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女神光耀美利坚 >

第212部分

女神光耀美利坚-第212部分

小说: 女神光耀美利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在如今的这个大环境下,你都是一个很值得投资的对象。”

    面对这一句又一句纷至沓来的迷魂汤,任正非除了满脸苦笑外,实在是想不出第二种应答。眼前,第三盘菜已经被端上桌了,但除去那个“爱丽丝”忍不住嘴馋夹了一筷子外,另两位食客,至少他是一点吃饭的心思都没有。

    “也许情况真像你说得那么了不起吧。”

    沉默半晌,他说道:“不过王先生,别看我岁数和你差不多,但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只是一个工程师而已。商业上的事,我其实不是很懂,你要真想投资的话……我先问一下子,你之前说的那个啥……天使人投资,是怎么回事?”

    詹姆斯失声一笑,轻抿了一口酒道:“我也能猜到你会问这个问题。所谓天使人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类型,至于说什么叫风险投资,其实……叫它创业投资要更恰当一些。”

    看着任正非虚心手脚的样子,詹姆斯便也不客气地卖弄起自己从罗杰…劳伦斯那里学来的基础常识了:“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而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我现在打算对你进行的投资,就是这种狭义上的,整个加州硅谷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靠这种投资兴起的。”

    “看上去,中国似乎还没有这种经营方式,毕竟你们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但对于早就施行市场经济上百年的欧美国家来说,每天都会有大量新公司被成立,而那些创始人在刚创建公司时,是很需要一笔启动资金的,所谓风险投资就是这么来的。”

    “显而易见,风险投资有很多种类型,毕竟这也是一整个行业,华尔街和硅谷有数不清的人在从事它。他们受雇于专业的风投公司,到处寻找适合投资的新创企业,以提供启动资金为条件获取部分股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介入企业经营。直到公司彻底发展起来,通常情况来看,就是上市之后,风投企业再将资本撤出,并获得丰厚的利润,以此完成一整个过程。”

    “但这是风投公司的行为,还有一种投资的条件要低许多,用业界术语来讲,就是天使人投资。它的概念很简单,投资入股的并非职业风投公司,而只是某个有闲钱的富家翁而已。因为看好创业者的公司而入股资金,令创业者在缺钱少粮时雪中送炭,并坐等公司发展起来后享受红利,这样的一种行为。”

    “所以任先生,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我认为你的企业很有发展潜力,所以想通过向你提供初始资金来入股。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接纳我这样一个股东了。”

    一整篇长篇大论,在满桌的菜肴终于上齐后,才堪堪说完。此时,詹姆斯微笑地看着任正非,任正非则一副沉思模样地静坐着,而穿着可爱的爱丽丝,则已经忍不住吃下小半碗米饭了。

    对方的发言和整个过程合情合理,任正非是知道的。就在下午赴宴前,他已经向老公司打去电话了,领导确实提到一个美籍华裔的商人,说他前些日子到公司拜访过。通过这条途径知道自己的情况,然后兴起那个什么天使人投资的想法,对于这个商人来说,确实不会是什么难事,整个过程完全没问题。

    所以,现在的情况还真就像这个詹姆斯说得一样了,他是否愿意接受对方的投资?

    看任正非短时间内似乎还没个主意,詹姆斯马上打破了沉默:“来来来,也别光顾着想,先吃饭吧。”

    “对对对,咱们先吃饭再说,先吃饭,小姑娘也早就饿了吧,这是陪爸爸回国来玩了吗?”

    任正非当然早就注意到爱丽丝了,小姑娘年纪不大也不小,刚好和自己女儿差不多的年纪。可以说,他之所以肯听詹姆斯…王的长篇大论,怕是真有这女孩在场的缘故。

    “嗯,前年也回来了一趟,不过是去的上海,还没来过广东呢。”

    爱丽丝毫不客气地给自己夹了份鱼肚子肉:“哎呀,真好吃!叔叔,我可跟你说,在美国是绝对吃不着这么正宗的中国菜的,全都被本土化了!”

    “哦,是吗?那美国化的中国菜都是什么样?”

