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237部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237部分

小说: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问题。”沈冲笑了笑;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我想和陈校长商量一下。”

    “沈先生请讲。”

    “我投资了几家做电子产的公司;需要搞很多研发工作;但硅谷离香港太远了;来回一次要很多时间;所以我想在亚洲设立一个研究中心;国立大学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我想和贵校合作;办一个科研所;我出资金;贵校出人;出了成果;商业的归我;学术的归你们;大家互惠互利;怎么样?”

    “这个我赞同。”吴作栋立刻搭腔;说道:“陈校长;沈先生的这个建议;和斯坦福大学创办硅谷的思路如出一辙;学以致用;商业和科研并不冲突。

    陈庆炎知道吴作栋要以科研能力作筹码招揽投资的心思;他微微点头;问道:“电子产覆盖的领域非常广阔;不知道沈先生打算主攻哪方面的技术?

    “数据压缩。”沈冲又拿起筷子;说道:“我今天参考贵校;听介绍说贵校在科学计算方面的实力非常强;目前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容量有限;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不管是商业上还是学术上;数据压缩都非常值得研究。”

    “这方面我们国立大学确实有一些技术积累。”陈庆炎是物理学和应用数学的行家;他很清楚研究数据压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拿起酒杯;说道:“我很期待和沈先生合作。”

    沈冲也举起酒杯;说道:“于杯。”

    前世他有个朋友是学霸;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博士读完了;就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据学霸所说;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上都进入前三十名;是亚洲仅次于日本东京大学的顶级学府;在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前列。

    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资源;沈冲布局数字多媒体;为未来挖坑;要搞的事情非常多;硅谷固然科研实力强;但离香港太远;而且中美之间的政治格局瞬息万变;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在亚洲做技术储备;以防万一;所以像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样的学术强校;值得投资;新加坡不缺钱;建楼建图馆收获的好感有限;所以不如以助学金和科研所直接接触学生本人;这样能更好的盯住那些有能力的人。

    酒宴过后;在去演讲会场的路上;秋丝雨有些担心的问道:“沈总;你真的要脱稿做即兴演讲?新加坡对言论管制的很厉害;在正式场合说错了话;会惹麻烦的。”

    “放心好了。”沈冲含笑说道:“我根本就没拿今晚当演讲;我是去聊天讲废话的。”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十七章 刷声望() 
沈冲来新加坡;是国立大学管理学院邀请他为毕业生做演讲;按照惯例;应该由管理学院的老师做主持工作;为他开场;向学生们做介绍;然而当晚却是黄莺莺做主持;19ru年的大学;气氛比30年后要严肃庄重;和娱乐明星气质不合;所以这个安排;多少显得有些不协调。

    黄莺莺在新加坡真的很红;她刚一上台;就引起极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沈总;这太喧宾夺主了吧?”

    “明星嘛;受欢迎难免的。”

    沈冲这时候已经反应过来了;一定是昨晚流露出对黄莺莺的兴趣;引起了新加坡政府的注意;于是今天特意安排她来做主持;新加坡搞招商引资的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一点都不比90年代的内地差……

    黄莺莺大概觉得太喧宾夺主了;她很匆忙的用英语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沈冲;就说道:“下面有请沈先生为大家做演讲。”

    沈冲对这种场面已经驾轻就熟了;他拿着一份报纸;不紧不慢的走上台;从黄莺莺手上接过话筒;道了声谢;然后用中文说道:“大家晚上好。”

    他一开口;下面就有些骚动;因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是英文教学;学生除了新加坡本土之外;还有马来西亚和印尼人;在场的几百名听众;至少有一半不懂中文。

    “我本来打算用中文讲话的。”沈冲也不为难;他换成英语;说道:“因为中文是我的母语;能更清楚的表达我的想法;不过中国有个礼节;叫做入乡随俗;所以我还是讲英文好了;但是我等会可能会提到很多中国的故事和谚语;如果用英语表达的不够清楚;或者无法表达;我会直接用中文讲;请大家谅解。”

