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楼巧丫鬟 >

第32部分

红楼巧丫鬟-第32部分

小说: 红楼巧丫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有什么,也别给人看见;即便给人看见,好有他不能说给人听缘故。

    就像袭人姐姐似,甚至碧纹。

    人傻不能怨主子不宽厚,这世还有什么不明白。

    柳儿当丫鬟规矩,一向都是从贾府继承,这几年虽说有些疏忽,遇到主子也不甚讲究,到底已经深入骨子里,却没全忘脑后去,捡起来也容易。

    因换了地方,隔天柳儿提早了半个时辰起来,早起惯了,倒没什么。梳洗过后,看里间杨梅还没动静,想了想,到底没把那半秃笔拿出来练字。

    昨晚只草草收拾了包袱,正好趁机好好安置一番。

    衣物簪环尺头就算了,因赖家给了不少,倒也不柳儿眼里,随手放箱笼妆奁里就完了。老太太身边,这些个东西只有好,没有缺道理。

    再说柳儿现今对这些也不甚意,她有看重东西。

    她自己攒,体己都打点了冯府人。倒是真正用心做几样针线,并记事册子,和董师傅临别送东西,让柳儿看重。

    尤其董师傅送:几缕看不出名目丝线;一只银链子镶宝石两只童子银针筒。针筒就罢了,里面针,一种细如毫毛,便是传说中羊毫针,听说过没见过;一种则是苏针,峰尖锐而鼻底钝,韧而不伤手,入手便知和世面上苏针不同。用油纸包着放针筒里,都是极难得东西,如今市面上都没得寻去。两本经书,一匣子笔墨都是上好;不必说,还有一册十二页绣画,一尺见方尺幅,取材都是名家字画,连题拔款识印鉴都丝毫不差。甚至底料绢帛,都是前朝进上院绢,如今已绝迹了。

    董师傅针线值钱,柳儿深知。一年多说给赖二奶奶做上两件,身子不舒坦心里不痛了,也就一件,还未必是宽幅。

    如今一出手,便给了自己这么一本册子,不可谓不贵重。

    这应是她早些年做针线,整体给人一种愉悦平和之感,走针舒展流畅,取图以山水花卉翎毛为,少量仕女。且跟她认得董师傅时做针线,气韵明显不同。

    若不是柳儿深知董师傅性子,一般人自是看不出来。不然买了回去,一股子戾气,看着岂不丧气。至于多了几分匠气,倒不算什么了,没点眼力也看不大出来。

    柳儿倒不看中这册子贵重,要紧是董师傅一番心意,一针一线,绣进了董师傅多少如花岁月,多少美好过往?

    从她保存精心,里面用楠木匣子装着,外用鹅黄妆缎菱纹经袱子包着,从来不拿出来示人便可知,也足以让柳儿珍视。

    自己笔记册子,并一点笔墨,放到妆奁底下抽屉,方便随时取用,上面放了几条常用帕子。董师傅送东西略看过一回,收进箱笼底部妥善放好,上面用轻巧衣物覆盖遮掩,外面上了锁。

    收那两卷翻泛黄经书,柳儿忽地想起几句旧诗来: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

    这里过去那十年,真个如灯灭。

第38章 未雨绸缪费思量() 
… …

    如今贾母院里,还是很热闹。

    宝二爷自不必说,修大观园之前,都是住老太太院子。还有贾家三位姑娘,并一众伺候丫头媳妇婆子们,每日里进进出出,想清静都不行。

    让柳儿意外是,老太太喜欢林姑娘,反倒没有住这边,而是早早搬去了梨香院。

    这一日,老太太并太太奶奶们,带着姑娘们和宝二爷,去东府赏梅听戏吃酒。

    有头脸大丫头都跟去了,这院里只杨梅正房看屋子做针线,柳儿则留自己房内,帮琥珀她们近做完抹额领袜锁边,跟边上吃点心喝茶翠墨说话儿。

    柳儿一时好奇,问了林姑娘住梨香院事儿,翠墨便一五一十地道来。

    林姑娘说了,一则林姑娘孺慕外祖,住住外祖晚年静养之所,居移气养移体,沐外祖之遗泽,勉外祖之志,慎终追远。

    听到翠墨学到这里时,柳儿实忍不住笑了。

    慎终追远,林姑娘把梨香院当贾氏宗祠了罢?

