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宫十三朝 >

第24部分

细说清宫十三朝-第24部分

小说: 细说清宫十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帝南巡图卷访问。访出贪暴的官员来,总吃他革职问罪。因此,江南的官员,晓得皇帝在四处暗访,便个个谨竞自守,不敢大意。第三次南巡的时候,忽然遇见刺客,但他却仍是不怕,请了不少有本领的好汉,在南巡时保驾。其实他六次南巡的意思,一半是游山玩水,一半是昭示威德,笼络人心。所以禅山谒陵,蠲租免税,凡经过的地方,威德并用。东南的小百姓,从此怕他的威严,感他的德惠,把前明撇在脑后,个个爱戴清朝。清朝二百多年的基业,就此造成。这是康熙皇帝聪明英武,才能够如此。但是他为着立太子的事情,弄得神魂颠倒,懊恨异常,到临了的时候,含着怨恨而死。原来,康熙皇帝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人晓得的是允禔、允礽、允祐、允、允祹、允礼、胤祯、允禩、允禟、允祥、允等。这允禔就是出征噶尔丹时,做裕亲王福全的副手。古语道:〃立嫡以长〃。论起年纪来,允禔应作太子。但他乃妃嫔所生,不由皇后产出。皇后何舍里氏,只生一子允礽。允礽生下,皇后便殁。康熙帝夫妇情深,未免心伤,且因允礽是个嫡长,宜为皇储,就于允礽二岁时,先立为皇太子。后来重立皇后,妃嫔亦逐渐增加,一年一年的生出许多儿子。内中有四皇子胤祯,就是民妇卫妃生的外种,他秉性阴沉。八皇子允禩、九皇子允禟,更生得异常乖巧,康熙帝格外爱宠一点。但既立允礽为太子,自然没有掉换的心思。允礽渐长,就令大学士张一为太子师傅,教他诗书礼乐,又命儒臣陪讲性理。南巡北幸时,亦尝带了允礽出去游历,总算是多方诱导。至亲征噶尔丹时,又要太子监国,宫廷中也没有生出事来。噶尔丹既平,东西南北都已平静,万民乐业,四海澄清。康熙帝春秋渐高,也想享点太平洪福,有时读书,有时习算,有时把酒吟诗,选了几个博学宏词老先生,陪侍左右,与他评论评论。     
    


