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

第4部分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4部分

小说: 德意志雇佣兵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也不奇怪,马林穿越来的这两天,都在忙着思考如何活下去,怎么可能考虑得到卫生问题?而且,一般人也是很难发现自己身上的怪味的。除非,自己实在太臭了……

忍着呕吐的冲动,马林等来了旅馆伙计送来的大橡木桶和热水。然后,马林开始在房间内泡澡……

这家旅馆,是犹太人开的。犹太人不信天主教,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往来于欧洲和中东之间,见多识广。而中东地区,尤其是土耳其地区,是非常流行泡澡的,土耳其浴室可是很有名的。所以,犹太人的旅馆,一般比本地人的旅馆要干净,也供应热水,让人洗澡。当然,奸猾的犹太人,在收费上,也贵那么一点。

进入大橡木桶,因为没有肥皂(事实上,这个年代欧洲是有肥皂卖的,但是卖得比较贵,要10个芬尼一块,一般只有贵族和富豪才用得起。),马林只好用自己的双手摩擦自己的身体,以去除污垢。哪晓得一手擦下去,弄了一手的污垢……

年轻人本来新陈代谢就比较旺盛,加上三个多月不洗澡,自然污垢很厚很厚,跟多了一层皮似的。还好,马林及时洗了个澡,使得自己一身清爽,感觉体重都减轻了几斤……

但洗完澡,马林又发现了麻烦的事——自己没有干净的换洗衣服……

不过,这也难怪,中世纪的欧洲人本就邋遢,加上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只是一个16岁的大男孩,哪里有啥自理能力?因此,衣服包裹里,只有几件脏兮兮的换洗衣服……

无奈之下,马林换上其中一套最干净的。然后,走出旅馆,在旅馆老板的指点下,来到一家裁缝铺子里……

显然,马林是要买衣服。可成衣的价格,也是吓了马林一跳——一套亚麻布做的普通衣服,竟然要价15个芬尼,毛布的更贵,要30芬尼以上。要知道,这年月,一般人做工,每天的工钱也才2个芬尼。工匠做工,一天也才3个芬尼。15个芬尼,几乎相当于一个壮汉做工7天半的薪水了。

幸好,马林之前弄了一只硕大的马鹿,换到了足够的钱。否则,他一套衣服都买不起。原本还打算多买几套换洗用的衣服的马林,只买了两套亚麻布的带回去。

回到旅馆后,原本行囊里那几套脏兮兮,还有点破旧的衣服,马林之前是打算扔掉的。但现在,马林默默地拿起木盆,去水井那里洗衣服去了……

晚餐的时候,马林花了6个芬尼,要了一块黑面包,和一只烤鹅,大吃了一顿。只不过,欧洲人烹饪天赋太差了,好好的一只烤鹅,愣是没啥滋味,只有盐味……

这也难怪,这年头,大航海刚刚开始,欧洲人还没有占据东南亚香料产地。所以,欧洲的香料价格堪比黄金,且很稀少。一般,只有贵族和富人吃肉时,才会放入生姜、大料、桂皮、肉豆蔻等香料,普通人,放点盐就不错了。据说,信奉东正教的俄国那边,招待贵客的最高礼仪,是奉上小麦做的白面包和盐……

吃着没滋没味的烤鹅,马林又开始脑洞大开了——若是靠着自己那半吊子的华夏厨艺,在这个年代的欧洲,开一个中餐馆,那还不赚翻天了啊……马林陷入了YY中……

但不久后,他又清醒了过来。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法治时代,没错,他采用中餐的厨艺,固然短时间内能使得生意红红火火,让欧洲人吃得舌头都吞下去。但是,厨艺的秘方,也必然会受人觊觎。而自己,也很难自保。

道理很简单,中世纪时贵族的时代。这个时代,贵族通吃一切,平民命如草芥。若是自己掌握着厨艺秘方,却没有地位。那么,随便一个贵族,就敢派人把自己抓去,然后严刑拷打自己,得到“秘方”。再然后,为了独占市场,这个贵族也许会限制自己的自由,没准还会杀掉自己……

看多了《宫心计》和《甄嬛传》的马林,想到这里,不禁浑身打了个冷战——太可怕了……

“说到底,想在中世纪混,还得有个贵族身份啊!”马林叹了口气,把眼前盘子里的烤鹅胡乱塞进嘴里,然后满腹心事地回房休息了……

第六章 骑射是个技术活

第二天一早,马林起来洗漱结束后,弄了块不含泥土的黑面包啃了啃,简单填饱了肚子,就出去逛街了。

昨晚上,马林想了半夜,更加坚定了投靠神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决心。因为,虽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个穷鬼,但他身为皇帝,却能给自己够高的地位。

作为一个穿越者,而且还看了那么多穿越小说,脑子里赚钱的方法一大堆。但在这个贵族横行霸道的年代,没有地位,再多财富也守不住。

所以,马林需要借助皇帝,获得足够高的社会地位,以阻挡别人对自己财富的觊觎。而如何获得社会地位(也就是爵位)呢?很简单,战功!

