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的极品女友 >

第277部分

我的极品女友-第277部分

小说: 我的极品女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的身影活跃其间。
在这种情况下,金振宇和这个男人都认为有必要与庞劲东正面接触一次,根据这次接触的结果,确定国家对中南半岛的战略措施,当然也为了确定庞劲东其人是否有充分使用的价值。
不过金振宇从没有说过,自己是怎样知道庞劲东这个人的,既然这个男人此时问起,金振宇索性也就说了出来。
听完金振宇的介绍,这个男人高兴的笑了:“老金啊,没想到,这个庞劲东竟然是你的准孙女婿呢!什么时候喝喜酒,可以要通知我一声!”
“哎,我这孙女和庞劲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实在是摸不准!我呢,也不打算掺和进去,年轻人的事,还是由他们去吧!”顿了顿,金振宇继续说:“关于庞劲东这个人,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
金振宇说到这里就打住了,但这个男人很清楚的明白金振宇的意思,只不过没有作出明确表态:“庞劲东和你谈话的时候,引用了《六国论》中的一段话!”
“是啊!”金振宇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这个男人明白金振宇不好意思的原因,拍了拍金振宇的肩膀:“老金啊,早就劝过你多读点书,否则当时你就可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让庞劲东给你解答一下!”
金振宇急忙问:“什么问题?”
“庞劲东引用《六国论》的用意,无外乎就是想用六国赂秦而招致灭亡的典故,劝说我们应该坚定果断的捍卫国家利益,当然了,他认为我们现在的根本利益就在果敢地区。但是六国里的齐国并没有赂秦,为什么同样灭亡了呢?”
金振宇从不讳言自己读书少,听这个男人这样一说,立即保证:“等我再找个机会,好好问问他!”
“你没有必要去问,因为庞劲东肯定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这个男人摆了摆手,告诉金振宇:“这个问题其实是《六国论》里提出的,而且同时也给出了答案!”
金振宇眼珠一转:“答案是什么?”
“因为齐国与秦国交好,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先后灭亡,面对已经强悍无比的秦国,齐国当然就没法避免亡国了。其实,燕国和赵国起初有长远的打算,想坚守国土而不赂秦,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被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的都城邯郸就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的反抗,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所以才会战败亡国。”顿了顿,这个男人继续说:“苏洵认为,如果六国诸侯用赂秦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秦国恐怕就算吃了下去,却咽不下去!”
听到这一番解释,金振宇立即明白了,这个男人不是要真的向庞劲东提出问题,而是要借这篇《六国论》向自己阐述两条道理。一条是应该重视人才,另一条就是借战国来喻当前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上有一个强大无匹的“秦”,那就是m国,z国在现阶段根本没有能力与其全面抗衡,那么就只能拉拢和扶持一些盟友,防止m国一支独大。
对于金振宇这样的人来说,这两条道理都是极其浅显的,根本不需要挂在嘴上。但是这个男人现在却偏偏明言出来,说明很可能是要做出有利于庞劲东的决定。
金振宇见状,急忙再加一把火:“刚才庞劲东说了一句话,好像是什么,明犯强汉者,如何如何如之何,到底是啥意思?”
尽管金振宇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但是从字面上也能听出来里面包含的是什么意思。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根本用意,并不是对历史典故感兴趣,而是为了刺激这个男人的民族情绪。
这个男人叹了一口气,回答金振宇说:“这句话出自《汉书陈汤列传》,是西汉名将陈汤给汉武帝的一份上疏中的话,原文是‘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时代背景是,当时的匈奴郅支单于杀了中国派往西域的大使谷吉,在这种情况下,汉朝西域副校尉陈汤调集数万兵马猛攻南匈奴,大胜之后,在谷吉的遇难故地将郅支单于斩首,人头传送至长安。按照陈汤的意见,郅支单于的人头在槁街悬挂了三天,为的是告诉所有国家知道,胆敢侵犯大汉的人,无论有多么的遥远,也会被消灭掉……”
这个男人把话说到这里,立即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事件,一股悲愤之情立即用上了心头。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悲哀的事实是,当历史重复上演,这个古老的民族却没有力量再次喊出这句话,只能安于发表几个声明和抗议。
所有人都对这种软弱感到困惑,只有这个男人及其同僚们才知道,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然而他们却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隐忍下来,因为自己实在没有力量与那个超级大国抗衡。
一想到这些,这个男人一拳恨恨地捶在了书案上,平静的脸膛因为激动而涨红了。此时此刻在这间书房里没有其他人,所以他才能够毫无顾忌的,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流露出来。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种痛苦同样是历史的重复,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无数个夜晚里,一个头顶光光的男人面对日军的节节进攻,听着举国对其“不抵抗”的抨击,只能将这种痛苦记录在日记当中。
金振宇不愿意让这个男人的情绪过于激动,语气故作轻松的岔开了话题:“槁街是什么地方?”
“用今天的话说,‘槁街’是各国驻华外交机构的所在地,所以庞劲东刚才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要将这句话挂在东交民巷……”这个男人说着,淡然一笑:“这个年轻人,倒是很有创意!”
从立场上而言,金振宇是地地道道的鹰派,也是高层当中第一个提出应该强硬干涉缅甸内战的。他的支持者不少,但是遇到的反对阻力也极大,甚至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情况下,他才说出了庞劲东这个人的存在,这一次会谈就是因此才有的。不过这不仅是金振宇的意思,也是这个男人要求金振宇安排的。
z国的军队是一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军队,因为关于这支军队的一切都是保密的。金振宇作为军队的将领,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因此才由他主持这次会谈。
但是这个男人却不一样,他的曝光率实在太高了,恐怕全世界一多半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份为何。由于担心自己的出现可能会向庞劲东发出错误的信号,因此这个男人只能躲在后面倾听,而不能亲自参加会谈。
遗憾的是,由于很多原因,金振宇无法像这个男人一样,与庞劲东进行交流,有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也被忽略了。这个男人现在感觉起来,倒是很想和庞劲东亲自攀谈一次。
金振宇刚才提出的问题,让这个男人随之回顾了一下历史,猛然间想起了陈汤的这句明言背后有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陈汤征讨匈奴是假传圣旨,也就是说,汉武帝当时根本就没有下旨进攻匈奴。这一点也成了陈汤获得大胜后,在朝内受人诟病的原因;第二个细节是,陈汤征讨匈奴的军队并非来自西汉本土,而是调动了西汉在西域的殖民军队,和西域臣服于西汉的几个国家的军队。
陈汤能够大胜南匈奴的根本性因素不仅有西汉的综合国力,同样离不开外部战略环境的支持。庞劲东对金振宇做出的战略分析和对未来的勾画,刚好可以印证在这一点上。正如庞劲东自己所说,现在已经有了唐皇的文治,还需要做到汉武的武功。这个男人认为,想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西汉所拥有的有利局势。
金振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试探着问:“这么说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应该支持果敢人!”

