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26部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26部分

小说: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做护士的,习惯了。”大婶一边装饺子,一边笑着解释道:“病从口入嘛,吃的东西,还是要干净一点的好。”

    沈冲点头,不再说话,默默的看她装饺子。

    “大婶,你这饺子正宗是正宗,但香港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吃不惯。”临走前,沈冲对中年妇女说道:“你把肉馅里的肥肉放少一点,饺子皮擀薄一点,估计生意会好一点。”

    “谢谢你了。”中年妇女感激的说道:“我也正琢磨这个事儿呢,明天就试试看。”

    严浩是从摊位前面走的,没看小姑娘洗碗的场面,他等了好一会,看到沈冲提着一袋饺子走过来之后,调侃道:“阿冲,你要是酒量再好一点,就正应了一个成语。”

    “什么成语?”沈冲知道严浩想要说什么,故意捧哏,打算借此转换一下压抑的心情。

    “酒囊饭袋啊。”

    “我是酒囊饭袋,你岂不是肉朋酒友了?”沈冲大笑,笑声很大,但没什么笑意,他一边随着人流走上渡轮,一边胡言乱语:“严浩,你知道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吗?”

    “什么理想?”严浩也知趣,捧了一句。

    “吃好,睡好。”

    严浩一愣,这算哪门子理想?

    “子曰:食色性也。”沈冲摇头晃脑的解释道:“我的理想,就是吃世界上最好的美食,睡世界上最好的美人。”

    这次不仅严浩大笑,周围几个听到沈冲话语的路人甲,也跟着笑了……

    ……

    想要收购魔方发明专利的,正是沈冲上次在小白脸的办公室里看到的那个秃顶老外,李开元介绍说他叫拉瑞…尼古拉斯larry…nichols。注2

    沈冲拒绝出售魔方专利,但是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以公司的名义和尼古拉斯合资,在美国本地设立魔方生产厂。

    沈冲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刊载了魔方文章的《科学美国人》发行之后,尼古拉斯是最早前来订货的人,现在他开价300万美元的收购专利,说明魔方在北美市场的销售极为火爆,不然他不会开出这么丰厚的条件。

    沈冲知道,前世历史上,魔方在没有大做广告的情况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在北美卖掉了200多万个,这还只是玩具厂产能不足,市场缺货的情况下的正版魔方销量数据。

    而现在,香港的两家玩具厂全负荷运转,一个月的产量才20多万个,还要兼顾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的市场,明显不能满足北美市场的需求。

    深圳才刚刚改名建市,明年8月才会建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还要等好几个月才会颁布,此时在内地建厂还不现实,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即使在北美生产成本更高,还要和人分享利润,沈冲仍然决定在北美开工厂,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会更快,他可不想因为产能不足,导致历史上的“魔方饥荒”现象重演——因为市场缺货,各种盗版魔方充斥北美,使得正版魔方在恢复产能后也卖不掉了……

    尼古拉斯听过沈冲的提议后,表示需要考虑一下,沈冲自无不可,毕竟是几百万美元的大生意,慎重一点是必须的,大手一挥就做决定,只适合他这样的穿越党。

    谈完事情,已经夜里七点多了,沈冲在码头吃了一顿饺子,感觉还好,李开元可饿的两眼发昏了。

    于是两人没有像往常那样步行回家,而是打了辆出租车回去。

    “元元姐,你去学一下驾照吧。”在出租车上,沈冲说道:“我最近太忙,没时间去,你学了以后也方便一点。”

    “过几天就去。”李开元答应了一声,抱着沈冲的胳臂,过了一会,说道:“阿冲,我准备在外面买房子了。”

    “哦?”这倒是个好消息,以后不用总对酒店跑了,酒店虽然豪华,但毕竟是为过客准备的,缺乏温馨稳定的味道,沈冲很不喜欢,“准备在哪里买?”

