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197部分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197部分

小说: 辛亥之钢铁基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载湉面前,一名中年日本将领用娴熟的汉语说道:“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大日本帝国陆军明石元二郎大将,奉儿玉源太郎元帅之令前来营救诸位。”

载湉一头雾水,日本人?哦,对了,日本人在东门外设置了盟军司令部,那里还有一个大队的日本士兵,那么说起来日本人还没有走?他们来干什么?

“不知将军所说的营救是什么意思?”载沣问道。

“今日我军即将从蒙古撤退,辽西走廊的道路被华军阻断,儿玉源太郎元帅的意思是和皇族一起离开,进入蒙古后联系诸部,然后通过蒙古回到满洲,在那里满族皇族将在我们日本人的支持下恢复帝位。”

好事啊,载沣立刻将目光对准载湉,如此一来大清复国有望,皇族又可以掌握大权,回到龙兴之地后大不了仿效先祖重新入关!(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入京

ps:本来想写一章皇城根底下的傲慢,想想还是算了,以偏概全不是小白君(从此以后就改名小白,早知道就不叫黑兰度,直接叫白兰度)的作风。

令人惊讶的是载湉面对日本人的邀请犹豫不决,让载沣急的跳脚,再不走就来不及啦,说不定华军已经从唐山附近出发,下一秒就会开进北京城,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

“陛下,赶紧同意吧,回到满洲后你还是皇帝,我们一定尽心辅佐、重整河山!”载沣以为是载湉顾忌皇位,因此直言不讳道。

载湉是不想跑了,他想亲眼见一见吕梁,说几句话,到时候死而无憾。他早已灰心,根本不想继续争斗下去,跟着日本人回到满洲,损伤的还是华夏的元气。

“你们走吧,我不走了,我想见见吕梁。”

明石元二郎决不允许自己的计划出现差错,尤其是载湉,一定要带走。他朝手下使个眼色,一名军官会意,上前猛地击打在载湉脑后、并将其击晕。

“载沣阁下,请理解我的做法,现在处于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手段,一起离开要紧!”

不走也不行啊,这些日本人突然从和蔼变成凶神恶煞,士兵们拉动枪栓、一副一言不合就开枪的样子,容不得犹豫了。

皇族成员何止几百口子,在日本人的枪口下这些皇族来不及收拾行囊,就被赶着走到了北门,那里有几十辆马车等候,妇孺老幼上车后其余人步行跟随。走出北京城后发现日军已经集结完毕,只等汇合就要向北开进。

从山东逃回来的第二军余部、加上留手京津附近的日本军队,共两万一千余人浩浩荡荡向蒙古开进。至于能不能完好无损的回到满洲,那就只有天照大神知道了。

吕华的第一军晚了四个小时,第一军第一师抵达北京时紫荆城内早已人去楼空,主要是因为装甲部队需要等待后方的燃料补给,反而拖延了时间。京津地区的主要大城市都在一天内进入华军的掌控范围,尤其是天津。吕梁特别嘱咐注意保护在天津地区的几万名熟练工人,相比之下,他们是超过所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就算再不喜欢千年古都,吕梁都要从现实角度考虑京津等大城市的影响,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稳定北方的秩序就要从城市开始。

华军进驻京津后士兵们的刺刀可以让混乱迅速终止,不过具体的行政工作就不擅长了,吕华的精力还放在如何处理逃走的日军和北洋军上。与总参联系后,吕华接到命令。布置围堵从蒙古逃脱的日军的计划。装甲部队补给不易,吕华命令第一山地旅携带物资追赶日军,但不要过于深入蒙古大草原。位于承德和赤峰的陆战师被委以重任,他们将派出大量侦察兵搜索北方通道,一旦发现日军的痕迹、无比将其截住。不过吕华估计日本人不会走内蒙,而是从外蒙绕一个大圈,经********草原、穿过大兴安岭地区回到满洲,这一路至少三千公里的路程。也不知道日本人能不能熬下来。

事实上山地一旅进入草原后不久就追上了日军,几次交战后日军一触即退。不断退向草原深处。山地一旅放弃追击后日军只余五千余人,日军在战斗中被迫放弃了大量粮草弹药等物资,缺少补给的他们在联系当地蒙古部落时,与当地人发生冲突。满清退位后饱受满清折磨的蒙古人在大草原上掀起一股算旧账的风潮,蒙八旗土崩瓦解,被满清册封的王爷贵族也宣布与汉人满族断绝关系。势力最大的喇嘛们也大量还俗。

