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66部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66部分

小说: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2:汪长智2007年荣获金像奖专业精神奖,现已去世。

    注2:杜可风在1979年左右在台北,参与了兰陵剧坊的创建。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二卷 第十五章嘉禾() 
沈冲很快就发现,自己不是做导演的料子,至少不是个天才导演的料子。

    剧本的写作,他全程参与,细节全部知晓,一有空闲就在揣摩,在拍摄前,还画了不少分镜头——据陈韵文的说法,那是小孩子涂鸦。

    然而拍了三天,每天用了10盒胶片,拍的时候感觉良好,可晚上冲洗出来一看,统统不行,三四万块的胶片,基本打水漂了。

    看过大量的电影,不代表就会拍,就好像看过很多小说,不代表就能写一本好,看过很多av,不代表上床了就是大师。

    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镜头,摄影机和演员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景深怎么安排,前景、背景和演员的关系如何,演员要占据画面中的什么位置……

    各种细节问题,层出不穷,沈冲焦头烂额,烦不胜烦。

    而且越拍,沈冲越觉得,之前太想当然了,以为简单的场景好拍,其实越简单的场景,越难拍,如何把一个狭小单调的场景,拍出不同的画面,有层次的交代细节,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

    拍大场面,考验的是幕后的统筹能力,至于导演本身的水平,反而要求并不高。

    比如人多的场面,只要跟着主演走,动作多的场面,只要对准打斗的演员,镜头中其余的细节,观众不会在意。

    这就好比吃火锅,各种作料食物都对汤底里丢,即使味道有点小问题,食客也尝不出来。

    而《活埋》是单一场景,任何细节都会放大,好比是一碗蛋炒饭,好不好吃,关键就看导演的水平。

    不仅做导演的沈冲头疼,做主演的金士杰也陷入困境。

    舞台和电影,虽然都是表演,区别还是蛮大的,金士杰是第一次接触电影,经验也不如后世丰富,他好像一个踢惯了11人全场足球的职业高手,忽然来踢7人室内小场足球那样,不太适应,做表情和讲台词,都偏向舞台风格,有点过分的夸张。

    这个问题,拍完第一天,他自己就发现了,沈冲也知道,但两人都是菜鸟,谁也指导不了谁,只能不断的摸索,反复尝试。

    好在黄岳泰拍过几部电影,有些经验,他又不藏私,把所知道的的东西倾囊相授,又尽心尽力的做好摄影工作,才让这三天的胶片没有全白费,好歹有几分钟的镜头是非常不错的。

    除了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时间也是个大问题。

    沈冲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多,即使没钱了,宅起来不主动出去找事,事情也会找他。

    比如嘉禾,就找上门来了——才开拍一天,邹文怀就亲自打电话到公司,邀请沈冲共进晚餐。

    邹文怀的目的,沈冲心知肚明,然而大亨相请,无论如何,都要赴宴的。

    王晶的《追女仔》不出意料,在七夕之后,每日票房迅速回落,放映第二周结束的时候,单日票房跌到20万不到的境界,邵氏直接砍掉了一半多的戏院,改放别的电影。

    不过即使如此,《追女仔》的总票房也突破了800万,等最终下线的时候,很有可能超过许冠文的《半斤八两》,坐上香港电影历年票房总榜亚军的位子。

    如此一来,嘉禾坐不住了。

    嘉禾此时,文有许冠文,武有成龙,一个只要出手,必然是年度票房冠军,一个如旭日初升,光芒万丈,还有吴思远、袁和平、洪金宝等一大批实力不俗的卫星制作公司辅佐,势头蒸蒸日上。

    而邵氏则日薄西山,三个扛鼎重臣里,张彻精力不济,产量少,票房成绩也每况愈下;李翰祥不仅身体不好,还心生二意,前段时间被媒体爆出准备回大陆拍戏的新闻,让邵逸夫不得不亲自出面辟谣,特意和台湾方面解释;楚原虽然宝刀不老,但大厦将倾,独木岂能挽救。

    此消彼长,香港电影圈里,人人都在说,邵氏不行了,八十年代是嘉禾的。

    而沈冲横空出世,两部电影,送给邵氏近千万的纯利,一下子把声势翻过来了。

    《疯劫》还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邵氏头大,正好砸中了。

    《追女仔》就有点微妙了,虽然是东方魅力制片的,但导演是邵氏自己人,邵氏最近几年,只见旧人走,没见新人出,人才不断流失,颓势明显,这次王晶大出风头,让邵氏有点枯木逢春,老树开新花的味道。

    邵氏旗下有数千员工,要是再冒出来几个像王晶这样的黑马,逆转局势,指日可待。

    而且邵氏的人去帮东方魅力拍电影,他们想干嘛?

