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锦衣夜行 >

第420部分

锦衣夜行-第420部分

小说: 锦衣夜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忠微微一笑,他听得出夏浔话里的意思。其实当初旨意下了,他对夏浔这个毛头小子确实不大服气,不过不服气也不至于生起反抗和捣蛋的心思,因为夏浔是把直接指挥三路水师的兵权交给他的,真要打了败仗,夏浔完蛋,他也得跟着倒霉。到京之后,得了定国公徐景昌的嘱咐,隐隐知道徐景昌这位徐氏派系的带头人和辅国公一起,全都投到了大皇子朱高炽门下,那就更是一荣俱荣、一损更损的关系。做为一名老将,他对夏浔虽然还缺乏应有的敬意,却是真心实意想打赢这一仗的。赤忠欠身道:“国公叮嘱,末将谨记心头。那就按国公吩咐,此去浙东,先把双屿水师和巢湖水师调教顺当再说。末将是个武人,唯知遵令行事,国公既然把这副担子压到末将头上,末将敢不竭死效力?不过……,末将听说朝中有人弹劾末将,或许皇上会改变心意,介时……”夏浔一摆手,不屑地道:“别听他们聒噪!一群只会耍笔杆子、搬弄唇舌的腐儒,他们懂个屁!本国公要的是能打仗的将军,赤将军不行,难道他们行?皇上那儿你不用担心,不管什么事儿,都有我给你顶着!等这一仗打赢了,赤佥事,本国公保你一个都督当当!”赤忠虽然胸有城府,听了这番话也不禁大为感动,连忙抱拳道:“多谢国公的栽培与信任,本来末将是不屑辩解的,国公这般倚重,末将受宠若惊,这事儿,得跟国公说个明白,其实那些御使捕风捉影,所言不尽不实,末将……”夏浔摆手笑道:“赤将军无需多说,我看那些御使,都他娘的是闲得蛋疼!他们所说的那些狗皮倒灶的事情,与将军领兵挂帅、驱逐倭寇有个屁的关系。婆媳不和拌架吵嘴?这天底下的婆婆跟媳妇儿,我就没见过不拌架不吵嘴的。甚么弃宗亲族人于不顾,我呸,我也受过无赖亲族的勒索,这事儿定国公知道,当初要不是增寿公仗义相助,就为这事,杨某早被流放三千里了,不说这个,不说这个,一说起来我这气儿就不打一处来!那些个人**,关他们鸟事!”赤忠本来还想解释解释,听夏浔这么一说,便也一笑置之,不再多言了。夏浔这番话以一个国公来说,是糙了些,可是赤忠这样的武人听了亲切,他听说过,辅国公曾经考中过秀才,虽然走的武人之途,出身却是文人,本来还担心跟他合不来,可是自打相见,夏浔的所言所行,无不称他心意,赤忠便真的生起亲近之意来。三人谈到兴处,下人搬上一席酒来,三人便入座畅饮,边饮边说。席上,徐景昌道:“倭国使节已经到了京师,国公是要见过他们之后,才去浙东吧?”夏浔笑道:“不错,人总要见见的,明儿一早,我就叫鸿胪寺把人带来见上一见。”徐景昌奇道:“鸿胪寺?他们什么时候搬到鸿胪寺去了?”夏浔听了也有些奇怪:“番邦来使,不是都安置在鸿胪寺么?”徐景昌道:“番邦来使,都是由礼部接待的,一般来说,都会安排在鸿胪寺。不过这一次日本国使节乃是僧侣,所以就安排到天界寺去了,由道衍大师接待。怎么,国公对他们的情况,没有先行了解一番么?”夏浔虽然有些意外,却只是摇头一笑,泰然道:“没有,我要谈的,他们做不了主,只是个传话的人,懒得在他身上浪费功夫。不过,他们既然在道衍大师那儿,倒不好摆架子了,我明天去天界寺走一遭便是了!”求推荐票

   