    翠墨如今还小,本就不比侍书精明能干得三姑娘倚重。小孩儿心性,柳儿散了她两回果子,夸了几句,便跟柳儿亲近起来。

    见柳儿笑,撅嘴不太乐意了,“本来就是么,有什么可笑,二老爷听见,还夸林姑娘孝心虔呢。碰巧儿看见宝二爷吃丫头嘴上胭脂,就手儿把宝二爷捶了一顿,那哭呦。”

    柳儿再也忍不住,忙塞给翠墨一块栗粉糕,一手死死捂住嘴,抖着肩膀,面红耳赤,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怕翠墨生气不说了,忙催促,“咳咳,很是很是,老爷说断然不会错,你继续说吧,然后呢?”

    翠墨用帕子擦了擦嘴角点心渣子,喝了口茶水顺顺,拿腔作调,颇得意地继续道:“林姑娘还说了,二一则,她因孝期要茹素,跟大家一起恐有不便;又因要每日诵经,给姑太太亡魂祈福,所以还是单住便宜。终老太太说不过,只得依了她。”

    “梨香院偏远不说,不是还有一门通后街么,老太太能放心?”

    “自然不放心,不过人林姑娘带了四房家人,二十几个壮实家丁,嬷嬷婆子丫头一大群,还有两大四小六只狗,本来老太太还想让琏二爷找人把门砌上,结果到底没砌,就这么着了。”

    柳儿对如今林姑娘,已经佩服五体投地了。

    那个说话带刺,动辄落泪,弱不禁风林姑娘,一去不返了,她倒是喜欢这个。

    以林姑娘如今做派,可以想见,等薛家姨太太来了,大姑娘定会很‘体贴’‘懂事’地把院子腾出来,搬到那东北上那一座幽静小院落老太太不知怎么心疼,太太奶奶们不知怎么不落忍,反正贤名儿是落下了。

    然后,建园子买小戏子,该用梨香院了,也只能用梨香院,整日咿咿呀呀,靠主子近了还了得。

    此时,若柳儿是大姑娘,她就继续‘体贴’‘懂事’下去,反正没多久,大姑娘该进园子了,索性把东北角上那小小院落再让出去薛家要住了,这欺负亲戚名儿是没跑儿了,要不住还搬回梨香院跟戏子挤挤?薛大傻子不得乐坏,一家子那可真真不要脸了。

    哎呦,柳儿如今越想越乐。若大姑娘真打这个主意,可真真是个促狭了,还是个爱折腾。

    将来她很可能是大姑娘人,自然乐得大姑娘高兴,别人管她去死,那薛大傻子可不是什么好人。宝姑娘和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好着呢,何曾把她们当一回事儿。

    柳儿现老太太院里,过如鱼得水。差事上手,人头自来熟,说话做事又谨慎,几次得了老太太赞许。

    私下里,这并没让她得意,反而有些担忧。

    虽说如今大姑娘变了,能顶事了。但这个家毕竟是老太太做主,大姑娘那里并不缺丫头,反而多得很。

    反倒是宝玉房里,大丫头还不算多不说,大概就是这年正月,可人惹事,媚人求情,结果两姐妹都被撵了出去,那时柳儿就势补了空儿。如今是腊月,转过年便是正月,也没几日了。

    一旦老太太开口,大姑娘虽说对自己青眼有加,毕竟时日尚短,情谊不深,未必为她一个丫头,驳了老太太去。

    越想越心烦,扔下针线,起身拿起抹布,把自己屋子各处擦了擦,后还是不行,索性拿了针线,去正房找杨梅说话儿。

    结果自家烦心事还没法儿,看到做嫁妆杨梅,倒又勾起一桩心事来。

    自己跟杨梅一场,虽说时日不短,却没少照应自己,明年她成亲,自己到底该表示一二,这添妆礼还没着落呢。

    由杨梅又想起董师傅,出来两个多月三个月了,不知董师傅身子怎样,得想个法子,轮休时候出去看看才是。

    还有干妈,虽说赖家也没人敢小瞧,两人也见过两回面,到底不算方便。有机会也得弄进来,鸳鸯哥嫂不是刚进了来伺候么。

    前世她混那小样儿,还把表哥一家子弄了进来呢,如今只怕容易些,且得好差事。

    柳儿一边胡思乱想做着针线,一边跟杨梅扯闲篇儿,等下晌老太太他们回来,基本上该做针线都做得了,琥珀和鹦鹉都挺感激。

    如今柳儿针线上头,不过巧些,花样子画,裁剪也不错,要做活计,一点就透。

    至于董师傅学那些‘见不得人’本事,一点儿没敢露出来。

    董师傅那么个本事人,都那般凄凉,她算什么,还是老实点儿好。

    老太太带着姑娘们回房,上下一同忙碌,直到吃了晚饭,掌灯之后,大家才松散下来。

    老太太留了宝玉并三位姑娘屋里说话儿,旁边只留杨梅带着鸳鸯琥珀伺候着,柳儿从屋里出来,刚走到后门廊下,去给她和杨梅取饭小丫头小鸠儿,嘟嘟囔囔,气鼓鼓地,跟拎着食盒婆子后面过来了。

