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双鹰旗下 >

第28部分

双鹰旗下-第28部分

小说: 双鹰旗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引发饥荒,那么不用打,帝国就会自己崩溃。

一九一八年的德国革命就导致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崩溃,正在漫延的社会思潮也是一个很恐怖的敌人。

为什么革命没有发生在英国?

英国人的保守是一个方面,但德国人似乎比英国人并不差。

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

五三、准备

自林堡战役之后,奥匈大军就整体进入了休整期,仅仅在德国人发动罗兹战役的危难关头派出第2集团军在俄军的侧翼骚扰了一下。李海顿明确表示,在德国人没有在东线集中足够的兵力之前,奥匈方面绝不会再单独采取大的军事行动。

李海顿很不理解德国人为什么会发起对整个西方战线来说几乎是毫无用处的伊普尔战役,对英国人防御坚固的伊普尔发起进攻的结果就是将4个新组建的德**给填了进去,然后一无所获。

如果把这25万人用在东方战线上,李海顿觉得甚至有可能将俄军赶出波兰,使整个东方战线占据绝对有利的位置。

康德拉来找李海顿,向他报告说法尔肯海因向他保证在两周内抽调5到6个军到东方战线,“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将主力调往预定的战役发起地点?”总参谋长问道。

“不可能,在没有确切的消息证实德国人已经在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集中了四个集团军以上的兵力时,我们所有的主力集团军都将留在二线继续休整,在前沿只保留少数的机动兵力。”李海顿明确拒绝了总参谋长的建议,康德位的问题是太相信德国人的许诺,而轻易地让奥匈大军冲在最前面与俄国人死磕。

在第一阶段作战时吃了大亏也是因为他在制订战役计划时太相信德国人会牵制住俄军一部分兵力,但是却没有。

这样白白地消耗着奥匈帝国有限的兵力。

问题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仅凭奥匈帝国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做到独立地打败俄国,只是在进行着徒劳的消耗战。根据李海顿的估算,即使德奥两国联手,想要真正的打败俄国人,至少需要300万以上的兵力。

就算法尔肯海因真的向东线调来了6个军区区20来万人又有什么用?

1914年眼看就要在德奥两国无休无止的扯皮中度过,对于塞尔维亚和希腊,李海顿根本没有动手的意思。即使占领那里,无非是徒劳地将几十万大军陷在巴尔干而已,反而会削弱了整体的机动力量。

陆地上的心腹大患是俄国。

在冬季短暂的平静时期,作为奥匈帝国主要的军港之一的波拉港,反而更是一片忙碌,航道上不断有舰艇进出。不过,相对于驻泊在锚地里的那几艘排水20000吨以上的战列舰而言,这些舰艇似乎只能算是“小东西”。

这些舰艇是由帕赫纳海军少将所指挥的帝国海军第2驱逐舰分队,在英法舰队封锁了奥特朗托海峡之后。这支由8艘驱逐舰、3艘布雷艇和12艘鱼雷艇组成的小舰队的表现却格外活跃,凭借着新式驱逐舰高达30节以上的高航速,不断地进出地中海水域,进行布雷,对港口攻击和袭击商船的行动。

但自开战以来,奥匈海军已经通过布雷战术在地中海取得了击沉击伤十数艘英法舰船的战绩,而自身竟无一损失。

除了潜艇部队,这支轻型舰队的表现也足以令人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海顿原来对于驱逐舰并没有多深刻的认识,他只知道在以后驱逐舰已经成为了各国海军的主力。不过,那是因为反舰导弹的原因,舰炮已经几乎沦为了摆设,而现在还是巨舰大炮的时代。

不过由于是作为主力舰的伴随护航舰而建造的,奥匈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一般都建造的比较大,排水量在1200吨左右,而且拥有着2500海里到3000海里的续航力,这样的航程已经足够它在地中海中跑一个来回了。

由于经费的限制,奥匈帝国海军所建造的驱逐舰数量并不多,从1906年到1914年总共就建造了31艘,也就是每艘主力舰大约能够有3艘左右的驱逐舰为其护航。由于奥特朗托海峡被封锁,帝国海军大型战舰无法自由进出,驱逐舰队就成了帝国海军骚扰英法两国海上航线的主力。