    父女俩闻言都是一乐,詹姆斯不断摇着头,爱丽丝则皱起鼻子,像是抽抽地在嗅着气味:“嗯……我就给你说个菜名好了,可乐鸡翅,你感觉怎么样?”

    “可乐……鸡翅!?”

    任正非真的愕然了:“它们也能配到一起!?”

    “其实单纯从味道来看,也是挺好吃的,但这和中国菜完全就是两回事了,对吧?”

    的确如此,的确如此,任正非算是大开眼界了,他倒是喝过可乐,但把可乐当配料做鸡翅这种事,可就真不是传统的中国菜会有的了。

    “那当然了!”

    听了任正非实为吐槽的感慨,爱丽丝嘿嘿一笑:“可乐就是一百多年前,被一个美国人发明的,哪可能会是中国菜的配料?”

    “对了,其实我女儿和你年纪也差不多大。”

    两三句话下来,任正非对爱丽丝的兴趣更浓了:“爱丽丝,你是哪一年出生,现在多大了?”

    爱丽丝饶有趣味地看向他:“七二年,今年刚十五岁。”

    “竟、竟然和我女儿同龄!?”

    任正非真的被惊喜到了,马上给爱丽丝夹来了一道菜:“我的亲娘祖宗诶,我家闺女小舟也是这年生的!来来来,赶紧多吃点,今天被饿坏了吧?一直在跟着爸爸到处跑?”

    “嘿,我老爸可没有虐待我。”

    乐滋滋地接过满碗的几道菜,爱丽丝又故意嘟起嘴巴,瞪起眼睛:“我就是胃口大而已!”

    转而,又吭吭一咳嗽:“啊,当然了,肯定是不管怎么吃都不会长胖的,这个你放心。”

    三言两语,便让包厢内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而任正非在大笑之余,又紧接着向詹姆斯寻求确定:“你们家女儿,真的是七二年出生的吗?我们家女儿也是,而且我还有个儿子,你们家呢?”

    “两个女儿,中间夹着个儿子,性格上……挺楞的。”

    又是简单的一句话,加上幽默的用词,让任正非再度哈哈大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酒席(下)() 
当任正非意识到爱丽丝和自己女儿同龄后,一股浓厚的亲切感顿时油然而生,况且詹姆斯又恰好和他一样,也是多个孩子的父亲。一时间,酒席上满满都是两名父亲对子女展开的话题,而他们恰好又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能聊的内容简直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

    对于爱丽丝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事业成就,父女俩当然都默契地隐瞒了下来,这一场投资就是以詹姆斯为主的。但当任正非得知爱丽丝在伊顿公学念书,而它又是所什么性质的中学后,那抹震惊和艳羡的表情也是如何也掩盖不住的。

    “其实我也是走运而已,要不是前两年伊顿刚打破这个先例,我和我的朋友们也都没机会走入这座校园。”

    爱丽丝倒也是诚心诚意地为任正非提出建议:“另外,如果你的儿子和女儿有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送他们到英国念书哦。这也可以算是投资的一部分,就是不知道,他们现在的英语水平怎么样了?”

    话题就此发生了再一次转折,对于爱丽丝的提议,任正非身为人父,确实有一万个理由需要认真考虑。

    “送子女去国外读书,我可从来没考虑过这种事,王先生,你对国外的情况更了解,如果真要送子女到国外念书……有什么好处?我是说,有什么……具体的一切好处?”

    “中国的经济潜力非常大。”

    沉思片刻,詹姆斯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作为突破口:“首先在人口方面,因为劳动力廉价的缘故,会吸引到全世界的企业在华投资建厂,这给了中国非常巨大的原始资本积累能力。”

    “然后,毕竟……我们中国的人才优势也是很强的。能诞生出四大发明,在1840年前一直傲立于全球,一度占了世界三分之一GDP的国家,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厚积薄发啊,在用劳动力优势赚取了大笔本钱后,中国经济模式肯定会迅速从低端加工产业链走向知识密集型,迎来井喷一样的经济高度增长。”

