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5部分

盛唐风流-第5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看着李显,等了好一阵子之后,见李显不像是在说笑之状,心头一沉,忙深吸了口气,强自将内心的波动压了下去,慎而又慎地回答道:“奴婢乃卑贱之命,得蒙殿下看重,自该为殿下而死,只是奴婢可以死,却不能因之误了殿下的大事,殿下若是不将实情告知,奴婢实不敢贸然应承。”

高邈这番回答显然算不得慷慨激昂,然则李显却并不因之而生气,恰恰相反,正因为高邈不轻诺,李显反倒更放心了几分,当然了,有着前一世相伴一生的情分在,李显早就知晓了高邈的谨慎性子,对其如此答话,自是一点都不以为奇,这便温和地笑了笑道:“不是本王要瞒你,只是此事关系着实重大了些,若不成,不单朝堂将有弥天大祸,便是孤也将因此而深受其害,为大计故,虽是行险,孤也认了,其余的话,孤不想多说,尔所要做的便是帮着孤盯紧诏狱,阻止某些小人对上官老相的暗害,你可敢为否?”

“诏狱?上官大人?”高邈茫然地呢喃了两声,细细地看了看李显的表情,见李显既不像是在说笑,也没有丝毫改口的意思,脸色立马便凝重了起来,一头跪了下来,面色肃然地开口道:“奴婢虽不明殿下此举所为何为,然,既是殿下要行,必有行此之必要,奴婢自当遵行,请殿下放心,奴婢纵是死了,也绝不会将殿下牵入其中!”

“没那么严重,起来说话罢。”李显摆了摆手,示意高邈站到身边来,自信地笑了笑道:“上官老相之所以被陷诏狱,乃是被人构陷,父皇处早已有所察觉,只是其中牵涉颇深,案情复杂难明,不好遂释,特下令大赦天下,以救上官老相脱此大难,如今诏书已备,只是尚未宣明天下,在此期间,恐有小人假传圣旨,胡作非为,孤身为亲王,断容不得奸佞宵小横行,且父皇处也有此交待,你只管行去,真出了乱子,自有孤扛着!”

“奴婢愿为殿下分忧,还请殿下明示,奴婢自当奉行无误!”高邈原本担心是李显小孩心性发作,胡乱插手政务,这一听此举背后有着皇帝的密令在,胆气顿时足了起来,信心满满地回答了一句道。

“好,这话孤记住了。”李显既已下定决心要搏上一回,自是有着全盘的计划在,虽说前面所言的话里有着些猜测之辞,并不完全是事实,可也相差不远,再者,经历过前世相同的事情后,李显已然有了七成的应对把握,所差的只是验证自己的猜想罢了,虽有险,可李显却有着脱险的后手在,却也并不太担心自己会因此而深陷泥潭,此时见高邈领了命,李显笑着抚了下手掌道:“明日一早,你从府中侍卫里选出五十名忠实可靠之辈,由你统带,暗伏于诏狱之旁,并设法派人潜入诏狱中,以探听虚实,记住,没有本王之令,不可轻举妄动,一旦发现监察御史崔铉哲出现在诏狱,尔即刻赶至潞王府来见孤,孤自会有安排,此事若成,孤或得安矣,尔可敢为否?”

别看李显说得如此轻描淡写,可落在高邈的耳朵里,却跟炸了雷一般,直震得头晕目眩不止——诏狱乃是国之重地,关押的全都是钦犯,一旦被关入内,十有八九难逃一死,似这等所在可不是等闲人可以靠近的,别说高邈这么个小宦官了,便是李显本人要想去诏狱也得请了旨意方可,真要是在其中闹出乱子来,那一准是举国轰动的大事,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活计,由不得高邈不惊魂万分,嘴角抽搐了半晌,竟不知该如何作答方好了。

“不必如此紧张,孤不会派你去送死的,相信孤,孤自会有安排。”李显很清楚诏狱是何等所在,故此,对于高邈的迟疑自是理解得很,并未因其迟疑不答而动怒,而是温言地解释道。

“殿下放心,奴婢知道怎么做了,定不会辜负了殿下之重托!”一听李显已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高邈自是清楚李显的主意已定,再无更改之可能,这便一狠心,咬着牙关应承了下来。

“那便好,唔,此事之根由不可对外人道起,便是派去的侍卫也不可明言,尔切记此言,勿失勿忘,若不然,孤恐也保不了你。”一听高邈应了诺,李显那肃然的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但却没忘了再叮咛上一番。

