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246部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246部分

小说: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先生,你从内地赶回香港参加电影的首映礼,是专门来支持张小姐的吗?”

    “一半是支持她,一半是支持我自己,毕竟这部戏我是制片人兼编剧,要是票房不好,面子说不过去。”

    他这种老神在在的说辞,惹来一阵笑声,又有记者问道:“那么沈先生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有信心吗?”

    “没有。”

    此言一出,不仅台下的人为之哗然,台上的人也惊诧不已,尤其是张爱嘉——就在刚刚吃饭的时候,他还信誓旦旦的说票房能过千万,这会却当众说对票房没有信心……

    那个记者立刻追问道:“为什么?”

    “因为没有参照物。”沈冲对张爱嘉做了个稍安勿躁的笑容,然后说道:“这部《爱在黎明破晓时》是一部爱情电影,大家想想看,最近十年,香港有没有出过一部值得一提的爱情电影?”

    台下的记者和影迷们纷纷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后排有人喊了一句:“《小楼残梦》”

    “《小楼残梦》?”沈冲大笑,用手点了点观众,问道:“要不是金像奖,在座的有几个知道这部戏的存在?”

    《小楼残梦》是楚原用几天时间,忙里偷闲拍出来的电影,票房只收了16万,惨不忍睹,如果不是在金像奖上拿了最佳改编剧本奖,还真没几个人知道它,因此沈冲一反问,全场噤声。

    “在电影行业,有三种题材是长盛不衰的,一种是喜剧片,一种是动作片,还有一种是爱情片,喜剧片男女老少皆宜,动作片的主要观影群体是男性,爱情片的主要观影群体是女性。”

    “自从1967年张彻的《独臂刀》开创功夫电影热潮之后,香港电影行业只重视动作片,忽视爱情片,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多年,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是流失了大量女性电影观众,第二个后果是香港电影阳盛阴衰,缺少有魅力的女明星,第三个后果是香港电影的感情戏非常弱,第四个后果……”沈冲侃侃而谈,说到一半,停下来转口说道:“大家今晚是来看电影的,不是听我开讲座的,说这些枯燥的东西很煞风景,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一期的《第一电影评论》……总而言之,香港的爱情电影市场已经停滞了十多年,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所以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的票房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沈先生,最近几年香港虽然没有出值得一提的爱情电影,但台湾出过很多,而且大都在香港上映过,它们可以作为参考。”

    “不,它们毫无参考价值。”沈冲摇了摇头,解释道:“电影是一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革新的艺术,十多年前我们看《独臂刀》的时候,会惊叹不已,认为王羽打的好精彩好厉害,现在你们看过《虎胆龙威》之后,再回头去看《独臂刀》,还会觉得精彩吗?动作片如此,爱情片同样如此,只不过动作片革新的是打斗,爱情片革新的是观念,现在已经是80年代了,台湾的那些爱情电影,不管是拍摄手法还是故事情节,都还停留在60年代,老掉牙了,所以它们在香港的票房一直很惨淡……我这么说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sylvia拍的这部《爱在黎明破晓时》,就是爱情片中的《虎胆龙威》”

    这是实话,拍《虎胆威龙》,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香港电影行业的技术水平,而拍《爱在黎明破晓时》,则是为了拓宽香港电影的题材范围和观影群体,正如他刚才所说的那样,喜剧片、动作片和爱情片,是电影行业里最重要也是最赚钱的三驾马车,而香港自从电懋结业,张彻崛起之后,就再无高质量的爱情片出现,直到1984年许鞍华拍了《倾城之恋》后,爱情片才再度被人重视,有很多看似是爱情片的电影,其实都是插科打诨的喜剧片。

    纵观香港电影史,拍的最多的是“打”和“闹”,打是动作片,闹是喜剧片,爱情片的数量远不及这两种类型,但论质量和艺术价值,却丝毫不比“打”和“闹”差,《秋天的童话》《甜蜜蜜》《新不了情》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作,沈冲觉得如果多投资一些这种题材的电影,或许会收获不少好东西,而且爱情片远比动作片和喜剧片容易磨练演员的演技和提升演员的魅力。

