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大明 >

第101部分

工业大明-第101部分

小说: 工业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雷弓着身子,谦虚地回答说:“为国尽忠乃是为官者本分罢了。”
崇祯心情大好,说道:“好,那朕便要赏你……赏你什么好呢?对了,先赏你住宅一套,就在京城,随时准备接受朕的召唤。还有,朕再赐你特权,但凡是和科技有关的,你可以便宜行事。”
张雷大喜。不由得跪在了地上,高呼道:“微臣谢主隆恩。”
虽然没有升官发财。但是对于张雷来说,那个便宜行事,却比升官发财好用了不知道多少倍。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臣走上来说道:“皇上,此子年少无须,办事牢靠程度还有待商榷,皇上给他如此大权利,恐怕不妥。”他头戴七梁无雉尾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显然是驸马爷。
大家都能够看得出来,现在的崇祯正在兴头上,所以都乖乖地没有去说话,却不料这驸马爷站了出来唱反调,大家都不由的朝他看了过去。他看起来不过刚刚三十出头,面容白净。如同戏台上的白脸小生。
“驸马,你有什么意见么?说说看,为何不妥?”果然,对于他的出现和反对,崇祯显得有些愠怒。
毕竟是当了数年的驸马爷了。对于察言观色还是有一套的,崇祯语气中的变化他看在眼里。不由得缩了缩脖子,但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说道:“皇上,张雷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已经当上了锦衣卫副千户,正七品把总,也算得上是风光一时无两,若是再给他大权,臣恐怕别人心中不服他。”
崇祯说道:“自朕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一心想着富民强国,唯才是用,如今出现了人才,你们又不准朕提拔,你们说说看,到底安的是什么心思?张爱卿的贡献大家想必也有所耳闻,前一阵子中都暴雨,黄河决口,他是怎么做的,你们又是怎么做的?想想看,他还不到二十岁,事情完了之后没有向朕要过哪怕一两银子。你们再去巢县看看,看看那里的百姓是有多富有,对张爱卿是有多敬佩。虽然他没有读过书进过学堂,没有功名。那又怎么样?现在朕还就把话撂在这里了,你们谁要是能够让一方百姓富强,或者是发明出三样改变人们生活的东西出来,朕直接让他连升三级。”
连升三级!,原本九品小官直接升级到六品,原本的三品官员那就是一品大员!
所有人都震惊了,包括张雷,崇祯可真是舍得下本钱,不过这恐怕也是被逼急了,各地都在造反,都在闹灾祸,偏偏国库还没钱。现在张雷送上这么个赚钱的机会,要是谁反对的话他不拼命才是怪事。
不过很快的,大家又偃鼓息旗了,除了张雷这样的怪胎能够做出这样的东西来之外,谁还会有这本事?所以尽管崇祯放出来的条件十分诱人,但是根本就等于是空话,没有人能够办得到的。
因此,大家也都乖乖闭上了嘴巴,没有人再说张雷的闲话。崇祯的话已经放在那里了,谁能够做到的话马上就升官发财,大家一视同仁,谁还敢议论呢?