日本人在草原上购买当地的肉类不成,便采取暴力掠夺的方式,几个较大的部落消失在草原上后,激起了蒙古人的愤怒。他们组成十几支规模几百人的骑兵队,跟随日军左右。不时骚扰。日军抵达********时遭受蒙古人最大规模的攻击,四千多名骑兵手舞马刀冲向弹尽粮绝的日军大队。最终冲出包围进入大兴安岭的日军不到一千人,另外跟随前进的满族皇室剩余不到三十人,在大兴安岭中这些人又遭到了呼伦春族等山地猎人的偷袭。在1906年大雪纷飞的时候才回到满洲,不过此时儿玉源太郎早已中途死去,率领这支一百来人残兵的明石元二郎发现沈阳、长春等地已经被华军占领。终于通过死亡之路,却发现又回到原点,明石元二郎受不了刺激,当场自杀,其余日军士兵军官也当场剖腹!

另一个方向,京津地区分薄了吕华手里太多兵力,而且准备从天津登陆的运输船队还没有离开上海港,受限于兵力不足和补给短缺,吕华放弃了对袁世凯的追击。

占领京津并不代表着北伐结束,中原战场上还有一支北洋军重兵集团没有被消灭,段祺瑞率领的北洋军第一集团军盘踞在郑州以北,与华军第二集团军对峙。在开辟了徐州、山东、辽西三条战线后,华军没有能力继续在郑州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战斗,给了段祺瑞充足的喘息时间。不过现在另外三条战线上的战斗基本结束,后勤补给线也完全打开,囤积在郑州的作战物资也在增加,郑州战役的时机已经成熟。

山东战役结束后,华军第二军从聊城出发,攻占河北邯郸,截断段祺瑞北上的道路。徐州会战结束后休整几天的华军第三集团军从徐州出发,经商丘从东面威胁段祺瑞的防线。

“陛下现在抵达什么位置?”指挥部呢,段祺瑞、吴长纯等一种高级将领正眉头紧锁,从第二次北伐开始,这些人就没有开心过,沉重的压力让他们努力完善防御体系。只是在华军三面围困后,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华军完全可以从防御圈的空白处进攻,比如北方和东侧。

“无线电联系断断续续,一个小时前联系上一次,陛下和冯国璋已经进入大同,估计三天后就会抵达太原。”

“太慢了!”段祺瑞敲敲桌子,这满屋子里也就他可以表达对袁世凯的不满:“陛下怎能如此糊涂?十万苦力会将队伍拖死,我早就建议陛下放弃那些瓶瓶罐罐,他就是不听。冯国璋也是,怎么不劝劝陛下?”

“多说无益,将军,我们派出的部队已经抵达晋城、长治、太原等地,正在构筑防御工事。不过恐怕山西也很难守住,我们得早做打算,是不是继续派兵向西安方向移动?”吴长纯说道。

“来不及了,华军早已占据洛阳,我军要想西进,就得顺着黄河和渭水进军,中途肯定会被华军的侦察机和侦察兵发现。而且现如今我们第一集团军手里只有七万人左右的兵力,不能分兵了。”

段祺瑞等人不知道的是,决定发动郑州战役后,华军就立刻行动起来。第二集团军第三军从洛阳出发,攻占潼关,北洋军进入陕西的计划成为泡影。东侧的第三集团军攻击新乡、牵制北洋军注意力,第二集团军在黄河南岸集中一千五百多门火炮,对黄河对岸的北洋军阵地狂轰滥炸,将开战以来不能主动攻击的郁闷全部倾泻在北洋军头上。

持续一个小时的炮轰后华军给了段祺瑞十五分钟的考虑时间,要么投降,要么为袁世凯陪葬。强势的条件让那些高级将领们愤怒,却又无奈,华军有那个实力说到做到。此时段祺瑞仍没有放弃,命令一部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刻,以集结号为令,听不到集结号不能撤退,然后率领第一集团军主力逃之夭夭。

率部坚守的是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徐世昌上将,段祺瑞给他留下了五千人的部队和大量子弹、炸药等,但带走了所有的火炮和炮弹。

十五分钟后华军炮火再次袭来,躲在防炮洞中的徐世昌看着自己最心爱的两名手下,不仅感慨万分。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袁宫保已经被权力迷昏了双眼,要不自己也不会在袁世凯称帝时主动要求到第一集团军任职,现在段祺瑞跑路,自己坚守到最后一刻,也算不负与袁宫保多年的交情。不过这两个手下自己是在不舍得让他们送死。

“又铮,你是段祺瑞最信任的副官,为何不与他一起离开?焕章,你是第一集团军最年轻的团长,段祺瑞让你和他一起离开,你为何拒绝?”