    邵氏家大业大,有人有片场有院线,东方魅力虽然只出了两部电影,但制作和发行的水平,香港已经无人敢轻视,这两家联合,优势互补,要是每年都来个三五部《疯劫》这样的票房奇迹,嘉禾日子可不好过……

    毕竟市场就那么大,香港一块,台湾一块,东南亚一块,台湾和东南亚是邵氏的传统强势区,要是香港本埠再争不过,嘉禾可就成千年老二了。

    沈冲和邵氏签订的放映协议,在业界并不是秘密,条件苛刻,而且是一锤子买卖,邹文怀约他吃饭,明显是想从中截胡。

    ……

    邹文怀请客的地点,是一家日式餐厅,除他之外,还有蔡永昌和舒琪作陪。

    蔡永昌是负责嘉禾院线放映生意的大佬,他出席是理所当然。

    舒琪是沈冲好友,纯粹做个牵线人,打酱油的,不过从这个安排看,邹文怀对沈冲还是相当重视的,把他当做平起平坐的角色对待。

    双方落座,稍事寒暄之后,邹文怀就说出了目的:“沈先生,不知道你的东方魅力,有没有兴趣和我们嘉禾合作?”

    “能和嘉禾这样的大公司合作,是我的荣幸。”沈冲先恭维了一句,然后问道:“不知道邹先生打算怎么合作?”

    “我们出钱出人,沈先生负责制片。”邹文怀不语,蔡永昌开口说道:“或者如沈先生和邵氏合作的一样,沈先生独立制片,在我们嘉禾院线上映,大家分成。”

    沈冲放下筷子,沉吟不语。

    第一种合作方式,说白了就是包拍,嘉禾出资金,沈冲负责制片,然后版权归嘉禾,在嘉禾院线上映。

    这是嘉禾和卫星公司惯常的合作方式,好处是只要够节省,肯定有收成,坏处是票房再好,自己分不到。

    洪金宝的宝禾电影公司,袁和平的和平电影公司,都是这样合作的。注1

    这种方式,沈冲肯定是不会选的,他看不上从预算上扣下来的那点小钱。

    至于独立制片,和嘉禾票房分成,这种方式倒是可以考虑。

    自家院线建设,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成不了气候,况且连续两部票房大卖的电影,想必邵氏这头睡狮也震撼的差不多了,现在改投嘉禾,扩展票房分成的比例,为独立制片开拓渠道,对香港电影有好处。

    “我这人不喜欢被约束,喜欢独立制片。”沈冲开口说道:“如果在嘉禾院线上映的话,这分成比例该如何算?”

    “来,来,沈先生,喝酒。”邹文怀殷勤的劝了一杯酒后,说道:“有句古话,叫做店大欺客,邵氏是大店,沈先生当初去找他们,自然会受点委屈,如果来找我们嘉禾,分成比例决不至于这么苛刻。”

    “是啊,邵氏做的不地道。”蔡永昌和邹文怀几十年的交情,配合默契,他附和了一句,说道:“沈先生年轻有为,见识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要强,所以我在这里,也不说虚的,直接掏底牌,如果电影在嘉禾院线上映,500万以下,咱们六四分,500万以上,咱们五五分,沈先生以为如何?”

    “那发行和营销费用呢?”