    除了题材之外,还有市场,在沈冲前世,有一部争议非常大的电影,叫做《小时代》,这部电影如果论质量,不值一提,但如果论影响,就非同一般了,因为它开拓了一个由中学生为主的电影细分市场,让中国电影行业意识到了“少年偶像电影”的潜力和规模,沈冲希望这部《爱在黎明破晓时》能像《小时代》一样,开拓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当然了,它开拓的不是少男少女,而是中产阶级文艺青年——1980年香港人均gdp高达5700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产阶级的规模十分可观。

    “我这么说吧,香港的女影迷们被自家老公或者男朋友拖着看了十多年的动作片,现在是时候拖着他们陪你们来看一看爱情片了。”

    沈冲笑眯眯的用一句激将法结束了他的访谈,然后在张国荣的歌声中,结束了这次首映礼。

    “……

    在这刻一秒钟

    初次感到那气氛使我面红

    用臂弯紧抱拥

    心跳加速

    你体香轻泛艳浓

    不想多讲

    情难自控

    ……”

    :

第341章 试映() 
“……

    每次爱你,令我不想放松

    每次爱你,令我心中顿感汹涌

    火般炽热熊

    ……”

    “唱的真好。 ”

    “林燕妮说leslie的声音好像一杯极浓咖啡,柔滑醇厚,烫贴心扉,不愧是才女,形容的太准确了,听他唱歌,感觉整个人都暖融融的,从耳朵到心头,处处都舒服。”

    “唱的好,写的也好,沈财神不愧是香江第一才子,据说leslie的这张专辑里所有歌都是他一手包办的。”

    沈冲坐在嘉禾戏院最后一排,听着偶尔飘过来的议论声,一边欣赏张国荣的现场演唱,一边暗自汗颜。

    这首《情难自控》,其实翻唱自1970年的经典英文歌曲《i…don‘t…want…to…talk…about…it》,然而他在剽窃的时候并不知道,随手就写了出来,万幸的是在制作专辑时,被宝丽金总经理郑东汉发现了,及时和美国的原创作者联系,这才避免了一场版权纠纷和抄袭丑闻。

    要是等专辑发行之后才发现,他这个“香江第一才子”就要悲剧了……

    还好其余9首歌都是“原创”,这个乌龙事件用“当时太忙,忘了注明,无心之失”做借口掩盖,倒也没人怀疑……

    《情难自控》是1995年发行的歌曲,本以为万无一失,想不到还是出问题了,以后再搞剽窃的话,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说起来,这次李鬼遇李逵的乌龙事件,没有闹出麻烦,还多亏了沈冲好大喜功的心思。

    他当初在洛杉矶剽窃了10首歌送给张国荣,表面上说的是从《爱在黎明破晓时》电影情节上得来的“灵感”,实际上是拿前世张国荣本人在1995年发行的经典大碟《宠爱》为核心,再加上其他几首金曲组合而成的大杂烩。

    在香港娱乐圈里,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发专辑,一向以效率高著称,沈冲弄出来的这10首歌,每一首都是流传多年的好歌,词曲俱佳,宝丽金又是很有经验的老牌唱片公司,如果全力以赴,十几天就能把唱片做出来,但从5月初剽窃,直到8月底才发行,拖了三个多月,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沈冲剽窃出来的10首歌,有的是粤语歌,有的是国语歌,很杂乱,而他又明确要求张国荣的这张专辑要同时出国语和粤语两个版本,大老板亲自写的歌,宝丽金自然很重视,于是遍邀港台两地的填词高手,为国语的写粤语词,为粤语的写国语词,这大大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和时间——《情难自控》的乌龙,就是郑东汉找台湾填词名家慎芝写国语歌词的时候发现的。

    粤语是方言,不管是市场容量还是流传范围,都远比不上国语歌,前世80年代香港各大唱片公司只重视粤语不重视国语的做法,是绝对的鼠目寸光,张国荣就被这种经营策略拖累,没有在歌坛达成更高的成就,他的演唱功底和音乐味在华语乐坛首屈一指,但演唱的好歌大都是粤语歌,广为流传的国语歌比较少,进入90年代之后,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如四大天王,很是可惜。