“是,奴婢谨记在心,请殿下放心便是。”高邈虽还是猜不太透李显的所谓计划,可也知晓此事非同小可,这便忙不迭地应了诺。

“那好,这事便这么定了,左右离天亮还有些时间,却也不急着去办差,就先赔孤聊聊好了,来,坐下罢。”眼瞅着与命运抗争的第一步即将迈出,李显的心情自是激动得很,哪还有半点的睡意,眼瞅着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闲着也是闲着,这便招高邈对坐而饮。

“殿下,奴婢……”

往日里高邈在李显跟前倒也算是随意惯了,可今夜一谈之后,却猛然发现自家这个小主子心机着实深沉得可怕,心里头忌惮不已,这一听李显如此招呼,竟有些子手足无措了起来,哪敢再似往日那般冒昧,这便迟疑着不敢入座。

“坐罢,孤说过,尔乃孤的伴当,在孤面前不必执那些虚礼。”李显笑了笑,再次招手示意了一下。

“谢殿下,恕奴婢放肆了。”高邈见状,不敢再多迟疑,恭敬地告了声罪,拘谨万分地跪坐在李显的侧旁。

“这就对了,来,先陪孤饮上一樽。”李显笑着拿起酒壶,一压手,阻止了高邈试图接手的举动,为其斟满了一樽酒,而后笑呵呵地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樽,比划了一下之后,一气将樽中之酒饮尽,哈哈一笑道:“孤听闻河南郑州有一少林寺,其内高手无数,还曾救助过先祖太宗,素神往之,若能拜其中大德高僧为师,练上一身本事倒也是佳事一桩,若得闲,你便陪孤走上一遭好了。”

高邈这一日一夜来已被李显的各种反常行径搞晕了头,整个人都有些子混噩了起来,这一大樽酒下肚之后,思维反倒就此活络了不老少,此时听得李显说起习武之事,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道:“殿下真是贵人多忘事,若要习武,又何须远赴少林,咱府上便有数名出身少林的侍卫,真要学,在府上便能成,再说了,那少林寺虽高手不少,却算不得无敌天下,若要说剑法么,其实朝里的太史局掌令李淳风才是正儿八经的大高手。”

“哦?竟有此事?”李显前世那会儿过得糊里糊涂地,从不曾关心过武学,更不曾去了解那些所谓的江湖逸事,虽知晓李淳风之名,却不了解其人其事,这一听高邈如此说法,登时便来了兴致。

“这还有假,那李太史身兼两家之长……”高邈也是少年心性,虽说大多时候都在李显身边侍奉着,可闲暇时却没少跟府中的侍卫们瞎胡混,自是听多了所谓的江湖话题,这一说将起来便是滔滔不绝,兴起之际,唾沫横飞三千尺,直听得李显眼珠子都瞪得浑圆不已……

第七章谋定而后动(二)

“七弟,这一大早地,不好生在家习文,跑为兄处来做甚?”

周王府与璐王府其实相距不远,仅一街之隔而已,可兄弟俩彼此间的往来却少得可怜,大体上还是逢年过节时,身为弟弟的李显上门问安的情况居多,至于李贤么,却是从来不去周王府走动的,今日恰逢荀假,李贤本打算约请一帮青年才子到自家府上一聚的,却没想到府门方开,李显便到了,李贤不得不迎之余,心头却是颇有些恙怒,也不待李显上前行礼,便自没好气地出言喝问了一句道。

这厮好生无礼!李显本正满脸堆笑地要上前请安,却不料迎面就被李贤如此这般地喝问了一嗓子,纵使明知李贤素性如此,可心里头依旧是老大的不快,只是李显今日前来本就别有用心,却也不打算去理会这么些旁枝末节的事儿,这便笑容不变地行上前去,躬身拱手道:“六哥教训得是,小弟来得冒昧,还请六哥莫怪。”

“嗯,既来了,那就屋里叙话好了。”

往日里李贤但有训斥,李显必反驳,辩论几句之后,总以李显哭鼻子而告终,可今日李显不但没申辩,反倒持礼甚恭,却叫李贤有些意外的惊疑,横了李显一眼,倒也没急着下逐客令,沉吟地摆了下手,往边上略退了小半步,随意地比划了个“请”的手势。

“六哥,您先请。”

李显压根儿就不去计较李贤的随意之态度,笑呵呵地拱了拱手,抬脚便走上了王府门前的台阶,行到了李贤的身旁,与其并着肩行进了府门,一路无语地进了二门厅堂,各自分宾主落了座,自有一帮仆人们紧赶着奉上了新沏的香茶以及各色小点。

