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超品 >

第44部分

官居超品-第44部分

小说: 官居超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中旨发了出去:即日起解除海禁,东南沿海周边可自行组织团练,抗击倭寇,待到倭患消除以后,论功行赏。

其中功劳大者可以授予正规武职,官职可世袭!

圣旨发出去以后内阁不干了,没有票拟,皇上直接批红。那对不起,这就只能算是皇上您的私人书信,不能算政府公文。

而没有和内阁商议皇帝就下了圣旨,显然是对内阁的不信任,甚至是蔑视。

全体的阁臣一直抗议,要求皇帝从新拟旨,交由内阁审阅!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七十七章团练使

ps:感谢各位的打赏!拜谢!

几千军民被倭奴屠杀的消息传到了出去,举国震动。

皇帝一怒之下发了圣旨:开海禁,利用民间力量剿灭海盗。

圣旨传到应天府,所有的官员都傻了。原因无他,这次传过来的只是一个中旨。这种圣旨没有经过内阁票拟,所代表的只是皇帝个人的意思,不能算政府公文。

“究竟你们还是不是有卵/蛋的爷们,那么多的无辜百姓都被屠杀了,你们竟然还无动于衷?”。李公公难得霸气了一回,开始指责应天府的官员。

虽然李公公慷慨陈词,但是其他的官员却没有了胆气。

内阁没有批红,就代表着他们和皇帝的意见不统一。

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向和谐,难道说这次却起了冲突?

是否执行圣旨是一个问题,如何站队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按理说,他们的直属上级是内阁,没有批红的圣旨是可以拒绝执行的。

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内阁手中,而皇帝的性格又很和蔼,他不会为了拒绝执行一个没有批红的圣旨而发怒的。

但是事实却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官员们可以不考虑得罪皇帝的后果,但是却不能不顾百姓们的怒火。

一旦他们拒绝执行圣旨的事情让百姓们知道了,只怕愤怒的百姓会将官员们连皮都吃了。

“犹豫什么,若是还想在这个地面上混,就照着圣旨上所说的做,千古大业,就从今天开始了!”。李公公向前走了一步,大义凛然的说道。

内阁一向和公公们不对付,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照着自己的良心做就是了,何必再顾虑那么多?

东厂的公公不需要畏首畏尾!

其他部门的官员不说话了,兵部的人却开始郁闷了,别人可以选择沉默,但是他们不能。

每天都要前来请愿的乡绅,每天都有前来诉苦的百姓。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朝廷出兵,剿灭这群可恶的海盗。

这些人此刻就在兵部衙门的外面,若是拒绝了圣旨,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就是,难道你们想让江南的百姓骂一辈子吗?陛下英明神武,什么时候做出过错误的决定?”。赵千户适时的向各位官员做出了提醒。

当今圣上行事果断,绝对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

“依照圣旨行文吧!”。兵部主事长长了出了一口气,做出了决定,他也安心了。

即便是革职查办也比被百姓们骂死强吧。他也曾经是金戈铁马,战死沙场的人物,心中怎能没有愤怒?

数千人被屠杀就这么算了?他能答应,他的手下也不能答应。

弘治帝麾下的臣子,都是跟着他从最黑暗的时候拼杀过来的。

世道再艰难,能比得上陛下接替皇位的时候?

没说的,现在就是一个字,战!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我臣雄心犹在,陛下,让我们痛快的干一场吧!

官员们散去了,兵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一条条的政令发了出去,进入了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传旨的太监还没有走远,又是一阵马嘶的声音。

来的又是一个身穿锦衣的太监,难道说是皇帝改变了主意,向内阁妥协了?众人脸色一沉,以当今皇上的性格,还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圣旨到。。。。。。”。太监开始扯着公鸭嗓子喊起来。

官员们又是一阵忙乱,开始准备桌案,恭请太监宣读圣旨。

官员们又吃了一惊,这次的圣旨和上一次一模一样,竟然只字未改!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李公公将宣旨太监叫到了一边,从袖子当中取出了一锭五十两的银子,然后送给了传旨公公,“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皇帝没有经过内阁票就发了圣旨,为何短时间之内又发了一次一样的?”。