    “还没定,这几天和馨馨一起跑了几个楼盘。”李开元说道:“天宝也不小了,得有点自己的空间,不能老和我挤在一起睡。”

    “要不你去半山买呗。”沈冲提议道:“正好也给天宝换个学校,她学习成绩挺好,要是以后考上了港大,回家上学都方便。”

    半山指的太平山山顶及中环之间,东至湾仔,西至薄扶林,南至郊野公园,北至上环的一块区域,半山区居高临下,植被丰富,空气新鲜,又临近上环、中环及金钟这些黄金商业区,不仅坐拥山林之间的清净与幽远,推窗还能看见壮观的维港海景与璀璨的香港夜景,是香港最被推崇的居住地之一。

    沈冲记得90年代的时候,某个香港女作家的恋爱小说,在内地风靡一时,中富家公子的标准就是拥有一套千呎半山豪宅——千呎折合内地标准,还不足100平米

    “半山太贵了。”李开元显然很心动,但又犹豫不决,”大的买不起,小的住着又太挤,总不能我一个人跑去住半山,把我妈他们丢在观塘。”

    “要不你去何文田买个大一点的吧。”下了出租车,沈冲提着装水饺的袋子,提议道:“我前几天去过那里,环境也还不错。”

    “好吧,我找个时间过去看看。”

    春节过后,魔方开始稳定赚钱了,李开元就死活不让刘婶再去卖水果了,太辛苦,起早贪黑的,这丫头虽然经常和刘婶斗气拌嘴,但心是极孝顺的。

    刘婶没活干,就每天烧饭做菜,中午送,晚上等,把李开元养的脸都有点圆了。

    沈冲也跟着沾了点光,晚上经常去蹭饭,差不多把李家当自己家了。

    “刘婶,李叔呢?”一进门,沈冲就举了举手中的袋子,说道:“今天遇到了一个正宗做北方饺子的摊,老板娘和李叔是同乡,也是山东人,就买了点回来。”

    “你李叔做工去了。”刘婶接过袋子,说道:“有家人要打几个衣柜,今晚请他过去看木材。”

    嗡嗡嗡时候,长城一片狼藉的时候,李唐就靠做木工养家糊口,沈冲家里那些造型不俗的家具,都是出自他的手。李唐的手艺在周围名气不小,现在虽然回到长城了,私底下还会接活做。

    “那先放冰箱里吧,等李叔回来了,煮给他尝尝。”

    吃过饭,李开元端着几个盘子,跟着刘婶进了厨房。

    沈冲则坐在沙发上,和天宝一起看电视。

    “天宝,你的魔方玩的怎么样了?”

    “我现在很厉害的哦。”天宝跳下沙发,站在沈冲面前,自豪的大声说道:“没有人比我复原的更快,连老师都比不过我”

    “真的?”

    “当然是真的。”天宝从沙发角落里摸出一个有点磨损的魔方,递给沈冲,说道:“你打乱它,看我表演给你看。”

    沈冲拿过魔方,随便扭了几下,递还给她。

    然后就看到天宝那两只青葱小手,仿佛穿花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复原了魔方。

    “看到了吧”天宝得意洋洋的翘着下巴,一副神气活现的得意样子,满脸都是求夸奖的表情。

    沈冲震惊了,以他刚才的目测时间,天宝复原魔方的时间应该在十秒左右,这是非常惊人的速度,前世里,复原魔方的最快世界纪录是7。53秒,天宝不过才玩了一个多月,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天赋可谓惊人。

    正想说几句真心实意的夸奖话,就听到厨房里发出“啪”的一声,好像是有东西打碎了。

    “怎么了?”沈冲走过去一看,是刘婶失手打碎了一个碗。

    “阿冲,元元说的是不是真的?”刘婶一副不能置信的样子,问道:“她说你们一个月赚了两百多万?”

    沈冲看着李开元在刘婶背后伸舌头,于是笑着点头,承认道:“是真的。”

    “是你和元元每人两百多万,还是一共两百多万?”

    “当然是每个人200多万啊。”沈冲无视李开元胡乱比划的手势,说道:“元元姐刚才还在跟我商量,说想买个大房子,给刘婶养老用。”

    “姐姐要买新房子吗?”天宝闻言,凑了过来,开心的问道:“在哪里买?有没有我的房间?”

