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19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19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我个人分析,暴力填鸭有两大帮凶:一是复习,二是奖励。复习我就不说了,是磨灭兴趣的大磨盘。就说奖励,所有人都知道,奖励分成外奖和内奖,所谓外奖,就是我得了成绩,给我什么好处。内奖,就是我干成了一件事,内心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可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奖励都是外奖,考了一百分,老师表扬,爸妈给我买礼物,女同学看我的眼光不一样,这都是外奖。而外奖多了,我的成就感、满足感就消失了。”

    不仅如此,他还道:“小考,中考,高考,这是制度上的三重门家庭、社会、学校,这又是环境的三重门,正是这两个三重门紧密配合,把我们的兴趣、创造性和求学的热情给全部扼杀了。”

    楚女听呆了,这言论简直一针见血啊!暴力填鸭,两大帮凶,老师与家长威逼,制度和环境的三重门,共同制造了应试教育,描述得多么形象深刻啊!

    她愣愣地望着眼前这位清秀的少年,消瘦腊黄的脸庞上,有一双会说话的清亮眼眸,眼晕带红,似乎是桃花眼,看来这少年以后的情劫不少啊!

    不过,凡是带有桃花眼的人,都有种让异性忍不住想接近的特质。

    楚女一向随心所欲,她走过去,带着西方式的亲热方式,拥抱了杨子建一下道:“子建学弟,你果然是我的知音啊,没想到隔了五年,在同一个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讲台下,我找到了同类。”

    “啊!”杨子建脸红了,感受着她的暖玉温香,沁人心脾,一时不知所措。

    楚女微微一笑,放开他,退后一步,带着一丝狡黠道:“我固然反对应试教育,但它的存在,本就验证了其合理性,所以我可以偏激,但你作为学生,最好老老实实地去接受填鸭吧!我欣赏你,是因为你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现在缺少点理性,谁叫你是高一学生?不过,等你阅历丰富些后,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有灵魂、负责任的社会精英!”

    杨子建听了有些脸红,他其实只是想推广三重门而已,三重作为高中生作品,很多观点见解有些幼稚和偏激,但并不掩盖他的伟大,因为他写出了应试教育下,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塑造了一批经典的文学人物形象。

    楚女拿出一个采访本,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和机号码抄写起来撕给杨子建道:“有事找我,以后学姐罩着你!”

    “谢谢!”杨子建连忙折好收藏,这可是副市长千金的私人联系方式。

    楚女想了想又道:“你没事也可以找我,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心得体会等等,如果你觉得自己思想够成熟,就写一些杂文吧,我甚至会在南剑青年报副刊给你开个专栏!”

    “哈!”杨子建开大嘴吧,十六岁的专栏,这可够惊世骇俗的,不过,我喜欢,他道,“我会尝试一下的,我就喜欢看你的专栏俯瞰天地,非常大气,里面抨击的各种现象也非常尖锐。”

    楚女得意地笑道:“我的专栏,为青年报增加了一千份订阅,这可不是靠我爸的关系!”

    杨子建腹诽道:肯定有部分这个原因。

    随后,杨子建又跟着刘主任、林老师送楚女到了校门口,看着她骑着一辆本田100女式摩托离开。

    回来时,刘主任笑道:“楚女这次过来,直接将你的稿费领款单送到了校长办。一中的信息宣传奖励办法已经开始执行,不过,有一些限制,必须是写一中内容的作品才能获得奖励。赖校长已经签了字,你可以直接去财务科领取奖励。”

    “真的?”杨子建见钱眼开,欣喜叫道。

    “当然。”说完,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张青年报的稿费领款单和一份学校的红头文件递给他道,“这份文件给你。在某种程度上讲,信息宣传奖励办法是为你而设的,你只要是写学校内容的作品,都能得到奖励。”

    杨子建立即认真南剑一中报刊宣传信息奖励办法,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凡是南剑教职员工、学生在刊物发表的宣传南剑一中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新闻信息,按稿费的双倍给予奖励。

    他不禁笑了,脑海立即浮现出三重门,如果闽省版、南剑一中版的三重门发表或出版,那么南剑一中可能就得小破一笔财了!

