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红楼新梦 >

第52部分

红楼新梦-第52部分

小说: 红楼新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黛玉嗤笑一声,“你又在胡乱编排了。”

    熙燕暗笑,这几日黛玉情绪低落,自然要将她从这样的情绪中拉出来,而且她也不算胡说,这都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里头说的,想当年自己为了考这个证书可是背得昏天暗地,要是不记得一分半点也太对不起自己了。

    熙燕就转了转眼珠子,“我哪里编排了?不说其他的,现有的例子就有两个。一个是前任江苏参政,现任御史魏志,一个是湖北巡抚莫有庸。这魏志是出了名的清官,而这莫有庸却是出了名的贪官,姐姐你说,要是让他们二人来当这河道总兵,是魏志好呢还是莫有庸好呢?”

    “那还用说,自然是清官好了。”

    王熙燕微微摇了摇头,“我想除了那些愚民之外,大多数的人却是希望莫有庸去当这河道总兵的。”

    “这却是为何?”

    熙燕领着黛玉坐到旁边的石头上道:“那魏志虽是个清官却太过古板了些,不太懂得变通,他为江苏参政时确是一心一意为了民意,那时张河正好在江苏治河,他为了能赶在汛期前将河堤治好就想请当时在江苏的兵士帮忙,那些治河的银子又被拿了一些出去打点,为了支付工钱只好动用了上面预备赈灾的银子,谁知被魏志知道了,他二话不说就绑了张河,将那些银子拉回了库房,又上表参了张河,将张河关在牢里,不久,更是将张河押解进京。”

    “这有何错?他是清官自是要办贪官的?”

    熙燕摇摇头,“这河工上的事复杂的紧,一时半会也说不清,那张河是不是贪官我们且不论,单就说这魏志的行事,那时正是治河的关键,就算张河真的贪污了,他也应该留下他,先治河要紧,他却置两江的百姓于不顾,执意要将张河押解进京,那张河在江苏呆了十年,那十年里就没有大的洪水来袭,他进京前就说了那河堤撑不了多久,魏志却是执意行事,认为水来了不过堵,最是简单不过,结果那年两江就发了大水,使多少人家妻离子散更何况,那张河也并不是将银子放进自己的口袋,不过是权益之计。只是可惜,魏志借此一事做了京都御史,而张河却成了阶下囚。”

    熙燕对这事记忆深刻,当年她父亲王子飞病重,闻得这个消息气得一口血吐出来,之后更是强忍着病体连夜起身去了书房,那时候她正满心担忧他,书房的灯一亮她就知道了,但是外面守着几个人,她也就没过去,之后那几个人她就再也没见过。

    如今对于王子飞的职业她虽然还不是非常清楚,但心里大概也有了猜测,之后王子飞很是愧疚,和她闲话说到这事的时候脸色非常的难看。

    熙燕看得出,王子飞并不喜欢魏志此人,却对张河很欣赏,只是此人怕还在牢里蹲着吧?

    “莫非那魏志却是藏奸?”黛玉皱眉道:“如此这人就可恶了。”

    熙燕摇头道:“这些事除了当事人却是无从考据了,他是不是藏奸我不知道,但光以此事论,我却是不喜他的。我如此说他还算留了情面的了,那莫有庸就直接指了他的鼻子骂他是沽名钓誉,虽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黛玉吃惊的望着她,就见她闪亮亮地眼睛眨了眨,熙燕就笑道:“姐姐没猜错,我确是更喜欢莫有庸呢,那莫有庸也是与河道有关的,听说他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将黄河治好呢。”

    “他以前也是一个大大地清官,可这河道上的事,唉~~他被罢过一次官之好就学乖了,他就曾对别人说过,既然这河道上无官不贪,那还不如我与别人一起贪,不贪就不能为民办事,我贪了还会实心实意的为民办事,总比别人贪了还不为民办事的好。”

    “后来他出任湖北巡抚,对底下的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他是不会管的,也有人孝敬他,凡是所求他能办到的也都帮办了,所以大家都说他是贪官。”熙燕叹道:“其实他贪的比起其他人来却是少得多了,只不过当初他是因为太过清廉而被罢官,现在却变成了贪官,所以百姓们骂他,但是圣上要是给湖北另换一个巡抚,湖北的百姓却是舍不得的,只因他真是一心一意为民办事,他到湖北之后,那里的河政、民政却是大大地改善了,所以百姓们提起他来是又爱又恨的!”

