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福喜 >

第61部分

福喜-第61部分

小说: 福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氏接过摇铃晃了几下,果然见重孙扭头看向铃声的方向,小手也伸过来一抓一抓的。

    这厢屋里逗孩子正逗得开心,沈闳大踏步地进来。

    姜四娘抱着孩子起身行礼,见沈闳明显有话要说跟田氏说的样子,忙借口孩子该喂奶了,带着乳母等人离开。

    “怎么了?”田氏见沈闳一脸的纠结,瞪了半晌不见他开口,只得自己主动询问。

    “老三立了个大功。”沈闳捋着胡子道,“只是如今我还不想让他回京,不免有些为难。”

    “先压下来不表也就是了,这有什么可为难的。”田氏不以为然地说。

    沈闳故意吊胃口似的说:“太大了,压是压不下去的。”

    “如今官家好端端地在宫中,除了保驾救驾,还能有什么天大的功劳?”

    “三郎抓住了大长公主。”

    “什么?”田氏闻言猛地坐直身子,“消息确定么?”

    “自然。”沈闳从怀中抽出信递给田氏,“三郎自己写信来说还会有假?”

    田氏一目十行的扫完信上的内容,看上面写得阵仗闹得不小,瞒是肯定瞒不住了,而且这种事也没法儿瞒,只得道:“那你打算怎样?叫三郎回京来么?”

    沈闳闻言摇头:“让他外放一来是历练,二来是避开太后的器重,若在这个时候回京,历练不够倒也罢了,太后这两年可是越发插手政事了,四郎五郎我都想办法弄了外放,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让三郎回来。”

    多年的夫妻,田氏看着沈闳的神色,就知道他心里肯定已经有了主意,之所以跟自己这样吞吞吐吐的,肯定是有什么事需要自己去做,瞥了他一眼道:“行了,有什么事就直说,少在心里打你的那些小算盘。”

    沈闳凑到田氏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几句。

    田氏听罢也不由笑了,戳着沈闳的额头道:“你这一肚子的坏水!”

    次日早朝,来自庆州的八百里加急正巧送到,得知大长公主落网的消息之后,文武百官都有些愕然,毕竟已经过去好几年的时间了,虽然海补的文书还在四处张贴,但众人私下都以为大长公主肯定已经逃离大梁境内,如今听说在庆州被俘,不免都大为意外。

    陈太后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心花怒放,她如今贵为太后,若说还有什么担忧和隐患,一个是官家的身体,另一个就是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一天没有被抓,她就总觉得,自己屁股下的这个位子坐得不够安稳。

    如今大长公主终于落网,而且抓到她的人,还是自己一向看好的沈三郎,这让陈太后在高兴之余,还升起一种自己果然慧眼识人的成就感。

    下朝之后,陈太后正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趁这个机会将沈三郎调任回京。

    一名女官捧着一份奏本进来道:“娘娘,田大人刚刚递了奏本上来。”

    “呈上来。”陈太后从沉思中被打断,面色略有不渝,但还是展开奏本细看,两条眉毛很快就拧了起来。

    奏本的大致内容是,根据之前各种线报,将大长公主一行人的位置一直被锁定在西南边陲,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些人却在庆州城郊的山上被捕。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庆州地处东南,乃是西南诸地南下的必经之路,而荣亲王的封地正在距庆州不足千里,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荣亲王与此事有关,但如今官家年幼,此事不得不防。

    奏本中还说,沈大人乃是能臣干吏,而且最难得的是他忠君报国,尤其他此番抓住大长公主,立下大功之外,更能说明他立场之坚定,所以建议将此事密信告知沈大人,让其提高警惕并派人暗中查访此事。

    陈太后看罢惊出一身冷汗,这几年两位亲王都十分安分,宝亲王在京中花天酒地,荣亲王在封地过逍遥日子,这一切使得自己居然完全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危机。

    看过奏本,陈太后派人请了父亲入宫商议此事。

    父女二人关起门来计议良久,最后得出的结论跟奏本上写的相差无几。

    主要是陈太后虽然一心想要插手政事,但朝廷中几位老臣一直对此严加防范,使她一直处于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状态中。

    其次陈太后并非才能出众之人,也无强硬的后台和态度,所以这几年来,她最多也就将陈家人安插到了一些并不算要紧的位置,虽然争取到了看奏本的权利,可最后的决定权也一直不在她的手中。

