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454部分

盛唐风流-第454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武后一党人多势众,这一发动之下,当真是群情激奋,七嘴八舌地狂嚷嚷着,或是附和李、武二人所言,或是悍然攻讦萧明本人,沸沸扬扬之下,生生将人海战术发挥得畅快淋漓之至。

“嗯,诸位爱卿所言,本宫颇觉有理,萧爱卿可还有甚要说的么?”

这一见己方在声势上已然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武后自然要适时地站出来表表态,震慑一下心有不轨的朝臣们,这便先是肯定了李、武二人之所言,紧接着,摆出了一副要就此治萧明之罪的架势,毫不容情地逼迫了一句道。

“回娘娘的话,微臣以为有理不在声高,公道向来自在人心,臣依旧固持己见,范少尹绝非合适之人选,还请陛下、娘娘明察!”

萧明已是死心投靠了李显,自然是与武后一党势不两立,丝毫不惧武后的威势,梗着脖子地强顶道。

“放肆,尔这厮好胆,竟欲教本宫如何理政么,嗯?”

武后哪管萧明说的有没有道理在,脸一板,拿出了临朝天后之威势,毫不容情地便是一顶大帽子扣了过去。

“娘娘且请息怒,微臣并不敢无礼非法,就洛阳府尹一职,朝中每多适任者,比范少尹强者不再少数,微臣此处便有一本章在,还请娘娘容微臣禀上!”

萧明不愧有着萧大胆之美称,愣是没被武后的威势吓住,一抖手,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了本黄绢蒙面的奏本,高高地举过了头顶,亢声辩解道。

“讲!”

这一见萧明如此强项,武后心中的怒气已是几难以遏制了,本待下令将萧明乱棍打将出去,只是话到了嘴边,却又迟疑地强忍了下来,只因她虽早已知晓萧明本章上的内容,却并不清楚高宗与李显究竟达成了甚共识,自不免稍有些顾忌,这便偷眼瞄了下兀自浑浑噩噩的高宗以及不动声色地端坐在下首的李显,从牙缝里挤出了个硬梆梆的字来。

“多谢娘娘隆恩。”萧明一丝不苟地谢了恩,而后一抖袖子,伸手将手中的折子摊将开来,悠扬顿挫地宣读道:“臣,萧明启奏陛下,兹有衮州刺史骆宾王,文名卓著,既久任庙堂之高,又有牧一方之苦劳,自入仕以降,考评皆甲,其人贤也,足堪大任,而德才又高,历任御史台之际,刚直不阿,屡参宵小……是故,微臣与越王殿下皆以为骆宾王乃不世大才也,今洛阳府尹有缺,当以其为之,不愁地方不绥靖,微臣与越王殿下皆愿保举之,恳请陛下圣裁!”

“嗡……”

这一听萧明居然与越王联了本章,不明内情的众朝臣们既惊且疑之下,登时又哄乱地私议了起来,满大殿里噪杂成了一锅粥。

“臣反对!娘娘,微臣以为骆宾王固是才高之人,然生性刚愎,以之为御史,当可纠察宵小,可以之为洛阳府尹,却乏调和之能,若一味过刚,地方岂能绥靖焉,此议万万不妥,臣恳请陛下、娘娘明察!”

武后一方显然对萧明的折子早有了应对之策,不等武后有所表示,李適已是率先跳了出来,高声反对道。

“陛下、娘娘明鉴,微臣也以为此议不妥,骆宾王虽久在中枢,然,任职地方却不过半载,未见牧守之功也,须详加考察方可大用,此时就任洛阳府尹,非其所能也,实不可不察!”

“陛下,娘娘,臣也以为骆宾王并非洛阳府尹之佳选,当另议!”

“陛下,娘娘,微臣以为李御史所言甚是,过刚则易折,乏柔不足以牧守中枢之地!”

……

武后一方人多势众,火力自是凶狠得紧,群起而攻之下,反对之声势大涨,愣是压制得萧明连辩驳都来不及。

到底还是缺人手啊!尽管早就预计到会有眼前这么一幕,可真见着了萧明孤立无援地受攻之场景,李显的心里头还是忍不住有些郁闷——不是李显不想发动心腹之臣发动反攻,而是实在没人可用,原因无它,萧潜、契苾何力等够分量的朝臣都是武将,本身口才就有限,加之文武有别,在这等场合下,本就不适合出头抗争,而文官那头,除了萧明之外,也就只有李度、王方明等数名各部郎中令,不过勉强够上朝的资格罢了,人微言轻,压根儿就上不得台面,至于越王那一方么,自是压根儿就指望不上,别看其在萧明的折子上联了名,可那是被李显逼的,心里头其实并不乐意,又怎可能在此时冒着得罪武后的可能性强行出头,到了如今这个份上,李显纵使不想,也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儿臣启奏父皇、母后!”