传旨公公一掂手中的银子就知道了它的分量,脸上随即笑开了花:“我说老弟,你可看清楚,这次的可不一样,内阁的大人们可是批了红的,而且临来的时候李阁老和谢阁老曾经当着皇帝的面叮嘱过我,只要能将倭寇驱逐干净,可以不拘小节!”。

银子到手,传旨太监便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讲了。

“这是在放权!”。李公公心知肚明,事情并不像他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糟糕。

内阁之所以愤怒到不是他们到不是不同意皇帝对当下政策所做出的调整,而是认为他这种直接绕开内阁的行为不符合规矩。

在很早以前李东阳等人就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事实。

只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所受到的阻力太大,他们无能为力而已。

在外族入侵这一大矛盾的刺激下,传统阻力被压制了下来,此时再有人敢提起海禁的事情,只怕就是天下人的公敌了。

内阁的阁臣都是老油条了,他们自然是懂得利用时机。

双方一拍合,一份中规中矩的圣旨重新拟订了出来,让人快马送到了东南。

李公公长出了一口气,在危机关头,如果皇帝和内阁争斗起来,只怕不是好事情。

自从盐场发生了意外之后,李家彻底陷入了忙乱之中,盐场壮丁当场战死的就有几百个,这些人大多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他们的工钱也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

留下一堆孤儿寡母整天以泪洗面,让人看了好不辛酸。

李凌将这些人全部接到了县城,在永安巷给她们安排了住处,按月给她们生活费用。

小八的父亲战死,小伙子整天忙着办理丧事,他心中十分愧疚,若是他一直留在盐场,他父亲也许就不会战死。

“大少爷,无论如何,我都要给父亲报仇!”。他已经想好了,料理了丧事就去参军,哪支军队愿意打倭奴,他就跟着哪支军队干。

“李凌,恭喜了,朝廷决定让你充任地方团练使,负责剿灭倭寇的任务!”。李公公带着笑脸来到李家,告诉他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第七十八章烈士遗孀

倭奴入侵明朝沿海一带,十几个大小不等的盐场被毁,数千人遇难。

可是做为倭奴攻击的首要目标,李家盐场却没有被攻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附近盐场中的人不约而同的奔向李家盐场,将那里视为自己能够得到庇护的最后堡垒,可见长工们对李家盐场的信任。

锦衣卫和东厂早已将情况查探的一清二楚。

李家盐场在上次成功狙击了倭奴之后就开始做好了防御的准备。

不仅开始严格的训练青壮长工,而且在底下挖通了地道,将附近的盐场串联了起来,这也是这次其他盐场长工们能够逃脱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有事情幕后操纵者竟然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远在京城的皇帝震惊了,此时他不得不相信有些人对有些事情真是生而知之。或许李凌根本就是一个大将之材!

想到东厂献上来的那本医术,皇帝微笑了起来,非常之时应该用非常之人。

任命李凌为当地的团练使,负责守护李家盐场附近的海疆。

“以后就劳烦李公子了,盐场附近的守土之责就靠你们了!”。李公公微笑着说道,一副恭维的样子。

他这次来李家可不是仅仅为了传达南京兵部的一道手谕。

这段时间李公公爷爷和李凌接触过几次,年轻人懂大局,知进退,能够从容的让出钱庄的一部分利益达到寻求保护伞的目的,他的做法让李公公很是钦佩。

皇帝竟然给李家小子派过来几个东厂以及锦衣卫的高手,也许皇帝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从旁协助李凌,甚至有监督他的意思,但是这种举动在李公公的眼中却不一样了。

简在帝心,李家小子在皇帝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看来这次亲自过来还是有所收获的,至少可以向体眼前的少年表达一份自己的善意!

