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516部分

盛唐风流-第516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在!”

刘公公刚庆幸着能逃离苦海,可冷不丁又被拽了回来,心底里自不免有些虚了,却又不敢失了礼数,只能是硬着头皮回到了榻前,恭谨万分地跪伏于地。

“朕若是没记错,你叫刘汝明可对?”

高宗翻身坐直了起来,扫了眼跪倒在地的刘公公,语气淡然地问道。

“回陛下的话,奴婢确是刘汝明,十岁进的宫,一直在太极宫中任事,去岁调到了大明宫,五月十四日,陛下在后花园里简拔了奴婢,这才到了紫宸殿。”

刘汝明并不明白高宗为何好端端地问起此事,可却不敢不答,忙磕了个头,紧赶着将自个儿的履历一一报了出来。

“嗯,从即日起,尔便是这紫宸殿的副主事,所有内外通禀之事便由尔来办理好了,下去罢。”

高宗显然是已受够了程登高的弄虚作假,尽管碍于武后的脸面,不好拿下程登高,但却不想再被程登高胡乱糊弄了去,皱着眉头想了想之后,便即作出了个决断,一举拿掉了程登高内外通禀之权责。

“啊,是,奴婢谢陛下隆恩,奴婢自当效死命以报陛下厚恩。”

刘汝明浑然没想到只是跑了这么一趟,居然落下了如此大的好处,险险些被这从天而降的巨大馅饼击昏了过去,直激动得连连叩首不已。

“好了,去罢。”

对于刘汝明的激动之表现,高宗显然甚是满意,也就没计较其些微的失礼之处,温和地挥了下手,示意其赶紧去办了正事。

“诺,奴婢这就去,这就去!”

刘汝明虽年岁不大,可毕竟在宫中已是多年,尽管兴奋得全身哆嗦不已,却也并不敢忘了正事,规规矩矩地连磕了三个响头之后,急匆匆地便退出了寝宫,不旋踵,便已陪着一身明黄朝服的李显又从外头转了进来。

“儿臣叩见父皇。”

高宗前几日病时怕光,这寝宫里自是黑沉得紧,今日病体虽稍有好转,可依旧没吩咐点灯,寝宫里自是黑漆漆的一片,也就只有一扇开了稍许的窗子透进了些微光,饶是李显眼神再好,也有些不太适应这突如其来的黑沉,在屏风处愣了愣,这才紧赶着抢上前去,大礼参拜不迭。

“免了,免了,显儿如此急地来寻朕,可是出了甚事了么?”

前些日子李显没有借百官劝进之风逼宫,反倒是恭谦地退让不已,这等表现自是令高宗甚为满意的同时,对李显也有着几分的歉疚之心,这会儿见了李显的面,言语间自是分外的和蔼。

“回父皇的话,是出了件大事,高智周在蔡州遇刺身亡了。”

高宗虽已是叫了免,可李显还是规规矩矩地将礼数行完,而后方才躬身而立,面带一丝惶恐之意地出言禀报道。

“啊,什么?怎会如此?”

高宗这些日子以来病躯殃殃,并不曾关心过朝局,乍然一听高智周遇刺身死,脸色瞬间就变了……

第七百三十一章先发制人(下)

“这是怎么回事?何人敢如此之猖獗?尔为何不早来报朕!”

对于高智周其人,高宗其实并不是很中意,倒不是对其有甚偏见,而是觉得其才学只是一般,当个御史大夫也就罢了,勉强尚算得上称职,可要说当宰辅么,能力上却是差了不老少,当初之所以会同意其出任宰辅,那完全是为了平衡朝局罢了,纯属不得已而为之,可不管怎么说,高智周都已是宰辅了,说起来也是朝堂的顶梁柱之一,如此这般地被人刺杀,丢的不止是高智周的性命,更是丢朝堂的脸面,这令一向好面子的高宗很受打击,心底里的火气一上涌,话可就说得不是那么好听了。

“回父皇的话,蔡州奏报是昨日到了京,如今朝野皆已传遍,儿臣已是看过了奏本,方才知晓了些内涵,概因兹事体大,儿臣不敢不来报与父皇知。”

李显很清楚高宗的心理变化,自不会因其话说得难听而有甚慌乱的表现,略一躬身,温言地回答道。

“嗯,说,究竟都是怎么回事?”