马林作为一个历史系的毕业生,读过西方历史,知道17世纪发生的“三十年战争”里,有两位出身低微,却凭借战功成为大贵族的天才军事家——华伦斯坦和蒂利。

这两位大佬,全部出身于普通的没落小贵族家庭,不是什么大贵族子弟。但是,凭借着指挥雇佣军替大贵族作战立下的汗马功劳,两个贵族界的底层屌丝,愣是一个混成了公爵(华伦斯坦),一个混成了伯爵(蒂利)。

马林也许没有华伦斯坦那样的天赋,但是,比肩只靠着一套“西班牙大方阵”打天下的蒂利,还是没有问题的。起码,他就知道西班牙大方阵怎么玩。而西班牙大方阵的原创作者科尔多瓦将军,还要等到1503年,才能摸索出纵横一个多世纪的“西班牙大方阵”的雏形。而这个战术,马林却是清楚无比。

甚至,马林还知道比西班牙大方阵更厉害的荷兰莫里斯方阵,以及接近近代战阵的古斯塔夫线阵。

至于拿矮子的大炮兵战术,那就更不用讲了。而19世纪中期以后的战术,则想了也没用。因为,没有那么先进的武器。马林毕竟是文科生,虽然理科也学得不错,却不是专业的。所以,他最多弄个燧发枪什么的。想弄后装枪,底火这个技术他就解决不了。这个技术,需要化学专业的专业人士才能解决……

当然,以上纯属马林的YY。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先要混进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招募的雇佣军里面。否则,一切都没有实现的可能。

而要混进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组建的德意志雇佣军里,先要抵达哈布斯堡家族的老巢——维也纳。

自从1490年从匈牙利王国手里收复了奥地利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把自己的办公地点从勃艮第公国,搬回了维也纳。虽然,皇帝经常去奥地利西部的因斯布鲁克小住,但很多重大事情,还是在维也纳处理的。募兵这种大事,肯定也是在维也纳搞。

现在,要去投军,必须去维也纳。可是,从波恩到维也纳,大约有800多公里远,也就是1600多华里了。

马林现在身着重甲,还提着硕大的骑士枪。尽管卡尔是匹不错的战马,但负重这么大,每天也最多只能走一百多里路,走走停停的,不然吃不消。

事实上,一般的板甲骑士,出征时,都会带上5个侍从,帮自己拿盔甲和骑士枪。战前的时候,还要负责给骑士穿上板甲,把骑士扶上战马。也亏得马林正好没有板甲裤子,不然,自己上马都做不到。因为,板甲裤子,毕竟是全金属的,笨重不便,对骑士上马妨碍很大。

马林计算了下,自己到维也纳,起码还得要十几天。而他手里剩余的不到1000个芬尼,根本不够用。因为,他自己住店和吃喝,一天就要15个芬尼左右(一般约5个芬尼是饭费,吃得还算不错了)。而该死的战马卡尔,吃得比他还多,一天要吃掉10芬尼的饲料。

战马可是很娇贵的,若是让战马吃上个把月的草,不给饲料补身体的话,没准战马就无法驮得动身穿重甲的骑士了。因为,战马的饲料,主要是燕麦(欧洲这个年代还没有大豆,大豆还在东亚和印度那边呢,最早要18世纪才会引入欧洲),时不时还要打几个鸡蛋什么的。这些玩意,在农业落后的中世纪欧洲,可是比较贵的……