    熙燕回忆起王子飞提起此人时的情景,低声道:“我以为,这魏志要是在参政、河道这样的职位上,不仅于民无利,反而有害,而于御史之位上却是有用之人,而莫有庸这样的人于民生上却是大用之人。姐姐须记住,一人的贡献并不能只看一时的对错,要将他们的优缺点都列出来,他们的功绩如何,罪责几何?”

    熙燕见已将话题引开,黛玉又在思索她说的对错也就不再打扰她,只拿了小篮子去摘那鲜艳的花。

    熙燕却不知道,如今朝中也正为这魏志张河莫有庸的事吵起来了。

    魏志脸红脖子粗的站在朝堂的正中央,大声道:“若是将张河放出,那将我大水的律法置于何地?皇上,张河贪墨江苏赈灾的银子,实是罪大恶极,太上皇只是将此人关在牢中已算是开恩,如何还能将此人放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大清的前身是大金,我不愿用清这个国号,因为那样太有代入感,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那几个皇帝那几个皇子,不好,很不好!

    但金这个国号又太有少数民族特色,也很不好,我愁啊愁啊,从规划的时候就开始愁这个国号的问题,因为要是不确定国号,许多的对话就会失去气势,很让人无奈。

    我就想要清的近义词,可惜,度娘跟我说清的近义词是“净”,好吧,我默默的转身。

    我就想到了近义词不行,那取国号的初衷呢?于是我去问度娘,皇太极干嘛要把大金改为大清?

    度娘曰:“相传皇太极的爹努尔哈赤在一次急行军中将自己的爱马大青给累死了,努尔哈赤当时泪盈于睫,道:‘大青啊,大青,若我登及帝位,就将国号定为大青。’

    于是作为儿子的皇太极就将国号定为大清了。”后面括号说,其实皇太极是思虑大金这个国号少数民族特色太浓,他改这个国号是想告诉天下人,他不仅是满人的大汗,他还是蒙古人,汉人,天下所有人的大汗。

    我默默转头,决定去问度娘,那为什么努尔哈赤要取大金这个国号呢?不能从儿子那里改,从老子那里总可以吧?

    度娘告诉我,因为努尔哈赤说过,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然后我就想,世间最坚最强的莫过于水,水,至柔之物,却能攻坚强而不坏,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东西吗?

    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某橙就擅自决定书中的国号就是水了,大水,大水!

    为什么我有一种捂脸倒地不起的冲动?

第八十章() 
皇上眼底微沉;沉吟片刻,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两边的大臣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

    皇上心中就升起了一股邪火,启用张河是他的主张,这几年用于河道上的银子不知凡几,但都收效甚微,几乎每隔一年都要发一次大水;百姓流离失所;田地房屋被冲垮无数,就算救灾过后百姓回乡;能安心耕种的也不过土地的十之三四;难道他要看着那些土地一点一点荒芜;看着百姓一点一点死去?

    父皇将江山交到他手里;世人都只知道如今是盛世,外面几乎将父皇赞为千古明君,而只有他和几个亲近之臣知道,这天下已经到了关键时候,内里已经被掏空,今年要是再发大水,别说赈灾粮,就是皇宫的开销都是一个问题。

    他不过是想用张河治水,魏志反对他早有意料,他也从不将此人放在心中,但没想到朝中竟无人敢站出来,这是还未将他当做皇帝啊!不过是一个试探罢了。

    站在一群白胡子黑胡子满脸褶子的老臣中的夏云天抬起头,板着脸出列,沉声道:“皇上,臣认为张河此人可用!”

    龙椅上的皇上松了一口气,心中有些欣慰,点头问道:“何以见得?”

    站在群臣中间的张仕成就私底下翻了个白眼,真是的,明明心里也是这么想的,非要人家解说理由再推辞一番,好无聊啊!

