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12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12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爱心去帮助他,保护他。

    莫名的,杨子建想起花季雨季里的一句名言:“老师怎么斗得过学生?”

    现在明白了,学生天生处在受爱护的位置,天生就有胜利的优势。

    此时已经早上七点了,杨子建在林老师家连说话带吃饭,足足呆了一个小时。

    刚到教室,他就受到了十几个同学火辣辣目光的洗礼。

    谢小钦、林逸、范龙、唐伟权等舍友神色各异地围过来问道:“怎么样?”

    杨子建笑道:“还好”

    还没说完,汪滟就风风火火地跑来,怒气冲冲地拍了一下杨子建的桌子娇叱道:“我听教研室的一个老师说,你发表的诗歌是抄袭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班五十四个学生静了下来,仿佛时光停滞,全部朝这边看过来。

    杨子建连忙站起来大声辩解道:“这是误会,有个别老师不相信那是我写的,就误以为我抄袭。刚才我已经跟林老师解释清楚了,他也相信是我原创的。而且林老师还告诉我,我的另一组赞美南剑一中的散文诗放学的风景线,刚刚在南剑青年报上发表。林老师非常高兴,还请我在他家吃饭呢!”

    哗,又发表了,而且还是描写南剑一中本校的,这就不可能抄袭了!

    全班轰动。

    林逸立即大声支持同桌道:“杨子建上周就一直不停地写作,手都写肿了,我是在旁边亲眼看着的,根本没有抄袭,而且他还教我如何写诗歌,我都有做记录,非常有用!”

    谢小钦也义愤填膺道:“子建就像鲁迅一样,靠稿费来养活自己,他家现在很苦,房子被高利贷给砸了,弟弟妹妹从镇里走到城里找子建,差一点要饭”

    杨子建连忙拉住小钦道:“别说了,不是高利货我家的事,别说了!”

    不过,前天晚自习,有不少同学见过杨子建弟妹,立即将杨子建家里的情况说了出去,说得那叫一个凄惨,几乎是家破人亡的样子,甚至班长王禹立即要发动揖款,被杨子建给阻止了

    “拜托你,大班长,我现在光是两笔稿费,就已经有一百多块钱了,我还寄了十几个地方,我这个月说不定有两百块收入,相当于一位普通工人的工资,你发动捐款,这不是打我的脸吗?反正我是绝对反对给我捐款的!”林子建叫道,他非常害怕真搞出什么捐款出来!

    王禹见杨子建心急火燎地拒绝,想想他现在虽然是学生,但已经有一份谋生手段了,便呵呵地拍拍他的肩膀道:“那好吧。记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如果你有困难,就告诉我们一声,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杨子建长松口气道:“行,只要不提捐款就行!”

    汪滟挤上来,又是微笑又是红着脸蛋,不好意思道:“杨子建,抱歉啊,我冤枉你了。”

    杨子建耸耸肩道:“算了,我被冤枉多了,已经免疫了。”

    汪滟听他的口气,好像还带着一些怨气,正要再解释一下,却又不知该什么,都已经道歉了,难道还要下跪吗,真是小气的男孩!她一时呆立在旁边,摸着光洁的下巴思索。

第25章 宣传奖励() 
办公楼建在一片百年香樟树旁。

    校长办公室窗户敞开,放入湿凉清鲜的空气,树叶间的水滴被晨风吹落窗台。

    林可纯坐在椅子上,向办公桌前的赖校长娓娓而谈,把林子建的真实情况完完整整讲述了一遍。

    他非常自信道:“我相信杨子建是一个难得天才,他没有抄袭。他投稿,是因为家境困难,才想靠稿费谋生。南剑青年报送到后,大家看看杨子建写我们南剑一中的文章,就知道是真情实感了。不过,为了让领导和同事相信他的才华,我还是打算让他当场写一回命题诗歌、散文诗和散文,就让教研室出题吧!”

    赖校长听了,既好奇又兴奋,一个中学生,光是把诗经、红楼梦诗词完整背下来,就已经非常难得了。如果本校真的出现一个文学小天才,那么这十几年来被三中语文组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局面,将会大为改观。

    赖校长颔首道:“很好,你们考验他的时候,我也会到场旁观。对了,杨子建的家境真的这么差吗?”