    林老师欣慰、怜爱地望着学生,拍了拍杨子建的肩膀道:“去财务室拿钱吧。”

    “非常感谢林老师、刘主任!”杨子建朝他们一鞠躬,然后小跑到办公楼财务室,向一位胖胖的会计阿姨报了奖励的事,胖会计立即出一份工资单让他在上面签字,然后将装钱的工资袋给他。

    于是,杨子建的稿费还一分没到手,就已经从学校领到了26元奖励。

    南剑青年报的13块钱稿费,要去位市中心的共青团去领。报纸的稿酬,市外的作者一般用汇款单,但市内则多寄领款单,让作者自己去报社领,这样反而更快一些。

第40章 心酸,穷酸() 
回到教室时,刚好第三节下课。

    姜老师还是一副笑咪咪的样子对杨子建道:“这节课要自己去读,不懂的地方就到办公室问我,或者问其他读书好的同学,知道吗?”

    “是,老师辛苦了。”杨子建微躬道。

    姜老师满意走后,谢小钦、林逸等人围了过来询问。

    还没说几句话,汪滟就跑过来,将林逸等人赶走,抓着杨子建的手腕,二话不说就拉进桃李苑的右边桃树下,好奇地问道:“听说三位编辑来采访你,还要发表小辑,介绍你的个人事迹,这是真的吗?”

    杨子建才知道,流言这种东西,一传就会变形。他连忙将接受三位编辑见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刘备”社长,当然,楚女拥抱后说的一番话,以及送电话号码之类的就不提了。

    汪滟老怀大慰,对“孔明”的忠心感到无比满意。

    杨子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稿费领款单和一个装钱的信封抖了抖,有些得意道:“这是我领的第一笔稿费和第一笔奖励,总共39块钱。”

    然后,把信封里的26块钱倒出来数一数。

    汪滟忽然想到杨子建的家境,据说穷得家徒四壁,黑白电视被债主搬走,弟弟妹妹被家暴步行走进城里,杨子建从小可能也没少受挨打,却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学习,培养兴趣,靠捡垃圾来买书看书而自己吃一顿饭,杨子建可能就得苦思冥想写好几篇文章,不禁微微心酸。

    杨子建一副小财迷似地数着几张小纸片,眯眼憧憬道:“后面还会有更多的稿费陆陆续续地寄来,我总算暂时摆脱赤贫状态了,可以松口气,拿出一半给家里补贴家用。”

    然后想了想,他抬头道,“汪滟,今天中午我回请你吃小炒,就在那家阿蓉小炒店。”

    汪滟看着那笔可怜兮兮又重若泰山的小钱,有些同情有些伤感地摇了摇头道:“以后再说吧,我没心情。”

    杨子建眨了眨眼道:“那好吧,你什么时候心情好,就告诉我一声。不过,我只会请你吃三菜一汤,没有汽水,没有宫保鸡丁,更没有红烧牛排,花蛤汤得改成紫菜清汤,米饭倒是可以增加一碗。”

    “哈哈!”汪滟当即被他给气乐了,那点同情的“心酸”被杨子建的“穷酸”给冲淡得一丝不剩,指着他娇嗔道:“那还不如在食堂里吃饭算了,一点诚意都没有。”

    杨子建郑重道:“我这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汪滟见过无耻的,还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忍不住捶打他一下道:“不跟你扯淡了。我跟爸爸联系好了,傍晚我们通讯组去采访城西派出所,晚饭可能会由我爸爸和谢指导请客,他们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谈论怎么把城西派出所半年成就的通讯报道写好来。”

    杨子建摸着下巴道:“其实是他们对我们没信心,对吧?”

    汪滟道:“那是当然的,毕竟二百块大洋的宣传赞助费,现在全靠你了,大作家!”

    杨子建笑道:“放心交给我吧,没有问题。”

    叮铃铃

    第四节铃声响了,两人对视一眼,赶紧快步跑出桃李苑,在过月门边的围墙时,汪滟跳过一段牵牛花藤,却没提醒后面的杨子建,让他差点绊倒,这让杨子建确定汪滟其实蛮小心眼的。

    中午,杨子建和谢小钦、林逸、林峋、陈皎驹去吃饭。

    饭桌上,陈皎驹老是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瞪着杨子建看,欲说还休的样子。

    杨子建一看就明白了,肯定1班的三名橡树社员,把橡树社刊发展大计透露出来了,然后身为作文骨干、文学爱好者的陈皎驹也心动,想加入了。

    但陈皎驹一向自视甚高,在他看来,自己是“卧龙凤雏”一般的人物,杨子建应该三顾茅庐招他入社才对,况且天天一起吃饭,这么“亲近”的交情,居然将他忽视,婶可忍,叔不可忍。可他又面薄说不出软话,更不会向杨子建这种贪人便宜的“小人”屈服!

