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

第20部分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贛KⅣ型中,托架变成了发射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在各药室内的爆炸药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进入发射炮底部,当气体膨胀时,把托架推到炮管之上。在托架达到最高限度时,揭开了一个排气孔,放出气体。托架的运动受到液压缓冲器的控制,在重力作用下,又回到发射位置上。
  舰尾部的深水炸弹投掷器有一组滑轨,在作用下,又回到发射位置上。
  舰尾部的深水炸弹投掷器有一组滑轨,在滑轨上有两个相互联结的楔子。投掷器外侧的楔子松开后,深水炸弹便滚落出去,同时里侧的楔子升高,卡住下一颗深水炸弹,然后两个楔子恢复原位,外侧的升上去,里侧的掉下来,让下一颗深水炸弹向前滚到投掷位置上。
  通常每个投放架上装六颗深水炸弹,但是由于深水炸弹使用量的增加,对每个投放架加长了一段,能多放三个深水炸弹,这样每一投放架便有18个深水炸弹。投入架排成为两列,总共便有36 颗深水炸弹。
  1941 年8 盟军月俘获德U —570 潜艇之后,发现德潜艇的下潜深度比MKW 型深水炸弹的最大定深(500 英尺)还要大。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英国便研制了能在超过500 英尺深度上爆炸的MKX 型深水炸弹。由于MKW 型深水炸弹引信上的定深孔已不能再缩小,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引信。在地中海,“攻城雷”号上一名大胆的炮手,把肥皂装在定深孔内,减慢了海水进入引信室的速度,使深水炸弹能在爆炸之前沉人更大深度。
  wKX 型一吨重的深水炸弹的新引信有一个露在水中的金属针。到了预定的水压时,针便断开,于是松开了顶住雷管的弹簧,雷管点燃了底火,从而使炸弹爆炸。MKX 型深水炸弹非常大,很不灵活,必须从鱼雷发射管发射,或者在大型的护航舰上从舰尾部专门的投掷器投掷出去。
  到了战争末期,由于德国潜艇回到近岸水域活动,并开始使用了袖珍潜艇,于是有必要研制一种浅定深的轻型深水炸弹,可由像摩托艇那样的速度比较慢的近岸小艇进行投掷。这种深水炸弹的重量约为60 磅,通常用手投入水中,或者用一个夹子投入水中,它下沉得很慢,投弹小艇在爆炸之前完全能够安全离开。
  1939 年的投弹标准图形由5 颗深水炸弹组成。3 颗由舰尾投掷器投掷到50 码远的地方(每颗大约间隔5 秒),这3 颗深水炸禅的中间一颗在整个图形爆炸时要位于德潜艇的中央。另外两颗由深水炸弹发射炮发射,在护航舰艇两侧正面50 码处落入水中,与投掷器投掷的中间那一颗并列,整个图形成菱形。
  根据1939 年对实战攻击的精确性进行的估计来看,大约30%至60%的攻击,都是在深水炸弹爆炸时,图形的中心距潜艇中心不到50 码。
  这就是说,如果图形中心距离德潜艇中心在50 码以内,那末在平面图上就很可能出现潜艇的某一部分距某一个深水炸弹非常近的情况。由于潜艇的艇壳平均高度为23 英尺,(不包括指挥塔),深水炸弹的定深可以定为50英尺的倍数,因此应当有30%至40%的攻击可能会有效地损伤潜艇。还可以看到,即使潜艇企图改变航向或对下潜深度进行规避,从理论上讲,也至少有平均40%的被攻击潜艇要受到轻微损伤。
  然而,在战争初期,情况明显不是这样。人们发现,深水炸弹损伤潜艇的距离比原来设想的要近得多,MKⅦ深水炸弹给潜艇造成损伤的距离也近得多。
  而且,舰艇除能对正在潜望深度进行攻击的潜艇急忙进行反击外,在其他的情况下都不知道潜艇的深度,在许多次攻击中误差达100 英尺以上。
  后来采用了投掷10 个深水炸弹的图形,才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0个深水炸弹的投掷图形是发射两层深水炸弹,每层5 个,两层相距100 米,同时爆炸。这个图形的精确程度由于使用了图形射击而得到很大的提高,图形射击不需要一整套命令就能把10 个水深水炸弹的图形发射出去。以前,鱼雷军官用停表的方法给发射程序定时。