一片噪杂声中,李显缓缓地站起了身来,眼神凌厉无匹地环视了一下正自嚷嚷个不休的武后一党,强大的气势陡然而起,瞬间便压制住了后党们的吵嚷之声,而后一旋身,面朝着前墀之上的高宗夫妇,深深一躬,声线平和地开了口,音量虽不甚大,可穿透力却是极强,登时便令兀自迷糊着的高宗猛然惊醒了过来。

“啊,显儿先前奏了甚事,朕没听清,且再奏来好了。”

高宗先前因李贤之死而伤感万分,思绪走了神,哪怕大殿里都已是吵成一团了,他也只当是耳边风,压根儿就没去理会,此际被李显震醒过来,自不免有些茫然,木讷讷地看了看站在殿中的群臣们,又望了望立于前墀之下的李显,冒出了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

“儿臣启奏父皇,先前韦夕机因绥靖地方不利,已被贬雷州司马,如今洛阳府尹出缺,诸臣工或有言由范履冰、范少尹接任,也有主张由衮州刺史骆宾王调任,彼此相争不下,以致哄乱难免,儿臣以为此事须得父皇圣裁才是,恳请父皇明断!”

李显先前是背对着前墀,自是看不见高宗的表现,可也知晓高宗必然是浑噩到不理外事的地步,若不然,也不会坐视其一手提拔起来的韦夕机被贬而不发一言,此时一听高宗如此问法,又怎会不知实情正如自己预料的那般,这便不厌其烦地将事情的经过描述了一番。

“什么?韦夕机被贬了?朕何时有此决断?”

韦夕机一向深得高宗的信任,否则的话,也不会将洛阳府尹这么个要职交到其手中,这一听心腹之臣居然被贬了,登时便是一阵愕然,狐疑万分地巴眨了下眼,一迭声地追问了起来,此言一出,满堂大臣尽皆陷入了石化状态……

第六百四十三章寸步不让(下)

高宗这么句话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强了些,直听得诸般臣工们尽皆目瞪口呆不已,敢情大家伙吵嚷了这么久,他老人家居然连一句都不曾听进耳中,这么一连串的问话一出,明摆着是否定了武后先前的决断,偏生还没人敢将此事捅破的,概因高宗惧内的事儿满朝文武尽皆知晓,万一要是高宗生怕武后见怪而迁怒的话,那岂不是自找没趣来着,于是乎,满殿的大臣们尽皆默然一片,任由高宗在上头大口地喘着粗气。

“陛下明鉴,先前朝臣们弹劾韦夕机渎职枉法,其已当庭服了罪,妾身念其年老糊涂,并未重处,特准其戴罪立功,赶巧雷州司马有缺,就做主让其补上,陛下若以为此间有不妥处,妾身改之可也。”

群臣们可以不开口,武后却不能如此行事,尤其是见到李显嘴角微动,似乎有就此事发难之迹象之际,赶忙抢先温言解释了一番。

“嗯,那就这样好了。”

高宗对韦夕机被贬一事显然甚是不满,可事已至此,他也不愿因此事去跟武后理论,只能是闷闷不乐地吭了一声,说到底还是惧内所致。

老爷子生气了,接下来的戏也就好唱了!

一见到高宗那副不甘的样子,李显的心情不禁为之微微一松,概因这正是李显想要见到的效果,先前他故意装作要就此事发难的样子,为的便是诱使武后自己去开口解释,从而使得高宗心中本就因李贤将死而不满的心思更重上几分,如此一来,在接下来将开始的庭辨中,高宗的不满必然会有所发泄,而这,对于李显来说,无疑是最有利的武器,也是李显扳回不利局面的最重要之保证。

“启禀父皇,韦夕机既去,洛阳府尹便已是出了缺,终须得有人掌总,若不然,中枢在地有乱,其祸不小矣。”

打铁要趁热,这个道理李显自是清楚得紧,趁着高宗不甘之心正浓,李显立马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嗯,显儿可有何人要荐么?”