    一句句话不断被詹姆斯自豪又冷静地阐述着,全都是自家女儿早多少年前就给他分析过的,而现在一句句地讲给任正非听,更是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可言。高度密集的巨大信息量轮番轰炸而来,令唯一的这位听众唯一能做的,就是呆呆地看着詹姆斯,坐等他继续说下去。

    “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时间,基本恰好会是你的子女们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同时,对于现代模式下的教学课程安排,以及相关教学经验,英国和美国常春藤联盟的大学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本。如果你的子女在这两个国家的大学接受教育,那么当中国迎来西方世界的大规模投资,并对国内企业相继进行各类改革时,他们的这段留学经历,肯定会让他们成为时事的英雄!”

    说到这里,詹姆斯深深地看向任正非,后者早从一开始就说不出多少话了:“老任,这是我对家乡同胞的一句建议。我不知道你对整个国际的综合形式有多少把握,但就我掌握的信息来看,最迟从1995年开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优势就该起作用了。九五年啊,老任,那不就是你儿女该学成回国的时候吗?”

    说完这些后,詹姆斯也没有再多给任正非添加负担,默默地喝了口茶。

    而后者,也如他所愿地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爱丽丝也乖乖巧巧地把一张纸条递到了老爸面前。

    “别让他们到美国念书,最好也别是英国!”

    居然还专门写纸条……

    詹姆斯差点就失声笑了出来。

    原因很简单,因为任正非现在刚成立的企业,就是今后闻名全球的中国世界五百强企业,华为公司。

    贯穿华为的整个发展史,它几乎就是思科天生的对手。

    想当初思科成立没过几年,便确立了以专利战为护盾的权益保护措施,但虽然这个措施早就出台,十多年来,却从来没有过实战。

    而就在2003年的中国市场啊,它把自己的“第一次”交代给了华为。

    当然,一家美国的、一家中国的互联网硬件产品公司,会在全球领域形成竞争对手的关系,无疑是不可避免的。任正非和他的团队在当年的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完全无所谓对错。

    但问题是,现在这家公司,却要由恰好是思科创始人的爱丽丝一家来入股了。

    其实现在的行为本身,和她入股微软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在一家企业正常运营时,以技术或资本直接介入。当然,爱丽丝早就做过许多次类似的行为了,不管是收购艺电公司,还是在拍摄《异形二》之余,顺手买下了还没有什么实质性产品的Adobe,都属于天使人投资的一种。

    但区别毕竟还是有的,不是吗?

    要是让任正非知道了,他的投资合作伙伴居然会是将来的竞争对手,爱丽丝都可以想象之后会有多少资本被花在内耗上。毕竟,就算任正非一个人的人品能被保证,一整个越做越大的民族企业的广大员工们,可未必会对她这个等于是竞争对手的大股东喜欢多少,更别提这还是美利坚的对手了。

    所以,不但入股人要写着詹姆斯的名字,让任正非知道自己是思科创始人的事,也当然是拖得越晚越好。

    当然,理论上讲……其实不管怎样,爱丽丝也是无所谓的。

    嗯,想想看,如果华为内部真的把大部分精力耗在内斗上,比如想尽一切把自己赶出公司什么的……那事业本身呢?谁去管?

    反正爱丽丝是无所谓,他可是有思科呢。

    会支持任正非的发展,无非两个因素。

    一个是个人直接进入国内市场,坐享一笔数额客观的分红。至于等华为发展起来后,该如何与思科分配市场,回头再考虑也不迟。

    第二,嗯,思科老板同时也是华为老板,想想还是蛮有趣的。

    就是抱着这样两个简单的心情,爱丽丝专门拽着老爸来了一趟深圳。至于说詹姆斯,他当然也是放一百个心,有着女儿的科研能力在,让华为“发展起来”当然是绰绰有余了。

    一席会餐就这样继续进行着,作为双方最直接的收获,便是詹姆斯和任正非达成了初步口头承诺。不干涉公司正常发展,以五万美元的入股资金,詹姆斯直接将刚成立的公司给“买了下来”。

    五万美金,爱丽丝抛得轻轻松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