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

第23部分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第23部分

小说: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作者:严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摆在我们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课题,就是坦诚地自我认识与自我批评。任何的盲目自大足以置国家、公司、个人于无法自拔的绝境。所以松下说:“人类还是谦虚再谦虚些吧。晨间祈祷,白天工作,晚上反省,这样或许可以减少我们每天的过失。”

  松下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性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让人终身受用无穷。只是这习性在可塑性较强的年轻时代最易养成,错过了时机,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务必要把握好这种人生的节拍。

  人生难再,许多事情,时过境迁以后,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要认真仔细地了解和把握好人生,否则,就会留下人生的缺憾。

  松下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年轻时期培养良好习性是最重要的。习性是人类的第二天性,它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对人类生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它在可塑性强的青少年时期易于养成,而上了年纪再想养成已不可能,要改变那些不良的习性也不容易。就是说,养成了好习性,终身受用;养成了坏习性,遗害无穷。因此,养成优良的习性必须从小开始,在青少年时代用力。

  分析诸多人情世态以后,松下认为,首先要养成的是勤勉努力的心性。他把这种习性称为“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并倍加赞赏:“培养成勤勉习性的人,虽然上了年纪,但由于习性的关系,不减勤勉、更趋努力;虽然他不自觉是勤勉努力,可是其所做所为,会表现出勤勉努力的特点。这可以说是他无形的财产和力量。”

  对于勤勉努力的习性,松下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己正是小时养成这种习性的典范。小的时候,松下作了七年学徒。其间,他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努力地学徒学艺,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性。因此,在别人看来倍感辛苦的工作,他做起来却是乐在其中。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松下的一生都勤恳工作、充满活力。即使在退居董事长乃至最高顾问职位以后,他也没有闲过一天,只不过工作的性质起了一些变化而已。

  当然,从小要养成的习性还有许多,诸如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严谨忠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坦荡无私的品性,等等。如果品德没有走到斜路上去,那立身安命的基本条件就是勤勉努力了。因为勤能补拙、勤能致富、勤能获助、勤能精进——这也是松下为何特别强调勤勉努力习性的原因了。试想,一个懒散颓唐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甚至于安身立命都是问题……

  在松下看来,近来社会大众似乎有轻视道德的倾向,而青少年的犯罪比率年年升高,长此下去,国内的情形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不堪想象。所以他觉得,现在需要重新恢复一些正确的道德观,加以推广,努力改善社会风气。回顾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十分强调伦理道德。观诸今天的日本实情,更有维持道德伦纲的必要。

  重整道德后,社会各界服从既定的礼仪法度,自然在生活中就会产生实际的功效。乍听之下,“道德与实利结合”多少会使人觉得奇怪,可是你仔细想一想,如果社会全体的道德提高后,首先我们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至少不会妨害他人发展。再进一步,人们会相亲相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都有莫大的便利;对自己的工作能热心尽责,增进工作效率、增加生产,不仅精神充实,更有物质上的丰厚享受。如此,身心两面的利益都兼收了,这不就是道德与实利相结合的例证吗?

  想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所谓道德,不仅对个人精神方面会有所增益,就是对社会道德观念,加强推展的决心,促使人类生活都以道德为基础,推己及人,如此全面地推展,必然能创造出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二 认清自我:为人的第一步



二 认清自我:为人的第一步

  松下认为,认清自我,就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否则尽是模仿别人,最终也只落得“自我”的名份而已。

  人有别于犬,这是一眼即可知晓的事。当然,我们是不会去模仿犬仔的,这是因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抱持了那种人之为人的自尊。

  然而,光凭眼睛却看不出分别的是我们人类。诚然,人与人之间,其貌不同,气质亦有异,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所以,谁都不愿别人将自己误比作别人。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一般的人,还是希望做着与别人差不多同样的事?

  自己就是自己,就算是居住在百亿个人群中间,我还是我。这包含了我的自尊、包含了一份自信。这种认识,也是为繁荣社会所必须抱持的态度。

  但是,当一个人失却了自我时,就算拥有百亿人之众,那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若是不能认清、了解自己,而只为学得别人的举止而自满,那不跟人去模仿狗仔,是异曲同工吗?

  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不相同之处好好地作一番思考吧。如此,我们才不会一味地去模仿他人,而能凭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那是迈向我们大家共同幸福与繁荣的一条道路。

  松下指出,“应当”威胁人的尊严,但也成全人的尊严。“不可”、“应当”或“必须”这种命令性、强制性或禁止性的词汇,无论如何,会令人感到心情相当沉重,以这种语气讲话,会令人敬而远之。尤其是最近数年来,这个社会已经自由开放,甚至到放恣任意的程度。作为一个人,自然需要严格要求,但这种他人加诸的要求,并不意味着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以命令或强制等语气讲话,会令人感到十分不恰当。

  作为社会激烈转变中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这种情形是很不得已的。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人,自然有其应当去努力的、有其应当去考虑的、有其应当负担的责任。凡此种种,不论是在任何时代、不论是任何人,这“应当”二字,是我们不得不去加以接受与理解的。如果一个人对“应当”二字的观念淡薄,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就会逐渐松懈,人们的幸福也跟着丧失了。

  作为一个人自有其应当做的、应当去努力的、应当去实践完成的、应当加以考虑的、应当去尽的责任与义务等等,然而,对于这些略嫌强制与命令语气的“应当”二字,我们要是将之推诿于“不恰当”,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对此事再深思熟虑一番呢?