驱逐舰队所取得的最出色的战绩是在希腊马塔潘角发动的一次夜间鱼雷袭击中,击沉了法国的一艘老式的前无畏舰。

这一战绩使帝国海军意识到这种排水量只有一千多吨的轻型舰船却足以对大型战舰构成致命的威胁,当然,是指用鱼雷突袭的情况。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目前鱼雷的射程已经达到了3000多码,即使是在交战中,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威胁作用了。

海军技术兵器的发展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并不是一个人就能改变的。李海顿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只是能让帝国海军在某些方面做的更加出色一些罢了。

谁也不可能制造出超越时代的武器来,所以他现在也只好忍受着他期望甚高的坦克以每小时低于20公里的速度,并且每七十公里就要更换某些零件的折磨。稍微好一些的是汽车,不过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轮胎都还是在使用实心轮胎,虽然充气轮胎早在1905年就被发明出来了,但它还不成熟,在子午线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前,它的磨损速度足以令人发狂。

什么是子午线轮胎,李海顿不知道,他只知道里面是几层帆布,具体的问题只能由工程师们自己去解决。

同盟国的橡胶来源中断了,虽然还有些储备,但却支撑不了多久。

幸好,德国人从煤焦油里发明了合成橡胶的方法,让李海顿不用担心他的运输车队再回到使用钢圈的旧时代。

战争,总是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几乎每经历一次战争,总会伴随着一次科学技术的飞跃。

是不是文明的进步总是离不开战争?

土耳其人在1914年10月31日正式加入同盟国一方,英国人扣留了两艘土耳其人省吃俭用抠出来的400万英镑所购买的两艘战列舰,其中包括那艘著名的“一星期炮塔战列舰”“阿金库特”号,并不准备退还造舰费用,这激怒了土耳其人。

土耳其参战虽然扩大了战区范围,但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英国人仅用一个印度师就占领了巴士拉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而在高加索地区,庸碌无能的奥斯曼帝国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亲自统率着由大约15万人组成的第3集团军,开始向俄军发起进攻。

与之对垒的俄军大约只有10万人,但交战的结果却是俄军大获全胜,土耳其第3集团军被消灭大半,伤亡超过了9万人。

土耳其人哪怕就是牵制一下俄军都办不到,他们参战的唯一好处是俄国人通过黑海的海上运输通道被切断了。但战争初期,在加利西亚损失的35万大军对于奥匈帝国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直到现在,李海顿还没有办法完全弥补这个损失。

而俄国人的补充却极为迅速,他们似乎有用不完的人力,到1914年12月底,他们又已经补齐了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西南方面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47万人,尼古拉大公似乎又按捺不住了。

五四、新兵

17岁的拉科夫斯基和许多新招募的新兵一样,在维尔斯的波希米亚新兵训练营地完成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就被派往了前线。

维尔斯训练营里拉科夫斯基经历了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次体能训练。军官们对新兵们的要求近乎苛刻,每天训练下来,维尔斯科卡都会累得精疲力竭,倒在床上之后立刻就会睡得跟条死狗一样。

拉科夫斯基并不反感这样的日子,反而内心里充满了一种喜悦的冲动,象一般的男孩子一样,有一种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兴奋。他只是切钦一个普通的波兰家庭的孩子,父亲是个矿工。1914年11月,扩大的征兵令下达了,为了家里的生活,不满18岁的拉科夫斯基代替父亲进了新兵营。

一个团的新兵离开了新兵训练营,步行了五公里之后,来到了姆拉达的火车站。车站上停满了军用列车,一列军车上面装满了蒙着帆布的大炮,足足有上百门。拉科夫斯基很好奇这些新型的重炮长的是什么样子,在维尔斯的训练营里,他们只见过一些轻型的步兵炮和迫击炮,还有一些老式的,被淘汰下来的旧火炮。

带兵的军官在嘴里吹着哨子,这些新兵登上了一辆开往东北加利西亚方向的列车。

火车带着两千多名新兵行驶在喀尔巴阡山的山地间。

咣当,咣当……

在车轮与钢轨之间枯燥的撞击声中,列车经过一天多的行驶,带着他产穿越了喀尔巴阡山,终于抵达了位于德涅斯特东北南侧的特诺波尔。这里已经越过了原来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的边界。

