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八百年 >

第152部分

大宋八百年-第152部分

小说: 大宋八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布仁夫不敢退得太快,士气被磨得差不多了,若是退得太快,难免会将撤退变成溃退,这十余万的大军可就全完了。

布仁夫除了派出一部分求援队伍之后,剩下的大部队全部被他带着退到了这座小山之上,值得庆幸的,这小山之上还有两口泉眼,至少喝水不用愁了,占据了地利之后,护**将这十余万大军团团围住,想要突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韩老根带着大军顺利的将这支蒙元大部队给围死了,如果不是顾忌到伤亡过大的话,当天就可以拿下来,不过韩老根本还是围而不攻。

自治区这边打得顺利了,可是在大宋那头,却是狼狈之极,本来按着战事,应该是后勤等都准备完成,然后稳步推进,最好是把主要的战事都扔给护**才好。

而现在,十万大军向他们二十万军队扑去,离开了城池的保护,哪怕文瑞是一名合格的,不错的将领,但是处于同一时代的步兵与骑兵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野战之下,虽然一些从自治区进口的手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仍然兵败如山倒,二十万精锐大军,几乎全军覆灭,若不是亲兵奋力相救,怕是连文瑞自己都要搭进去。

本来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太,再加上此战少掣肘,若是准备充足的话,哪怕是野战,也未必会败得这么快。

但是大宋上头下令出击摘桃子,什么重装备都没有带,神臂弓和弩箭都没带,只带了粮草等轻装备,就连对抗骑兵步人甲都没有装备,如此一支步兵部队,对上骑兵,哪有不败的道理。

兵败如山倒,这支蒙古大军甚至一路深入,一直打到了黄河边沿,从容渡河,兵临开封城下,绕行开封,甚至直向长江扑去,意图拿下临安,一时之间,大宋举国震动,而信鸽也消息送到了长安,孙阳接到了这消息,忍不住大骂了一声,没想到蒙古骑兵一旦战胜,竟然一路势如破竹,突进的速度如此之快。

护**在大宋有驻军,大宋在自治区也有驻军,主要是两安公路的地方保卫部队,人数不过千人,正好一批物资装车,直接就转运到了大宋境内的长江防御部队手上,严令值守部队,保护长江通行口岸。

而且又在中央警卫部队把一个两个团的步兵,从南方战区的附近调了一个团,组成了一个师的步兵部队,打起志愿军的旗号支援,而打志愿军这个旗号也是为了将来好推脱,本来双方说了在军事上互不干涉的,若是算起后帐来,这支志愿军就属于个人行为,自治区不必负责。

虽然骑兵的速度快,但是沿公路行军,步兵的速度却要比骑兵还快,毕竟骑兵用的马匹较多,沿途的补给站无法给大批骑兵换马,但是步兵的运兵马车却可以一路换马。

在前面有一辆引导车,插上数面大旗,启用紧急状态,紧急状态下,沿途都要上行,而两安公路又属于高标准公路,并行六车道的宽大公路,完全可以让出两条来给军事使用。

沿途的百姓都可能看到这样的奇景,前头有一辆小号的马车挑着十几面大旗子,车前还挂着两盏硕大的鲸油探照灯,一路抢先开进,不停的呼喝着,而后头是由数百辆长长的大车形成了车队,一路轰鸣着开进,特别是到了晚上,车上吊着的大探灯把沿途照得通亮,像是一条火龙在一路前行。

渡河之时,军队优先,甚至直接启用了战时模式,稍窄一点江河直接就搭上了浮桥,在引导车的带领下,一路日夜不停的疯狂赶路,按着这个速度来算的话,不过七天的功夫就可以赶到临安,六天的时间就可以赶到江口。

这年头长江黄河都属于天险,又以长江为甚,十万大军要渡过相对渡河成熟的黄河还算容易,要想渡过长江,若是用船来渡河的话,十万大军没有两三天都过不完,只有抢占江口是最好的办法,一时之间,这里竟然成为了中心,先上路的物资车辆已经赶至,大量军火卸车,而在江北的宋军已经撤到了江南,若不是有护**拦着,他们都要切断两江联系的索道了。

驻守在这里的是一个不满编的团,装备齐全,甚至还有五门陆军炮,当后勤转运的车辆到达的时候,同时也送来了军领,这个值守团是熟悉这里环境的,在特殊情况下,这个团的团长中校鲁剑堂直接越级升任临时上校,负责接受将要到来的一个师的部队指挥权。