旁边的蒸汽机已经停了下来,因为木柴已经烧完了。张雷想到不久之前张晨所说的成立博物馆的事情,便马上对崇祯说道:“皇上,微臣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加入能够开放思想,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这上面来,那样在全国都掀起科学的热潮,您在下令发明出了有用的东西来之后必须将产品和设计图贡献给格物院。”
“谁会像你一样把所有的发明成果都送给朕啊。”崇祯以为张雷是在说笑话呢,不由得调笑道,一下子缓解了现场严肃的气氛。
对于这个,张雷早就已经想好了,说道:“皇上,《史记食货志》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微臣将成果贡献给皇上那是分内之事,若想别人也将这创新发明贡献给格物院,那就必须对他们做出奖励。”
“是这么个道理,那张爱卿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呢?”崇祯问道。
张雷回答道:“在之前微臣想过成立一个发明奖励项目来进行这个工作,那就是谁发明出来了能够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东西那微臣就拿出一部分钱来对这个人进行奖励,然后技术和所有权归微臣所有。就在刚刚,微臣改变了主意,不但能够省掉这些奖励开支,而且还能够为格物院创造更高的利润。”
“哦?有这等好事?”崇祯也好奇了起来。
张雷说道:“微臣刚刚想到。谁发明了新产品,那如果将产品送到格物院来。格物院进行规模生产和推广,每产生一两银子的利润,那就给发明者计算一个分值的积分,当达到一定的积分之后,就可以得到皇上亲自颁发的相应等级的创新人称号。称号级别越高那作用也就越大,比如说免税,比如说准许做一些他们想做而现在又不能做的事情。那么,皇上不但可以获得发明。并且借以赚取利润和造福百姓,而且还能够将奖励的钱全部省下来,而所付出的,只不过是那一家人的所有税收和一些其他的小小的特权而已,实际上皇上您并没有任何损失。”
“哈哈,张爱卿啊,朕发觉你不止是一个发明天才。这厚黑学也是深得其中精髓啊。好,朕就准许了你的计划。徐爱卿。”说到高兴处,崇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亲昵地和张雷开起了玩笑。
徐光启听见叫自己的名字,赶紧过来说:“老臣在。”
崇祯说道:“朕要你去做一个格物院以及发明奖的计划上来,要包涵实际的操作步骤和绝对的可行性。你就去做这个事情。”
徐光启看了张雷一眼。这才说道:“老臣遵旨。”
崇祯看了看蒸汽机和切割机,对张雷说道:“张爱卿,这台机器朕十分喜欢,不如你便将它送与朕,如何?”
张雷赶紧回答说:“荣幸至极。”
一行人又说了许久的话。现在的太阳已经在头顶上面了,想必崇祯也有些受不了了。于是便将旁边的数名士兵叫了过来,说道:“你们几个,帮朕把这东西给抬到后院去。”(御花园为清朝新增。)
大家见没什么热闹看了,便散去了。张雷和徐光启两人一起往外走。其他的官员也纷纷过来讨好张雷。从崇祯今天的态度就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张雷将来必定会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张大人年纪轻轻便深得皇上赏识,恐怕今后青云直上,前途无量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官从张雷身边走过的时候,对他说道。
张雷赶紧拱手还礼,谦虚地说:“多谢大人吉言,当今圣上圣明,必然不会埋没了人才。”
今天早上进门的时候,大家对他是冷眼相看,没想到现在出门的时候,却如同众星捧月一般,世事变化之无常,可见一斑。
快到城门下的时候,徐光启和张雷两人正准备出皇城,徐光启却突然之间加快了脚步,张雷赶紧跟了上去。
到了门洞里面,张雷这才发觉,徐敏一脸着急的样子,正在和一个大臣说着话。
“克繇。”徐光启叫出了一个张雷很陌生的名字。
正在和徐敏说话的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转过头来,看到徐光启之后,赶紧拱手道:“徐大人。”
徐敏看到张雷了,立马就高兴地跳起来说道:“嘿,我在这里。”
张雷一到她身边,她马上就说道:“呐,我进不去你们,所以就看不到你说的那个蒸汽机啦。这可不是我不来哦。”
徐光启看到这个样子,不由得笑呵呵地说:“唉,这真的是女大不中留了。”
“哪有哪有,叔叔你又笑话我了。”徐敏嘟着嘴撒娇道。
张雷看着也是心神震荡,说道:“徐姑娘,以后你还会有机会见到蒸汽机的。”
徐光启指着那个男人对这中年人说道:“来来来,为你们相互介绍一下,克繇啊,这就是经常和你说的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很多方面你们都有共通之处啊。”
接着他又转身对张雷说:“为你介绍一个了不得的人物,这位是太子冼马贺逢圣,字克繇,号对扬,湖广江夏人。”
贺逢圣自幼家贫,为诸生时,与熊廷弼齐名,同受教于督学熊尚文。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贺逢圣中举人,此后数次会试落榜,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终于中式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年间,升洗马。天启二年(1622),任会试分校官,拔取华允诚。因不依附权阉魏忠贤,于天启七年(1627年)被削籍为民。崇祯初复职。
听了徐光启的介绍,贺逢圣便对着张雷咿咿呀呀起来,手舞足蹈的,看起来和后世的聋哑人并无二致,张雷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徐光启一拍额头,说道:“啊呀呀,忘记最重要的一茬了,这克繇是一位聋哑人……”
张雷恍然大悟,对于一个聋哑人能够当上太子冼马这样的大官,张雷只能感慨社会风气的兼容并包,看来政府并不排斥人身的缺陷,只要有才能,都会重用。
想到这里,张雷顿时便觉得这大明朝不一般起来,并不像是后世历史书上所描述的那样了。
徐光启抬头看了看天,说道:“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他邀请张雷到自己的府上去共同商讨成立格物院的事情,张雷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第一百三十章

作为尚书,徐光启的府邸自然是非常气派的,地段也是极好,张雷想着崇祯赏赐自己的房子能够有这个的一半大就好了。
一行人进来,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于是徐光启便吩咐下人去准备可口的饭菜。
到了书房门口,徐光启对徐敏说道:“敏敏,咱们要商量事情,你就不必跟着来了。还有,不准偷听。”
徐敏嘟着嘴不好高兴地说:“为什么我就不能听?”
