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重生之大业风云 >

第145部分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45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业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阿史那薄布把自己的大军分成三路:北路,由可贺敦的哥哥,“国舅”布拉俟斤统兵一万五千,沿伏尔加河向北;中路,阿史那薄布自领五万大军,渡过顿河,进入今天的乌克兰;南路,以俟斤阿鲁领兵一万,向南进入高加索地区。

    八月,进军到今天乌克兰第聂伯河东岸的阿史那薄布收到阿瓦尔汗国可汗的信,希望两国罢兵息战,愿意以第聂伯河为界,河东为突厥地,河西为阿瓦尔地。

    但是阿史那薄布嗤之以鼻。

    从骨子里,突厥人就瞧不起阿瓦尔………或者说是柔然人。

    当年,正是突厥人的反抗,使得称雄漠北的柔然汗国灭亡,可汗逃到北齐,北齐皇帝在突厥人的威胁下,不得不把避难的柔然王族全部交出,而突厥人当着北齐人的面,将柔然王族全部斩首,这才有了柔然人的残余西走,欧洲的历史中也才出现了阿瓦尔人。

    但是,一个消息,却不得不使阿史那薄布改变主意,同意了与阿瓦尔汗国的“和平”。

    在扫荡了阿瓦尔人之后,南俄草原、里海和黑海之间,除了西突厥,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可萨汗国。

    最初,对于阿史那薄布痛打阿瓦尔人,可萨人是带着一种坐山观虎斗甚至是幸灾乐祸的心态的………阿瓦尔人和可萨人,已经争斗了几十年。

    可萨人的地盘,相当于今天俄罗斯南部的达吉斯坦、卡尔梅克、斯塔夫罗波尔等地区,也就是北高加索加上顿河南部的草原。

    阿史那薄布派出阿鲁南征,可萨人就不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了。

    顿河以南,那是我的地盘。

    八月初,可萨可汗组织四万人的大军,在今天的斯塔夫罗波尔以北一战击溃阿鲁,阿鲁战死,西突厥军损失过半,只有三千来人逃回顿河岸边。

    八月二十五日,在回复了阿瓦尔可汗的“和平善意”后,阿史那薄布留下五千驻军第聂伯河东岸,自率主力南下。

    而可萨汗国的大军,此时也已经北上抵达了顿河。九月十五日,两军在今天俄罗斯的伏尔加顿斯克以西会战,西突厥军获胜,斩杀可萨军过万。

    九月,西突厥军进至可萨汗国国都巴伦加尔以北二百里。可萨可汗在国内动员了六万大军,又与阿兰尼亚(今北奥赛梯…阿兰、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拉恰伊…切尔克斯)结盟。可萨汗国原本没少和阿兰尼亚冲突,不过现在,可萨可汗表示愿意割让一部分领土给阿兰尼亚,并且说明了一个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完了,下一个就是你们。

    阿兰尼亚人被说动了,派出一万人的援军,而此时阿史那薄布只有四万人,却要对付敌人七万联军。西突厥军虽然骁勇,却也一时无法取胜。

    可是到了十月,形势突变,阿兰尼亚人反戈一击,可萨人猝不及防,在阿兰尼亚人和西突厥人的联合攻击下,可萨军土崩瓦解,可萨可汗战死,王子逃入山中。

    阿史那薄布眼见战场上无法取胜,悄悄和阿兰尼亚人达成了密约:

    西突厥人和阿兰尼亚人结盟;

    灭掉可萨之后,阿兰尼亚人可以得到可萨汗国南部相当于今天的车臣…印古什大部、达吉斯坦中、南部、克拉斯诺达尔南部、阿迪格在内的地区,比起可萨人承诺的,要大得多,而相当于今天的达吉斯坦北部、克拉斯诺达尔北部、卡尔梅克、斯塔夫罗波尔的广大地区则归阿史那薄布。

    给阿兰尼亚人的,都是高加索的山地,那里对以游牧为生的突厥人,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倒是北边的草原,更让突厥人心动。再说,阿史那薄布也明白,山地作战并不适合以骑兵见长的突厥人。