  “尽人事,听天命”。我们一个人应当不被私心所困,努力以赴,并且能够冷静地迎接事情的来临。不论是期待中,或者是能力所不及的事物,都应当不忙乱、不惊慌,心平气和地去面临它,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更新的前程。

  松下认为,假如大家都知道这种心境的可贵,并且能够细细体会,各人都能尽自己本分,那么这个世界,或许就可以变得更安静而祥和。然而,尽了人事,却不一定就能够获得必然的成果,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吧。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天命不可预知,而不肯去尽力而为,只顾自己坐等享受成果。在利害瞬息万变的日子里,大家还是应该三省吾身。松下指出,喜欢把责任归咎别人,是懦弱的象征。

  倘若将一切责任丢给对方,对于自己不利的事情,一概推得干干净净,那就太轻松了。

  然而,如果社会上的人都保持这种态度,互相推卸责任的话,又将是怎样的世界呢?

  理由是可以捏造的,为了推卸责任,可以找出种种的理由,并且在法律上可能毫无责任。不过这只能说是道理如此、法律如此。人与人共同相处的社会,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与自己毫无关系、毫无责任的。既然有关联,就必须要有自我反省,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喜欢归咎于别人,这是人之常情。然而,这却是缺乏勇气的态度,是懦弱的象征。如果社会上充满这种人,真正的繁荣与真正的和平将无法得到。

  总之,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社会人,应该具备有承担责任与知错反省的勇气。

  松下体会到,责备别人或被责备,心里都不舒服,但最困难的还是“自责”。

  责备他人并非一件容易或愉快的事。被责备的人当然心里不高兴,但责备他人,自己也不会快乐到哪里去。在这个社会上,假如能够的话,希望不要有互相责备的事发生。但由于人非神仙,难免有错,也就不得不责备,甚至也有被责备之后才顿然领悟的事。因此责备与被责备,也许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共同生活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注定的命运。话虽如此,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互相容忍,并且有努力沟通、堂堂正正去责问对方或接受对方反驳的雅量。动物由于天生的无知,只会互相斗狠,以牙还牙,最后打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但上帝已赋予人类“以爱代替仇恨,以体谅代替敌对”的睿智。这也许是说来不易的事,但希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悲天悯人的胸怀,要责备,至少也要在互相已尽力克服了困难与障碍之后。其实,最困难的莫过于责己。总而言之,这是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

  松下指出,累积反省,就是累积实力,这比定上任何计划都要有成果。

  当我们说人生在世常是惶惶不安时,回顾今夕昨夕,似乎每一天真是这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将岁月晃荡过去了。“动”或许是进步的一种方式,但是若无定则而动,等于是没有人生目标,也因为这样,人才会陷入深深的不安中。今后将何去何从?我们先要做些什么呢?

  老年人首先感到不安的是年华的老逝,对年轻人来说,则是为无定的未来前途而感到焦躁。甚至在一家人之中,为成长中孩子的未来前途,也掺杂着不安与冀盼的复杂情怀。不同的人们沉潜在各种不同的想法中,做着各不相同的

  计划;然而在此社会中,亦有浑浑噩噩、不做任何计划的人。我们首先该体悟的是,做事要全力而赴,尽力而为。不论是不是重要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做一番反省——反省今日我们所采取的出发点是否有所失误。

  若是我们时时刻刻地累积着这种反省工作,并时时刻刻地今日为出发点,做修改矫正的工作,那么我们必定能一步步地朝“安心”之路迈进。

  所以,我们首先该当做的,是比立下各式计划更重要的事——坦然地反省今日的是与非。

  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不愿它发生的事情,它们却依次而现。去年是这样,今年也一样如此。是谁在引发这些事情呢?既非马,亦非牛,马和牛只会听从人类的指挥吩咐而已,它们本身不会制造使人类感到困扰的事,困扰烦恼之产生,完全是由于人类本身的缘故。

  寒风中穿着单薄的夏衣,迎风而立,举凡常人都会受凉感冒。若是不想着凉生病,最好是穿着与气候相宜的衣着。人伤风感冒了,并非是寒风的过失,怪只怪人们自己不留心穿着罢了。

  所以,事有因,方有果。若是种下不留心、不仔细的前因,则事情不发生都不行。换句话说,应该发生的事,必定会发生。如果我们好好推敲这个道理,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如果你不希望发生那些事情,那么你我必须彻底地反省自己,是否存有这种马马虎虎、不小心仔细的态度。

  过去那些欠缺周详彻底的做事态度,尤其是凡事不在乎的人,首先,请彻彻底底地思量一番,好好地反省反省。为了你我,也为了这个社会。

  松下指出,守住中庸,就是守住幸福。

  在社会上常听到有人喜欢暴食暴饮。这是由于贪图眼前的利诱与欲望,而做出越轨的事。欲望本来是人性的一面,也是社会的自然现象,但贪得过分,或索之无餍,都非好现象。因贪得过分而犯下严重的错误,破坏了社会的安宁,不但令人指责,并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此人今后还会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害了亲戚朋友。

  因此最要紧的就是要“自律”。凡事不要做得过分或要求太多,也就是要秉中庸之道。这虽非一件易事,但应该努力修炼。其方法是借别的力量来控制自己,譬如语言、法律、权力,甚至武力。人类的历史,无异是上述事实的演变与重复,因此已引起不少的悲剧,这又是借外来的力量太多所致。因此最佳的办法是自己约束自己。人类今后向前迈进的,只有此路可行,因为这种方法是王道。虽然前途充满荆棘,但为了真正的进步,还是希望大家全力以赴。

  自己以为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你心理上有所刺激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