张雷说:“听叔叔的话吧,他对朝廷的事情向来重视,你就不要任性了。”
“哦,好吧,不进去就不进去,有什么大不了的。”徐敏双手在背后交叉,原地踱步,听了张雷的话,顺从地说道。
徐光启诧异地看了一眼张雷,又看了一眼徐敏,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说道:“唉,真的是女大不中留了,那你去把峻岩叫过来。”
到了书房里面按照主次做了。徐光启开口对张雷说道:“去年老夫就十分看好你,而你上次在松江府和我说的那些,现在也在慢慢的变为现实。说真的,在这一点上老夫是自愧不如啊。果然是老了的人,远没有你们年轻人那样说做就做的冲动了。”
“话不是这么说,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张大人就当我是一个热血的愣头青吧。”张雷笑着说道。
那个贺逢圣也吱吱呀呀地说话,张雷反正是不懂手语的。徐光启聚精会神地看着贺逢圣,时不时地点点头。
过了好一会儿的时间。徐光启说道:“克繇的意思是,改革这样的事情就是要愣头青去做才会成功,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不会瞻前顾后,做事情会简单明了。”
张雷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汗颜道:“不用说得那么深奥,我觉得任何人做的任何事必定都是出自于原始的冲动,接下来才会去考虑做和不做对自己的影响会有什么不同。之所以不说对大家的影响。是因为我认为人都是趋利性动物,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有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才会激发去做的欲望。”
“我从来都不认为我有多么伟大,我的初衷只不过是因为想让自己过的好一点,就好像我决定烤制烟草,是因为我受不了其他的村民整天在我家门口吵吵嚷嚷。再后来。我制作香烟是为了我自己家的烟草能够卖更多的钱。再再后来的火柴是为了点燃香烟的时候比较方便……仅此而已。”
徐光启听得一阵愕然,随即只能哑然失笑道:“你这小子还真的有够实诚的。”
“说实话,徐大人,我就是这么想的,能够做到什么地步我就怎么去做,能够帮人一把的就帮。这样就够了。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上来就忧国忧民信誓旦旦要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这种话十有八九只是说说而已。”
“对,你说的没错,老夫也一直崇尚实干兴国,可惜啊。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你走得远。”徐光启说道。
张雷赶紧说:“徐大人千万别这么说,要不是您指引着我照顾着我。哪里会有我的今天呢?可以说走到这一步,一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大人啊。”
对于张雷这种有什么好处都记得分自己一半的做法,徐光启十分欣赏,他笑着说道:“所有的帮扶都会是在你自己拥有一定的实力下进行的,若不是你有那本事,老夫就算是再怎么扶持也没用啊。”
不过他说的倒也是事实,如果张雷没有这两把刷子,那他现在也还是个默默无闻的木匠,连接触到朝廷的机会都是微乎其微的,更别说达到现在这样的身份地位了。
徐光启又向贺逢圣问道:“克繇,最近在做什么?”
贺逢圣吱吱呀呀地说起来,张雷经过徐光启的解释之后才明白,贺逢圣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聋人教育家思想家父亲贺时泰著作《思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