    这丫头只比柳儿小两岁,一团孩子气,心直口没心眼子,现老太太院里跑腿儿。因杨梅缘故,跟柳儿倒也亲近,也爱帮着她和杨梅办事。一般她俩饭都是这丫头去取,自有那灶房婆子奉承杨梅,亲自给送来,倒不用小鸠儿费力。

    “这是怎么了,谁得罪了我们小鸠儿,瞧这嘴,都能挂油瓶了。”柳儿笑道。

    那提食盒婆子便有些讪讪,小鸠儿则气道:“还有谁呢,不就是可人姐姐么。杨梅姐姐今天没胃口,晚上我便让灶房给炖了蛋羹,想着杨梅姐姐素日喜欢,好歹能吃点儿。结果被可人姐姐先一步给端走了,说她姐姐也没胃口,杨梅姐姐老太太屋里,什么好吃不着,不差这点儿。再说杨梅姐姐要走了,要做官太太了,哪看得上这种贱东西,还说我看见想吃就伸手,定是我自己想吃了,气死我了!”

    柳儿忙安抚小鸠儿,一手接过婆子手上食盒,把小鸠拉走了,这里可不是抱怨地儿。

    心里却感觉好笑,这蛋羹这种爱物儿,怎么让她想起司棋砸厨房事儿来,可不就为了一碗蛋羹么。

    如今又出了这事儿,可见府里,蛋羹这东西,还是少碰好,天生帯煞。

    不过杨梅确实老太太屋里吃过了,分例已经取来,索性和小鸠两个一起吃了。

    吃完了,仍旧让个婆子拿走,却把要出去小鸠叫住,“妹妹帮我传个话儿,你觑个空儿,可人不工夫,把媚人找来,就说杨梅姐姐找她说话儿,别不必多说。”

    小鸠眼珠子转了转,笑道:“可不是杨梅姐姐找人呢。”

    柳儿不以为意,从妆奁里,随手抽出两朵粉红纱花,递给她,笑骂:“就是个小鬼头儿,好不学,素日好吃好喝好玩,少了你了!等我告诉杨梅姐姐说你。”

    “好姐姐,再不敢了,就去还不成么。”说着一溜烟跑了。

    柳儿回身坐炕桌边上,摸着针线笸箩,思量着待会儿媚人来了,该如何说。

第39章 白日衣锦回冯府() 
… …

    媚人来倒是挺,看见那双比哈巴儿水灵了三分妙目,柳儿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冒失了。

    现如今,她跟老太太院里下人们,不过泛泛之交,时日尚短,说多了,有交浅言深之嫌。能给人心里留个印记就不错了,想改变什么,却有些不易。

    “可是杨梅姐姐找我,不知何事?妹妹可知道?”媚人扫了一眼里间门帘子,便知没人,有些疑惑地问柳儿。

    柳儿不着痕迹地打量了媚人一眼,模样儿还是那么秀美,宝二爷房里,可算独一份儿了。

    红颜多薄命,果然有一定道理。

    给媚人让了座,倒了茶递到她手内,自己坐炕桌另一侧,笑着缓言道:“人都道满院子丫头,媚人姐姐长头一份儿,行事为人也大方和气,果然是不错。只素日人多,想跟姐姐亲近也不能够,正好我这里有刚刚老太太赏给杨梅姐姐龙井,知道姐姐喜欢,特找了由头,邀姐姐过来说说话儿。姐姐不会怪柳儿借着杨梅姐姐幌子,诓了姐姐过来吧?”

    媚人性格随和,跟人相处也有个让,府里人缘极好。当初也是老太太身边大丫头,后给了宝玉。不过这人有个特别之处,喜欢东西没个准儿,只一样儿,只要名贵或贵人喜欢,都觉着好。

    譬如这喝茶,老太太喜欢老君眉,那这茶必是好,她也觉着好喝。再譬如说龙井,西湖龙井茶,大大有名,她喝了也说好。

    至于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柳儿估摸着,她自己也未必知道,这就是个跟风随大流没主见。

    果然,柳儿一顶高帽子、一通好话儿、一杯爱物儿,柳儿又是杨梅看中、老太太喜欢,媚人也不过十几岁小姑娘,如何不受用,跟三伏天喝了凉水人似舒坦。

    当即笑若春花,接过茶来道:“别人说这话我信,只妹妹这模样儿,说这话儿不是笑话我们呢。早看老太太屋里来了个神仙一样妹妹,只没工夫交接交接,妹妹如今这样说,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