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李秀成 >

第9部分

李秀成-第9部分

小说: 李秀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响战斗力。不过,还有一些主观上的原因不能忽略, 

由于洪秀全紧急下诏召李秀成回京,当时许多将士, 

包括李秀成本人,都很不愿意,而且将士连日来奔波 

在各战场上,没得到休息,引起军心涣散,削弱了战 

斗力,不能形成统一的默契配合作战。 

       李秀成撤兵之后,天王对他的失败当着众臣的面, 

加以指责,并革了他的爵位,命他统兵渡过长江,向 

安徽北部进攻。李秀成此次同样怀着无奈的心情,调 

集数万兵马,冒着风雪严寒,渡江北上。派林绍章、 

洪春元、郜永宽等部将于12月8日从天京北岸九州 

出发,分路围攻清将李世忠的军营;一边率军日夜兼 

程,乘清军增援不及,攻下浦口、江浦,打开向北进 

军的通道。再向和州进攻,于12月21日占领和州, 

继续北进。李秀成并没有当即随先头部队进军,由于 

他时时挂念苏、浙一带的太平军战事,径自回到苏州, 

处理苏杭的军政要务。等他陆续调集陈坤书和黄崇发、 

吴如孝两军分别于2月27日、3月16日率军渡江 

北上后,才率领各将士随后出发,从含山、和州经过, 

 3月31日到达巢县,打算进攻安徽北部,以解天京 

之围。从巢县出发,进军到江浦县。江浦县守军是原 

太平军部将李昭寿(此时已投降清军改名为李世忠) 