站在徐世昌面前的徐树铮和冯玉祥一脸坦然,他们两是第一集团军最耀眼的两名年轻军官,却甘愿留下坚守阵地,徐世昌觉得临死前与这些青年俊杰聊聊天也很不错。(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伐结束

徐树铮与冯玉祥对视一眼,年纪较大的徐树铮回道:“将军不也留下来了吗?与其灰溜溜的逃走,不如与华军决一死战,也不枉当兵一回。”冯玉祥点点头,同样目光坚定。

“呵呵,北洋军里像你们这样纯正的军人不多了,打出白旗,命令全军向华军投降。”

“将军,咱们不是孬种,就算战死也不投降!”

“不,你们理解错了,这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作为军人守护的也不是自己的国家,而是政客的利益,战死并不光荣。吕梁雄才伟略(脸红),带领国家多次击败列强,这些都是我当年的志愿,没想到在华国身上实现。能看到这一幕我已经知足,加入华军吧,在那里你们才能发挥自身的才华。”

徐树铮和冯玉祥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徐世昌赶了出去,孤身一人的他掏出袁世凯赠送的手枪,苦笑不已,那些年轻人可以加入华军,自己却不可以。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选择民族大义还是兄弟节义,从来都是难选的命题,自己也不例外!

7月27日,郑州以北的北洋军投降,指挥官徐世昌上将自杀身亡,四千多名北洋军士兵走出战壕向华军交出武器。第三集团军接手阵地,第二集团军遂继续向北进发,追击逃窜的北洋军余部。

东部从邯郸出发的华军第二军西进,攻击山西长治,并于28日消灭防守长治的北洋军,迫使北逃的段祺瑞部折向西、渡过汾河后从临汾北上,试图与袁世凯汇合。“西狩”的袁世凯在8月1日抵达太原,段祺瑞部与冯国璋部汇合,两军共约十七万兵力。但弹药奇缺,补给不足,袁世凯遂命令部队就地筹措粮草,在太原附近构筑防御工事。

“关中平原被华军占据,陕北贫瘠。北上蒙古又多是戈壁沙漠,大军已退无可退。”太原城内北洋军指挥部,段祺瑞、冯国璋、吴长纯等高级将领围在地图四周,边上袁世凯身穿笔挺帅气的大元帅军装。但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目光呆滞,任凭手下们争论,一言不发,犹如鬼魂一般沉默。

“老子再也不想逃跑,就在太原和华军决一死战。十七万大军够华军喝一壶的,这些士兵就是咱们的依仗,等战事进入相峙状态,再向华军提出谈判要求。”吴长纯的表述基本就是所有高级将领的打算,但问题是如何让战事进入对峙状态,自己兵力充足,但弹药不足,这是最大的问题,总不能让士兵们都换上长矛大刀吧!

与袁世凯一样一言不发的还有冯国璋,他实在是受够了这些人。他们哪里来的自信与华军对峙?当初盟军六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万,看看华军才损失多少?人家有坦克装甲车,有无数的大炮和挥霍不尽的炮弹,有团结一致的军官、素质高超的士兵,凭借一个小小的太原,能坚守几天?估计不到一个星期大军就会因为粮草问题而崩溃。

不过冯国璋不会在这种场合提出投降,但是暗地里嘛,可以做的手脚就很多了。自己的第二集团军水泼不进,别人干涉不了,如果偷偷向华军投诚。配合华军解决这群余孽,那战后自己的好处肯定少不了!

聪明人不止冯国璋一个,在这个作战室内没有几个是真心想要抵抗到底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十七万大军是什么成色。哦不。只有一个人是傻的,段祺瑞上将正在向众人兜售自己的防御作战计划,看起来是真的想为袁世凯陪葬。

“根据情报,华军的主力位于太原以南。以太原为中心,在吕梁至左权之间设置第一道防御线,交城至晋阳之间设置第二道防御线。以古交、晋阳、寿阳为中心设置第三道防御线,另外迁出太原城内的居民,利用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