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153部分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153部分

小说: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浙江地方口音;因此很少在公众场合长篇大论;从沈冲那里接过奖杯后;只是毫无营养的说了几句应景的致谢辞;就准备走人

    “六叔。”沈冲见状;觉得气氛不够;对不起观众;于是说道:“我能请你帮个忙吗?”

    邵逸夫停住想走的脚步;说道:“沈先生请讲。”

    “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至今;刚好年;这年里;您轰轰烈烈的做出了好大一番事业。”沈冲含笑说道:“我去年也创办了一个电影公司;希望年后;也能如您一般;做出一番事业;到那时候;或许我也有资格来拿这个奖杯。六叔;你是我的偶像;如果我美梦成真;您能来为我颁奖么?”

    邵逸夫一愣;他上下打量了沈冲几眼;然后露出一丝笑容;伸手和他握了握;说道:“如果到时候我还能走路;如果沈先生真能拿奖;我一定来颁奖。

    台下善意的笑声和掌声;融为一片。

    等邵逸夫下台坐好之后;沈冲说道:“在座的各位嘉宾;请把今晚的请柬收好;等年后;再来出席金像奖颁奖典礼;为我和六叔之间的约定做个见证

    他极具自信的调侃;又引起一阵掌声。

    “夏衍先生和邵逸夫爵士;都是电影幕后工作者。”沈冲抿了抿嘴;停了一下;才说道:“下面这座奖杯;是向一位伟大的电影幕前工作者致敬;他是拥有万千影迷的大明星;他是把表演变成艺术的大师;他是天生为电影而生的传奇;他说艺术家在任何时候;要给人以美、以真、以幸福;他是赵丹。”

    赵丹活跃的年代有点久远;对香港普通观众而言;他既不像夏衍那样位高权重;也不像邵逸夫那样妇孺皆知;因此当他上台的时候;掌声稍微平淡了点

    “赵丹;191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原名赵凤翱;19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先后参加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女儿》、《到西北去》、《女儿经》、《乡愁》等二十多部影片;以俊朗的外形和优秀的表演才华;很快成为30年代上海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之一。

    1937年;赵丹在经典电影《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里分别饰演了失业大学生老赵和吹鼓手小陈;其出神入化的演技;广受赞誉;这两部影片也成为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大作;至今魅力不减。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丹先后主演了《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均非常受欢迎。

    50年代后;赵丹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多部影片;塑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银幕形象;其入神如花的演技;饱受赞誉

    赵丹的表演;洒脱自如;形神兼备;具有超越时代的独特魅力;他是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的标杆。”

    在去年文代会期间;赵丹的病情还没有被发现;沈冲去拜会他的时候;谈过举办金像奖的构想;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借着颁奖典礼的机会;搞一个两岸三地电影工作者交流研讨会;赵丹对此非常上心;早早的就在准备资料和论文。

    在得知自己落选赴港参加金像奖名单后;赵丹三番五次的去找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他是非常固执的人;又时日无多;司徒慧敏被缠的没法;咨询过医生后;又批准了他来香港的申请。

    沈冲双手捧着奖杯;把它交给赵丹;说道:““赵丹先生;请接受我们小小的敬意。”

    “谢谢。”赵丹气度从容;举止儒雅;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他轻轻举了一下奖杯;然后放在台子上;说道:“夏主席和邵逸夫先生;都是勤奋努力的实于家;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我只是一个演员;一个靠表情和舌头讨生活的人;拿这个奖;受之有愧。”

    嘉宾应景的给了一片掌声。

    “刚才短片上说我是表演艺术的标杆;就更不敢当了。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它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角色;不同的演员;有不同表演方法;有不同的魅力;这样的电影世界;才是丰富多彩的;才是光芒四射的;才是观众喜爱的。”

    “我最近和台湾很多电影同仁交流;发现有个现象;那就是海峡两岸的政府;都喜欢对电影创作指手画脚;一会说这个不能演;一会说那个不能放;买什么道具;穿什么戏服;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都要搞个规章制度出来限制;其实大可不必;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政府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