第514章 随缘

  天界寺里,道衍从禅g上下来,郑和连忙趋前搀扶,恭敬地道:“还有件事,辅国公已经回京了,弟子不日就要同辅国公一起前往淅东,不知师傅对弟子还有什么教诲?”,道衍淡淡地道:“监军者”专司功罪、赏罚之稽核,做你该做的,其他事不要胡乱插手。第一时间看”郑和毕恭毕敬地道:“是”弟子省得了。”监军自汉唐以来就有,协理军务,督察将帅。到了现代,军队中的党代表”其实也有监军之责。监军一开始多以御使充任,自唐玄宗起,开始启用宦官监军,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到了明代,担任监军者,依旧多是御使和宦官,不过朱棣登基之后,这还是第一次派出监军,郑和初当要任,自然谨慎一些。道衍问道:“对于海洋,你似乎了解一些?”,郑和道:“是,家祖与家父都曾前往麦加朝圣,弟子幼年时,曾听父祖讲过远航的故事,对此略知一二。”,道衍微微颌道:“嗯,这是好事,杨旭虽然能干,可领兵是头一回,有些事如果你能帮他,就多帮帮他,监军和统帅,犹如一国之将相,将相和睦”方能国家昌盛”一军之中,统帅与监军互相扶持,才能打胜仗!”郑和恭谨地道:“是,弟子记下了。”郑和从父祖,是一名伊斯兰教徒,不过他又信奉佛教,是一名佛教徒,并且拜道衍为师”受菩萨戒,法名南吒释”翻译成汉语就是福吉祥。此番奉圣命往淅东监军,他是特意来向师傅辞行的。再个人出了禅房”门口站着一个少年”见郑和陪着道行出来”便躬身道:“,父亲!”道衍止步道:“这位是?”郑和忙道:“这是弟子长兄马文铭长子”如今过继于弟子,已随弟子姓”改名叫郑赐,字恩来。”,说完向郑赐道:“还不上前拜过大师。”郑赐也知道这个和尚不是一般人,连忙施礼道:“见过道衍大师!”道衍对郑和微笑道:“好”是个好孩子”你如今有了自己子嗣,更要多行善事,多积善行,造福于子孙。”,郑和躬身道:“弟子遵命”恩师请留步”弟子如今受命参与大报恩寺之建造”如今过了年,役夫们已然开始返回,弟子得去照料一下。”,道衍笑道:“皇上对你宠信有加,做事多用点心,去吧!”“是!”郑和又施一礼,领着儿子走了出去”刚刚来到前殿”迎面正撞上夏浔”夏浔奇道:“郑公公,你怎在此?”,郑和一见是他,连忙上前见礼,说道:“郑和拜在道衍大师门下”现为大师弟子,今日来天界寺,是来拜见师傅的。国公怎么来了?”,夏浔道:“哦,我来见见〖日〗本国使节,顺道儿拜访一下道衍夹师,这位是?”夏浔看见郑和身边陪着一个少年,打扮、模样不像宫里的小内shì,便随口问了一句。郑和把郑赐的身份对他说了,夏浔便笑道:“哦,原来是做什么的呀,可读过书,有功名在身么?”郑和长叹一声道:“不瞒国公,我这兄长一家,在云南生活并不如意,如今得了我的照顾,家境才算好些。我这儿子,人聪明,也懂事,可惜就是没读过书。他到金陵还没多久,我打算等他再大一些,再帮他找些事做。”夏浔心中一动,说道:“原来是这样。嗯……,锦衣卫南镇抚刘玉珏那儿,正缺人手用呢。我看这孩子tǐng机灵的,如果郑公公不嫌弃,我跟刘镇抚保荐一下,叫他去锦衣南镇做事,你看怎么样?先做个百户吧,等以后立下功劳,再升迁不迟!”百户之职,刘玉珏自己就能任命,对夏浔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郑和原就有心给儿子找份稳稳当当的事儿做”可他现在只是得了皇上宠信,在外廷并没有什么势力,自己又不好向皇上张口,这几天正琢磨这个事儿呢,一听夏浔所言,又惊又喜,连忙问道:“国公……不是开冉家的玩笑吧?”夏浔正sè道:“嗳,我与郑公公虽然熟得很,可也不能用这种事玩笑啊。”,郑和大喜过望”连忙道:“赐儿,还不快来谢过辅国公爷!”,郑赐在一旁听得清楚,一听父亲招唤,连忙上前欢欢喜喜给夏浔行了个大礼,说道:“郑赐谢过辅国公爷。”夏浔连忙伸手搀扶:“起来起来,不要这么外道。我和郑公公情同兄弟,这点小事”有什么好谢的。”郑和一听,便笑容可掬地道:“国公爷这么客气,郑和实在是高攀了,赐儿,还不叫杨叔父?”要说这郑和,虽然一身艺业高明,又常在皇帝身边行走,可他毕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yù。尤其是自己身体残缺,就更加的关爱后代”能给自己的子嗣安排一条前程”这在他的心里就是最大的事了,夏浔送了这份厚礼给他,他的心中实是感jī万分。夏浔深知郑和甚受永乐大帝的宠信,就算现在自己不帮忙,以郑和的功劳”子嗣得获功名,这也是早晚的事。