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洪荒大鳄 >

第245部分

洪荒大鳄-第245部分

小说: 洪荒大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帅来的正好,请听我一言:现在天下大事已定,想那东南两方的诸侯不过疥癣之疾,不足挂齿,如今应当拥立新的国君以使天下的诸侯、军士、百姓安心。况且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君,天命有其原则,总是眷顾归属于至仁至德之人。现今武王的仁德已天下共知,万民心向往之,应当登国君之位,来安定天下万民之心。何况我们各路诸侯进关,帮助武王来征伐无道之君,正是为了今天这件大事。望元帅将此立君之事承担起来,不要迟缓延误,辜负了大家的一片苦心?”

众位诸侯一听都齐声说道:“钟君侯所言十分有理,正说出了我们大家心中所想。”姜子牙还没来得及回答,武王惶恐地推辞道:

“想我地位轻微,仁德浅薄,名声也不显著,只是天天小心谨慎,以求减少过失,承继先王的事业都还顾不上,哪里敢凯望君主大位呢?如今东南两方战乱不断,天下还未一统,况且君主大位十分艰难,只有那仁义有德之人才能居之,我只求众位贤侯一同选择一个有德的人来承继大位,千万不要让我勉强凑合,让天下之人笑话。我和相父早早回归故土,谨守臣子之道就行了。”

武王的话音刚落,东南扬侯钟志在一旁大叫道:

“大王这话可说错了。天下大德之人有谁能象大王这样的呢?想那殷洪不过商氏余孽,不过收拢了那姜文焕与苏护的势力,才有今天的威势,而那南伯候鄂顺不过靠父辈的余荫,才得了南伯候之位,这两人不过孩童一般,哪里比得上大王,现今天下已归周室,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才开始的。黎民百姓都用篮子提了食物,用壶装了水来迎接大王的军队,这哪里有其他什么原因呢?只是认为大王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况且天下诸侯象影子一样跟从大王,如同云集一样迫随大王,跟大王去讨伐无道昏君,他们对大王的爱戴向往之心,本来是早就有的。大王为什么非要推辞呢?望大王听从众人的意见,不要让大家失望。”

这武王赶忙摇头道:“姬发有何德何能,望贤侯不要坚持这一意见,还要访问听从更多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让天下人心服。”

这时那东南扬侯钟志又说道:

“当年尧凭着大仁大德而受天命,登上大位,后来生了丹朱是个不肖之子,于是尧就寻找合适的人而让位于他。群臣一致推举了舜,舜凭着大仁大德,继承了尧的国君之位。后来舜生了个儿子商均,也是个不肖之子,大舜又将天下让给了大禹。大禹生子启,很贤慧英明,能继承大统,于是夏代一直延续了十七代,到了莱而失去德政。成汤又凭着至仁至德,将莱流放到南巢,取代夏朝而占有了天下。下传二十六世而到了纣,帝辛大行不义,任意而为,以致恶贯满盈。今天大王又凭着大仁大德率众诸侯代上天行惩罚,现在大事已定,那承继君主大位的,不是大王还能有谁呢?大王又为何要谦逊推辞呢?”

武王忙摆手道:“我哪里敢与夏禹、商汤相比呢?”不想那东南扬侯钟志又说道:

“大王不重兵戎之事,靠仁义来教化天下之人,以致风俗淳厚美好,天下分为三分,大王占有其二;因此,凤凰在岐山鸣唱,万民安居乐业。上天与人事,上下相呼应,这道理不可忽视。大王的德政如此,与夏禹、商汤又差多少呢”

武王又道:“钟君侯素来有才有德,应当做天下的君主。”武王刚说完,忽见两边的诸侯一齐上前,大声说道:

“天下民心归属周王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大王为什么要苦苦推辞呢?这可让大家大失所望了我们联合一致,在这里会盟,难道是件说做就做的容易事吗?我们无非是想立大王为天下之主,再次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现今大王不肯承大位,那势必导致天下诸侯分崩离析,这就要生出祸乱了,这是让天下永无太平之日啊”

这时姜子牙看见武王一边口头说不,一边又有手势暗示,两眼殷切的望着自己,心中一声长叹走到跟前急忙制止道:“列位诸侯不要这样着急,我自有名正言顺的说法。”

