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你妹!替本宫挡着 >

第58部分

你妹!替本宫挡着-第58部分

小说: 你妹!替本宫挡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死去的前朝皇帝能有什么威胁?

原本南北两朝因为废帝死于边境线上,互相推诿责任,最后的时刻却是北朝永远站出来安葬了前朝汉人皇帝。

这使得民众对南朝的印象变得极不友善。

蔺顒仁活着的时候,大家都痛恨他是一位荒唐君主;然而等人死了,无论好与坏,他都总是一位汉人君主。

他作为单个个体,自然是为众唾骂的,但到死了连尸体都不得安葬,作为一个中原皇帝最后落得这般下场——民众还是会有同情。

贞妃心中就很是不明白,“以皇帝礼入葬前朝皇陵?”

她听错了吧,皇帝礼?

天哪,蔺顒仁生前有什么功绩了,祸国殃民,最后连祖宗的产业都守不住。

况且……高津予也是皇帝,还是北朝现任的皇帝。

“又如何了?”收买人心罢了,秦方好对此看得通透。

就算以皇帝礼仪安葬,周朝亡了就是亡了,只是送这个王朝最后一程而已。并且高津予尽管做得大度,蔺顒仁活着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皇帝。

“千金市骨,”秦方好念着这四个字,“头晌听说这四字儿的时候,还是别人想来买我的‘白骨’。”

“姐姐?”贞妃有些听不懂了。

“古时的君王想要得到千里马,于是旁人与他说,先用千金买了千里马的尸身……尸身尚且直千金,何况真马呢?”

以前她就是这么堆被计算划拉着价的“白骨”,如今蔺顒仁却是一堆真真正正的白骨了。

“两国都在争辩,文臣像了村妇般地互相掐架,说是对方的阴谋,民众才不管你们谁做谁的阴谋呢!废帝的尸体在边关发臭,民众只知道这台上吵的这两家都不是好东西。”别阴谋论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互相掐架,还有什么国体了!旁人看来,心里都各打五十大板。

“谁给废帝收敛了尸体的,才不会被当了是心虚理亏,而是真正愿意做实事的,”秦方好说道,“这才是积极的态度,民众喜欢的正是真正愿意处理问题,奉行效率,而不是一些扯皮的官僚。”

贞妃点头,似懂非懂。

秦方好又想到,“你说陛下做了这些,是预备……”是预备对外表达什么态度?

贞妃更不敢回答这个问题了,已经上达到了揣测圣意的地步了。

秦方好就有些不齿的,“我素来觉得这个罪名实在好笑,人与人间交际,自然是互相试探着态度,揣测着心意。”

皇帝也是人,那些大臣们、宫妃们,谁不是揣测着皇帝的态度,察言观色过日子的?

“揣测都揣测了,还道是罪,人心是自己的,自己脑袋里想什么事儿,难道旁人还能敲开来看吗?这一条实在是无礼得很。”她就一点都不以为揣测圣心是什么罪名了。

本来人与人交际,按照对方的行动眼色接收信息,进而分析就是很正常的事。

作为一个土著,秦方好的这些想法对于贞妃来说无疑带来极大的冲击。

“姐姐您怎可这么说呢……”实在是口无遮拦。

秦方好笑笑,也不与她争辩了。

回到原话题,“陛下是想做什么呢?”

通过安葬废帝尸身,他向向外宣传什么态度?

对民族的宽仁,对前朝的敬重,哪怕蔺顒仁是无道之君,高津予通过这些措施,无疑是想表明,他对于中原先前文化历史的尊重,对敌人的宽容。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现在最差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秦方好这么想道。

显然这个问题,屋室中没人敢回答她。

这般问,有时更像是自问自答。

高津予现在还需要什么?

他无疑需要一个能让他更进一步的踏板。

既然同样是做宣传,那么就要做得风风光光的。

秦方好这么想着,更裹紧了冬衣,回头对舒云说道,“替我把中宫礼冠拿来。”

贞妃是不理解的,“您这般郑重是怎么了?”