    “这方面……”邹文怀轻飘飘的的说道:“沈先生是行家,《疯劫》和《追女仔》的宣传营销,让人叹为观止,以后电影上映,有需要嘉禾配合的地方,我们一定照办。”

    说的好听,言下之意,发行和宣传,还是沈冲自己负责。

    不过这分成比例,已经很有诚意了,比邵氏给的要好很多,这个口子一开,日后其他独立制片商和嘉禾谈判,也有个参照,总归是不错的。

    在包拍制下,制片人会千方百计压缩成本,对电影质量有害无益,独立制片好歹预算会充足一点,自由一点,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有好处,值得沈冲去推动。

    这顿饭,吃了三个多小时,最终沈冲答应和嘉禾签部头约,未来一年里,将会制作四部电影,在嘉禾院线上映。

    和嘉禾的事情刚搞定,汇丰银行又找上门来。

    沈冲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在李嘉诚心中的地位,把手上的所有魔方专利统统拿去做了抵押,凑了800万美元,交给费利通,让他安排收购和记黄埔的股份。

    1978年,李嘉诚偷袭另一家老牌英资地产集团九龙仓,因为消息外泄,九龙仓背后的怡和洋行全力反击,导致收购失败,丢了一块大肥肉,极为可惜。

    所以这次购买和记黄埔,保密措施做的极为严密,市面上没有任何消息泄露,在收购即将完成的节骨眼上,沈冲携几千万的资本,交给汇丰银行的高级投资顾问,来购买和记黄埔的股票,自然让李嘉诚和汇丰银行都极为紧张……

    ————————————

    注1:根据洪金宝访谈,他说从没在嘉禾拿到过票房分红。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二卷 第十六章方育平() 
沈冲的这几千万港币,其实只是敲山震虎,他并没有打算真的把钱拿去买和记黄埔的股份——要是真买,香港有的是投资公司,尽可以偷偷的买,何必送上门去委托汇丰银行呢。

    要是在平时,不管是汇丰银行还是李嘉诚,几千万港币在他们眼里,都是小菜一碟,不过在和记黄埔的交易收官阶段,这时候的几千万,作用就变得举足轻重了,这些资金如果忽然涌入股市,肯定会推高和记黄埔的股价,对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要知道李嘉诚收购汇丰银行手上的和记黄埔股权,是根据流通股的表现来设定溢价的,股价即使只涨一块钱,他就得多付上亿的收购成本。

    更麻烦的是,和记黄埔的股价大涨,很有可能引发各种猜测,从而泄露了李嘉诚的收购意图。

    如此种种,沈冲这个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计划,很完美的达到了目的……

    在和邹文怀共进晚餐的第三天,沈冲就在深水湾高尔夫球场里,见到了汇丰银行的**oss沈弼和李嘉诚,三人共进午餐,然后一起打了两小时的高尔夫。

    这次会面之后,沈冲立刻把所有资金,转去买了黄金期货。

    在他穿越前,国际黄金价格大跌,“中国大妈”名扬世界,各种有关黄金的报道铺天盖地,而稍微有深度的报道,都提到了1979年国际黄金价格暴涨的往事。

    1979年夏季开始,到1980年1月底,黄金价格一路飙升,从360美元每盎司,暴涨到850美元每盎司。

    所以穿越之后,沈冲一直关注着金价的涨跌,并很快就发现了端倪——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1979年,就在玩“债务上限”的把戏,结果导致4月份和5月份到期的美国国债“技术性违约”。

    同一时间,美国出现了恶性通胀,通胀率高达13%。

    拜后世各种财经媒体所赐,沈冲这个投资理财盲,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买黄金准没错。

    只是穿越之初的几个月,钱都花在刀刃上,没有余钱去捣鼓黄金期货,现在有钱了,自然要去刷一下。

    在期货市场,利用上百倍的杠杆,沈冲这几千万港币,几个月之后,就会翻上几番,可以让他一年之内,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成为名符其实的有钱人。

    此时金价已经突破400美元每盎司了,但离850美元每盎司的顶峰还差的很远,沈冲穿越后,虽然小有成就,但完全没有可能去影响美国的通货膨胀,所以黄金价格肯定会继续涨的,完全不存在风险。

    怎么做期货,沈冲不懂,他对金融市场也没什么兴趣,于是把所有资金存入户头,选择最高的杠杆,然后授权费利通操作,只买涨,不买跌。

    和沈弼以及李嘉诚打交道,又折腾黄金期货,耗费了沈冲几天的时间和精力,等他回过神,想要专心致志的拍电影的时候,又来了一封电报,让他终于明白,他已经失去了成为顶级电影导演的机会——因为时间和精力,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这封电报,来自内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