高宗昨日还病着,谁都不见,别说李显了,便是武后来了,也见不到高宗,毫无疑问,要怪罪李显隐瞒不报,显然没有道理,这一点高宗自也是醒悟了过来,老脸微微一红,但却并没有多作解释,而是语气稍缓地往下追问了一句道。

“回父皇的话,蔡州的奏本上说高相乃是在赴州司马李纯的宴请之际,遭人投毒致死的,据查乃是栖霞山余孽张二率群匪所为,蔡州刘刺史已率州军剿灭了这股悍匪,当场格杀叛匪十八人,其中便有投毒之主厨,具体情形是否如此,儿臣不敢断言,或许别有隐情也说不定。”

李显此来便是要先发制人的,告告刁状也就是不免之事了的,自不会帮着蔡州人等多方掩饰,径直将奏报上的内容一一道了出来,末了也没忘了留下个尾巴。

“怎么又是栖霞山的人,朕不是下过明诏,全天下通缉栖霞山人等了么?怎地这群混帐行子又冒了出来,当真杀不绝还是怎地!”

当初李显在河西遇刺时,便已是上奏要求剿灭栖霞山人等,高宗气恼于李显的几番遇刺,已是发过了明诏,要求各地官府严缉栖霞山人等,这会儿一听高智周之死又与栖霞山扯上了关系,自不免有些子气急败坏了起来。

真要是杀得绝那才是怪事了的,没见栖霞山一帮老少改头换面之后,就在您老的宫里滋润地活着呢!

对于栖霞山诸般人等,李显是打心眼里厌恶的,自是恨不得即刻将这伙不法之徒尽皆扫荡个干净,可惜想归想,做却是不能如此去做,理由很简单,时机尚不成熟,哪怕此际在高宗面前揭破了清虚一伙的真面目也没用,有着武后的照应,这群假牛鼻子早就都有了新的出身来历,压根儿无法从官面上作出甚大文章来,与其白费力气,还不如假作不知情,先行隐忍着,到时候再跟这伙贼子算个总账也不迟,有鉴于此,这会儿面对着高宗的一连串质疑,李显很是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显儿怎么看此事?”

高宗发了通怒火,心底里的烦躁之意稍减了些,再一看李显在一旁保持着沉默,心中不禁为之一动,这便将问题抛给了李显。

“父皇明鉴,此事朝议未定,孩儿却是不好妄议之,一切还得以父皇圣裁为准。”

高宗这话里的试探意味未免太浓了些,以李显的心智,又怎可能会猜不透,自不肯在此事上妄加评议。

“嗯。”

这起谋刺案子来得太过蹊跷了些,加之联想到高智周的立场问题,以及李显前番提议高智周出巡河南之事,高宗自不免疑心到李显的身上,先前那一问,自也就含着试探李显的用意在,倘若李显真就此事发出一大堆的建议的话,高宗可就要犯叨咕了,可眼下李显并未如此,高宗心中的疑虑自是稍淡了些,也没再就此事多言,只是焦躁地起了身,在寝宫里来回踱着步,良久之后,突然顿住了脚,瞥了李显一眼道:“显儿以为此案是否别有内情?”

“回父皇的话,孩儿以为应该是有,蔡州刘刺史本章中自言全案已破,贼众已尽歼,却无一言提到张二其人谋刺高相的缘由何在,此一条实难解也。”

高宗此问依旧还是在试探,李显一听便知根底,应付起来也自轻松得很,这便不紧不慢地剖析了下案情,指出了最大的疑团之所在。

“嗯,朕也是作如此想,这栖霞山人等究竟是何来路,为何总要与我大唐过不去?哼,朕看刑部该好生整顿一下了,连些草莽贼寇都拿不住,朕要这群蠢货何用?”

高宗到底不是英主,几番试探无功之后,已是不再怀疑李显,转头又恼起了刑部的无能,话说得其重无比。

“父皇圣明。”

刑部自打武承嗣等诸武子弟入主以后,便已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哪怕后头武承嗣调离了刑部,这等状况也不曾改变,事到如今,刑部基本上已算是被武后把持住了,在这等情形下,高宗要拿刑部是问,李显虽不致火上浇油,却也绝不会去为刑部诸官缓颊的,索性便来了个称颂了事。

“罢了,说甚圣明,朕,唉……,朕实在是疲矣,你母后处对此可有甚交待么?”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意之辈,说说气话可以,真要他去整顿诸武子弟,却是下不了那个手,长叹了一声之后,又不放心地问起了武后的看法。

“回父皇的话,母后对此倒是别无交待,儿臣只听闻有些流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实不敢妄言之。”

李显来此为的就是等高宗挑起这么个话题的,这一见高宗果然如此行了事,精神顿时便是一振,作出一派欲言又止状地含糊应对了一句道。

“流言?甚的流言,说清楚了!”