高宗先前虽已听李显说起过群臣们各有推荐,但却并未加以理会,在赌气心态的作用下,竟是打算将荐人的权力就此交给了李显。

“父皇明鉴,儿臣并无私人要荐,只是先前听朝臣们就人选问题激辨,儿臣心中颇有所感,东都乃中枢所处,华盖云集,世家豪门比比皆是,若无刚直之辈以守,则恐殆矣,是故,儿臣以为萧侍郎所荐之人选衮州刺史骆宾王最相适宜焉,此儿臣之浅见也,还请父皇圣断。”

高宗虽是给了权力,不过么,李显却并没就这么大刺刺地直接推荐人选,而是绕了个弯子,将骆宾王抬了出来,虽说虚伪了些,可表面功夫还是要的,该显示一下自己无私之际,终归是得表现上一番才是。

“嗯,骆观光向有强项令之称,为官也属清廉,朕素知之……”

骆宾王文名卓著,高宗往日里便甚是喜欢其之诗赋,自是对其青眼有加,加之又是李显所奏之人,自无不准之理,概因高宗本意便是要扶持李显,以平衡武后渐大的在朝之势力,自不会有甚犹豫,张口便欲就此准了奏。

“陛下,诸臣工皆言骆宾王初任地方,尚未及年,政绩兀自不显,骤然调任洛阳府尹,恐疏漏难免,势该详加权衡为是。”

一见高宗要准奏,武后可就不乐意了,不等高宗将话说完,便已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武后这么一发话,贾朝隐、武承嗣等兀自站在殿前的一众后党们自是不甘落后,齐刷刷地附议道。

“唔,这个……”

高宗可以不理会后党们的咋呼,可却不能不考虑武后的意见,只是内心里又很想帮衬李显一把,左右犹豫之下,一时间还真不知说啥才是了。

瞧老爷子这皇帝当的,着实憋屈得跟小媳妇似地!

尽管早就预计到事情不会如此之顺利,可一见到高宗那副犹犹豫豫的样子,李显还是忍不住腹诽了其一番,不过么,倒也无太多的失望之意,毕竟高宗这个性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此时“旧病”复发也属寻常事罢,再说了,李显对此情形早已做好了相关之准备,却也并不怕武后一方的人多势众。

“陛下,微臣以为骆宾王乃贤能之辈,操守又佳,正是洛阳府尹之不二人选,不止微臣如此看,越王殿下也与微臣有着共识,微臣恳请陛下明断!”

作为李显一方的急先锋,萧明自是不会坐看局势的一边倒,也无须李显去暗示,早已是抢到了武后一党的身前,高声禀报了一句道。

“陛下,微臣以为萧侍郎所言甚是,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臣附议!”

……

有了萧明的带头,萧潜、李度、王方明等七八名文武官员也跟着站了出来,高声附和着,只是声势比起多达三十余众的武后一党,显然是单薄了些。

“八哥也以为骆宾王可行乎?”

萧明等人这么一出头,高宗总算是看明白了,敢情洛阳府尹这个职位已成了太子与武后之间誓死争夺的山头,心中的犹豫自不免更深了几分,自是不愿轻易下个决断,这便将目光投到了默默立于殿旁的李贞身上。

“回陛下的话,臣以为或许可行哉。”

先前听萧明句句不忘扯上自己,李贞便已是有苦难言了的,这会儿见高宗居然打算将烫手的山芋往自个儿的怀里硬塞,李贞简直是憋屈得想放声大哭上一场,又或是狠狠地咒骂李显一番,可惜他不敢,只因如今他越王一系的命根子还扣在李显的手中,面对着高宗那明显不怀好意的问话,李贞也就只能是含糊其辞地应了一句道。

“哦。”

高宗的本意是想让李贞出面帮着李显一把,可一见李贞的态度似乎不是很坚决,内里透着股勉强的意味,心不由地便是一动,狐疑之意就此大起了。

“父皇,朝臣们对洛阳府尹人选一事既是争执颇多,儿臣以为不妨先搁置争议,交由政事堂议决此事后,直奏父皇审核,如此可成?”

一见到高宗的反应,李显立马便猜知了其心里的变化,自不会给高宗去详问个究竟的机会,这便紧赶着出言建议道。

“嗯,这提议么,八哥以为如何啊?”

尽管李显打岔得甚是及时,可高宗的注意力却是没那么容易被分散了去的,加之其一门心思要李贞去当那个恶人,自是死活揪住李贞不放。

“臣别无异议,一切听凭陛下圣裁。”

李贞如此精明的个人,又怎会看不出高宗的用心何在,心里头已是恨极,可却不敢有甚不妥的表示,只能是恭敬地应答了一句道。

“嗯,媚娘,朕看显儿这提议似乎颇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