    林老师沉重道:“我打电话问了一下门卫的老罗,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家那两个小孩,其中杨子建的妹妹只有九岁,还遭家暴,身上被抽得满是伤痕。”

    “太惨了,九岁的小女孩,走二十多公里进城找哥哥,难怪杨子建的诗歌有些少年老成,多愁善感。生活的压力,让他心思沉重啊。”办公室刘主任脑补叹道,“要不要全校发动捐款一下?”

    林老师沉吟了片刻,想想杨子建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的样子,立即摇头否定道:“捐款一向是双刃剑,帮助学生解决困境的同时,也会割伤到学生的自尊。杨子建自尊心很强,他宁可拼命写稿,靠劳动收入照顾家人,也不要他人同情。现在他自己有能力摆脱困境,我们就让贫穷的压力成为他积极向上的动力吧,否则成为伤仲永就不好了。”

    赖校长身材脸型胖得有点像弥勒佛,很温和的微笑样子,他抓了抓灰白的头发道:“自尊心啊。普通学生也就算了,但小天才的自尊心,还是保留一下比较好。杨子建在南剑青年报发表的散文,是宣传我们南剑一中的对吧,那就好办了。小刘,今天下午的例会,你提个报刊宣传奖励办法的议案出来,让同志们议一议。”

    校长办刘主任一向是校长的心腹喉舌,他一听,马上明白了,大声拍马屁叫好道:“校长,您的提议太好了,既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补贴一下杨子建,还可以鼓励更多师生写一些宣传学校的好作品,真是一举两得,高明!”

    赖校长笑了笑,他想出的这个奖励办法虽然不错,但其实很多单位早有了,在市两办、三中、旅游局、文化局等都有设立,只是一中名气大,已经不用宣传,没必要设立而已,但现在出了一个文学天才,为他设一下,倒是没什么问题。

    之后,林老师和刘主任,就到语文组和教研室为杨子建澄清,林老师本身是语文组的副组长,为人方正,德高望重,有他做担保,其实大家已经信了,就算是不信,反正以后要是出事,也有林老师自己去兜着。

    早上九点半课间操后,报纸信件送来了。不仅是报纸,连样报的信封也寄来了,由门卫秦师傅直接送到高一2班的教室里来,但居然不是南剑青年报,而是南剑建材报,是在上周四刊发的,一篇名为南塘八角亭的散文,是杨子建“家乡文化散文”中的一篇。

    杨子建写的家乡游记散文有五六篇,并且还会继续写下去,目的是希望引起南塘镇政府重视,让自己家庭受到镇里和村里一些政策优待,同时,为日后在新村建设的“古建筑破坏大潮”中,保护千年古镇、促进旅游开发打下伏笔。

    班上五十多号同学轰动了,个个惊叹不已,班长王禹以学生会副主席的身份,跑去图书馆要了一份青年报、日报和建材报,加上杨子建原有的两份样报,总共五份,被同学之间传来传去,很快就变成了皱巴巴的旧报纸。

    特别是南剑青年报登出那组放学风景线的散文诗时,所有的质疑的声音嘎然而止了。

    桃李苑

    “从教室窗口,我望着了美丽的桃李苑。

    那一片碧绿繁茂的草地,编织着我的高中生活最初色彩,细细的小花,是心灵的翅膀,飞向花团锦簇的花坛,仿佛要唱响最亮丽的音符。

    伸手可及,却咫尺天涯,只隔着一片铃声。

    放学了,我走进优雅的小月门,穿过十字小径,寻找最初放飞的梦想,却见无数彩蝶,徘徊在围墙内的花丛中,幸福、美丽又虚幻。

    园子周围的桃树和李树,枝繁叶茂,飘逸的树干,告诉着花与果实的真理,有人享受桃李满天下的虚荣,而我却看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坚实,以及那份难言的沉重。

    这里是梦想的摇篮,也是梦想的围墙。看天空掠过紫燕,它展开自由的翅膀,飞出苑外,转一圈,又返回电教室屋檐下的暖巢。

    放学了,斜阳西照,看围墙角落爬满的牵牛花,九月秋风飒飒,桂花飘香,我的心情就像西边食堂袅袅升腾的炊烟,就像那断断续续的燕子呢喃,向往又无奈,执着又迷茫,韵味悠长。