    这些现状都造成陈太后手中无将可用的窘境,所以她一直想要将沈家收归己用,可沈闳这只老狐狸却太过狡猾,根本连毛都抓不着。

    陈太后想借着此番立功将沈三老爷调回京城,这样无论其是否归顺,至少在外人眼中,他身上陈太后一系的印记就再也洗脱不掉了。

    可如今看过这份奏本,陈太后又犹豫起来,两相比较起来,还是荣亲王那边的威胁更让人寝食难安,沈三老爷虽然还不是自己人,但他忠君之心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么重要的任务,陈太后也只放心让他去处理。

    将这些事情都考虑清楚之后,陈太后烧掉田大人递上来的奏本,自己写了一份密旨交给易公公,让他带人火速赶往庆州,押解大长公主一行叛贼回京。

    庆州这边,沈三老爷一直忙着审问犯人,沈福喜睡了大半天后醒过来,而小黑足足睡了两天两夜,最后才在沈福喜担忧的目光中缓缓睁开眼睛,伸出舌头舔了舔她的手心。

    郭家和齐家为了这件事也是寝食难安,尤其是元氏,听到儿子说完整件事的全部过程之后,她恨不得把儿子折吧折吧塞回肚子里,就当自己没有生过这个儿子。

    两家第一时间准备好了赔罪和道谢的礼单,带着两个孩子登门请罪,赵氏早就从女儿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经过,虽说齐思鸿还是个孩子,但他差点儿害得女儿出事,这让赵氏着实难以原谅。

    好在郭家和齐家也都识趣,知道这件事责任在自己身上,而两家的孩子也多亏了沈福喜才能全身而退,所以登门请罪之后并未过多纠缠,只是隔三差五地送些补品吃食到沈府,不但有沈福喜的,还单独有一份是给小黑准备的。

    赵氏担心沈福喜因为这件事受到什么影响,东西一直都扣下没有给她,也不在她面前提起郭家和齐家。但是暗中观察了几日,发现她每日好吃好睡,忙着照顾小黑,似乎完全没有留下任何阴影。

    “福喜,下个月端午节城里要划龙舟,阿娘带你去看好不好?”这天用过早饭,沈福喜照例回房给小黑换药,准备吃食和清水,赵氏跟着她一起进屋问。

    “好啊,到时候小黑应该也没什么大事了,可以带着它一起去。”沈福喜拆开小黑身上的绑带,果然如那狗场的伙计所言,狼犬的恢复能力十分强悍,后背上浅表的伤口此时已经愈合并长出新鲜的嫩肉,肩膀上因为伤口较深,所以还需要上药和包扎。

    小黑后背和肩膀上的毛都被剃掉,光溜溜地看起来十分滑稽,它自己似乎也对这件事十分不满,每天只肯在屋内溜达活动,但无论沈福喜怎么唤,它都不愿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沈福喜只好将它的垫子挪到窗下,每天上午都叫人打开窗户,让小黑能够在屋里也多晒晒太阳。

    “京城对这个不怎么重视,不过南方这边每年端午,划龙舟可是个大事儿,官府还会拿出赏银来给最终获胜的船队,大家也可以下注或是给赏,好不热闹。”赵氏笑着说,“咱家到时候会在最好的位子,能看得十分清楚。”

    沈福喜将小黑肩头的伤口包好,又帮它轻抚后背的伤口解痒,闻言道:“阿娘,到时候我叫阿昭来咱家这边陪我一起看龙舟好不好?”

    赵氏闻言颇为意外,不由自主地挑起眉毛,要知道,最近可一直没听女儿提起过郭昭。

    “阿娘不用担心,我其实没有生阿昭的气。”沈福喜笑着又补充道,“也没有生齐思鸿的气。”

    赵氏愈发不解,拉着女儿到榻边坐下问:“那福喜跟阿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我是在生自己的气。”沈福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阿娘从小就教过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所以我不该不带人也不告诉阿许就跟着他们进山。而进山之后,在明知道已经走得太远的情况下,我没有坚持返回庄子,而是任由这个错误继续发展下去。”

    赵氏有些心疼地把女儿搂进怀里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保证了自己和他们两个的安全,并且坚持到阿爹去救你,已经很好了。”