率兵把守 。太平军一边围城,一边对江浦县进行激 

烈的攻击,李世忠战败,太平军当即攻下江浦。 


… Page 69…

李秀成传                                                           ·68· 



       4月9日,李秀成在石涧埠碰上曾国藩的驻军。 

曾国藩的湘军一个劲地固守营盘,严守不出战,欲以 

逸待劳,拖垮太平军。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此计果真有 

效。太平军连续攻击几天也没攻下。此时,由于连日 

来降大雨,军中疾疫流行。很多太平军将士受到传染, 

一病不起。眼看与曾军战又不成,攻又不下,身后清 

援军就要逼近太平军后路,李秀成经过分析,认为这 

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受腹背夹击,那太平军的形势将 

十分不利,便当机立断,从江浦撤军,率兵向庐江、 

无为州进攻。乘敌人闻声惊惧之际,迅速截断无为州 

的清军的后路。无为州守将李连捷接到指示,死守无 

为州。虽然李秀成对其进行猛烈攻击,杀死、杀伤大 

量清军,但仍未能迅速地拿下城池。曾国藩又调来援 

军向无为州增援。李秀成只好中途而废,放弃无为州, 

将矛头指向庐江。5月6日,开始对庐江发动进攻, 

没过几天,又有清将鲍超率兵前来增援。李秀成又被 

迫改变进攻对象,突击舒城,打败城中守军,于5月 

 10日率军到达六安。 

       李秀成原打算与扶王陈得才在此会军,但当李秀 

成军到达六安时,才知道陈得才已率军进入陕西,李 

秀成的联合作战计划已成泡影。此时,六安正值是水 

稻未成熟的青黄不接时期,同时李秀成所带军粮已所 

剩无几,当地居民家也很贫穷困苦,度日艰难。因此, 


… Page 70…

李秀成传                                                           ·69· 



军队的供粮就成了问题。 

       面对这种种困难,李秀成无法迅速解决,天京也 

在等候救援。他只好从六安回军。5月19日,开始 

撤军,途中经过寿州。寿州周围三百里,一片荒凉, 

主要原因是清将苗沛霖在此骚扰多年,烧杀抢掠,强 

征谷粮,胡作非为,农民纷纷逃走,使该地人烟稀疏, 

原来肥沃的土地尽是荒草或不毛之地。太平军撤到此 

地时,粮草将无,军士一路上以食草根充饥,沿途饿 

死了很多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太平军终于过了这是 

非之地,到达天长。 

       正在此时,清将曾国荃率军攻破太平军镇守的要 

隘雨花台;在巢县镇守的洪元春也被湘军鲍超部打败, 

被迫退出巢县;而在1863年5月,英国著名的“ 

吸血”舰队已经开到上海,很快就要到达天京江面。 

天京局势由于种种军事失利,立刻变得十分严峻起来。 

洪秀全急忙派人火速召忠王李秀成率军返回天京解救。 

       忠王接到命令后,当即收割沿途尚未成熟的稻谷, 

征集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虽然军中钱饷十分充足, 

却无法购得粮食。然后,就踏上了极其艰难的行军路 

途。军中一点点粮食,实际上还不够一半的行军路程 

所用,再加上一路上清军的堵击,事实上是远远不够 

的。在行程中,太平军只好忍饥挨饿,日夜兼程南进 

天京。经过二十多天的艰难行军,到达离天京仅有二 


… Page 71…

李秀成传                                                           ·70· 



百多里的长江北岸附近。但这最后的一段路程,更难 

前进。由于连日降下大暴雨,雨水淹没了长江以北许 

多洼地,成为一片泽国。太平军每通过这些不毛之地 

与沼泽,到达一处干燥的地方,就必须要击败驻守在 

那里的清军才能通过。这些清军粮食充足,军备齐全, 

又有众多的船只,占有有利的地势,他们像蜜蜂一样, 

成千上万地涌向太平军,死死地咬着不放,在路途中, 

饥饿劳累得奄奄一息的李秀成撤军,每到一处旱地, 

都要付出一批批太平军的尸体,这样惨重的代价一次 

又一次重复着…… 

      越靠近长江北岸边,太平军所遭受到的苦难更多。 

长江旁的一条条小河也成了太平军战士的葬身之地。 

他们为了过河,不能乘船渡过,而要游过去,这就是 

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清军军舰的炮弹攻击之下,残遭轰 

击……还有什么不幸比这些悲惨的爱国志士所处的境 

地更加可怕的呢? 

       由于饥饿,在近一个月内,太平军战士完全靠吃 

地上的青草和绿色的竹笋,甚至吃尸体充饥,暂时维 

持生命。在撤军的途中,太平军的前锋和两翼,不断 

地遭受凶恶的清军的袭击,成百上千精疲力尽的太平 

军将士遭到清军残酷的屠杀、任意的宰割。在太平军 

到达长江北岸时,已有几千太平军死在清军的袭击之 

下。几千人陷没在沼泽中而不能自拔,淹没在水中而 


… Page 72…

李秀成传                                                           ·71· 



不能动弹!什么人应对这一切生命的损失负责呢?是 

洪秀全的战略决策失误?是李秀成的无能?不,都不 

是!这是英、法侵略军的军事干涉,是英美侵略者把 

一批批杀害太平军战士的战略物资运送给清军所造成 

的 ,外国侵略者应对此负责任 。李秀成在以后写的 

  《自述》中也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干涉,清政府早已 

惨败而灭亡了。 

       渡江又是一个难题。清军炮舰几乎全部控制了天 

京附近的江面,太平军则只控制江北炮台和九华洲炮 

台,及该两炮台所控制的长江江面。而且,江面上的 

清军战舰不断地轰击这仅有的两个炮台,给长江北岸 

制造了很多危机。 

       当忠王军赶到江边,密集在江岸边,排列成长约 

五六里的纵队时,清军炮舰和炮队对太平军横加轰击, 

太平军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屹立在自 

己的阵地上,给敌人以同样顽强的抵抗。 

       最悲惨的是在太平军过江时,出现的一幕幕惨剧。 

许多身体过于衰弱,完全不能动弹的士兵,眼看就要 

到达目的地,他们为回到这里,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 

与血汗,忍受了多少痛苦,可现在却不得不留下来等 

死,即使有小部分士兵被救过江去,那只是少得可怜 

的几个;敌人无情的炮火向着这些拥挤在江边无援的 

人群轰击,炸死一排又一排人,一切都只能逆来顺受; 