众位诸侯在九间殿上,见武王不肯继承大统,都纷纷争论不止,姜子牙发话制止住争吵,然后对武王道:

“帝辛给天下之人造成了祸害,大王率领众诸侯吊民伐罪,惩治了他,天下之人没有不对大王心悦诚服的。大王按礼应当登大宝,安天下。况且凤凰曾鸣叫于岐山,祥瑞之兆屡次出现于周地,这些上天指示的征兆,难道是偶然的吗?现今天下人诚心诚意地归附周王,正是无人互交相应之结果,这机会万不可失去。今天大王坚决推辞登大位,恐怕会让天下诸侯们心灰意冷,各自散回本国,那就涣散一片,失去统属,各自占据领地,自然会生出来。这可不是大王吊民伐罪的本意呀太使人民失望,这不是爱护人民的方法,实是害天下之民的做法。愿大王仔细考虑”

武王此时又摇头道:“众人对我自然是有所偏爱,但我才薄德鲜,不足承担这样的重任,恐怕会给先王带来羞耻。”这时那东南扬侯钟志上前说道:

“还请大王不要谦逊推辞,姜元帅自有主意。‘然后那东南扬侯钟志又转头对姜子牙倒:

“还请元帅从速筹办登基之事,不要推延,恐怕日久人心就全散了。”

姜子牙看东南扬侯钟志如此行事,明白这东南扬侯钟志定是得了武王的暗示,想来武王想当天子不是一天两天了,于是顺水推舟传下令道:

“命工匠画出图样,建造祭台,作祝祷之文来明告天地社稷,等今后有大贤出现,大王再让位也还不迟。”

众诸侯已明白了姜子牙的心意。于是随声响应。旁边有周公旦去监督造祭台。这周公旦早就得了自己哥哥的指示,早就画好了图样,于是就在天地坛前面建造了一座祭台。这台高三层,按天、地、人三才的样子,分为八卦的形状。正中设了“皇天后土之位”旁边立有“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的旗号,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竖立在台上;前后又有“十杆”的旗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各自的位置,台上又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撷项,中间有皇帝轩辕;坛上陈列排设了篷、豆、盏、篡、金爵、玉耸等祭器,还有生葛炙脯、鲜、酱、鱼、肉等祭祀之物陈设在贡桌几案之上,无所不有。

第三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三十四章三国鼎立(二章合一)

第三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三十四章三国鼎立(二章合一)

只见一切准备妥当,那祭台上的宝鼎中烧了香,金瓶中插了花,一切齐全。这时姜子牙才请武王登上祭坛。武王又再三谦让,然后上了坛。三百诸侯排列整齐,立于两边,周公旦高高捧起祭文,上台开读,祭文道: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主日,西岐姬发敢昭告于皇天后土神抵日:呜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绝于命。臣发承祖宗累治之仁,列圣相沿之德,予小子易敢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尔神抵,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抵惧,恐堕前烈,敬修未逞。无奈诸侯、军、民、省老人等,疏请再三,众志诚难固违。俯从群议,爱考旧典,式讯吉日,抵告于天、地、宗庙、社授暨我文考,于是日受册、宝,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颂、天人协应之符,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维新,永终不替,慰兆人看戴之情,乘累业无疆之绪。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周公旦读完了祭文,用火焚掉了,然后向天地祝祷完毕。只见天空中为香烟所笼罩,瑞气祥雾冉冉而升,天上天气晴朗,红日高悬,风和日丽,真是在昌明之时,应运而生,太平景象,迥异往日。只见朝歌的百姓你拥我挤,到处是欢呼之声。武王受了天子符册、玉玺,登基做了天子,面南端庄而坐。两旁奏乐三遍,众诸侯捧笛而出,高呼“万岁”拜贺之礼完毕,武王传下旨意,命摆下九龙饰席,大宴三百诸侯,君臣共享兴国大典的欢乐。众人喝过几巡,都心情欢畅,兴高彩烈。渐渐文武百官都感到酒已较深,各自相继谢了天子之恩,辞别而去。

后人在读史飘天文学晓临仙掌动,玉阶时听佩环忙。熙熙啤嚎清明世,万姓讴歌庆未央。

武王做天子君临天下,为了使麾下百姓都感觉自己是圣君明主,让人们知道这是上天与下人交相感应,人民安泰,万物兴荣,所以暗中命令那姜子牙等阐教弟子暗中施法,使得天上降下各种祥瑞之象,果然那些万民没有不心悦诚服、感恩戴德的。这三百诸侯也都感觉自己投靠武王没有错,这天那姜子牙进入内庭去看望武王。

这武王得登了天子之位,意趣满满,这一见姜子牙来了就说道:“相父来的正好,朕有一事与相父相商!”