    夏云天沉声道:“张河虽有罪,但罪却不是贪墨赈灾银两,当时他挪用赈灾银子也不过是权益之计,却无一文落入他的腰包,臣以为,他罪不至此,他既善治河,不如将他放出戴罪立功,既可为百姓谋福祉,也算他的罪过。”

    皇上看向其他老臣,当下就有几人又站出来同意夏云天说的。皇上的人也跟紧站出来同意,如此一来就有半数人同意了。皇上满意的点头。

    除去不表态的,反对的就占少数了。

    魏志脸色难看,要知道当初江苏之事是他的得意之作,但也让他受到不少非议,如无必要,他根本不像提及,夏云天此言却是暗讽他处事不公吗?

    张仕成跟在夏云天身边出来,低声道:“皇上想要试探太上皇,你又何必去参和?皇上这儿断然念着你的好,但有太上皇在”

    夏云天笑道:“你何以见得太上皇就会怪我?”

    张仕成诧异,夏云天道:“太上皇虽然有些小心眼,但有些事却大度得很,他不会怪我的。当年法办张河也是迫不得已,挪用赈灾银子,不管原因是什么,在当时看来都不可原谅。太上皇却没有杀他,也是可惜他一身才华的意思。”但也带了些迁怒在里面。夏云天隐下最后一句话不说。

    张仕成就看到板着脸走出来的魏志,冷哼一声道:“当年也是此人闹得太大,不过是抓了一个贪官,竟一路将人押送回京,要不是闹得沸沸扬扬”

    夏云天也看到了魏志,难得中肯的道:“此人脾气太倔,但确实是清官。”但却不是一个让人心里舒服的清官。

    魏志不求利,但求名,此人又固执,一旦认定,也不管对错,也不计较得失,硬是要闹得沸沸扬扬,经过他手的案子倒有二十几个,但其中就有七八个闹得人尽皆知,由此可知此人的脾性。偏他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不低,就是太上皇也不方便拿他怎样。

    此人不收敛,却更加嚣张。

    如若那些人是罪有应得还罢了,怕就怕里头一旦有冤假错案,只怕很难可以翻身。张河就是一个例子。

    张河此人很有本事,为官还算清廉,虽在河道上近十年,但几乎没贪污什么东西,又懂得变通,他留在的河道上几乎每年都能避免灾情严重,就是洪水下来,他也有办法分流或堵住,只是没想到京中给河道上拨的银子会被废太子挪用,发到他手上的不过十之一二,他又新接手江苏河道,察觉堤坝有异,想要补救,但钱不够,危机之下只好挪用赈灾银子。

    若当时在任上的是其他人,贪官的话,贿赂一笔银子,先将河道修好,之后补上去就是了,若是清官,也可以说服,毕竟在当时看来,修堤坝的确比留着那些赈灾银子要紧急。

    偏遇上的是魏志。

    张河和几个河道上的官员请此人吃了几次饭,暗示了几次,魏志都义正言辞的拒绝,张河当时无奈,就私自挪用了。工程进行了一半,他就被魏志抓起来了。

    当时张河满心还是堤坝,就让手下几个继续主持工程,谁知张河被押解进京,沿途有灾民听说此人是被魏志抓的贪官,纷纷围观,此事闹大。

    魏志就凭此声明断然插手河道事物,因张河手下几人也参与了挪用银子的事,都被一一押解起来。

    魏志不懂河道上的事,不过是照着老房子将堤坝建起来,原先张河准备的分流却没用上,等洪水来时,那堤坝不过是挡了五天就垮了,当时江苏境内却有一小半被卷入此灾难中,死伤无数。

    而魏志却凭此被调回京城出任御史。

    夏云天当年还是个半大小子,听说的时候只觉得太上皇愚蠢,还和父亲抱怨说太上皇处事不公。当时老侯爷就说太上皇不过是顺应民意,用魏志来压下百姓的怨气罢了。

    这件事基本算是定下来了,只是张河到底去哪个河道却没有确定。但没想到第二天朝堂就又吵起来了,原来是湖北巡抚莫有庸听说了张河的事,写了奏折递上来。

    折子上几乎小半部分是暗讽某人华而不实,然后小半部分是对着皇上表忠心,说愿意为皇上分忧,剩下的小半部分就是说湖北这几年水情也不稳定,恳切皇上将张河放到湖北来,还有张河原先手下的那些人干脆一块儿放出来就是了。

    除此之外,莫有庸还给魏志写了一封信,那封信是夹在给皇上的奏折中,几乎是由皇上交给魏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