高智周一死,意味着朝局又要乱上一阵,这自然是高宗百般不愿见之局面,此际一听“流言”二字,更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不满地横了李显一眼,没好气地喝问道。

“是,孩儿遵旨。”李显作出一派惶恐状地躬低了身子,斟酌了下语气道:“儿臣听闻有人在朝中暗中串联,欲推刘祎之接高智周的缺,说是母后对其甚是期许,有意抬举于其,而今流言四起之下,朝局混沌矣。”

“刘祎之?唔……”

高宗近年来久不理政,对朝中的中、低级官员都已不是太熟悉,可对于刘祎之这个当年的“北门学士”之首,却还是有着深刻的印象的,也知晓其人颇具才干,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此人乃是后党中坚,他若是入了政事堂,朝局的平衡怕就得彻底毁了,显然不是高宗乐意见到之结果,只是说到该如何不露声色地将此人否决掉,高宗却是有些子抓瞎了,一时间沉吟着不知该做何决断方好了。

“父皇明鉴,孩儿曾与此人共事过,对其确是有些了解,此子颇具才略,做事也有股冲劲,倒是能臣之像,只是政事堂乃是国之支柱所在,须得有老成持重之人为任,方可确保无虞,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断。”

李显太了解高宗求稳的心理了,这一见其沉吟不语,立马便猜到了其之用心何在,这便从旁建议了一把。

“嗯,显儿此言真谋国之道也,朕也以为当是如此,只是……”

高宗也想用中立的老臣,对李显的提议自无不准之理,然则细细一想如今的老臣子,赫然发现居然已无人可用了,眼神不禁为之一僵,话说到半截子,便已是说不下去了,这也不奇怪,高宗继位已近三十年,早先的堪用之良臣大多已故去,加之其这近十年来都少理政,连好些新晋大臣的人名都记不住,就更别提从中简拔出人才了的。

“父皇,孩儿听闻一件趣事,说是致仕老臣刘仁轨前些日子刚纳了门小妾,当真颇有廉颇之勇啊,朝中诸臣工说起此事,尽皆轰然不已。”

对于高宗的为难之处,李显自是相当的体谅,没等高宗发问,便以说笑的方式隐晦地提点了一下。

“这个正则(刘仁轨的字)啊,当真人老心花,都快八十的人了,还有这想头,罢了,朕可不能让他再这么祸害下去,就让他回朝操劳去也好。”

刘仁轨可是老臣了,高宗对其一向宠信,当初武后以刘仁轨年老为名,勒令其致仕之际,高宗本就不是很乐意,只是惧内病发,没出头去阻止罢了,此际政事堂有了缺,高宗自是乐意将其再招回来的。

“父皇圣明!”

有了高宗这句话,李显也就有了操作的空间,算是从根子上堵住了武后推刘祎之出来争相位的可能性,自无不满意之处,这便紧赶着称颂不已。

“嗯,朕这就下……”

高宗显然也怕夜长梦多,趁着此际身体尚可,便打算就此下了诏书,以免后头出现啥不乐见之岔子。

“天后娘娘驾到!”

高宗的盘算虽好,可惜却没能实现得了,没等其将话说完,外头已是响起了喝道的声音,高宗闻言之下,脸色可就立马精彩了起来……

第七百三十二章搅局与反搅局

“儿臣叩见母后。”

一阵纷沓的脚步声中,一身紫色长裙的武后已领着程登高等宦官宫女们从屏风后头转了进来,李显见状,自不敢失了礼数,赶忙抢上前去,恭谨地行了个大礼。

“妾身见过圣上。”

武后压根儿就没理会李显的见礼,连看都不看李显一眼,径直行到了高宗面前,款款地行了个礼。

“啊,媚娘来了。”

这等时分高宗其实百般不愿见到武后,奈何人都来了,高宗却也没胆子轰武后走,只能是尴尬地搓了下手,回了句无甚营养的废话。

“这宫里怎地如此之黑,来人,掌灯!”

武后起了身,并没有去看高宗的脸色,而是自顾自地便下了令,这一举动虽小,内涵却并不简单,隐隐是在指责高宗父子俩玩暗室操作来着,斯言一出,高宗原本就尴尬的脸色登时便更难看了三分,可又不好在这事上作甚解释,只能是无奈地苦笑了一下,无言地望着一众宦官宫女们将寝宫里摆放着的烛台一一点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