    这次的掌声;极为热烈;震耳欲聋;台湾的电影人率先站起来;很快全场起立;向他致敬。

    沈冲站在他身后;非常用力的鼓掌;对赵丹佩服的五体投地;居然敢在这种场合放大炮;而且还是全地图覆盖;炮轰两岸。

    在如潮的掌声里;赵丹表情坚定;笔直的站在那里;仿佛一块坚硬的礁石

    等掌声平息后;他继续说道:“这两天;很多人都跟我讨论体制问题;‘体制;二字;我们艺术家原本是生疏的;后来渐渐发现;我们懒得管亻体制;;可亻体制;却死命管住我们;逼得我们不得不认真对付对付它。”

    “文艺创作是最有个性的;是不受限制的;也限制不了的;我们可以评论、可以批评、可以鼓励、可以叫好;唯独不能搞举手通过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是审查出来的”

    这次掌声更大;几乎要掀翻屋顶了……

    “习惯不是真理;陋习更不能遵为铁板钉钉的制度文艺需要自由;如果不能给于自由;至少也要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哪些是可以创作的;哪些是不能碰的;不要今天可以;明天不行;怎么不行?却又说不出理由;这样下去;文艺家无所适从;又怎么能创作好作呢?”

    沈冲拼命鼓掌;手都麻木了;心头却一片火热。

    真是振聋发聩

    这下热闹了……

    注:赵丹的发言;改编自19ru年10月他临终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典礼九() 
沈冲颁完奖;从左侧的通道回到后台;而何守信和张爱嘉则从右边走出来;继续主持。

    一回到后台;从好莱坞请来的导播就给了他一个大拇指;用英语说道:“非常完美”

    “阿冲;早知道你在舞台上这么出色;不仅念台词声情并茂;而且还能随机搞气氛。”陈柏生则笑着说道:“有你在;我们何必去请何守信;你上去主持;收视一定会再高好几个点。”

    “做主持哪有那么简单;我偶尔客串还行。”沈冲摇头;说道:“呆久了就不行了;我刚才也是硬着头皮;其实心虚的厉害。”

    “我觉得挺好。”以沈冲的身份;怎么可能去做主持人;陈柏生也是随口一说;他转而问道:“赵丹先生刚才说那些话;会不会有麻烦?”

    “麻烦肯定有;但不会很严重;内地现在舆论风气比想象中要开放;上头不是在提倡解放思想嘛。”赵丹还不知道自己身染重病;沈冲也不好外泄这个消息;他略一沉吟;说道:“你和港台两地的媒体都熟;等会和那些记者打个招呼;让他们报道的时候;态度温和点;不要搞讽刺批判;和政府打交道;就是与虎谋皮;要讲手段;顺着毛捋;比指手画脚要管用;叫的越欢;吃亏越大

    “等会搞庆功宴的时候;我挨个打招呼。”陈柏生点头;说道:“但我怕他们不会听;尤其是台湾那边的媒体。”

    “尽人事;听天命吧。”

    沈冲回到化妆间;洗掉脸上的粉;然后又从专用通道回到了现场;他刚坐下来;汪洋就感叹道:“赵丹了不得;在这种场合讲这种话;回北京了肯定又要经历一番波折。”

    汪洋是老江湖;北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问他准没错;“汪老;您说的波折;会不会很严重?”

    “那倒不至于。”汪洋抱着双臂;摇头说道:“赵丹半截都入土了;就算有人想整他;给他扣帽子;又有什么意义?最多组织上批评一下了事。”

    这后果倒是可以接受;而且以19ru年的内地政治环境;他的家人也不至于被牵连太狠。

    “那您老怎么看赵丹刚才说的话?”

    “我怎么看?”汪洋扫了他一眼;说道:“我双手双脚赞成”

    他叹息一声;说道:“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赵丹今晚演了一场好戏;可惜;可惜这么好的演员;这么有想法的艺术家;被动乱耽搁了大好光阴;现在局势好了;人却要走了。”

    汪洋是内地代表团的团长;有照顾团员的责任;自然知道赵丹重病的事。

    “赵丹知道自己的病?”