“李公公,这个担子实在是太重了,小子年幼无知,只怕难以承担。。”。李凌很有自知之明,有些婉转的拒绝道。

他年纪尚轻,想当这个团练使只怕难以衣众,再加上来年春天就要参加会试,只怕他无暇管这些事情。

“大少爷,您一定要为我父亲报仇啊,只要大少爷答应下来,小八和盐场几千汉子的命全都是您的了!”。

大少爷的本事小八是知道的,李家这么多年树立的口碑也不是白来的,只要李凌做了团练使,附近盐场里的壮汉都会过来的,毕竟能够在倭奴攻击中存活下来就是欠了李家的人情。

几千士兵顷刻之间就会聚集起来,大家都生活在海边,哪个不是可以到水晶宫里做客的好手?

小八看到了为父亲报仇的希望,他当然不会放弃。

”大少爷,这个官职您还是接了吧!“。

“李公子,咱家的丑话可要说到前头,这个任命虽然是南京兵部发出的,但是执行的却是皇帝的意思,如何决断,你可要想清楚!”。李公公见李凌开始动摇,只得使出了杀手锏。

圣旨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违背的。

“好,我同意!”。李凌咬着牙答应了下来,若是朝廷下定了决心,地方上能够齐心协力,扫除倭寇当也不难。

“李公子救命啊!”。李凌刚刚将公公送出李府,就听到身边传来了一个娇滴滴的声音。

:“恩公救命,请恩公再搭救我一次!”。

一个二十许岁的女子来到他身边纳头便拜,口中不断哀求。她长相俏丽却不失妖媚之气,一副娇滴滴的模样再配上忧愁的面容,端的是惹人怜爱。

李凌看着她的面容,隐约记起了对方的身份。

她就是自己当日在倭寇大船上所救女子中的一个,后来李凌将这些女子交给了领兵的头目,让他代替自己将女子们打发了。

李凌所不知道的是,刘鹏举并没有将从船舱中救出来的人全部放走。而是留下一些年轻美貌的女子,让她们嫁给了手下的士兵。

最为美貌的张氏却被自己留了下来。

刘鹏举在的时候日子过的倒也顺心,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可是刘指挥刚刚战死,张氏就遇到了麻烦的事情,他的前夫找上门来了。

要说起她的前夫和李凌也是熟人了,他不是别人,正是王家盐场的东家,论辈分李解元应该称呼他一声王伯伯。

王家盐场被倭寇攻破,长工们大多战死,食盐也被这帮畜/生给抢光了。

王伯伯可就倒霉了。他收了人家的定钱,又拿不出食盐来,别人岂能放过他?

无奈之下他心中生了邪念,将希望寄托在李明的身上,希望李家兄弟斗的你死我活的时候从中渔利。

哪里知道李明并没有依照他的想法去做事情。

愿望落空的他之后变卖了祖产来还客人们所付出的盐钱。

王伯伯的过的并不好,没有了盐场,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老板变成了一个盐贩子。

其他盐场的老板虽然同情他的遭遇但是却不肯将食盐赊给他。

王伯伯空有盐引却无法贩卖食盐,他的生活过的很艰苦。

刘指挥战死了,死在倭寇的刀下。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一个翻身的大好机会。

刘指挥生前可是积蓄了不少钱财,妻儿又不在身边,财产自然就落到他的宠妾张氏的手里。

这些财产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只要王伯伯重新说服张氏就可能人财两得。

张氏本来也是被掠过来的,她对刘鹏举也没有任何好感。

但是自从知道刘指挥是缓和倭奴激战之时牺牲的以后,他的形象突然张氏的心中高大起来。

她不想做一个水性/扬/花的女人。

“请恩公帮帮忙吧,我再也不想和王家有牵扯了!”。张氏大声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不想错机会。

“王家真是太大胆了,我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却只能是刘指挥的遗孀,若是你再从来王家,让朝廷的颜面往哪搁?”。李公公出言提醒张氏道,他觉得这件事情自己要管上一管。

第七十九章困境

王家原是和李家齐名的盐商,家资丰厚。

王掌柜做为当家人,手中自然有使不完的银子。几年前纳了一个贫苦女子以后,就将全部的宠爱放到了她的身上。

他原以为张氏会和自己白头到老,那里知道她去盐场看望自己哥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