第三部分第51节:康熙朝皇储之争

    这老先生辈,总是极力揄扬,交口称颂。康熙帝又叫他们纂修几种书籍,什么《佩文韵府》,什么《渊鉴类函》,什么《数理精蕴》,什么《历象考成》,什么《韵府拾遗》,什么《骈字类编》,还有《分类字锦》、《子史精华》、《皇舆全览》等书,就是百姓常用的《康熙字典》,康熙帝半身像也是这时候编成的。每种书籍,统有御制序文。究竟是皇帝亲笔,还是儒臣捉刀,无从深考。但日间与儒臣研究书理,夜间总与后妃共叙欢情。枕边衾里,免不得有阴谋夺嫡、媒孽允礽的言语。起初,康熙帝拿定主意,不听妇言。后来,诸皇子亦私结党羽,构造蜚语,吹入康熙帝耳中,渐渐动了疑心。宫中后妃人等,越发摇唇鼓舌,播弄是非。你唆一句,我挑一语,简直说到允礽蓄谋不轨,窥伺乘舆。可笑这个英武绝伦的圣祖仁皇帝,竟被他内外蛊惑,把允礽当作逆子看待。康熙四十七年七月,竟降了一道上谕,废皇太子允礽,并将他幽禁咸安宫,令皇长子允禔及皇四子胤祯看守。于是这个储君的位置,诸皇子都想补入。皇八子允禩模样儿生得最俊,性情亦格外乖刁,在父皇面前,越自殷勤讨好,暗中却想害死允礽,以绝后患。事有凑巧,有一个相面先生叫张明德,在都中卖艺骗钱,轰动一时,贝子、贝勒统去请教。明德满口趋奉,统说他是什么富、什么贵。试想世上之人,有几个不喜欢奉承?因此都说这明德知人休咎,仿佛神仙一般。允禩怀着鬼胎,暗想:自己相貌究竟配不配做皇帝?遂换了农装,去试明德。谁知明德一边,早已有人知风通报。等到允禩进去,明德即向地跪伏,口称万岁。允禩连忙摇手,明德见风使帆,导允禩入内室,细谈一番。他一面说允禩定当大贵,一面又俯伏称臣。允禩喜甚,不禁露出真身份,且与明德密定逆谋。明德伪称有好友十余人,都能飞檐走壁,他日有用,都可召集出来效劳。     
    允禩遂与他定了密约,辞别回宫。甫入禁门,遇着大阿哥允禔,被他扯住,邀至邸中。原来允禔曾封直郡王,另立府邸。当时屏去左右,向允禩道:〃八阿哥从那里来?〃满俗向称皇子为阿哥,所以允禔沿习俗语,叫允禩为八阿哥。允禩道:〃我不过在外边闲游,没有到什么地方去。〃允禔笑道:〃你休瞒我,张明德叫你万岁呢!〃允禩惊问道:〃大阿哥如何晓得?〃允禔道:〃我是个顺风耳,自然听见。〃允禩道:〃你既晓得,须要为我瞒过父皇。〃允禔道:〃这个自然,只可惜允礽不死。昨日闻有消息,父皇欲仍立允礽为太子。允禩顿足道:〃这却如何是好?〃允禩道:〃我却有一个妙法,但不知你做皇帝,谢我什么?〃允禩道:〃我若得了帝位,当封大阿哥为并肩皇帝?〃允禔道:〃不好!不好!世上没有并肩皇帝。况我仍要受你的封,不如勿做为是。〃急得允禩连忙打恭,恳求妙策。允禔道:〃你既要我设想,现在牧马厂中,有个蒙古喇嘛,精巫蛊术,能呪人生死。若叫他害死允礽,岂不是好?〃允禩喜甚,便托允禔即日照行,揖别而去。允禔即去与蒙古喇嘛商议。那蒙古喇嘛名叫巴汉格隆,与允禔为莫逆之交。至是允禔与商,便取出镇压物十多件,交与允禔。允禔携归,想去通知允禩。转念道:〃我明明是皇长子,太子既废,我宜代立,为什么去助允禩?〃当下踌蹰一会,忽跃起道:〃照这样办法,好一网打尽了。〃     
    遂匆匆入宫,见了康熙帝,把允禩与张明德勾通事,密奏一遍。康熙帝即令侍卫捉拿张明德。霎时间明德拿到,立召内大臣问过口供,拉出宫门,凌迟处死。一面饬宗人府将允禩锁禁。允禩一想,这事只有大阿哥得知,我叫他瞒住父皇,他莫非转去密奏吗?他要我死,我亦要他死。遂对宗人府说道:〃愿见父皇一面。〃宗人府落得容情,便带入宫内,康熙帝见了允禩,勃然大怒,把他批颊两下。允禩泣道:〃儿臣不敢妄为,都是大阿哥教儿臣行的。〃康熙帝想道:〃胡说!他教你行,还肯告诉我吗?〃允禩道:〃父皇如若不信,可去拿问牧马厂内的蒙古喇嘛。〃康熙帝又命侍卫将蒙古喇嘛拿到,严刑考讯,得供是实。随差侍卫直至郡王府,不由允禔分说,竟入内搜索,连地板尽行掘起,果然有几个木人头儿,埋在土内。侍卫取出,回宫奏覆。康熙帝震怒得了不得,拔出佩刀,叫侍卫去杀允禔。侍卫至此,也不敢径行,跪伏帝前,代允禔求恕。此时早有宫监报知惠妃,惠妃系允禔生母,得了此信,三脚两步地趋入。跪在地下,膝行而前,连磕了几个响头,口称:〃请皇上开恩。〃康熙帝见此情状,不由得心软起来,便道:〃爱妃且起。〃惠妃谢过了恩,起立一旁,粉面中珠泪莹莹,额角上已突出起两块青肿,美人几乎急煞。天子未免有情,遂将佩刀收入,命侍卫起来,带出允禩拘禁。又对惠妃道:〃看你情面,饶了允禔。但我看他总不是个好人,须派人看管方好。〃惠妃不敢再言,谢恩回宫。康熙帝即亲书硃谕,将允禔革去王爵。即在本府内幽禁,领班侍卫奉旨去讫。康熙帝经此一怒。便激出病来,是晚遂不食夜膳。次日,微发寒热,便令御医诊治,诸皇子亲视汤药。皇四子胤祯晨夕请安,且从中婉说废皇太子的冤枉,深惬帝意。于是释放废太子,亦令入宫侍疾。越数日,帝疾渐愈,乃令废太子及诸皇子近前,并宣召诸王入内,申谕道:〃朕暇时披览史册,古来太子既废,往往不得生存;过后,人君又莫不追悔。朕自拘禁允礽后,日日记念。近日有病,只皇四子默体朕心,屡保奏废皇太子允礽,劝朕召见。朕召见一次,愉快一次。     
    嗣命在朕前守视汤药,举步颇有规则,不似从前的疏狂。想从前为允禔镇魔,所以如此迷惑,现在既已改过,须要从此洗心。古时太甲被放,终成令主,有过何妨改之。即是今日诸臣齐集,或为内大臣,或为部院大臣,统是朕所简用。允礽应亲近伊等,令他们左右辅导,崇进德业,方不负朕厚望。四皇子胤祯,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目下能曲体朕意,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皇子允祺、七皇子允祐,为人淳厚,蔼然可亲,允礽亦应格外亲热。自此以后,朕不再记前愆,但教允礽日新又新,朕躬何憾?尔王大臣等须为我教导允礽,毋敢再蹈覆辙。〃诸王大臣未曾答覆,只见皇四子跪奏道:〃儿臣奉父皇谕旨,说儿臣屡保奏废皇太子,儿臣实无其事。蒙父皇褒嘉,儿臣不敢承受。〃康熙帝微哂道:〃尔在朕前,屡为允礽保奏,尔以为没有证据,所以当众强辩。尔果不欲居功,尔衷尚堪共谅;尔如畏允禔、允禩,故意图赖,便非正直,转大失朕意了。〃皇四子叩首称谢,又奏道:〃十年前侍奉皇父,因儿臣喜怒不定,时蒙训诫。近十年来,皇父未曾申饬,儿臣省改微诚,已荷皇父洞鉴。今儿臣年逾三十,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关系儿臣身上,仰恳皇父于谕旨内,恩免记载,儿臣深感洪慈。〃康熙帝便对王大臣道:〃近十年来,四阿哥确已改过,不见有忽喜忽怒形状,朕今不过偶然谕及,令他免励,不必尽行记载便了。〃诸王大臣遵旨退出,私下里谈论,都料皇帝又要立允礽为太子了。到了第二年,果然皇帝圣谕下来,说太子前患狂易,今已痊可,朕念父子情,仍立长子允礽为太子等语。    
    