姜子牙本来是想向武王暗中禀告那国库空虚之事,不想武王先开口说有事相商,那君为上,于是姜子牙就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有何事要老臣去办!”

那武王就说道:

“也不是因为其他之事,乃是当日我军攻打朝歌城时,多亏微子暗中令人在城中制造混乱,乘机打开城门,而后我大军入城之后,又是微子率人前来劳军,其人更是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持商王室宗庙礼器前来谢罪,如此忠臣怎不奖赏?”

虽然说姜子牙很不耻微子的为人,虽为殷商宗室,但是却为争夺帝位与帝辛结仇,使得那帝辛花费大量精力来压服国内的不稳势力,后被帝辛放逐之后,为了一己私利,向仇敌自开城门,使得祖先基业归于他人,但是那微子毕竟是对大周有功,所以那姜子牙仔细想了一想之后说道:“既然那微子虽为殷商宗室,但念其献城有功,蒙陛下不杀,可让他守卫本国疆土,以存商汤香火,不过那微子在商地颇有威信,一定选用个官员监守才行!”这其实也是姜子牙暗中给微子下一个绊子,就是就算让微子成了一国之主,也要跟坐牢差不多,身边留有监视之人。

武王一听姜子牙说的在理便点头道:“相父说的在理,既然如此等明天早朝时与众臣商议之时就定下吧!如此就没有什么事了,相父就退下吧!”

说完也不管姜子牙的反应如何,就自顾自的离开了,留下姜子牙一人呆在那里,这在内侍的提醒之下,姜子牙这才回过神来,这时姜子牙终于明白了,如今成了天子的姬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对自己必恭必敬,言听计从,已父待之的大周武王了,而是那大周之主,上天之子。

姜子牙一人孤寂的退回到相府。等到了第二天,这武王一早就设早朝,待诸位留在朝歌的诸侯朝见完毕之后,只见那武王端坐在当年帝辛所坐的御坐上说道:

“当日微子献城有功,使我大周能够顺利拿下朝各,我现在封微子为宋公,世世代代守卫殷氏本土,以便承续商汤香火,但一定要派人来监国,应当用谁才合适呢?”

武王问完后,那大臣们一同商议道:“非用亲王不可。”于是建议让管叔鲜、蔡叔度二王监国。武王依准了。于是命二叔留朝歌监国。

这原本站于朝班之中的微子见自己终于圆了自己成为国主之梦,虽然还是在他人的监视之下,但是仍就兴奋不已,忙抢班而出,跪在地上,朝那夺了自己祖先基业,现在端坐在自己父祖曾经坐在其上,号令天下的御坐上的周武王,连连叩首谢恩,那脑袋撞击地面的声音在这大殿之中回响。那曾经也在这殿中跪拜过大商末代君王,现在被那周武王封谥号为纣,被称做商纣王的帝辛的姜子牙,看到这一幕,不禁涌出一股怪异的感觉。

正当武王看见当年的大商王子,跪在自己的身下连连叩首之时,一股万物苍生尽在我手的感觉油然而生,正当那武王享受这一感觉的时候,一个尖锐的声音远远的传进大殿来:

“禀告大王,西岐城中有紧急军情来报!”

这时那正在做着美梦的武王姬发此时却被这尖锐的声音惊醒了过来,这姬发见打搅了自己的美梦不由心头火起,真想把那打搅自己美梦之人就地处死,但是武王姬发却明白,在这个时候如有禀告定是要事,而且军情事大,决不可耽误!于是那武王姬发正了正衣衫,在御坐上坐直了身子,先挥手让微子归班,然后示意一旁的内侍,这内侍立刻令命,站直身子,打开喉咙,用极其高亢的声音喊道:

“大王有旨,宣使者进见!!!”

这宦官独有的尖锐高亢的声音在那大殿之中回荡,不过片刻工夫,只见那西岐的信使就进入殿中,那殿上众臣和众诸侯一见,只见其人身上衣物破烂不堪,全身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