鲁剑堂很是沉稳,否则的话也不会被派到大宋腹地来负责镇守江口,当后勤部队送来军令以后,鲁剑堂立刻就接收了这支后勤部队,把后勤部队整编了一下,派出了两千人,携带十门小炮,渡过长江,把江对岸的数百名正规军替换了回来,保护渡江索道,这种超长的索道成本极高,轻易不能让宋军断掉,两千后勤部队只是防御的话,足够了。

在这支值守的团级部队当中,只有几十名轻骑兵做做样子,现在也不做样子了,直接就被派出侦察敌情,蒙古大军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冲到江口,而支援部队还在路上,大约也是一天的时间,现在就是双方争抢时间的时候了。

支援部队日夜不停的赶路,不是每匹马都能够支援得住这种高强度的拖车狂奔,一路上不时的有马匹倒地不起,甚至是车翻人亡,还没赶到地方,就有二十余车大车翻车,意外折损兵员超过了三百,更有三千余人无法乘车,被迫留守,缓慢兵行,或是借用商队车辆接着赶往战区。

一千余名值守士兵已经是严阵以待了,而轻骑除了侦察敌情之外,还要负责向沿途蒙军可能经过的区域进行示警,建议百姓暂时撤离,至于是不是真的撤离,他们也没有能力,也暂时没那个本事去管了。

而蒙元大军这会也顾不上祸害百姓了,全力出击,只有休息的时候,村镇可就遭殃了,为了减压,或是为了取得军粮,一路屠灭了小型的村县达到了数百个,仅仅是蒙元一路行军,刀下亡魂就已经达到了数万。

“报蒙元大军距离不过三十里”轻骑发回来了最新的消息,以一千兵力面对十数万大军的扑压,若不是还有援兵也在左近,只怕鲁剑堂和支不满编的步兵也要考虑撤到江南去了。

“兄弟们,顶住,我们的援兵马上就到,马上就到了”副团长游走在队伍当中不停的给士兵鼓着劲,鲁剑堂的眉头皱得紧紧的,终于,大路的方向,马蹄声响了起来,轻骑飞驰而来。

“来援部队距离十里,已经到了,他们来啦”轻骑兵高声的吼叫着,一脸都是兴奋的表情。

比蒙元的军队要近得多鲁剑堂总算是长长的出了口气,消息一出,整个驻守部队精神都是为之一震。

终于,引导车出现在他们的眼中,引导车出现,意味着大部队距离不越过五里了,很快的,一辆辆后勤运兵车出现在视野里。

正文240小小的进步

240小小的进步

像是下饺子一样,一队队的士兵从还没有停稳的运车兵上跳了下来,然后简单的整理一下身上的装备,开始整队。

“一团二营二连的,向我集合”尉官高举着手臂喝吼着,以连为单位开始整队,然后营长正式开始带领士兵。

部队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整着队,数千人的部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在这片平场上组队完毕,一名肩上挂着上校军衔的军官拉过一名值守的士兵问道,“指挥官在哪里?马上带我去见他”

“报告长官,指挥在前方,为部队整合争取时间”士兵叫道。

“扯蛋,我们第八步兵师是精锐中的精锐,不需要整合,马上就可以投入做战,立刻带我去见指挥官”上校喝道。

第八步兵师进入主战场,交给了鲁剑堂指挥,而鲁剑堂也正式从这种上校师长的手上接过第八步兵师的指挥权,为了避免出现两位同级指挥官的命令冲突情况,步八师的师长直接渡江,接手江南岸的防御任务。

“各位,想必你们也知道我此前只是一名中校团长,临时提升上校接手第八师,仅仅是因为我在此地驻守已经一年有余,对此地的地形和当地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才会接手八师,现在情况紧急,我也就不多说了,希望各部能够认真配合”鲁剑堂说道。

“是”一众参谋和营级以上军官齐齐的敬礼,算是正式接了命令。

蒙古大军也是远途而来,不过区别就是自治区支援步兵是一路乘车而来,装了减震钢板的车子运行起来的时候,也可以睡上几觉,而蒙古人虽然可以骑在马上睡觉,但是两者的差距可就大了,蒙古人也需要做最后的休息,八师同样也需要短暂的修整。

一边进入阵地一边修整,等到蒙古人开始要发动进攻的时候,八师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虽然没有大量的火炮,但是轻巧的小炮却带了不少,足足二百多门小炮一字排开,保护在江口阵地处,就等着蒙古人前来进攻了。