  当反潜炸弹失败之后,决走在空中使用MKⅦ型深水炸弹,这个建议原是由一些航空母舰舰长在1939 年提出的,但是被否决了。
  后来发现,如果深水炸弹由低速飞行的飞机从低空投下(115 英里/ 小时的速度,高度为100 英尺),就不致在撞击水面时损坏。
  深水炸弹一旦进入水中,便可象前述那样进行运动。
  1940 年初,开始试验飞机能否使用MKⅦ型深水炸弹,但是空军部决定不开展这项工作。幸好英国岸防航空兵司令鲍希尔空军中将坚持重新开始试验。
  到1940 年4 月,对MKⅦ型深水炸弹作了改进,增加了鳍翼和一个导流罩,使其在飞行中能保持稳定。改进后的深水炸弹在1940 年夏季开始使用。
  曾经有人建议,在深水炸弹内使用改进的触发引信,但后来还是保留了普通的水压引信。这种水压引信深水炸弹除了更坚固和可靠外,还能保证在水下爆炸,而不是在入水时爆炸。它比装有触发引信的反潜炸弹要安全得多,因为原来这种反潜炸弹不仅在撞击水面时会爆炸,而且还会反跳回去,在空中爆炸。
  到1941 年初,已明显看出,英国岸防航空兵进行的许多次攻击都没有象预期的那样获得成功。经过对攻击报告的仔细研究之后,人们认为其原因是深水炸弹的爆炸深度太大。
  科学家们算出,对一艘正在下潜的潜艇,最可能击沉它的定深是25 英尺。遗憾的是,MKⅦ型的引信不能定在比50 英尺更浅的深度上。
  于是开始研制一种能在25 英尺深度上爆炸的新引信。1942 年6 月,一种新的Ⅶ型空投深水炸弹投入使用。它是一种装有铝未混合炸药的25 英尺定深的深水炸弹。
  但是,这种深水炸弹的爆炸深度显然仍太大。这是由于深水炸弹的凸形头入水时形成一个气穴,使海水不能很快地进入引信室,因而不能保证深水炸弹在25 英尺深度上爆炸。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深水炸弹被重新设计成凹形弹头,这种炸弹能减慢深水炸弹人水时的速度。此外,新制做的弹尾导流罩,能在深水炸弹撞到海水时立即折断,这就使深水炸弹能向一侧滚动下沉,速度继续减慢,同时还能破坏气穴的形成,使海水很快地进入引信室,从而使深水炸弹真正在25 英尺深度上爆炸。
  从1942 年初起,就有U 艇在浮出海面时,遭到攻击的报告。尤其是在比斯开湾这种现象屡有发生。德军经常在指挥塔上严密巡视的时候,却发现了前来攻击的飞机,而这时总是距离盟军飞机发现U 艇以后有一大段的时间。
  造成此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在于敌方的攻击法,原来敌机老是从太阳的方向,或者从浓厚的云层中,避开德军锐利的耳目,展开攻击。
  英军的飞行员往往在远距离就能发现U 艇,然后以充裕的时间寻找便于攻击的位置。
  接着U 艇的艇长们便心烦不已。因为当他们航行于漆黑的海面时,经常遭受到飞机极为准确的探照灯的照射。飞机总是笔直地朝U 艇飞来,到2000公尺距离时,即打开探照灯扔下炸弹就逃之夭夭。
  6 月17 日,正当摩亚少校的U 艇攻击ONsl00 船队的时候,一艘驱逐舰以高速度从地平线的尽头赶来,前后袭击达10 次之多。这正表明英军水上舰艇也应用了某种强有力的反潜技术。。
  邓尼茨认为,英国肯定已经开发了高性能的长距离电彼探知装置。他嘱咐海军总司令部的技术当局解开这一道谜,然而却没有得到具体的答复。
  技术当局的官员只是说,现在的雷达只能探知浮上水面的U 艇,而且必须是在海面极为平静、相距很近的时候才能奏效。
  当时德国并不知道,英国早已开发了波长1。5 公尺的超短波雷达,而且能够由飞机搭载,正是有了这种雷达,才能完成上述的任务。不过,一到近距离,这种雷达就不起作用了,以致必须用目视的方法来测定U 艇的所在位置。
  早在战争初期,英国就已经解决了这种缺点。空军H ·V ·利少校还发明了一种飞机能够搭载的探照灯。
  到1942 年的后半年,此种探照灯与新型雷达终于一起派上了用场。照耀疏于警戒的U 艇艇长,正是这种利氏探照灯。