“七弟此来究竟所为何事,还请直说了罢,为兄实不耐兜圈子。”

对于李显今日大异往常的表现李贤虽略有些惊疑,可心里头对李显的不屑却并无多少的改观,一待端茶倒水的仆役们退下之后,也没先请李显饮茶,歪头看了李显一眼,直截了当地询问起了李显的来意。

“六哥问得好,小弟只是听闻六哥开春后便要就藩岐州,恐到时匆匆,送行不及,特提前来与兄长一叙。”李显本就是有备而来,自不会被李贤的不耐与无礼所动,这便面带不舍之色地开口答道。

“哼!”

一听李显开口便提到就藩的事儿,李贤便很有些子气不打一处来,冷哼了一声,用冒火的眼光死死地盯着李显,面色变幻了良久,却始终不发一言——也怨不得李贤动怒,诸王就藩虽是大唐之定制,然则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若是庶子,大体上是要去就藩的,一始封王,便得到藩地去过活,可对于嫡子来说,却没那么严格,从高祖时候算起,李世民本人在当皇子时没就过藩,高宗李治在当晋王的时候,同样不曾就过藩,其嫡亲兄长魏王李泰也是到了夺嫡失败之后,才被迫就的藩,到了本朝,庶出的悼王李孝(母宫人郑氏)、泽王李上金(母宫人杨氏)、许王李素节母萧淑妃)都是十岁不到的年纪便被赶去就了藩,至于李贤等嫡子虽都已封了王,却都不曾就过藩,仅仅只是遥领大都督而已,这么一算下来,此次李贤的就藩可就显得刺目了些。

按唐制,亲王就藩皆以上州刺史相授,辖一州之地,管三万户之民,对于无志于大位者,或许算是得了个安乐窝,可对于有心大宝者,就藩就跟流配是一个概念,就以李贤或将就任的岐州来说罢,州倒是上州,离京师也不算远,骑快马的话,一日半便可至,然,离政治中心可就远了,一旦就了藩,按例是不能参预朝政的,而这,对于有心跟太子李弘一扳手腕的李贤来说,着实是个要命的事情,而今就藩的圣旨虽尚未下达,可李贤却是早早便得知了风声,更清楚此事乃是武后一手操办的,几已难有更改之可能,连日来,李贤正因此事而恼火异常,如今被李显当着面撕开了伤疤,心中的火气之大自是可想而知了的。

“七弟可是来羞辱为兄的么,嗯?”

天家子弟都早熟,李贤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虽被李显的话气得眼冒金星,然则李贤却并未就此暴跳如雷地大发作一番,而是默默了良久之后,长出了口气,黑着脸,寒声问了一句道。

“六哥误会了,小弟安敢如此,小弟此来,但有数言,或许于六哥略有帮衬。”

面对着李贤的冷眼,李显不动声色地摇了摇头,缓缓地开口解说了一番,一张稚气的小脸上满是肃然之色。

“哦?”李贤虽仅比李显大两岁,可在朝在野的名气却不知比李显高出了多少倍,向以聪慧过人而著称的李贤自是瞧不起李显的平庸,往日里就没少呵斥李显的无能,这会儿冷不丁地听李显说能帮到自己,不由地便愣住了,轻噫了一声,满脸子诧异地打量了李显一番,眼神复杂至极,既有惊奇,又有疑惑,还有着几分的不解与羞恼,沉吟了良久之后,这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字来:“讲!”

得,又一个起了疑心的!对于李贤的疑心,李显自是早有预计,却也并不感到奇怪,本来么,一个平庸无比之辈突然间变得口齿伶俐,哪可能会不引起旁人的怀疑,别说李贤这等聪慧过人之辈了,便是李显房里的侍候丫环们都已看出了李显的不对劲。

若是可能,李显满心不愿来上这么个急剧的大转性,奈何形势逼人之下,李显纵使不想变也得硬着头皮变了,只因若不能巧借李贤之势阻止住上官仪的横死,接下来可就轮到所谓的“二圣临朝”了——李显记得很清楚,德麟二年正月初九,强逼高宗下诏允其临朝听政,次日,新年过后的第一次朝会,武媚娘不顾自己月子尚未做完,携灭上官仪满门之威风,临朝理政,堂而皇之地与高宗合称“二圣”,自此后,朝廷大小事宜渐被其所掌控,这段理政的经历为其日后篡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此,只消李显不想延续日后那等悲惨命运的话,就必须在上官仪一事上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