这支蒙古人不敢拖延得太久,或许他们不将大宋的军队看在眼中,野战起来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但是他们却顾忌着护**,另一路大军被围死在山上,步兵完成了最后的围困,这会炮兵都调过去了,甚至连试验的武器都拉了上来,基本上没骑兵什么事了,护**的骑兵已经在重新整队,意图向这里发起支援了。

护**的骑兵很少进行正面冲撞式的攻击,正面决战是步兵的事情,骑兵主要的战术仍然是骚扰,围困绞杀等灵活多变的战术,而且还是以团为单位,胆子大点的指挥官甚至敢把军队拆成连级单位做战,只要约好的集合地点和时间就可以了。

蒙古人终于要发起进攻了,不消灭这支万余人的步兵,他们无法取得江口,无法取得江口,无法南渡。

“准备迎战”鲁剑堂高喝着,尖利的哨声响了起来,士兵们的步枪已经上膛了,纷纷跳出了战壕进行整队,前面的小炮也准备完毕,随时都可以射击。

护**兵步对骑兵是需要挖战壕的,这个战壕不是为了防止流弹,而是为了防止骑兵冲入步兵列阵,有一道战壕,哪怕仅仅是一个散兵坑,趴进去也能有效的减低伤亡,而且清空有阻拦骑兵的作用,战壕之间的距离极短,都有齐胸般沉,陷马正好,骑兵失去了冲撞力,哪怕是普通的步兵都能斗上一斗,何况是拿着枪,甚至还有不少近卫枪的护**呢。

现在的五九式步枪还是打一发装一发的单发步枪,在射速上天生不足,所以什么散兵之类的现代战法并不合适,而是采用线型阵列,排队枪毙式的战法,用排枪来弥补射速的不足,一般来说三排就足够了,人员也更加密集,前排射击之后,立刻趴下,然后装子弹,等后两排射击完成之后,再轮回前排射击,对节奏的掌握要求极高,同时对尉官的要求自然也更加的高一些。

蒙古大军缓缓的压了上来,由于护**是背江而战,蒙古骑兵的迂回战术失去了作用,想要拿下步兵第八师,就必须要在正面将他们冲垮或是直接赶到江里去。

在骑兵缓缓的压势当中,各连排级尉官高声的喝吼了起来,“稳住,都稳住,听我的口令,让你们开枪便开枪,让你们趴下就趴下,死在敌人手上并丢人,但是被自己人误伤就把第八师的脸都丢尽了”

随着蒙古骑兵越来越近,最后只剩下阵线最左一侧的团长嘴里带叼着哨子,手里拎着唐刀样式的指挥刀,随着指挥刀举起,哨声响起,已经上了弹的步枪被举了起来,第一排的士兵已经扣下了打火锤,打火锤被搬下,带动枪膛内部的小簧片切开了子弹尾部的密封纸,里面的引火药也暴露了出来。

距离五百米,这已经进入了排枪的有效杀伤范围,但是仍然等到骑兵在四百米开始快速加速的时候,前方的小炮先行开火,轰轰的炮声当中,散弹被打了出去,刚刚离开炮口,炮弹的铁皮迸碎,将数百颗小指头大小的碎粒子**出去,啾啾做响。

仅仅是一次排炮的攻击,就齐刷刷的将蒙古人的冲击打下去一大层,炎药的烟尘当中,哨声响声,排枪开始射击了,第一排射击之后,立刻趴了下去,拉开枪栓,向里面装入子弹,然后闭合枪膛,等着第二次攻击。

三排全部打完,第一排又站了起来,举枪便射,在这种正面冲突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瞄准,只要把枪放平了,然后扣下板击,把子弹送出枪口就可以了,机械而又简单的重复着动作,两轮射击完成,小炮再次装弹完毕,轰轰的再一次开炮了。

人仰马翻,数万大军的正面冲锋,根本就连边都碰不着,冷兵器时代,一般战损超过一两成部队基本上就崩溃了,像那种拼到最后一人的战事,属于特例,极其少见。

蒙古人的战意极盛,可是能撑到战损三成就算是不错了,数万大军纵马而来,可是走过来多少被少倒多少,就算是有能冲得近了,也被十几把近卫枪盯着打成马蜂窝,就算是抛射的箭支也对护**的影响微乎其微,步兵的身上可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