    “他只知道自己病了;但是不清楚病的多重。”汪洋默然;过了一会;又说道:“我们北影厂去年就在和日本的电影公司接洽;打算合作拍一部表现两国人民友谊的电影;赵丹是主演;他天天都在琢磨剧本和台词;工作热情高涨的很;但是这部戏拖了又拖;到现在还没定下来开机时间;我怕他等不到了。

    沈冲无言;此时大银幕开始播放入围电影名单;于是暂时按下心思;专心看颁奖。

    “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入围的有:

    钟志文;《疯劫》……

    陈坤厚;《早安台北》……

    陈俊杰;《山中传奇》……

    沈西林;郑宣;《从奴隶到将军》……

    陈国梁、云文耀;《小花》……”

    “这个奖;就是送给沈西林的。”汪洋也没再纠结赵丹的事;他看完入围名单之后;点评道:“《从奴隶到将军》那么大的场面;其他片子怎么比?”

    “您老可真是行家;目光如炬。”沈冲恭维了一句;说道:“能安安稳稳的把大场面拍出来;就是了不起的本事。”

    他话音刚落;就听到颁奖嘉宾念出了获奖人;果然是沈西林和郑宣。

    郑宣也就罢了;沈西林可不是简单人物;他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车间主任;曾经拍摄过《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等经典电影;在沈冲前世;05年;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时候;中宣部、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评选了5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其中就有沈西林;而且是唯一一位专职电影摄影师。

    《神雕侠侣》里有这么一句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小场面里闪转腾落;拍的再花哨;也不如堂堂正正的把千军万马拍出来震撼人心;《从奴隶到将军》可谓碾压其他竞争对手。

    给最佳摄影颁奖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林赞庭;他曾拿了四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是六七十年代台湾名声最响的摄影师。

    uu年代李翰祥从邵氏出走;去台湾创办国联电影公司的时候;极为赏识当时还没出名的林赞庭;开了三倍的薪酬从中影公司挖他;所谓英雄识英雄;当时中影公司的制片部主任白景瑞也非常欣赏他;极力挽留;最后以一句话留住了他;这句话就是:以后只要我白景瑞拍戏;你一定是摄影师。然后两人珠联璧合;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

    另一位嘉宾;则是日本人西本正。在五六十年代;日本的电影工业水平远超香港;邵氏为了对抗电懋;重金把西本正从日本请来;一边担任摄影师;培训e氏员工;一边为邵氏研发了其特有的彩色弧体宽银幕制式;奠定了邵氏电影王国的技术基础。

    西本正到香港后;取了个中文名叫做贺兰山;先后协助李翰祥拍摄了一系列大型宫闱剧;如《杨贵妃》凭借其出色的内景彩色摄影技术;获得戛纳电影节优秀技术奖;《武则天》则被香港影评人认为是为邵氏片场流水线作业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地儿女》、《大醉侠》等经典影片的摄影师;并且组团率领徐增宏、桂治洪等邵氏后起之秀;去日本学习和考察;提高摄影技术;他虽然在香港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对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此筹委会特意把他从日本请了过来。

    颁奖时;林赞庭没怎么说话;西本正倒是用中文连连赞赏沈西林的摄影技术;而且很羡慕他的运气;有机会拍摄大制作战争电影。

    沈西林和郑宣都很沉稳;按部就班的致谢之后;就走下了舞台。

    赵丹刚才惊世骇俗的言论;把颁奖典礼的气氛推向了**;很多观众都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加上最佳摄影是技术奖;颁奖嘉宾和领奖人的知名度都非常低;因此这个奖项波澜不惊;掌声平淡。

    接下来要颁发的是最佳剪辑;这又是一个技术奖;虽然何守信和张爱嘉很卖力的调动气氛;但观众不买账;心不在焉;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主持人都没办法调动气氛;颁奖嘉宾自然更无能为力了;上来自我介绍了一下之后;就开始放入围名单。

    “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辑;入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