“看我们现在到了俄国人的地盘!”利扎科夫扒在车窗边上兴奋地叫喊道,拉科夫斯基从车窗里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过去,外面是一大片宽阔而且荒凉的河谷,到外还覆盖着残雪,河水刚刚溶化,大块大块的浮冰在河水里翻腾着。两岸两侧是稀疏的树林,这些树林晃动着光秃秃的枝桠在旷野上显得格外凄凉。

新兵们在这里下了车,然后步行15公里,抵达了列季克。

拉科夫斯基所在的新兵连被补充进了驻扎在这里的加利西亚第3枪骑兵师第3团。

初春的外喀尔巴阡山波多尔高地空气里充满了寒意,河谷两侧被陡峭的群山包围着,到处都是长满了巨大枞树和桦树的丛林。他们沿着一条泥泞的林间公路,穿过这些树林,终于看到一大片的河滩开阔地带。

在那里,一座犹如童话般的村镇座落在眼前。

在一座不大的木质教堂前面的空地上,新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从教堂里面出来十来个佩带着肩章的军官。领队的军士长大声发着命令,新兵们再次立正,挺着胸脯,150多人脚上的皮靴后跟的磕碰声还算整齐。

在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一个军官拿着张纸开始点名,新兵们按班级被分配到了各个连队,陆续被一些军官给带走了。拉科夫斯基和利扎科夫所在的班被分到了7连,他们跟在一个年纪可能有三十岁的士官后面,离开了团部所在的库塔卡尼亚镇,来到了东面大约三公里的连队驻地。

一座残破的乌克兰村落。

村子里只剩下了一些老人,大部分的人在战争爆发后都跑了。在奥地利人的宣传中,把俄国人形容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所以大群的乌克兰难民在去年夏天的时候象羊群一样逃往匈牙利境内。

留下的只是一些跑不动的老人和孩子。

拉科夫斯基他们把身上背的行李放到了一间房屋里面的木板床上,这样的空房屋在村子里有很多,足以容纳一个营居住。

过了一会儿,哨子响了,新任的班长瓦卢齐喊道:“开饭的时间到了!”拉科夫斯基才发现肚子饿得咕噜直响,他们走了大半天,竟然没吃什么食物,除了在半路时一人吃了几块饼干。新兵们拿着钢制的军用饭盒,在老兵们身后排队,从炊事兵手里领取食物:一块奶酪,一块咸鱼,一勺甜菜汤和一大块黑面包。

打好饭的士兵就蹲在靠墙的地下开始吃饭,拉科夫斯基把奶酪泡在了甜菜汤里,但他身边的布鲁诺却用小刀把坚硬的奶酪切成小块,然后放在嘴里嚼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利扎科夫也领完食物,一边走着,一边啃着黑面包。

“我们的马呢?”利扎科夫一边走一边说道。

“没有马,我们的两条腿就是马。”老兵希伦维茨在一旁高声说道。

“我们不是骑兵吗?”利扎科夫说。

“现在我们的坐骑都被征用去拉车了,那些可怜的马儿被套上了车辕。”希伦维茨喊道,带着嘲弄的语气,“我们现在正式的称呼是皇家波希米亚枪骑兵射手团,早改成步兵了,新兵。”

然后一大堆老兵全都笑了起来,似乎在嘲笑新兵们的无知,异想天开地认为枪骑兵团就是骑兵。吃完饭,士兵们被叫到一个宽敞的房间里,军士长给大家做了奥匈帝国为何进行这场战争的演讲。

没什么感觉,赶走残暴的俄国匪徒还能让人理解,但这里住的多数是乌克兰人,解救被俄国人奴役的,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的乌克兰人民就让人想不通。乌克兰人是怎么样悲惨地在俄国人的压榨下生活,和波兰人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但如果在战场上不杀死那些俄国人,你们就得被他们杀死!”军士长面对提问恶狠狠地说道,这才是实话。

接下来的几天,也没有什么命令,训练也很少,只打过一次靶。除了每天早晨必要的集合和早操,剩下的时间都无所事事。老兵们在无聊地抱怨村子里没有姑娘,甚至连老娘们都没有,然后就开始说着各种下流的笑话和故事。

俄国人还在很远的地方,这里距前线大约有七十多公里,只是偶尔能听到几下炮声,从前面远远地传过来,让士兵们想起现在还在打仗。

残雪在继续消融,德涅斯特河的水位在一天天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