    沈福喜依偎在赵氏怀里,小声道:“阿娘,对不起,让你们这么担心,我以后一定不会了。”

    “夫人,京城有钦差来宣旨了,老爷让您赶紧换衣服,备香案准备接旨。”

    易公公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四月底到了庆州,前脚刚到驿站,后脚就派人去给沈三老爷送信,自己在驿站忙着沐浴更衣,然后捧着圣旨直奔沈府。

    为了表彰沈三老爷为自己除掉一大心腹之患,陈太后可谓是十分慷慨,沈三老爷得勋上轻车都尉,赵氏得封恭人。

    易公公宣旨罢,等众人叩拜起身后,这才笑着上前对沈三老爷拱手道:“恭喜沈大人,恭喜沈娘子。”

    沈三老爷回礼谦虚几句,然后与易公公寒暄:“家中备了酒菜,公公远道而来,给您接风洗尘,你我二人许久不见,也好叙叙旧。”

    易公公却摆摆手,看看左右近处无人,低声道:“沈大人不急,杂家这里还有一封娘娘的密旨,咱们入内详谈。”

    作者有话要说:感冒本来都快好了又莫名其妙加重了,现在扁桃体发炎,耳朵里面也痛,每天要去输液,回家之后还要被老妈盯着休息,只能各种抽时间或者后半夜爬起来码字,这两天的留言一直没时间回复,等我找时间一起回复大家,么么哒

    感谢投雷的小天使们

    4034910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1…21 07:13:35

    开心芝兰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1…21 13:08:01

第84章() 
沈三老爷接了密旨之后,整个人有些发懵,提防荣亲王?

    荣亲王年纪虽然不大,但从先皇在世的时候就一直是个闲散亲王,虽然自成年后便一直离京常驻封地,但当地的管理也都是交给朝廷命官,从不多加干涉,除了有点儿喜好奢华、铺张浪费的名声之外,似乎一直都没听到过其他的问题。

    而对于朝廷来说,一个亲王,不鱼肉百姓、强抢民女、插手政事,不就是喜欢花钱么,他花的也是自个儿的钱,官家都不当回事儿,下面的人自然也没那么没眼色,所以荣亲王的风评一向还是不错的。

    不过无论如何,朝廷既然有此密旨,又没说具体措施,只是让自己多加留意罢了,所以他稍微怔了一会儿,很快就恢复过来,将密旨在火盆内焚烧干净,这才对易公公道:“公公回去跟娘娘说,事关国家安定和黎民苍生,下官一定会谨慎行事。”

    易公公并不知道密旨中是什么内容,听了这话顿时笑道:“沈大人深得娘娘器重,您办事娘娘放心。”

    说话间赵氏已经派人送了酒菜过来,二人在花厅内一边喝酒一边说话。

    易公公对沈三老爷观感一直不错,加上沈家这几年越发受宫中倚重,所以他也乐得卖点儿顺水人情,将宫中和京中最近的一些事情当做新鲜事儿似的说与沈三老爷听。

    他相信这些事儿,就算自己不说,沈闳那边也是门儿清的,所以也没什么值得隐瞒的,倒不如自己先说出来,还能在沈三老爷面前卖个好。

    沈三老爷虽然喝着酒,但是对这些事倒也听得认真,虽说沈闳对宫中和朝中的情势一直把握的很好,但是易公公毕竟在深宫多年,有些细微的苗头和信息,他的观点反倒更加敏锐。

    两个人相谈甚欢,但是也都没敢多饮,易公公也不好在沈府待得时间太久,傍晚前便离开重新回到驿站休息,次日带人与沈三老爷办好大长公主一行人的交接手续,不敢多留,带人押送着囚车赶路回京。

    沈三老爷将这十几个烫手山芋交出去之后,衙门上下都大大地松了口气,尤其是牢头和狱卒,要知道,自从大长公主等人关押进来之后,原本清闲的工作顿时压力山大。

    牢头自不必说,恨不得半个时辰巡视一次,狱卒更是连轴转地盯着人犯,那么十几个浴血厮杀过的大汉在牢里关着,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想法子越狱或是什么,大长公主那边还要提防自尽,简直是操碎了心。

    沈三老爷也知道他们最近辛苦了,将易公公一行人送走回到衙门之后,笑着说:“宫中有赏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