  正是采用这种方式,击沉了一度在美国海域大创战绩、航行在归途中的U502 号,击沉了正从基尔返回法国途中的U165 号。除此之外,U578 号,U705号,U751 号也都在出击途中,在比斯开湾受到攻击,以致不得不返回基地修缮。
  邓尼茨认为,假如没有精巧的机载雷达的话是绝对无法展开如此有效的奇袭的。于是,他把技术人员召集到巴黎,想出了一条对付雷达威胁的对策。
  此对策,就是在U 艇上附设雷达波受信装置(有人称之为ECM 或者逆探装置,以后就称为逆探)。有了这种装置,U 艇就能捕捉到敌方的雷达波,能够在遥远的地方(在对方捕捉到反射波,从而展开攻击的距离以外更为遥远的地方),获知对方的位置。
  这种装置通常以法国制造的美多装置来替代。而所谓无线,就是把电线绕到木框上,于是有人称之为“比斯开湾的十字架”。在紧急对策方面,开发了这种对空雷达,并用它来装备U 艇。
  “逆探”虽然能够探知对方的存在,但却无法判断其距离及方位,这种雷达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更进一步的对策是,为了不使机载雷达的发信电波,有如回声般返回到飞机上,邓尼茨研究决定以U 艇的舰体来接受这种电波。
  紧急对策的“逆探”与“比斯开湾的十字架”,终于在8 月份被安装到了U 艇上。
  效果的确非常显著,直到10 月为止,英机对出没于比斯开湾的U 艇无法再展开攻击。因为,U 艇一旦以逆探捕捉到飞机的雷达电波,即把无线收进艇内,然后很快潜航。这样飞机也就无法获知其行踪了。
  1942 年夏未,英国又制造出10 公分极超短波的雷达(能够在更遥远的距离测定目标),因此德军的优势又被推翻了。不料,由于英国海、空军不和,新兵器就屡屡不能派上用场,因此也就便宜了U 艇。
  英空军的轰炸兵团一直热衷于对德本上的空袭,因而拒绝把新雷达配给海岸航空兵团使用。
  英空军部后来做了调停,才把40 个新雷达拨给海岸航空兵团的“威灵顿”飞机使用。不过,由于制造时并非针对U 艇,因而效果也极微小。
  到1943 年1 月,装有改良雷达的轰炸机从美国抵达英国。在这期间,U 艇部队一直试图把对英机的优势继续保持下去。
  邓尼茨要求空军,从空中援护受损(在比斯开湾)后返回基地的U 艇。
  于是空军从福凯尔岛派出了一架“堪德尔”飞机前往支援。
  7 月上旬,邓尼茨抵达东普鲁士的洛明丁,要求空军总司令戈林拨给他一些必要的飞机。
  在此次会见中,两名将军就充满了敌意。因而邓尼茨抑制住嫌恶之情,递交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要求书,终于从戈林的总参谋长处获得了24 架的卡丁u88cb 型战斗机。
  为了增强防御能力,每逢返回基地时,U 艇即装上4 挺7。9 毫米的机关枪,同时U 艇还得到一项指令:除了充二次电池以外,不管昼夜都必须潜航。
  德潜艇攻击武器方面也有了改善。1942 年末,生产了两种新的鱼雷,结果只要能发现船队,U 艇就能够发挥极大的威力。
  这种FAT (目标追击鱼雷)及LUT (同一海面反复旋回鱼雷)鱼雷即使从远距离也能发射。不久鱼雷就能在船队航列之内。因而在动力耗尽之前,确定能够提高命中率。
  欲决定U 艇在将来是否能够继续攻击盟军船艇,光靠临时性的对策是不行的,必须研究对方根本的问题。如果英国真的是在开发远距离发现U 艇的雷达的话,那么在飞机续航的距离内的海面上,U 艇势必将无法活动。
  飞机所展开的攻击,显然能给U 艇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飞机刚一出现,U 艇就必须迅速潜航,以避免被投掷深水炸弹的威胁。这样,当U 艇再度浮上来时,目标船队早已远去,当然也就无法保持接触了。
  1942 年6 月24 日,邓尼茨司令向海军总司令递交了一份呈文,请求重新检讨潜水艇在这场战争中的任务。其内容大致如下:作为进行战争的兵器,U 艇所具有的能力,能够被我们全心地期待吗?
  如今敌方的防卫手段不是大大地减弱了U 艇的攻击威办吗?对于敌方的攻击能力,我们也大有研究的必要。
  以上的三点实有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