    杨子建无所谓,一边大口嚼吃着谢小钦家带的酸菜红烧肉,一边随意地和林逸道:“今天下午第四节课,我们橡树文学社通讯小组,去城西派出所采访汪所长、谢指导员和一些干警,你、钱丽、张怡敏跟着我和汪滟一起去。”

    林逸兴奋地涨红了脸,双手颤抖道:“去采访派出所所长,太好了,哇,我这还是平生第一次进派出所。子建,你说我该穿什么衣服?头发有点长要不要去理一下?要带什么东西去,要问什么问题”

    杨子建打断道:“就穿着校服去,蓝衣白条的衫衣长裤就很合适学生,再带上本子和笔。到了派出所,什么也别问,就听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成绩。还有,晚上派出所会请我们吃饭,小钦、林峋,你们就不用等我们了。”

    小钦和林峋一听,立即悲愤地惨叫道:“文学社太欺负人了,第四节是大扫除,你们几个一走,增加我们的负担!晚上居然还有大餐,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林逸如同天上掉馅饼般嘿嘿地傻笑着,嘴里的饭粒掉了满桌子。

    而陈皎驹则坐在对面咬牙切齿地啃着调羹,嫉妒得浑身发抖、双目发红。

    下午第三节课后,整个学校就开始躁动起来,灰尘满天,两千多名学校们从山顶扫地到扫山,到处迷蒙一片,仿佛雾霾天气,烧树叶的烟雾在操场和山脚袅袅升起,所有清洁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汪滟、杨子建、林逸、钱丽以及另一名女生张怡敏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朝着公路南下。往南一公里是南剑轴承厂,再往南一里多就是城西派出所。

    不知为什么,汪滟显得有些紧张和不安,还不时偷看杨子建几眼,让杨子建感觉怪怪的,又不是去和“岳父”面试?

    他不知道,因为汪滟老在父母面前提起杨子建,弄得汪所长有些吃味,提出这次采访,就是要掂量掂量杨子建这个吸引女儿注意的“臭小子”。

第41章 采访派出所() 
城西派出所是一个辖区人口达到十万的大所,有民警七十多人,一栋四层大楼前后两个大院子,前院大门上挂着巨大的公安警徽,威风凛凛。

    林逸有些畏缩地走进院子,脸色发白。他来自农村,见过八十年代的历次严打,不少邻居村民因为赌博、“小偷小摸”、“耍流氓”等罪行被连夜抓捕甚至枪毙,他对民警有种难以言喻的恐惧。

    杨子建拍了下林逸的后背,开玩笑道:“别紧张,你又不是小偷。”

    林逸吓了一跳,有些神经质地低吼道:“喂,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啊,谁是小偷来着?”

    杨子建白了下眼,不理他。

    实际上,城西所是一个治安最好的辖区,因为这里有好几家国企,有一中、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武警大队等,辖区虽然人口众多,但有国企这样严密的组织,有武警大队等强大的铁拳,哪有毛贼不长眼敢往这里钻?

    因此,这里其实是一个镀金用的踏板石,只要各方关系处理的好,就容易出成绩,但什么一等功二等功就荣誉就不可能有了,最多是什么“服务群众”、“让百姓满意”之类的普通成绩。这类没有影响力的事迹,各大报社记者不大愿意去写了,倒让杨子建钻了空子。

    这时,大家看到一个人高大魁梧,身穿橄榄绿警服、佩戴红色领章的警官站在大楼门口。这时代的警服真的很土,但给人一种莫名强大的压力,毕竟此时严打的余威犹存。

    “爸爸!”汪滟甜甜地叫着,如燕子般扑了过去,然后撒娇似地揽住汪所长的手臂。

    汪所长内心暗叹:女儿啊,你这是怕我出手教训那个小子?

    其实汪所长也就是好奇而已,一个不到十五岁、从小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