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最初的寻道者 >

第225部分

最初的寻道者-第225部分

小说: 最初的寻道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配给的物质生活确实无忧,但每天看着手上的教材、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眼里就只剩下了绝望二字。

    计算考虑过这帮人真的扶不上去的现实后,内部督导员也就应运而生了。他们负责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去处理一些模棱两可、很难分清对错的麻烦事。

    “年轻人,你计算过自己的价值,达到可以自杀的下限没有?”不同于以前的劝导,内部督导员们用的是另外一种方式。

    “计算什么价值,你别借教我的名义走过来!”

    “你真该好好学习一下系统用法的。”一个看上去四十多五十的大叔板着脸说道。

    “学什么鬼,这种鬼东西完全就是把人当奴隶使,在这里的每一秒钟我都想要窒息!你们根本不懂,自由世界就连的空气都是香甜的,被强迫着要实现的梦想,那也叫梦想?!”

    年轻人一口气说完了一长串话,满满的都是不满。

    “打开个人发展技能树,最下面有一个价值估算的选项,你点开看看自己值多少,到没到可以自杀的下限。”

    “介绍:个人估值模型,是考虑发展路线在内,将个体未来可创造的价值,按照时间折现到现在求和得出。注:本数据仅为估值,并未考虑实际扰动,仅供参考。”

    他好奇地点开了个人价值估算的专栏,认真地看了起来。任谁听到有评估自己存在价值的专栏时,下意识地都会想要看看。

    周围的督导员,似乎也一幅不担心年轻人会突然跳下去的样子,坐在一旁耐心等待着。

第四百四十五章 人的价值(二)() 
“我能值那么多钱?!”看完这个估值后,他突然有点舍不得去死了。

    “二十二万八千贡献点……就是两千多万华币,骗人的吧,肯定是为了骗我才造出来的数字。”

    年轻人这时候心里面有些矛盾,虽然他家里曾经很有钱,但他也有几分自知之明,知道这些钱可不是自己能赚到的。

    真要他这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大少爷工作赚钱……不存在的,上流少爷打什么工。

    “你还可以查看历史记录,看是不是每天的价值都在减少?”手上还拿着扫帚的大妈,像客服人员一样跟年轻人解说着。

    “这是怎么回事?”想要轻生的年轻人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被带到了沟里,暂时忘记了自己要跳楼的打算。

    他被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给打懵了,闻讯而来的督导员根本就不像是劝导自己,更像是一群推销系统的人。

    “人是有时间价值的,每过一天其实都是在贬值,因为生命又短了一天,能够创造的东西变少了,能够提升价值的方法,唯有不断增加自己在单位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大妈拿讲心灵鸡汤段子的语调,像传道的牧师一样引用系统里的话。

    “可为什么要这样衡量人的价值?难道不去创造,我就没有价值了吗?!”

    年轻人在天台往下面看了看,没有预想中的围观群众,每个人都在匆忙地行进着,谁也没有在意自己要跳楼的事。

    楼下没有警察,也没有防护垫,就像自己根本不存在一样。

    而眼前的这几个大爷大妈,则像是已经完全被洗脑了的样子,从他们的眼神中,甚至可以看出虔诚的信仰。

    这些人大多是新社会最大的受惠者,在此之前,他们几乎都是干着像清洁工、流动摊贩这些辛苦还不赚不了几个钱的工作,日常生活普遍困顿。

    配给制实行以后,即使工作不变、并且强度仍然不小,但说到底其实跟谋生二字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因为只要完成系统安排的工作,就能够拥有相当体面的生活,而系统每天颁布的任务,也大概只有他们原来工作量的七到八成。

    得益于大量的岗位被裁减,多余的、没有其它特长的人,几乎都被塞到这种机器暂时还无法替代的岗位……

    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的他们,是天命系统最忠实的拥护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虔诚的“传教士”。

    平日里闲着的时候,经常还会组织起来,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系统出品的各种文件,他们对系统各种功能的熟练程度,很可能还要超过不少接受力强的年轻人。

    “不为社会作贡献,好吃懒做的废物,他们有存在的价值吗?”一个双手老茧的大妈,义正辞严地说道。

    从她的话语里,年轻人听出了浓浓的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他不由得猜想,对方以前可能也有一个整天宅在家里啃老的儿子。

    “人类不停地进步,不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闲下来吗!”被戳到痛处的他,俨然完全忘记了自己想要跳楼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反驳老督导员的话。

    “我们天天辛勤工作,不是为了养米虫的!”