    然而,当阿史那薄布胜利班师,准备再度入侵阿瓦尔汗国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

    东部的三个俟斤,一死一降一逃:贺鲁战死,阿史那特逃到“汗帐”,哈拉降隋。

    大业三十三年(公元六三七年)五月,王世充、单雄信到了咸海边上筑城。为了对付西突厥人,王世充、单雄信向徐世绩………李靖奉旨回京,西域军务,便由徐世绩负责了………借兵,徐世绩接到朝廷旨意,选西域汉军三千、诸部军五千,“暂交”王世充、单雄信统领。七月,城池初现雏形,贺鲁、哈拉领所部来攻,被隋军击败,贺鲁战死,哈拉兵败被擒,投降了隋军。随后,王世充坐镇南城,单雄信率天平军………包括借来的兵马………主力一万五千以哈拉为向导西征。阿史那薄布留在东部的人口,大都是新归附的“被征服民族”,人心不稳,隋军招抚之下,纷纷倒戈,不过两个来月,东部三俟斤之地,全部归隋。王世充、单雄信等将各部首领都授给“县都督”(州都督是朝廷封赏的,王、单还不敢偕越),设十三个“县”,哈拉也在受封之列,归顺的当地人,有五六万众。阿史那特不敌,引兵民万余北走,去向阿史那薄布报讯。

    十二月,阿史那薄布领三万军马至恩巴河,单雄信的隋军已占河南之地,在今哈萨克斯坦的萨雷库姆一带筑“单于城”,突厥军长于野战,攻坚却是不行,围了十日,折损三四千人马,一无所得,退回恩巴河北岸。单雄信乃在单于城附近,筑十三堡,“环列于单于城东南西三面”,命十三部各以五百人守一堡,自领五千人守单于城,其余“使归南北城,备薄布袭之”。单雄信也是久经沙场,算得清楚,阿史那薄布攻坚不强,自己以万余人守一城十三堡,绰绰有余,人多了,反而粮草供应困难。

第二百三十章向西!向西!3


    大业三十三年(公元六三七年)正月,东都。

    接受百官朝贺,接见使臣的事情,现在都交给杨侗了,我抽得空闲,与后妃们一起在御花园里赏雪。

    时光流转,我身边的近侍宦官,如今已经又换了人,此刻,他正躬身向我禀报:“皇上,监国来给皇上和各位娘娘恭贺。”

    “唔,监国已经接见完各处来的贡使了。”

    “监国说,使臣们送来许多稀世奇珍,监国把他们送来,请皇上和众位娘娘过目,挑几样中意的东西把玩。”

    我对皇后笑道:“难得这孩子孝顺。唤他进来吧。”

    宦官应个诺出去,不一会,杨侗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挑担子的宦官。

    杨侗挨个见礼:“孙臣给皇祖父、皇祖母请安。”

    那小阿史那氏笑道:“这回又给我们带些什么稀罕的东西来了?”

    “骠国进贡的象牙佛像、天竺进贡的菩提经、倭国来的珍珠、西域来的碧玉……较之往年,倒也大同小异。”

    我挥挥手道:“列邦贡奉,图的不过是个心意,倒是无需强求什么珍异,你等且去选了,不过朕有言在先,一人只能选得三件。”

    众位妃子自行去选自己中意的东西,皇后却还在旁未动。

    “皇后不去选几件?”

    “些许玩物,有无也非什么大事,这几日少见了侗儿,臣妾想多看看。”杨侗监国以来,虽然日日向我请安,但后宫的确是来的少了。

    “既是如此,朕也不勉强了。侗儿,过会你再挑些出来,给你皇祖母挑出几件,连你沈家奶奶、湖衣奶奶那里,还有几个叔叔、姑姑、弟弟妹妹那里,回头一并送去。其他东西,依往年例,送入国库吧。”

    “孙臣记住了。皇祖父那里,可要些什么,孙臣一并备下。”

    “天子富有四海,当以天下太平为第一欲,些许奇珍异宝,算得什么?侗儿,大隋重器,将要交付你的手中,你须谨记,国用虽足,然帝王言行,乃天下表率,切不可奢逸太过。”

    “皇祖父教诲,孙臣谨记。”

    “朝堂之上,近来可有什么事情?”

    “回奏皇祖父,有件事情,孙臣不能不提。顺卫可汗阿史那欲谷,没有派使臣入贺。”

    “此子意欲何为?”

    “大将军徐世绩密奏,顺卫可汗在阿史那咄苾败后,曾言‘非我当日坚拒劼利,对阵近月,劼利何以速亡?隋天子遇我太薄’。显见是所得不如契苾,心生怨望。又,杜伏威大将军巡视漠北,言有暗探密报,顺卫可汗派出使者,结交突厥、铁勒多部,又请婚于回纥。”

    “即刻诏命回纥,不得许婚!”