    南剑一中啊,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画册,收藏着春夏秋冬。

    桃李苑是放学后的第一页风景,让我读懂了梦想。”

    这组散文诗一共四首,诗中描写的内容,就是剑南一中的四个地标性风景:桃李苑、百草园、丹山瀑布、百年天桥,完全可以一一对应,的时候,如同身临其境。

    教研室对描写本校的优秀作文、文学作品,都有专门档案进行收集,语言组老师对本校的作品,更是耳熟能详,而这组散文诗,绝对是原创,而且如此唯美,如此恬静,如此深沉,完爆了创校数十年来,所有师生的作品。

第26章 荷塘月色() 
林老师正在办公室内,忍受他的学生的“骚扰”

    “林老师,我们报社编辑部准备推荐五篇美文给省级刊物散文天地,大家共同推荐放学风景线,不仅它文笔清秀可人,更难得的是里面还有一种对高中教育的反思。”青年报编辑楚女特意打来电话,她有些幸灾乐祸地对林老师道,“哈哈,这是我和同事们唯一产生共鸣的校园散文诗,这里是梦想的摇篮,也是梦想的围墙,说明大家对应试教育的复杂心态和反抗意识,包括杨子建老师在内。”

    楚女在高中时代,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学生,经常与林可纯在课堂上对着干,将语文课本里的知识环节批得一文不值。86年她考上鹭岛大学中文系,在大学里成了小有名气的散文家,去年毕业分配到南剑共青团,没呆几天就主动跑去南剑青年报当编辑,还主笔一个文化评论的专栏。

    大学期间,楚女常常写信和林可纯交流,表达她那些离经叛道的见解,最有名的一句话让林可纯记忆尤深:“李白杜甫没学过主谓宾定状补,但照样成为诗仙诗圣鲁迅郭沫若没学过句群,但并不妨碍成为大文学家。现代教育家发明的这样东西,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写作激情给消灭掉,是新的八股文!”

    现在又听楚女的怪论,林可纯冷笑地发出致命一击道:“杨子建老师?他是我的学生,今年高一2班的学生!”

    不理对方惊讶,他气哼哼的挂了电话。

    不管怎么说,南剑一中的名气,起码将会因为一篇经典散文诗,在省内读者中传扬开来。不要小看小作品,徐霞客一部游记散文,打造了国内无数著名的风景区。在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报刊就是思想知识传播的最大平台。

    到了这个时候,学校老师再质疑杨子建的才华,就是质疑自己的专业眼光和职业素养,就是脑袋不清楚了。

    得到老师认可、学校支持后,杨子建总算艰难地迈出了成名的第一步。

    但从作品的风格和内容上看,杨子建看着这三件发表出的作品,霜月的记忆是一组诗、放学风景线是一组散文诗、南塘八角亮是一篇散文,显得有些杂乱无章。经过反思,他觉得是该建立自己写作风格的时候了,文风就像是一个作家的名片,只有鲜明的风文,才能成为一个名家,王朔、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余秋雨、韩寒莫不如此。

    他决定以后少写点诗歌和散文诗,更多放在文化散文上,现在文化散文热潮还没有被余大师掀起,那就让自己充当这个弄潮儿吧!

    早上第三节已经调整为语文课,林可纯安排了自习。

    然后,在全班五十多名同学的目光中,林老师红光满面地带着自信满满的杨子建离开。

    汪滟眼珠一转,从后门溜出来,跟到林老师身边道:“老师,身为文学社的社长,杨子建的领导,我要求去监考。”

    林老师这时心情大好,无所谓道:“可以,但只限语文课时间,第四节你得回来上课,我没理由扣住两个学生的课程。”

    “是,老师!”汪滟行了一个警礼。

    林老师无奈地摇头。

    很快就到教研室会议室,这里已经坐了九位语文组的老师,另外还有校长和校长办主任。

    汪滟看到校长在场,吓了一跳,轻轻地跳到最旁边的一张椅子上,缩头缩尾的坐着,担心校长和老师们忽然注意到她,然后过来考教她一番。

    在众多老师复杂的目光中,杨子建压力山大,心跳不自然地加速,连忙深吸一口气。

    林老师笑道:“别紧张,这可不是什么面试,你写作的地方在隔壁,现在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