    沈冲不是短视的人,所以在收购宝丽金之后,就下了死命令,旗下所有歌手都必须去学国语,会唱国语歌,谁要不学,自己走人,因为粤语歌是现在,国语歌是未来。

    第二个原因则是沈冲想把电影和音乐有机结合,玩一把综合营销,所以在专辑制作完成之后,又压了大半个月,等《爱在黎明破晓时》上映之前一周才发行出去,因为这张专辑里,《不羁的风》是电影宣传曲,《眉来眼去》是粤语版主题曲,《深情相拥》是国语版主题曲,《情难自控》和《红颜白发》是电影插曲,电影和专辑息息相关,意境相似,同一档期发行,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leslie”

    “leslie”

    “leslie我爱你”

    “你看那些小姑娘,跟疯了似的。”

    “当年李小龙也没这么受欢迎。”

    “时代不一样了,以前咱们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算见到大明星,也会很守规矩的行礼问好,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管什么礼节和规矩,见到明星就大喊大叫,拼了命的追,比红卫兵还狂热。”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疯狂追星的80年代

    这是歌迷为了偶像打架的年代,这是影迷为了偶像自杀的年代,这是偶像为了保持人气隐瞒婚姻的年代……

    沈冲暗自嘀咕,然后对张爱嘉那边侧了侧身,笑着说道:“看这场面,我说leslie能带来200万票房还低估了他的魅力。”

    张爱嘉斜着眼睛瞄他,有一种卡通人物式的喜剧感,问道:“你不是对票房没信心吗?”

    沈冲很喜欢这种似嗔非嗔的神情,握住她的手,笑着说道:“在家里吹牛也就算了,在外面吹牛,要是吹破了,我这个财神岂不是很丢人?人还是谦虚点好。”

    “要是牛皮吹破了,你就等着被我处置吧”

    “谁处置谁还不知道呢……”

    另一侧的林青霞扭头朝这边看了一眼,沈冲做了个夸张的鬼脸,抬手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林青霞微微一笑,点头回礼,姿态神情宛如夏夜中的莲花,柔和动人。

    张国荣说了一些感谢歌迷支持的场面话,安抚激动而又热情的观众,然后才鞠躬谢幕,离开了舞台,然后戏院里灯光暗了下来,准备正式放映《爱在黎明破晓时》。

    沈冲看着风度翩翩的张国荣,摸了摸下巴,说道:“如果你的这部电影,能把leslie变成偶像明星,哪怕票房不理想,也值得了。”

    张爱嘉闻言微微一呆,问道:“他都这么红了,还不算明星?”

    “不算。”沈冲摇头,说道:“最多算明日之星。”

    张爱嘉被他说笑了,反问道:“那什么才叫明星?”

    “海报上只要印个名字,观众就会心甘情愿的买票进戏院,才叫明星,leslie有潜力,但缺少高质量又有影响力的代表作支撑,还不算明星……你和brigitte也一样。”沈冲轻轻捶了捶胸膛,显摆道:“男的千般羡慕,女的万种爱慕,一言一行,倾倒全城,目前全香港只有我算明星。”

    “不要脸皮”

    沈冲呵呵而笑。

    自从电视机诞生之后,电影的娱乐功能就不断被蚕食,到了80年代,去戏院看电影已经沦为了一种带有很强社交目的休闲选择,要么是情侣一起看,要么是朋友一起看,很少有孤男寡女独自一人去看电影,在这种大环境下,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就成了电影工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男的一般会为激烈的打斗或者壮观的场面进戏院,而女的呢?她们只会为有魅力的明星进戏院,而众所周知,情侣一起去看电影的时候,一般都是女方拿主意……

    如果抓住女性电影观众的心,就抓住了未来电影市场的金钥匙……

    然而在1980年,香港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只有三个人:成龙,洪金宝以及许冠文,前两个是功夫明星,后一个是喜剧明星,都不是靠外形和魅力出彩的偶像明星,对女性电影观众的吸引力都不够强大,尤其是16岁到25岁之间的女性,她们是电影市场上的最重要的群体之一。

    所以沈冲从年初的金像奖开始,就大力捧红张国荣,打算提前十年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