    然后他就不管不顾;开始演讲;先按套路;说几句谦虚的话:“陈校长邀请我来做演讲;我是很惶恐的;你们都是我的学长;学业有成;而我只是个辍学生;来这里做演讲是贻笑大方;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来了;因为我不得不来;为什么不得不来?因为这里有很多我想要的人才。”

    沈冲把手上的报纸摊开;竖起来展示;说道:“新加坡的媒体很发达;我昨晚给黄小姐的朋友写了一首歌;今天报纸就把歌词登了出来;报纸上说我才思敏捷;曲如泉涌;只用了几分钟就写好这首歌;其实他们误会了;这首歌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日思夜想的附属产物。”

    “我先说说这首歌;歌名叫做《奉献》;其中歌词大意是这样的: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我在各位面前提这首歌;不是自我吹捧;显摆我是才子;会写歌;也不是乘机宣传这首歌;为以后赚钱做准备;我提到它;是因为它和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有关;就是企业管理;这里是管理学院嘛;我不能乱讲话;对不对?”

    台下开始有笑声了。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军事家;叫做曹操;他曾经在一场大战之前;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几句话;叫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他想要招揽天下人才的雄心壮志;中国向来是诗歌并称;古代的诗就类似现代的歌;我这首歌;其实也是想表达招揽人才的意思。”

    “我很年轻;l岁;我有好几亿美元的资产;十几个分公司;近千名员工;分布在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当然未来新加坡也会有;管理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却又非常烦人的事情;自从赚到第一个100万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管理?”

    “我想了很久;想啊想;最后我觉得自己想明白了;管理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招揽人才;第二件事;给人才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谁是人才?是哪方面的人才?不仅别人不知道;可能很多人自己也不知道;黄小姐是唱歌的天才;但是当初如果没有人请她唱歌;而是请她去当老师;可能很平庸;比如陈校长;如果当初他没有当老师;而是一心一意的去唱歌;可能会很失败。”

    “人才就好像是天神随机赐予人类的宝贝;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求神的时候;都要献祭;有了祭;神仙才会赏脸回应;我写这首歌的时候;一直在想;国立大学是世界顶级的学府;里面一定有很多人才;‘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人才?;我很想把这一句写进歌词;但是这样写唱起来很难听;很怪异;对不对;我刚才唱的难听不难听?”

    沈冲冠冕堂皇的把剽窃的歌词;说成为了招揽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才;而苦心孤诣创作的作;满足了在座师生的虚荣心和荣誉感;引发了极热烈的掌声;比黄莺莺开场时候更响亮。

    “久闻沈先生非常擅长演讲;今日一见;传言非虚。”

    “曹孟德一首《短歌行》;流传千古。”吴作栋看着台上神态自若的沈冲;感慨道:“他这首《奉献》;也要传为美谈了。”

    等掌声消停了;沈冲继续说道:“人才固然难得;然而更难的是打造一个能让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太多人才因为各种原因被荒废的例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问苍生问鬼神;都是遗憾千古的事情;宋朝有词人云: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他先拽中文;再用英文草草的解释一遍;然后说道:“人尽其才;是管理学的核心;我没有系统的学过管理学;所以我管理公司的方法;大都来自中国史;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觉得经营公司和治理国家;道理都是相通的;中国古代管理国家的方法;叫做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我研究了很久;觉得这个方法;在管理公司有很好的效果;现在流行各种主义;艺术上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经济上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政治上有**;资本主义;我也凑个趣;给我这个管理方法取了名字;叫做精英威权主义;或者叫做现代威权主义……”

    沈冲东拉西扯;然后终于放出了他今晚瞎扯淡的主题——威权主义。

    现代威权主义是ru年代后期才被学者总结提炼提出来的东西;作为键盘政治党;沈冲其实只知道一些皮毛;不过皮毛就够了;反正只是卖概念博声望而已;就好像“知识经济”一样;他一个具体的理论都没讲清楚过;但现在已经被公认为“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了。

    世界上还有比新加坡和ru年代台湾更典型的威权主义国家吗?