“我素来是不喜欢中宫服饰的,”秦方好这么说道,“便是常服,也太过繁复,带着珠冠也着实累人。”

汉服无疑是体现着美态的,然而皇后的服饰通常只与贵有关,累赘的珠饰,故作的强调,直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逼成了是历代帝后画卷里作古死板的样子。

有时秦方好会想着,为何许多女人做了皇后反不得宠……哦,说不准就是因为这身衣服。

她自己不喜欢这身衣服,平日能不戴凤冠就决不戴凤冠,能用衬出肤色的布料颜色,就绝不穿土黄大红的衣服。

美学上来说,一个人身上的配色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多了闪眼。这也就是普通民间少女的袄裙比得宫廷命妇们看上去更鲜亮的缘故。

十多种花花绿绿的颜色下来……除了能证明这个时代的染色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之外,却不能带来美感。

然而这时候,她却必须正装。

贞妃这会儿也比得以前会做人,一起服侍着给姐姐换装,其实也不用她做什么,只是偶尔递个簪子配饰,却也胜在心意。

“行了,你们弄得简单些吧。”以秦方好的意思,原本她也就是去形式一下,“里衣就别换了,把大衫披上,霞披坠子,外面看着想要就好。”

她是去说话表态度的,又不是去当移动珠宝台。

贞妃如果直率一点,那么她一定想说,这辈子真没看到过比她姐更马虎的中宫了。

糊层皮她就想挽起袖子上阵?

照理说,必须要戴的凤冠,也被秦方好时常找着理由搁置,她现在正是怀孕,更是最好的理由。

梳起简单却能显出脸型的发饰,头上也从不满头珠翠,简单清爽的用一些精致却能镇得住场的名贵首饰,格外在耳饰与唇色上用心。

秦方好并不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女人,与冯小怜那样的倾国美人相比,她的颜色实在有些黯淡了。然而作为女人却知道,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顺眼。

☆、母后,母后

过了几日,朝中遍传,因中宫为前朝废帝的数位皇子求情之故,这些前朝皇子又悉数由北朝接回。

许久以前,帝后夫妇间就已经解决了前夫后夫的问题,秦方好透着舒展,也向来光明磊落,高津予更不会认为妻子惦记一个“窝瓜”,而“身在曹营心在汉”。

故而秦方好对废帝蔺顒仁的身后事也说着不忌讳,“(皇子们)其父虽是一庸人,祸国殃民若此,然而罪责不在于赤子。”

如果是寻常前夫后夫的关系,后夫怀疑一下妻子总是为前夫说话是何用心也算正常……然而实力相差得实在太远,同是皇帝,高爷觉得拿一只亡国窝瓜来和他对比,实在掉份。

中宫说的这番话,事实上也正是高津予内心的想法:连前朝最后一面招牌(废帝)都能宽恕了做门面,他还在乎废帝的几个儿子?

趁着给废帝办丧事,也算是观察民众对前朝的最后反应——显然,前朝在民众心中已无半点认同感。头脑清醒又正常的老百姓,无论是理智还是情感上,都已经不和前朝混了。

都做了初一,还差十五?

高津予也遂答应了,“便如中宫所言。”

原本废帝蔺顒仁被送去南朝,连着几个儿子、现任大老婆都被送去了南朝。在蔺顒仁尴尬地死在边关,两朝扯皮的时候,除了蔺顒仁的尸体没有人收敛,更多的却是安乐公的这些家属无法安置。

比起接受蔺顒仁的尸体,接受几个活人更难。尸体好歹不会动不会说话,做最后一次形式就彻底的完事儿了,可人如果活着,一旦接受就要想好人家日后的处置。

这些废帝家属,是终生当犯人囚禁,还是和和气气荣养他们?

显然,对于这些人更长远的去向,秦方好也没发表任何意见,超过目下的时,一下难以推测显见的将来,她也不能满打满算对皇帝说“放了他们,保证他们日后不犯事”——这是她做不到的。秦方好所能做得到的,也不过是在南朝接管他们之前,先把人给接回来。

把人接回来,总好过留着给敌人继续用来做文章的好。

秦方好能想到的事,北朝的官员们也未必想不到。然而提出这一项好事儿的“好人”最后却还是让秦方好给捷足先得了。

不多时,废帝的儿女们被接回了帝都,皇帝又由其中择选了长子接任“安乐公”这个名号。

废帝家属回都后,照例是先拜见帝王,其后是听封爵的旨意等等。

故而秦方好在交泰殿中,并未想到,当安乐公两个最长的儿子在拜谢帝王后,又提出想要拜见于她。

“他们来做什么?”秦方好也很是疑问,然而这样的风波在她的毕生之中,甚至不值得引得瞩目。

过了会儿,两位公子果然如宫人通报的一般前来。

废帝蔺顒仁的儿子,最长的也不过八岁。

八岁的长子,带着六岁的次弟,两个小男孩显然是带着惶恐的,入殿却先数着步子,待差不多在屏风前跪下。

蔺顒仁八岁的长子名叫厚行,恭恭敬敬地拜叩,仍是稚嫩的声音迟疑地说着,“多谢……多谢母后,娘娘。”