    ……

    走出李家的时候,沈冲还隐约听到欢快的讨论声音,再想到湾仔码头上,那个手臂通红的小姑娘,不由的想起一句词。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

    注1:湾仔码头女老板的故事,tvb曾据此改编为电视剧《水饺皇后》

    注2:此处老外姓名为致敬,1972年,larry…nichols发明了磁铁结构的2阶魔方。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卷 第二十七章邵氏()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号逸夫,香港最著名的娱乐业大亨,因为在邵家八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在香港功成名就之后,被尊称“六叔”。

    邵逸夫1958年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邵氏出,必属佳”的广告语在东南亚街知巷闻,其经典电影作脍炙人口,是一代华人的集体回忆。

    香港的城市标签里,如“东方好莱坞”,“娱乐之城”,“旅游胜地”等,大都离不开邵逸夫的功劳。

    对这样的人物,沈冲很尊敬,所以这次采访,他亲自出马,一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真容,满足身为电影爱好者的执念,另一方面,他想看看邵氏能不能再抢救一下。

    如果邵氏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僵化的制片部门,重整旗鼓,再战江湖,而不是在几年后黯然退出电影市场,对沈冲的未来计划有很大的好处——好莱坞有七大电影公司,沈冲不求多,一个邵氏,一个嘉禾,能撑着不倒,就是帮助了。

    采访进行的很顺利,邵逸夫在清水湾大埔仔的邵氏影城办公室里,给了沈冲和罗孚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编辑们拟定的采访内容,都是些四平八稳的普通话题,毫无风险性和敏感性,沈冲对这些回答套路早就注定的问题毫无兴趣,他干脆让罗孚担任主采访人,自己充当配角,坐在一旁安静的做记录。

    可能是接触过不少次的缘故,罗孚没有出现怯场或紧张的情绪,和邵逸夫的互动很自然,转换话题、引导答案等细节都掌握的相当好,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预订采访内容。

    当邵逸夫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罗孚目视沈冲,请示下一步的动作。

    沈冲轻轻颔首,表示满意他的表现,然后合上速记本,轻轻咳了一下,说道:“邵爵士,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注1

    “请说。”邵逸夫久居高位,说话间自有一股从容不迫的味道。

    “这几个问题比较敏感。”沈冲关掉了录音笔,说道:“邵爵士放心,如果您不同意,我们杂志是不会发表的。”

    邵逸夫微微点头,示意他可以提问。

    “邵爵士,邵氏去年的电影票房很不理想,在香港电影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下滑,面对这样的状况,邵氏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振票房?”

    “有句老话,叫做一动不如一静。”邵逸夫并没太在意,“我做制片业务,已经快半个世纪了,早就看清了,电影这个行业,就和股票一样,有涨有跌,很正常,关键是不能慌,只要稳得住,就没有大问题。”

    唉,稳定固然好,可要是墨守成规,就不行了……

    沈冲心中哀叹,然后问下一个话题:“最近两三年里,电影市场日渐火爆,独立制片公司到处挖人,邵氏人才流失严重,请问这个情况,邵氏准备如何解决?”

    “这些独立制片公司都是害群之马,只图赚个快钱,毫不顾忌行业的规则”邵逸夫对独立制片公司深恶痛绝,他有些激动的说道:“开三倍四倍的薪酬,把人挖走,弄一些不入流的机器,搭一些乱七八糟的布景,拍出来的电影质量又差,上映之后,票房不好,马上就跑路,老板跑了,下面等着发钱吃饭的伙计怎么办?”

    停下来,歇了一会之后,邵逸夫接着说道:“我们邵氏有世界一流的器材设备,一条龙的制片流程,虽然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他们吃了亏,才知道邵氏的好,会回来的。”

    独立制片商确实存在邵逸夫所说的问题,粗制滥造,捞一笔就跑,不过最近几年,比较规范的独立制片开始崛起了,比如吴思远的思远电影公司,洪金宝和麦嘉成立的嘉宝电影公司,制作的影片水平都相当不错,票房也是大赚,过不了多久,更多的独立制片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来,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