能帮他一个忙,把皇帝身边这个得力的内臣拉拢到自己身边,这笔买卖绝对值得。等他去淅东的时候,郑和就是他的监军,建立亲密的关系”就不用担心得不到郑和的支持”监军不掣肘,他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夏浔对郑和一直很尊敬”郑和对夏浔也一直很亲近,如今得了夏浔这份承诺,两人的关系陡然拉得更近了,二人在大雄宝殿外谈了许久,郑和才千恩万谢地领着儿子走了。夏浔绕到后殿,这才向人询问道衍大师所在。道衍在此可不只是修行,他如今是僧录司左善世”这僧录司掌管着全天下的各个教派”全国重要寺庙住持的任免、全国佛教之政令,都出自于僧录司。所以道衍每天的公务也是很繁忙的。道衍送走了徒弟郑和,正在处理政务,忽然有人来报,说是辅国公杨旭到了,道衍连忙亲自出迎。把他请进禅房,叫小沙弥上了茶”笑问道:“,辅国公今日怎么有暇到我这僧舍来啊?”夏浔笑道:“说起来,杨某早该来看看大师才对,可是自皇上登基,上上下下事务繁忙,杨某也顾不上。杨某今天来,与〖日〗本国使节有话要说”既然来了,自然先得拜见大师。大卑康健如昔,杨旭见了很是欢喜,大师在这天界寺,可还住得习惯吗?”道衍微笑道:“承méng国公挂念,老衲一介出家人,何处不可安身呢?不过出家人修行,还是青山绿水、尘外之境好一些,只是如今替皇上管着一些俗务,脱不得身呐。”夏浔昨天意外得知那〖日〗本使节没有住在鸿胪寺,反而跑到天界寺来子,不免有些担心。他担心同样走出家人,彼此有了共同话题,那〖日〗本僧人会曲线救国”打动道衍,请他为自己做说客。道衍是世上唯一一叮,被朱棣当成恩师、当成朋友平等对待的人”他在朱棣心中的位置无人能及,如果他为〖日〗本国使节在皇上面前美言”恐怕自己的外交压力就压不下去了,所以今日拜访道衍,一方面是礼节上的”一方面也是想先momo道衍的意思。道衍这人修行高深,总是给人一种洞烛先机、智珠在握的感觉”在这样的出家人面前,即便是夏浔这样位极人臣的人,也有心理压力”在这样的人面前绕来绕去地说话,还不如开门见山的好。所以夏浔也不再客套”而是神sè一整,开门见山地道:“大师,我大明沿海屡受倭寇袭扰”万千百姓饱受侵害,这些事想必大师也有耳闻吧?”道衍颌道:,“老衲虽身在佛门,对这些事也曾耳闻。辅国公这次总揽沿海五省军政大权,就是为了围剿倭寇之事吧?”,夏浔肃然道:,“是!然而倭寇之患,内因外因,不一而足。要想根除倭寇之患”也绝非武力一途可以办到。如今倭寇在我沿海滋扰生事,倭人却来乞请通商!我天朝上国”与番邦一向宽宏慷慨,对于〖日〗本国称臣乞恩之举,许多朝臣都认为,既然接纳〖日〗本称臣,就不应以倭寇之患加罪于倭国,却不知大师对此有何看法呢?”道衍目光微微一闪,笑道:“呵呵,老衲明白国公的意思了,〖日〗本国使节祖阿大师确曾请求老衲代为说项,不过老衲只是一个出家人,代皇上管理的也是天下宗教事务,其它的事,老衲不便置喙,所以对此一直未置可否。许多人只知我佛慈悲,却不知我佛的大方便。佛之本心,是利乐众生”一切方便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教化不是唯一的手段,国公打算怎么做,只管去做,老衲此间主人,只照料客人起食饮居,其他一概不予过问!众生业缘各异,随缘施度吧!”同明白人说明白话,就是痛快,夏浔没想到道衍答得这么明白”心事放下”顿觉欣喜不胜,双手合什谢道:“大师通达一切,弟子心悦诚服!”道衍微微一笑,对shì立一旁的小沙弥道:“圆通,引辅国公去见祖阿!”,各位施主”月已过半,投张月票,结个善缘吧,无量天尊!!!a。

   

第515章 直心是道场

  莲花精舍是天界寺招待各地大德高僧、有修为的上人的地方,此刻禅院静静,一个白须老僧正盘膝坐在花丛下,棒着一只细白瓷的定窑小碗,细细品味着。他喝的不是茶,而是汤。古时候没有味精,却有比味精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的调味品:高汤。只不过寻常人家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财力时常备着高汤罢了。高汤有荤有素,这老僧走出家人,所喝的汤自然是素高汤。一碗汤喝罢,老僧咂了咂嘴儿,回味无穷地道:“这莲花精舍,哪怕是一碗汤的供奉,都是美味之极呀。”“大师,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