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470部分

盛唐风流-第470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有狄公出面,此案破之当是不难,这样罢,本宫将李耀东、叶胜等人尽皆交与狄公指挥,另,庄掌总,本宫令尔从‘鸣镝’调拨一众好手归狄公差遣,务求一举突破此案!”

李显对狄仁杰的断案之能还是极为信赖的,此时见狄仁杰愿往,自是安心了不少,这便紧赶着下了令。

“诺!”

“微臣遵命。”

李显既已下了令,狄仁杰与庄永二人自是不敢怠慢了去,各自躬身应诺不迭。

“嗯,韩王素来好书画,本宫处倒也收集了些张旭、王羲之的墨宝,回头便让高邈送到狄公府上,就算投其所好罢了,另,庄掌总即刻安排李耀东、叶胜二人拿着本宫的手谕赶往潞州,务必保得王方明之性命,如遇阻碍,可便宜行事,纵使过激也自无妨,一切自有本宫顶着!”

李显想了想,还是觉得有些不放心,这便又补充了两点。

“诺,属下这就去安排。”

事情紧急,庄永自是不敢多加耽搁,这便起了身,打算赶紧去安排诸般事宜。

“嗯,狄公,此番裴行俭乃是主审官,本宫此时不宜露面,就由尔前去,表明了本宫的意思,务必拿下潞州审案之权限。”

李显挥了下手,示意庄永自行退下,而后侧头望向了狄仁杰,斟酌了片刻之后,这才斩钉截铁地下了令。

“诺,微臣遵命!”

狄仁杰虽深感潞州一案不好审,可也知晓在此事上已是毫无退路可言,自不敢稍有耽搁,紧赶着应了一声,就此匆匆退出了书房,自去寻裴行俭要权不提。

“殿下,莫忘了幽州尚有股力量可用。”

狄、庄二人去后,沉默了良久的张柬之突然出言提点了一句道。

“幽州?啊,对了,呵呵,先生不说,本宫都险些忘了,好,事不宜迟,本宫这就修书一封!”

一听张柬之如此说法,李显先是一愣,紧接着很快便醒过了神来,欣喜地一击掌,欣慰地笑了起来……

第六百六十五章驿站惊魂夜(上)

潞州,位于山西东南部,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交界处,辖上党、涉县等十县,人口两万八千余治所上党乃千古名城,地势险要,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便发生在此处,向有“得上党者得中原”之说,其城雄伟壮观,方圆数十里,刺史府便坐落在城池的最中央,此刻,刺史府宽大的书房中,有一精神健烁的老者正手持大号狼毫,俯身于几子上,挥笔泼墨个不停,这人正是韩王李元嘉。

在高祖诸子中,除了太宗李世民之外,李元嘉算是最有才华的一个,只不过其才华并非体现在政治上,而是以书画闻名天下,其画功尤在阎立本兄弟之上,最擅长的便是画虎,此时他所画的便是一幅猛虎下山图,但见狼毫笔挥处,一只威猛无俦的猛虎已是跃然纸上,神形无不惟妙惟肖,虽无声,却隐隐有股霸气喷薄而出,在书房里荡漾不已。

“父王。”

李元嘉刚搁下画笔,一阵脚步声响起中,就见一名三旬左右的清瘦男子已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疾步走到李元嘉的身后,轻轻地唤了一声。

“何事?”

李元嘉正惬意地欣赏着自己的画作,冷不丁听得响动,立马便有些不悦地皱起了眉头,侧脸一看,见是自己的幼子上党公李谌,脸上的不悦之色登时便更浓了几分,不耐地哼了一声。

“禀父王,京师有信到了。”

作为唯一跟随在李元嘉身边的儿子,李谌自是知晓自家老父作画时向不容旁人打搅,这一见老父有发作的迹象,自不敢怠慢了去,赶忙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封加盖了火漆的信函,高高地举过了头顶,小心翼翼地禀报了一句道。

“嗯。”

一听是京师来信,李元嘉自是顾不得再生气,忙伸手接过了信函,撕开了封口,从内里取出了张写满了密语的白纸,只一看,眉头登时便紧锁了起来,好半晌皆无一语。

“父王,出了何事了?”

一见李元嘉如此神情,李谌的心中自不免犯起了叨咕,等了好一阵子,都没见自家老父开口说话,实在是有些子按捺不住心中狂涌而起的好奇心,这便小声地探问道。

“越王来了准信,说是朝廷派了司农卿狄仁杰前来查案,谌儿对此有甚看法么,嗯?”

