人也太多了一点,一排二十多个白花花穿着裤衩的男生洗澡洗衣服,一直排到小澡堂里。

    林逸上前一步,尖声吼道:“405宿舍有没有人?”

    体育委员兼舍长唐伟权喊道:“我在洗衣服,你们过五分钟下来。”

    余冒也叫道:“我和孟云在最后面的澡堂里,你们安排两个,我们快洗完衣服了!”

    “三选二,来翻手背,一、二、三!”杨子建叫道,然后和林逸、谢小钦三个玩翻手心手背的淘汰游戏,两手背一手心,把倒霉的林逸给淘汰掉。

    杨子建和谢小钦拿着脸盆毛巾香皂,接了余冒和孟云的班,花了五分钟很快就洗完澡,然后直接在小澡堂里换了内裤,开始洗衣服,夏天衣服少,一件内裤、一套校服,一件背心,三五分钟就洗完。

    回到405宿舍,杨子建意外发现,男生狗窝里,居然看到了林可纯,林老师居然大驾光临了。

    两人立即跳到门墙后面,穿着内裤尴尬地站在门外不知怎么办,总不能把光着身子、穿着短裤去见老师吧,又不能当着老师的面穿衣服

    林老师大概空闲,指点着林逸的诗歌道:“别去琢磨什么神形、象征、风格,你只要把诗歌的几种修辞手法掌握就行了,比如排比、反复、比喻、拟人、比兴等,这些才是基础,是严格的,是与人的情感相统一的!”

    唐伟权眼尖,看到了谢小钦探头探脑,立即道:“林老师,他们洗好回来了不过,呵呵,他们好像只穿着内裤。”

    林老师没好气地喝斥道:“都是男孩子,有什么好害羞的,快进来穿上衣服!”

    杨子建只好和谢小钦笑嘻嘻地冲进宿舍,赶紧把衣服换上。

    林老师仍指点了一下林逸的诗歌习作,见杨子建已经穿好,才走到他的铺位前,坐在床边的草席上,手上拿着燃犀奇谈的两个系列小故事稿件:异巷和低语的板壁。

    原来,他是看了这两篇作品,心有感触,等不到晚自习,就跑到学生宿舍来和杨子建探讨一番。

    林老师首先肯定道:“你写的这两篇很有趣,比如低语的板壁表面上写灰鼠、紫雀、白蛇这三个妖怪家庭,但其实就是用儿童眼光看待的市井,写的是邻居的生活纠纷,只是把普通的邻里琐碎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故事更曲折有趣一些。”

    “不过,”他非常复杂地问道,“你写的异巷、低语的板壁,怎么都是写妖怪神异的故事?”

    杨子建故作无奈道:“我从小生活在南塘,南塘镇您去过吗,到处是几百年的房子、寺庙、祠堂,我从小跟着常爷爷大舅听故事,他们就跟我讲这些精灵、妖怪、社公、土地、山鬼的故事。其实我主要是写童年生活,这些民间传说早就和人们的生活溶为一体了。”

    见林老师沉吟不语,杨子建大声道:“现在连电视台都在播放西游记、聊斋志异,这也是妖魔鬼怪啊。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了,只要写出民俗风情,写出百姓生活,写出人生百态,这就是好作品,不是吗?”

    林老师皱眉暗忖:我本人是极其非常反对这类带着神话色彩的作品,而且内容也显得琐碎消极,但我不是作家,也缺乏文学天赋,很多期刊作品我非常反对,但它们照样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毕竟我年纪也大了,跟不上时代,说不定这种披着鬼怪写风俗人情的作品,会被编辑读者喜欢也说不定。

    毕竟创新如同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都是先试水看看成不成功,“特区”、“式点”、“白猫黑猫”这些名词不就这么来的吗?

    林老师自己把自己说服,眉头舒展开来,然后问道:“那你打算投给哪家杂志呢?这种类型的,校园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我相信你有在图书馆看过所有少年文学类的杂志,你比我了解这些杂志的风格,你说说看?”

    “萌芽!”杨子建斩钉截铁道。

    “萌芽?”林老师眉头深锁,“我记得这本杂志有点不像学生刊物?”

    “是青年刊物,同时也是学生刊物。萌芽风格一向比较大胆前卫,八十年代就有那山那狗那人、冰海沉船等贴近人性、贴近社会的作品发表,它还设有文学奖和萌芽丛书,被誉为青年作家的摇篮。”杨子建想了想,解释道,“老师,你知道,我的作品和思想本就有些早熟,这两部作品虽然是儿童视角,但写的却是大人的故事和童年生活,还有点怀旧,因此萌芽是最适合的。”

    林老师微微有些遗憾,他更愿意学生在纯正的学生刊物上发表,比如少年报、作文周刊、校园文学等,不过,想想这位学生所读的书籍,经历的人生,他的心智其实已经“半成熟”了。

    “好吧,我会用南剑一中语文组的名义,向萌芽编辑部推荐这两篇系列。”林可纯下了决心拍板,然后笑道,“燃犀奇谈你打算写一个系列?”

第68章 师恩,市恩,圈子() 
杨子建点头道:“嗯,少则三十篇,多则五六十篇。”

    林老师不禁瞪大眼,有些失态地叫道:“要写这么多?”

    杨子建连连点头道:“是的,如果萌芽刊发出来,我想不断写下去,把自己的童年生活在这个系列里做一个全面的交待。”

    事实上,燃犀奇谈系列总共有二十七八个故事,但杨子建打算把自己前世写的不成功的民俗,改头换面弄进燃犀奇谈系列里面,反正就是换副本,后世网络的大神都这么玩,开始几个副本自己写,写得精彩细腻,后面嘛,就有可能是出大纲让工作室代笔了

    林老师神色复杂道:“那就别太急着写。我建议你,还是写一点学校生活的,比如初中学校的内容,你印象也应该很深刻吧?”

    杨子建面露古怪,是的,他早就想写三重门了,但内容对应试教育不怎么友好,可能林老师看了后,就会第一个把稿件给撕了。而且应试教育就像科举制度一样,历史功绩远远大过负面效果。

    况且,长篇不好在杂志上发表,商业出版目前绝无可能,“五个一工程”更不会看上这种批评教育制度的难道,真的找个理由去一趟特区城市鹭岛市,了解体验一下鹭岛中学的生活,否则花季雨季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不相符,他无法解释自己不在特区生活,为什么会写出特区学生的作品。

    算了,现在才九一年,“五个一工程”要到明年才开始推行,花雨季虽然已经被原作者写出初稿,但仍当成日记锁在箱子里,要到九四年才会被她父亲翻出来修改出版,自己还有机会“截胡”。

    一念及时,他敷衍道:“好的,我会写。”

    林老师立即开心起来,面容温和道:“那就好,你要写些积极向上的学生作品。文如其人,如果老写这么感伤怀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