马林不是一个捞一票然后就坐吃山空的人,为了顺利抵达维也纳,马林决定在沿途尝试打猎,好改善生活。

毕竟,前世的马林,放假的时候经常带着自制的英格兰长弓,去老家后山打猎,有一手不错的箭术。

打定主意后,马林就在波恩城内逛街的时候,开始留意那些出售弓箭的店铺……

逛了几条街后,马林很快找到了一家出售弓箭的武器店。看着武器店里琳琅满目的弓箭,马林却有些皱眉头。

为什么呢?因为店里面没有马林最为熟悉的英格兰长弓。马林后世曾自己亲手制作过一张英格兰长弓,并用其在老家后山多次打猎。所以,对于弓箭,马林只接触过一种,也只精通一种——英格兰长弓。虽然,马林制作英格兰长弓,并不是用什么紫杉木,而是用的华夏很普通的柳木,但马林对于英格兰长弓,却是用惯了的。

英格兰长弓和别的弓箭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别的弓箭的弓身,是强行弯曲固定后,用火烤加热强行使其固定形状的。这样的方式,虽然制作起来比较效率,但是,会损害弓身的张力,降低射程。若想获得更高的射程,只能使用拉力更大的硬弓。

而英格兰长弓的弓身,则是靠“驯弓”弯曲的。用于制造弓身的木条,会被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然后,其木条两端,会被绳子拴住。接着,驯弓师会拉动绳子,悬挂在不远处得一个节点上,使得木条开始小幅度弯曲。等过了一段日子后,木条适应了这样的弯曲度,再加大弯曲度……如此反复,直到木条适应了制作长弓所需的弯曲度为止。

事实上,英格兰长弓的制作秘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英国独有的秘密。因为,英格兰长弓兵,是英国人的撒手锏。直到1596年左右,也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晚期,英国人正式放弃了长弓兵之后,英国人驯弓的秘密才普及开来。但那时,欧洲已经是火枪的天下了。

但是,长弓兵被淘汰,却不是长弓兵杀伤能力不行,而是因为,长弓兵训练成本太高。一个优秀的长弓兵,可能要训练十年以上,最低也要训练几年。

比如,马林前世熟练使用英格兰长弓,也足足花了七八年,才渐渐精通射箭打猎。刚开始的时候,马林射箭,比国足射门还不靠谱。毕竟,他没有名师指点,都是靠着网上的支招练习射箭的。就连制作英格兰长弓,也是06年左右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帖子,然后根据帖子上的步骤制作的。

长弓兵需要如此多的时间训练,可火枪兵呢?只要一两个星期训练就可以了。战阵之上,可不管你训练了多久,不管是挨了弓箭,还是枪子儿,一样都是死伤。

而英国人培养长弓兵,成本是很高的。甚至,长弓兵成了英国仅次于骑士阶层的特权阶层。而每死一个长弓兵,对于英国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火枪兵则不同,随便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奴,抓来培训一两个星期,就能使用火枪作战。即便死了,补充也方便。火枪兵死光了,大不了再抓一批壮丁来训练一两个星期。但长弓兵要是成建制地被灭,可能很多年都缓不过来。

而且,长弓兵和火枪兵最大的区别在于,火枪兵可以对付身穿板甲的敌人。而长弓兵,却对板甲有些束手无策。鉴于种种原因,英国人最终放弃了曾让他们很自豪的长弓兵,转而使用火枪兵。

不过呢,火枪大放异彩,其实是在1503年西班牙大方阵出现之后。现在是1494年,火枪兵还没冒头。就连火绳枪,也是1450年左右才出现的。

这年头,可不像后来,技术能推广那么快。火绳枪出现了40多年了,目前还没啥人注意到火绳枪的优秀战斗力。同样地,16世纪末法国就出现了燧发枪,但直到17世纪中期,燧发枪才慢慢普及开来。

这也难怪,要知道,中世纪还是教会的天下,一切科学知识其实是被教会压制的,科技传播速度很慢。而且,新的科技知识也需要证明自己。

比如,火绳枪就是在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在察里诺拉战役中依靠长矛和火枪组成的方阵大败法军后,才声名鹊起,在欧洲得到推广的。同样地,燧发枪也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大放异彩后,才被欧洲各国重视的。

现在的欧洲,火绳枪还属于稀罕玩意儿。就连波恩这样的城市,出售火枪的也少。倒是出售弓箭的,有好几家铺子。

而且,欧洲目前钢铁技术不过关,制造出的枪炮老是炸膛。比如,苏格兰国王约翰二世,就是因为火炮炸膛,而在1460年死于非命。要到16世纪,欧洲钢铁技术进一步发展后,枪炮炸膛事故才会大大降低。

因为没有自己熟悉的英格兰长弓,马林只好退而求其次,购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