思绪被打断的李元嘉不满地横了李谌一眼,但并未出言责怪于其,而是微皱着眉头,简单地解释了一句道。

“父王明鉴,此人乃是大理寺出身,据说有着断案如神的美誉,东宫那位将其派了来,怕不是那么好相与的,须得谨慎从事方好。”

当初在设计春耕专使王方明一事上,李谌便不甚情愿,为此还曾苦劝过李元嘉莫要卷入朝堂政争中去,奈何李元嘉就是不听,执意要在此事上还当年欠李贞的一个大人情,李谌无奈之下,也只能是依自家老父的意思办了去,如今终于惹来了狄仁杰这么位断案高手,李谌心中自是苦得有若吃了黄连一般,却又不敢在自家老父面前抱怨,只能是小意地应答道。

“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此事确该小心应付才是,那王方明这几日都在忙乎些甚子?”

李元嘉之所以烦心,自然也是因着狄仁杰的赫赫名声之故,此际听得李谌如此说法,倒也不觉为奇,随口附和了一句之后,突地转开了话题。

“回父王的话,那厮一直都老老实实地呆在驿站中,并不曾有丝毫异动。”

软禁王方明的事儿乃是李谌亲自去办的,监视的人手也是他亲自安排的,对于王方明的动态,李谌自是清楚得很,这一听李元嘉问起,自无须思索,随口便即答了出来。

“老实好啊,驿站孤处城外,管理不变,若是出个火灾啥的,救应怕也难啊。”

李元嘉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意有所指地感慨了一句道。

“啊……,是,孩儿知道该如何做了。”

李元嘉此言一出,李谌的身子不由自主地便是一振,失惊地轻呼了一声,满脸难以置信状地瞪大了双眼,可再一看李元嘉的双眉已是皱了起来,却又不敢进言相劝,只能是强咽了口唾沫,恭敬地行了个礼,呐呐地应了诺。

“嗯,那就去安排罢。”

一见李谌已然明悟了自己的意思,李元嘉也就没再多废话,挥了下袖子,慢条斯理地吩咐道。

“诺,孩儿告退。”

李谌嘴角嚅动了几下,到了底儿还是没敢在此事上进言一番,也就是恭谦地应了一声之后,便即匆匆退出了书房。

“嗯……”

李元嘉没再多看李谌一眼,自顾自地转回身去,望着那幅墨迹兀自未干的猛虎下山图,脸皮子抽搐了几下,发出了声悠长的闷哼,个中的意味究竟如何,怕是只有他自己方才清楚了的……

酉时正牌,天已是彻底地黑了下来,是到了该用晚膳的时辰了,然则王方明却无一丝半点的胃口,独坐在几子前,面对着碗素面愣愣地发着呆,任凭摇曳的灯火将其脸庞映照得阴晴不定,心中的苦涩一阵紧似一阵地从心底里狂涌而起,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个儿为何会落到如今这般田地。

王方明的家世谈不上显赫,仅仅只是太原王氏的一支旁系后人罢了,说起来也算是王家人,可却是连一天的望族富贵都不曾享受过,家中勉强也就是衣食无忧而已,好在王方明自幼肯下苦功,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之下,也算是学有所成,显庆四年首次入京大比,便已高中了进士第九名,正自意气奋发之际,却遭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吏部面试不过,官职无望,心灰意冷之下,便起了隐居山林之心,却不料竟得了是时方是英王的李显之青眼,得以入英王府任九品文书一职,后又受英王举荐,得以入朝为官。

严格来说,王方明的官运不算大佳,十年下来,也就勉强熬到了户部郎中令的位份,算是有了上朝议事的资格,可比起当初一同遭黜落的同科进士来说,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的,对此,王方明已是颇为知足了的,对李显这个太子,王方明始终持着颗感恩之心,对李显交待下来的事情,他也从来不敢稍有折扣,一直是全力以赴而为之的,此番受命前来潞州,王方明也是这般行事,每日里行走田间地头,为推广海外粮种之事忙前忙后,从不敢有所懈怠,仅月余不到的时间,便已将潞州十县事宜办妥了八县,可却万万没想到在最边远的涉县却是出了岔子,不仅是当地官府极度不配合,便是那些农户也聚众抗议不止,王方明盛气之下,不过仅仅只是下令随行侍卫驱散了前来驿站闹事的民众罢了,居然竟惹出了数人投圜自尽的怪事,这令王方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事情为何会到了这般之田地。