这一个渊源已久的称呼,瞬时让秦方好心头酸涩。

当她是蔺顒仁皇后的时候,自己并未生子,蔺顒仁的庶子照例以她为嫡母,她虽是想做一位标标准准的封建嫡母,然而对这些庶子却实在不差。

或许,这样的“母子情分”实属怪异,也比得骨肉至亲的亲密无间,却也实当得这一声“母后”之称。

后来……前朝覆灭,她与他们的父亲晦涩地和离,自然这段母子情分已止于此,不想,到了今日还得他们以“母后”相称。

秦方好尚在动容中,身边之人脸色却大变,正待出声喝止,秦方好却对着这两个小孩说道,“厚行、厚安,从边关回都,你们母亲和弟妹还好吧?”

这个“母亲”自然是其后高津予为蔺顒仁再娶的安乐公夫人,公子们目下的嫡母。

“得陛下与娘娘恩惠,仆等均安。”

“那就好。”她想了想说道,“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厚望,好好伺候母亲过日子,照顾好弟妹。”

“是。”

小孩这么应下,过了一会儿却犹豫着说道,“此次……多谢母后娘娘。”

早有中宫身边之人忍不住喝道,“公子请注意言行。”

“无妨。”秦方好恐交泰殿中的气氛再度吓到孩子们,“你们其实不用谢我。”

世人多以为北朝对民族、前朝的宽容态度大抵是因为异族的皇帝娶了一位汉人的中宫,受了妻子的影响。事实上,如果不是形势本便若此,她又能有何作为?

她不是个力挽狂澜者,只不过是个推波助澜者。

“你们真真当谢的不是我。”再多的话秦方好却也不便赘述了,“心中怀着敬畏,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

这话便显然是愿意放他们一马。

两个小孩或许听得懂,或许也听不懂,却在最后重又恭敬地磕头。

等两个小孩走后,舒云颇有点埋怨中宫,“娘娘,您怎么能……”让他们叫你母后,而不去喝止?

这事儿要被皇帝知道就坏了。

要注重身份,她目下毕竟还是辽帝的中宫。

“他们是孩子,”秦方好叹了口气,“不枉我养育一场,有过那么段母子情分。”

“娘娘,目下最重要的是您的胎儿。”舒云说道,“娘娘,咱们好不容易能有今日,您又何必做些多余的事。”

“多余的事?”秦方好说道,“人活着,若总是前瞻后顾,怕说错了这话,又怕说错了那话,最好巴不得把每一句话都拿回来重嚼一遍再吐给人听……这样也未免太不自在了。”

何必呢?做人就该自然一点,倘若事事小心,则一旦出了一点疏忽别人便会以为是故意之举。

“人行事,对得起本心便好。不用刻意为之,坦然地活着就好。”秦方好便是这么看待问题,“我也不觉得他们这么叫我有何错……最早的时候,我确是他们的母后。”

舒云辩不过她,只好将这个问题归结于所有孕妇的孕期反应上去。

但即便这样,她也不愿把今日殿中的景象传出去。

然而高津予事后毕竟是知情的。

宫中的事瞒不过高爷,自然也从不会少了削尖了脑袋,想告别人桩在皇帝面前显眼的人。

中宫与安乐公两个年长公子的对话被传给高津予,高爷一点也不见不高兴,反而是反问告密的人,“孤的妻子便是国母吧?”

“陛下之妻自然是母仪天下。”

“那有何以容不得天下人称句‘母后’呢?”

——这是一生中秦方好最后一次见到与安乐公蔺顒仁有关之人事。

从此以后,此一族为北朝荣养,再未出过事端。



次年正月,魏、辽两国相战,辽国终于南渡,此后江北之地尽为辽统一。

南渡之后,两军相持与江陵。

南面朝廷内首次在战后提出献岁币事。

“敌强我弱,不若献岁币而赎江南失地。”江南不能丢,江南不但是魏帝起家的根本,更是不少南朝官员的故乡。

然而,北朝已经渡江一口气达到江陵,若不是此城素来易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