第三部分第52节:庄廷明史案

    康熙皇帝复立允礽为太子,颁诏天下,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并封皇三子允祉为诚亲王,皇四子胤祯为雍亲王,皇五子允祺为恒亲王,皇七子允祐为淳郡王,皇十子允为敦郡王,皇九子允禟、皇十二子允祹、皇十四子允,俱为固山贝子。又追究魇魅事,将蒙古喇嘛巴汉格隆处以磔刑。     
    康熙皇帝在第四次南巡的时候,他暗暗地打听,约有许多读书人不服清朝,做了许多毁谤朝廷的诗文,便悄悄下了一道密谕,约外省的督抚、司道,叫他们四下察访,如有毁谤本朝的文字,从速举发,不得循私。谁知密谕下得不多几天,在浙江湖州府地方闹出一起文字的大狱来。那是康熙初年,浙江湖州府庄廷,素习儒业,平时颇留心史籍。一日,到市上闲游,见有一爿旧书坊,他即踱将进去,随手翻阅,旧书内有一抄本夹入,视之,乃是明故相朱国桢的稿本。稿中记录明朝史事,自洪武至天启,都有编述。他即将此稿买回,招了几个好朋友,互览一番。友人统未曾见过,个个说是秘本。文人常态,专喜续貂。就各搜集崇祯年间事情,补入卷末,并将自己姓名及友人姓名,一一附记,算是生平得意之作。廷死后,家人将此书刊行,适故归安县令吴之荣,失职家居,见了此书,读到崇祯朝有毁谤满人之语,之荣遂上书告讦。清廷即令浙江大吏按书中姓名,庄氏史案本末一一搜捕,已死的开棺戮尸,未死的下狱正法。廷是个首犯,开棺戮尸,不消说得,还把他兄弟骈戮,家产籍没,真是可怜。     
    吴之荣复职升官。为了此事,士人多箝口结舌,不敢妄谈。偏偏有个戴名世,身居翰苑,清闲无事,著了一部《南山集》出来。集中采录明桂王事,乃抄袭桐城人方孝标遗书,并不是名世创作的。都察院御史赵申乔竟指他是诽谤朝廷,拜疏奏发。康熙帝准了奏章,即饬拿名世下狱,命六部九卿会审。名世供认抄录方孝标《滇黔纪闻》是实,当由六部九卿议奏,内说戴名世有心抄录,作大不敬论,应置极刑,方孝标亦应戮尸,方、戴族人,俱应坐死。此奏一上,自然照准。可怜名世为这文字因缘,身被寸磔。戴氏族中,与名世五服相连,统皆斩首。进士方苞,因是方孝标同宗,亦系狱论死。幸亏大学士李光地极力洗释,方苞才得以出狱。这是康熙五十年间事。从此以后,一班读书人都缩着颈、钳着口,不敢多写一个字。只是皇帝已六十岁,精神也渐渐的不好,比不得壮年的时候,事事明察。到了五十一年,那宫里的皇子,互相妒恨,互相残杀,每人身边皆养着不少的剑客侠士,替他保护,京城里顿时有许多英雄好汉。东宫允礽是个读书的书呆子,雍亲王胤祯是个武术绝伦的好汉,那允禩、允祐、允禟,皆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党羽。他们的目的物,就是想继位做皇帝。到了第二年,皇帝巡幸关外,那皇太子允礽不知为着什么事,触怒了康熙帝,又把他废黜,禁锢起来。但闻有御笔硃谕一道,说:     
    前因允礽行事乖戾,曾经禁锢,继而朕躬抱疾,念父子之恩,从宽免宥。朕在众前,曾言其似能悛改。伊在皇太后众妃诸王大臣前,亦曾紧持盟誓,想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