不应该啊,这完全没有道理!王方明怎么也想不通个中之蹊跷,他虽说下令驱散了抗议人群,可一众随员下手都很有分寸,并不曾当场伤人,更不曾有甚侮辱人的言行,甚至还作出了改日到县衙理论的承诺,又怎可能会将矛盾激化到这等不可收拾之地步,这其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王方明这些日子以来,已不知回想了多少遍了,却始终找不到根由之所在。

“王大人。”

就在王方明默默沉思之际,却听“咯吱”一声轻响,房门已是被推了开来,一名身着驿卒服饰的中年汉子从外头行了进来,几步行到了王方明的身前,低低地唤了一声。

“嗯?你,你……”

王方明这些日子来,已受够了软禁之苦,对于驿卒们的冷遇,早已是习惯了的,尽管听到了门开的响动,却也懒得理会,只是一味自顾自地低头思索着,直到听得来人呼唤声分外耳熟,这才惊疑不定地抬起了头来,一见来人的脸,登时便被吓了一大跳,心神激荡之下,竟说不出句完整的话来。

“王大人不必惊惶,殿下已知大人受了委屈,特令本将前来保护大人,过不久,狄公也将亲至,案情终归有大白之日。”

来人赫然正是李耀东,尽管一身的驿卒服饰,却掩饰不住其一身逼人的锐利之气。

“殿下没忘了下官,这,这,这……”

王方明尽管官职不高,却是正正经经的东宫嫡系,往日里确是没少在东宫出入,自是知晓李耀东是何等样人物,此时听得其如此说法,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激动,复杂至极的感情纠葛之下,言未毕,泪水已是止不住地狂涌了出来,竟自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此处不是言事之地,王大人赶紧收拾一下,本将这就……”

李耀东此番率部急赶至潞州已有两日,早已暗中将潞州城中的情形摸过了一番,知晓王方明乃是本案中的关键人物,自不容其有丝毫闪失的可能,此次乔装混进驿站,便是打算带王方明先行脱离险地的,自不想在这驿站中多浪费时间,这便紧赶着出言吩咐了一句,只是话尚未说完,心悸顿起,脸色瞬间就变了……

第六百六十六章驿站惊魂夜(下)

“着火啦,着火啦……”

李耀东的预感果然没错,就在其刚停下话语不多会,一阵紧似一阵的狂呼声便在夜色里响了起来。

“不好,王大人,快随本将走!”

李耀东乃是老江湖了,这一听外头响动大作,自不敢怠慢了去,一个闪身,人已到了窗边,用力一推,已将紧闭着的窗子推得打开,往外头只一看,立马便知这火起得蹊跷无比——但凡火灾,总是一处着火,而后蔓延到各处,鲜少有多处火头并起之情形,而今这火四面而起,还一燃便是冲天之势,这其中没有古怪才真见鬼了,以李耀东行走江湖多年的经验自不会看不出来,立马便急了,回过身来,一把拽住王方明的手,低喝了一声,便要向外闯了去。

“李将军且慢!”

王方明虽说是一介书生,可胆气却还是有一些的,尽管惊疑不定,却并没彻底乱了手脚,但见其一甩手,弹开了李耀东的手,窜到了摆在屋子一角的柜子前,飞快地从中取出了官印及一大叠文档。

“快走!”

眼瞅着火势渐大,李耀东心急如焚,待得见王方明拿好了东西,顾不得许多,一把将王方明提溜了起来,纵起身子,便从敞开着的窗户飞跃了出去,可怜王方明这辈子还从未享受过空中飞人的待遇,一觉得身形腾空,禁不住便惊呼了一声,奈何此际李耀东压根儿就顾不上其感受如何,如大鸟般纵跃如飞地便向驿站外狂冲了出去。

驿站的火起得蹊跷,一众驿卒们惊慌之余,全都跑得飞快,挤挤挨挨地向大门处冲了过去,都想着赶紧逃出生天,可惜这不过是妄想罢了,一名大胡子将领不知何时已率领着一拨军马将偌大的驿站围得严严实实地,这拨军马不单不帮着救火,反倒是弓弩刀枪齐齐朝向了驿站,一派杀气腾腾之架势。

“上头有令,驿站诸人勾结盗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