… Page 73…

李秀成传                                                             ·72· 



渡江时,小船在江中眼睁睁地看着被洪水冲走,却无 

可奈何;对清军的进攻,残弱士兵尽管作着最后的殊 

死的拼搏,仍无济于事……忠王李秀成将自己的残存 

部队绝大部分安全地渡过江之后,才随军一同坐大木 

船,渡进天京城内。 

       这样悲惨的局面整整持续了二十天。一切可以得 

到援救的兵士全都渡过了扬子江,回到天京城内,他 

们重新投入友好、热烈的气氛之中。对岸,只留下九 

华洲炮台的守军和无数饿死或被敌人杀害的尸体。最 

后,似乎所有人都沉睡在死亡的寂静之中时,只有几 

个可怜的人爬到江边投入滚滚的急流里面,去结束自 

己的痛苦。在随后的日子里,那些死亡的太平军的尸 

体变成了一片寒光闪闪的白骨,似乎仍在诉说他们悲 

惨的遭遇和他们的功绩! 

       这支久经沙场的部队,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 

得到磨练,成为太平军的精华。刚开始撤退时,尚有 

可作战的士兵五万多人,此外,军中还有众多俘虏和 

其他随从人员。当这支曾有十几万人马浩浩荡荡的队 

伍回到天京城里时,只剩下一万五千人。这支几乎从 

来没打过败仗的军队,在这次回返南京的大撤退中, 

遭到重创。将士的自信和士气开始动摇。李秀成也深 

深感到,这次退军前后共损失数万太平军精兵,太平 

天国已岌岌可危了! 


… Page 74…

李秀成传                                                          ·73· 



                         五、苏州保卫战 



       当李秀成率兵终于回到天京时,浙江、江苏一带 

各州县的太平军守军接连不断地告急求救。洋鬼子和 

李鸿章率的淮军及左宗棠率的清军等,轻而易举地攻 

克宁波、余姚、嵊县、绍兴、金华、龙游、严都、温 

州、台州、高阳、平湖、嘉善等地。对这样极为不利 

的军事形势,李秀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次启奏 

请求天王,准许他出马到苏杭解决军事困难。因九帅 

曾国荃日夜攻击雨花台,京城一片惊乱,天王不准李 

秀成离京,以安定城内军民之心。后来,苏杭战事中, 

太平军又连吃败仗,形势越来越糟糕,日日派人飞速 

前来天京告急。李秀成实在受不了,又向天王奏请C 

 C苏州、杭州一旦失去,天朝的粮库就毁于一旦,太 

平天国将永远得不到安宁。我恳求天王让我出京,解 

救苏杭,我死也瞑目了 !”洪秀全见硬留李秀成不住, 

就和众臣向李秀成提出两个条件,也就是要他资助饷 

银十万两,才允许出去;同时,天王又限李秀成到苏 

杭四十天之后,立刻回到天京。如果银两不足或过期 

回不来的话,将对他依太平天国法律处理。李秀成迫 

于形势,没办法,只好将全家的金银、首饰等值钱的 

东西凑成十万两交给天王,其他什么条件都表示答应, 


… Page 75…

李秀成传                                                             ·74· 



总算能够出天京城了。 

       李秀成当即火速赶到苏州作战,当时苏州情况极 

为危急,高桥门已被曾国荃攻破,杨辅清弃城逃回东 

坝,李世贤也带兵绕往溧阳。在苏州,李秀成被洋鬼 

子缠住不得脱身,整天和洋枪、洋炮打交道。洋鬼子 

利用苏州河流多的有利条件,用战船运兵与李秀成作 

战。太平军虽然英勇,却难以一下子战胜洋鬼子兵, 

双方连续作战了几天,也未分胜负。当时苏州城内的 

守军谭绍光、郜永宽等八位将领,在清将的怂恿下, 

又见李秀成也难以取胜,自认为太平天国气数已尽, 

产生了反叛念头,合谋带领部下,杀死反对投降的幕 

王,献出了苏州城,向李鸿章投降。城府极深的李鸿 

章为了显耀自己的功劳,奸诈地杀死了刚刚投降过来 

的八位太平军叛将及士兵,将占领苏州城全部作为自 

己的功劳。太平叛军得到这样的下场。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