    而且未来几十年里;中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沿着这条路走;而且走出了不小的成就。

    这种能给执政党提供统治理论的声望;非常珍贵;不刷白不刷……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十八章 关系() 
“这是我先生;辜质明。 ”黄莺莺穿着精致的礼服;很优雅的介绍道:“阿明;这位就是你非常佩服的沈冲先生。”

    “沈先生;幸会幸会。”

    “辜先生;你好。”沈冲热情的和他握手;然后招呼道:“两位请坐。”

    辜质明很绅士的把椅子拉开;等黄莺莺落座后;才在沈冲对面坐下;说道:“沈先生;真是不好意思;居然让你请客;你来新加坡;是客人;应该由我和tr请你才合适。”

    “一样的一样的。”沈冲笑呵呵的说道:“今天辜太太给我做导游;耽搁了很多时间;我请客是应该的;聊表谢意。”

    昨晚的演讲之后;黄莺莺一反最初的冷淡;热情了很多;今天还全程陪同沈冲去参观了《南洋商报》和新加坡电视台;她在新加坡旅居多年;又在电视台工作;熟悉这边的媒体环境;介绍的很详细;让沈冲了解了很多东西。

    新加坡的电视行业发展的非常晚;19年底开通电视频道;1974年才改为彩色信号;政府管制的非常严格;除了新加坡广播局;其他机构和个人一概不得经营电视业务;所以新加坡市民总共只能收看两个频道;一个中文的8频道和一个英文的5频道;电视台规模很小;节目内容单调乏味;连制作电视剧的能力都没有;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综艺节目。

    不愧是世界上新闻自由度最低的发达国家……

    沈冲参观了一天之后;基本放弃了插手新加坡媒体生意的企图;因为根据最新修订的出版法;新加坡报纸的股份;不能转卖给非新加坡的人;即使是新加坡公民;也不得拥有一份报纸超过股份。

    更麻烦的是;李光耀和一般的国家领袖不同;他很喜欢起诉媒体;比如他19年就起诉《南洋商报》毁谤;然后胜诉;让《南洋商报》的信誉和销量大跌;在后世他还曾经起诉过《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20多家世界级媒体;全部胜诉;这样的官司;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纽约时报》这些欧美媒体远隔重洋;还可以无所谓;沈冲的大本营在香港;要是惹上了;会很麻烦;要是为了新加坡芝麻大的市场;惹了一身骚;怎么算都是亏。

    电视台也同样如此;国家垄断;所有节目都要审核;在这样的环境下;沈冲觉得还是换一种方式吧——咱不要你的市场了;只要你的人才;新加坡有上百万的人口;就算万里挑一;也能找到100个不错的人。

    于是他再次施展古道热肠的法宝;和新加坡广播局签了个人才交流培训的协议;新加坡电视台可以派人到香港;东方魅力帮忙培训丨反正以新加坡的贫瘠的文化环境;绝对留不住有追求的人才。

    “辜先生;你这个姓氏很特别。”晚餐过半;沈冲找了个话题;问道:“我知道清末有个大才子辜鸿铭;你们是同一个家族的吗?”

    “确实是同一个家族。”南洋一带的华人很重视宗族观念;辜质明虽然年轻;却很清楚家族来历;他点头说道:“我们家族八世祖在嘉庆年间从泉州迁居马来西亚;后来开枝散叶;有的去了台湾;有的回了内地;我们这一支一直留在新加坡;算起来;辜鸿铭和我高祖父是堂兄弟。”

    “哦?”沈冲饶有兴趣的问道:“我知道台湾有五大家族;鹿港辜家;和你们应该也是亲戚吧?”

    “是的;不过我们已经出了五服;算是远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