    ……

    又吵了几句以后,两边似乎都动了真格,不止是年轻人忘了跳楼,一群中年人也忘了自己是来劝别人不要跳楼的。

    两代人的代沟跟理念差异,在争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ID:0xffff0213aabac567,姓名:柳如,你确定要进入自杀流程吗?”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系统突然弹出了一个光幕,上面写着是与否两个选项。

    系统迟来的“问候”,瞬间平息了骚动。

    “如果我选是的话会怎么样?”柳如总算想起了自己上天台的目的,反向系统提问道。

    “作为冷冻活体标本,送到天庆试验场,在失去实验价值后成为生化反应炉的思维源。”毫无感情的声音,说出了一个残酷的答案。

    “所以我为什么要来这个连死的自由都没有,完全没有半点人权的地方!”柳如回想起了他在国外舒适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这里简直就是地狱。

    父母都是大商人的柳如,赚钱的技能一个没学会,花钱的技能树倒是点满了,为了不被一个人丢在国外自生自灭,他被迫跟随年迈的父母回国,最后变成了这个局面。

    “请选择。”系统并没有理会他的抱怨,只是再一次的重复。

    ……

    “否。”他颤颤巍巍地点到了否的位置。

    经过一轮折腾,柳如已经没有了一开始要死要活的想法,毕竟那只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意气散后马上就怂了。

    就跟小混混打群架拿刀砍人一样,凭着热血上头,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会砍人不眨眼,但过后看着满身的鲜血,大多都会吓得跌坐在地上。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想法,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平日里娇生惯养,柳如其实是很怕死的一个人。

    尤其是听到申请自杀的话还要被各种摆弄,他更是彻底绝了自杀的心思。

    有勇气直面死亡的人不少,但能接受被当成实验材料折腾成半植物人后,还要永远为人类“发光发热”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求死终究也只是求个安宁解脱,但这样的待遇,简直就是永不超生了。

    “申请脱离系统的话,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虽然已经决定暂时屈服,但柳如仍然有那么一丝不死心。

    从小接受自由与人权教育的他,骨子里还是接受不了这个疯狂的国家。

    “方法一:累计获得与身价估值等值的贡献点,并通过三个测试,可以获得脱离的选择权。方法二:拥有跟系统百分之十相当的力量。”一段文字在光幕上显示了出来。

    “三十年,三十年里我一定会逃出这个鬼系统的魔爪!”看完系统的答复以后,柳如在心里默默想道。

    “你不忠诚!”从眉宇间看出柳如似乎有反骨的一个老头,像邀功一样指着他,第一时间大声向面前的系统报告。

第四百四十六章 社会试验品() 
“神经病!”柳如下意识地反驳,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下一句,就已经被系统传送到了劳动改造营,为轰轰烈烈的移山填海工程添砖加瓦。

    偶尔将意志投放到系统当中视察的白墨,并没有丝毫的兴趣去听对方的废话。

    这些日子来,他看到的这种人太多了,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生活太优裕,所以需要一些对比去唤醒他们。

    被带到一个移山工地前,拿着手上的工具和操作说明书,还有远处似曾相识的背影,柳如回忆起了这半个月来的点点滴滴。

    在跟随父母来到白之大地的半个月里,他亲眼目睹了这社会上,潜藏在各个角落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