第七十四章韬光养晦

这个男人没有立即答话,而是思索了良久之后,突然告诉金振宇:“庞劲东说的道理基本没错,但还是急功近利了一些,不谙韬光养晦的真谛……”
“韬光养晦……”金振宇机械的重复了一遍,感到了一种无奈的苦涩。
金振宇对这四个字有着一种很复杂的感受,作为一种国家政策执行起来的时候,这四个字所包含的意思和带来的影响,早已经超出了其原本的含义。
当年这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有着特定的战略背景和深远意义的。以当时国力之孱弱,自身尚且问题多多,根本无法在国际社会上出头。只有专注于自身发展,等到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去逐鹿天下。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战略只能实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不能作为一种战略方式永久的执行下去。而现在的情况却是,这四个字成了永不会被打破的金科玉律。
这个男人看了看金振宇,知道金振宇早就对此颇有腹诽,于是微笑着摇了摇头:“你应该知道,这个战略的制定是基于三个因素:一是国际上以和平和发展为两大主题,很难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因为大国都有了核武器,具备毁灭对方的力量,所以不可能随便发动战争。说到这一点,就要感谢前代领导人倾全力研制的核武器,为我们奠定了和平的基础;二是在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准备后,经济发展已经严重滞后。既然已经很难打仗,就要全力发展经济民生,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具备软实力;三是由于建国后和西方国家一直搞对抗,使得我们一直没摆脱被封锁的局面,只有和气的与西方国家接触,才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使人家消除戒备心理和我们交往。”
这些道理是十分浅显的,在各种各样的内部研讨上经常被提起,金振宇的耳朵都听出了茧子。就如同之前数次对金振宇讲述这些道理一样,这个男人这一次提起也没有附带上什么新东西,根本目的仍然只是为了堵住金振宇的嘴,因为这些道理从逻辑上看几乎是无从反驳的。
金振宇苦笑了两声,告诉这个男人:“前几天我翻世界地图,发现有一大堆国家一直在奉行韬光养晦的政治策略,其中包括阿曼、安道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巴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听到这一串国家名字,这个男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不过很大程度上是被气乐的:“那些小国只要不搞出太离谱的举动,就算是天塌地陷了,也不会有人去注意!但我们是大国,一言一行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们能不谨言慎行吗?!而且那些小国受先天条件制约,很难会有太大的发展,我们的民族则不一样,拥有着伟大的创造力和不朽的生机!”
“国际形势往往瞬息万变,十分微妙,机会往往是转瞬即逝,有的时候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可能就会改变整个大局,但是很多人却被‘韬光养晦’蒙住了眼睛,对此视而不见。而且国际间对利益的争夺是十分激烈的,由于过度运用这种发展战略,导致很多时候变得麻木和反应迟钝,坐视别人将机会从自己的手中夺走。”
“任何失去的,等到我们强大之后,都可以再夺回来!”顿了顿,这个男人继续说:“庞劲东既然引用了汉朝时的一句话,那么咱们就以汉朝为例加以说明。汉朝不是从一开始就雄霸东亚,正相反的是,由于秦末连年的内战,汉朝立国之初时的国力极其衰微,连刘邦上朝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都无法办到!因此面对强大的匈奴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吕雉当上了太后之后,匈奴单于写信来侮辱,那位在内飞蝗跋扈的吕太后都只能小心的说些好话!在这种情况下,文景两朝隐忍不发,全力发展经济,同时在暗地里做军事准备。结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汉朝元气大增,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因为长时间不用,连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粮食多的没有地方放,只能堆放在外面。政府仅养在长安官厩的好马就有上万匹,政治军队由步兵向骑兵转化,兵器由铜铁向合金钢转化。后来的陈汤能一战尽灭匈奴整个上层,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话,靠的就是这种国力的积累。”
金振宇叹了一口气:“您知道,我对历史是外行!”
“那么就说当今,韬光养晦的决策更是正确无比的,首先、结束了与西方国家的敌对状态,打开国门迎接全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为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这是世界历史上大国靠和平的手段实现的最伟大的复兴;其次、不再强出头,立足于国内事务,全力发展经济,使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再次、国家形象在实力的支撑之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国家利益得到保障的时候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最后、使国家不再走弯路,不再纠缠于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