    “孙臣领旨。”

    “密使大将军侯君集,领五千精兵,间行至北庭。使杜伏威领两万兵屯云中。着徐世绩晓谕戚何力(即契苾何力)、杨社尔(即阿史那社尔)暗中为备。再谕杨思摩(阿史那思摩)、杨大奈(阿史那大奈),与何力、社尔同。”

    四月,阿史那欲谷果然反叛,集结突厥、铁勒等部的一些部落,有十余万兵力,就是葛禄逻部,也有一些参与了叛乱,不过朝廷册封的可汗之中,只有北回纥可汗公开扯起反旗,响应阿史那欲谷。

    然而朝廷早有预备。五月,杜伏威、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大奈等攻击北回纥。隋军使出老招数………却是最管用的一招,与北回纥可汗的弟弟达成密谋,大军压境之际,突然在北回纥内部起事,可汗被擒,其弟被朝廷立为新可汗。六月,原东突厥境内的叛乱全数平定。

    至于西突厥方面,早有侯君集、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预加防备,阿史那欲谷几个月下来,地域日渐狭小,人口日渐减少。七月,阿史那欲谷领千余骑西走,在弩失毕部境内被当地首领截获,阿史那欲谷力战不能脱,举刀自尽,所余数百人皆为弩失毕部擒获。

    平叛后,朝廷下旨,废顺卫可汗,将其地部分分归契苾部和阿史那社尔部,又在今新疆塔城一带(阿史那欲谷汗帐所在)设置昆陵镇和三个屯田校尉府,隶属北庭都护,自中原移民两千余户。阿史那欲谷部众,大半分赏有功诸部,但尚有万余口(包括一部分东突厥的铁勒、突厥人和西突厥的葛禄逻人),我却另有打算。

    九月,朝廷下旨,以大将军侯君集“进封陈国公,领从二品兵部左侍郎(虚衔),世袭天胜军节度使”,督帅征募来的移民,包括其一些旧部共一万五千余人,连平定的突厥等部变民一万两千口,至西薛延陀(夷男)部以西安置。在乌拉尔山南端筑“天胜城”(今俄罗斯奥尔斯克附近)。

    我准备向欧洲吹响进军的号角了。

    其实,这样安置,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还是担心某些将领,将来杨侗难于驾驭。

    李靖不是问题,这个人的忠诚和谨慎,我是放心的。徐世绩,应该也还好吧,不过按唐书记载的话,李世民临死前还是疑心了他的,而他在武则天当皇后事情上的立场,也历来为史家诟病,我打算让他主管西域军事,第一,西域需要有一个将才;第二,西域兵少地贫,不容易掀起大浪;第三,西域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阿史那同俄这几个强部,都是直接听命于朝廷的,而高昌等处,又归西北道,有“文官”打理;第三,对于徐世绩自己来说,那边有他的封地。

    郭孝恪是徐世绩的“哥们”,不过此时已经奉旨调任铁勒都护将军,为朝廷看护漠北,并“调飞虎军一千五百随行”,使得徐世绩手上的飞虎军,还剩有三千多。

    苏定方是年青将领里的后起之秀,此时在为朝廷看护东北,论资历,他还比较浅,所以也不必担心。

    秦琼这几年其实已经退居二线,而且此人历来谨慎,又长期在“中央”,从不培植自己的势力。

    尉迟敬德、程知节,此时也都在朝中,并没有实掌兵权,不难节制。

    至于沈光,我当然是信任的,可是杨侗可能会担心………他到底是另外一位皇子的舅舅,所以,我当初安排沈光做杨侗微服出游的“保镖”,让两人建立“关系”,又明确将张耀明外放南洋,从而打消杨侗的疑忌。

    可是侯君集是个问题,史书上,他的下场是谋逆被杀,全家几乎灭门,还是李世民念其有功,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这样的人,难保将来不惹出什么祸患!思前想后,我决定跟对待李密、王世充一样,来个“外放”。

    另外一个,就是李世民了,把他怎样处置好呢?好歹,他也是我的女婿。不过暂时,还得让他处理“医改”的事情。

    侯君集还在西域,一万五千汉人移民便到了昆陵镇,侯君集连家都没有能够回一趟………朝廷说了,明年开春就护送其妻子儿女和他团圆,就奉旨“西征”。

    不过,侯君集还是挺高兴的………这回,是给他自己打天下。

    大业三十四年(公元六三八年)二月,侯君集建天胜城,三月,于城西数十里建成庆堡(今新特洛伊茨克)。

    有一个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