    白之大地里的一部分人跟他一样,发自心底的抵制这种形同奴役的系统。

    他们对各种安排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只要完成了最低要求,能够获得保障生存的点数便不再多花一分力气。

    然而这显然是瞒不过,对每一个人都有详尽数据档案的系统。

    掌握着甚至要比他们记忆还多的个人数据以后,系统内部对于单个个体的了解,很多时候还要超过个体本身。

    所以任何形式的消极怠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因为长期低于模型预测值而被发现。

    仅仅是柳如回国的两周内,他认识的、跟自己想法类似的人就已经消失了好几个,而现在,他终于知道他们都去哪里了……

    劳改营里,他跟几个熟人相视苦笑。

    至于另一部分人,他们则恰恰相反,对现有制度发自内心的疯狂拥护。

    一直作为社会底层,完全看不到希望的这群人,他们被突如其来的系统彻底改变命运。

    虽然不是靠着系统瞬间逆袭变成人生赢家,但也没有了沉重的生存压力,压在肩上的重担,在这种近乎平均主义的社会下消失殆尽。

    不再需要因为两三块钱,而考虑自己应该多吃还是少吃一个菜的问题,这对于原来贫富悬殊的华亚联邦里的不少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幸福。

    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里,既有高高在上,居住在行宫别院中,享受无数人鞍前马后服务的高阶修炼者,也有只能勉强称得上是活着的行尸走肉。

    出于面子问题,联邦内部肯定是饿不死人的,但也仅仅能饿不死。

    财产限制,这条被外媒炮轰为“绝望枷锁”的系统法令,用纯粹的暴力,让所有人失去了追逐财富的动机,不再为利益与金钱而拼命。

    再怎么挖空心思,机关算尽,除去房产汽车外能够登记在名下的财产,也没有办法超过折合一百万华币的一万贡献点。

    一万贡献点这个数目,按照系统给各人规划的发展道路,平均而言大约只需要七年的时间,个人就能够到达累积的上限。

    以新制度下,十五岁就可以开始接受工作任务的最低年限计算,达到财产上限平均年龄也不过是二十岁出头。

    往后的时间,按照系统的设定,则几乎都是为自己而活的自我实现时间,钱这种东西应该逐渐淡出舞台。

    于是也像骨牌效应一样,“绝望枷锁”很快扭转了所有人的择偶观。

    没有人再考虑另一半有没有钱,因为只要是个正常人,在这种社会下都不会缺钱,当然,也不存在任何是富豪的可能。

    而得益于各种独特的灵材,以及日益发达的整容技术,使得外貌在交往中也沦为了第二位的因素,让位给了性格。

    因为只要愿意花一笔贡献点做手术或者兑换灵材,再配合由系统监督的健身训练计划,不管外表长得再怎么不济的人,都能混一个中人之姿。

    系统安排的健身计划,并不存在任何偷工减料跟半途而废的可能性,一轮六个月的组合拳下来,不死通通都得脱层皮。

    为了减轻对医疗系统的负担,所有体重稍有超标的人,都被安排了相应的锻炼计划。普及十多亿人的免费医疗,对现有的医疗人员数目来说简直就是个噩梦。

    平均主义这个怪物,开始疯狂地改造着每个人。

    而且不仅如此,在婚姻上,白之大地上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冷酷的制度——抚养考核制度。

    为了从零开始提高人口素质,每一对夫妻在打算拥有孩子前,都必须通过系统的测试,证明自己有相应的技巧与能力,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照顾。

    然后在零到十二岁的这段时间里,每年还要进行相应的年审考核。

    只要有任何一年的考核未通过,都会立即永久失去抚养权。

    小孩则转交到专业的集中寄养机构或者寄宿学校就读,父母只剩下每周一次的探望机会,直到成年。

    一大堆近乎疯狂的命令,不断地从越发变得魔幻的首都天庆传出,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被纳米虫巢像盖子一样笼罩着的白之大地,在外国人看来,就像是再一次回到了好几百年前,西方第一次接触东方帝国时的神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