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李秀成 >

第1部分

李秀成-第1部分

小说: 李秀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名人传记 



              李秀成传 



                                   锦 多 编著 


… Page 2…

李秀成传                                                             ·1· 



                                  目 录 



序……………………………………………………02 

一、少年李秀成……………………………………04 

二、青年时期参加太平天国运动…………………08 

三、早期军事活动…………………………………17 

四、一破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20 

五、天京事变与桐城解围…………………………26 

六、二破江北大营…………………………………31 

七、三河战役………………………………………35 

八、二破江南大营…………………………………38 

九、进军苏常与嘉兴解围…………………………42 

十、第一次进攻上海………………………………46 

十一、安庆失陷……………………………………49 

十二、进军浙江……………………………………54 

十三、第二次进攻上海……………………………58 

十四、回救天京……………………………………65 

十五、苏州保卫战…………………………………73 

十六、天京保卫战…………………………………75 

十七、李秀成被俘及其《自述》…………………85 

十八、评价李秀成及其《自述》…………………91 


… Page 3…

李秀成传                                                            ·2· 



                                     序 



       无论在当时西方人眼中,还是在太平天国的对手 

曾国藩眼中,李秀成都可以算做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奇 

才。准确地说,自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以后,李秀 

成变成了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擎天柱。同时,历史也把 

他做为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推上了舞台。战争风云过 

后,他给人留下的是无限的思索和争议,一纸矛盾晦 

涩的自供足以让后人琢磨至今。 

       因此,写这本书时,本人无法将自己过多的评议 

穿插其中,为的是给读者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去思考。 

因为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历史是不同的。 

       然而做为一介学子,还是不免为李秀成掬一把同 

情之泪。做为旧式的小知识分子,李秀成无疑也和其 

他人一样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变幻的近代中国, 

恰恰给了他这么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然而悲剧的中 

心在于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时 

势造英雄,客观的历史条件使这些农民出身的英雄们 

的反抗变得天经地义,然而客观的历史又造就了他们 

谁都不会成功。英雄的头颅变成了历史缓慢前进的筹 

码。 

       记得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过 :“可悲的是这个 


… Page 4…

李秀成传                                                             ·3· 



时代仍然需要英雄,但更可悲的是,这个时代需要英 

雄,但却找不到 。”时代进步了,安逸的生活,足可 

消磨我们这群凡夫俗子的勇气和意志。中华民族产生 

了许多优秀的风流人物,现在它应该产生更多的风流 

人物,历史应当轰轰烈烈,而不是几许无奈与平庸。 

       但愿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把握住一些什么,但愿我 

们不要忘记为寻求中华民族幸福与安宁做出过贡献的 

人们。 


… Page 5…

李秀成传                                                           ·4· 



                          一、少年李秀成 



       李秀成,原名以文,后称李寿成,又改为李秀成。 

 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在广西梧州府藤县长恭里 

新旺村,父亲李世高,母亲陆氏,只生李秀成、李明 

成两人。 

      他的家贫寒、困苦。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也租 

不到半点田地,只得给地主做雇工和开垦山地种植一 

些吃的过日子,虽然年年从头到尾牛马一般地辛勤劳 

动,却还是食不裹腹,时常受饥寒交迫的威胁。 

       李秀成便是在这样一个穷苦家庭里成长的。作为 

一个贫雇农的儿子,在当时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 

然而,命运也给他带来希望之神,使他有机会学到一 

点文化,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一直使他受 

益匪浅。这是因为他的舅父是个村塾教师,在李秀成 

 8岁那年,他舅父把他带过去读了两年书。在他10 

岁时,尽管跟着他舅父读书不交学费等,但他家实在 

太苦了,不但供不起他念书,而且家里人口太少,缺 

乏劳动力,只好把他叫回来帮助父母解决家里的困难, 

他就这样中途辍了学,这真是贫穷的孩子早当家啊! 

       后来,还是靠他舅父的力,把他保荐到当地各个 

村塾去做帮工,使他能得到一些工钱回来分担家里的 


… Page 6…

李秀成传                                                             ·5· 



负担。他在村塾里一边做帮工,一边乘休息时间,看 

些历史典故。那时候,村里的学童,都是地主、富农 

的儿子,秀成在那里做帮工,就必须还得侍候他们。 

虽说都是儿童,但人家是人上人,自己是人下人。而 

他要保持这份工作,还要低三下四地去取得他们的欢 

喜,除了侍候这些少爷,整理桌椅和书本、扫地等事 

外,还得陪着他们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故 

地动他一下,打他一把,有时逗他哭,甚至,把他当 

马骑,或叫他做狗爬过他们的胯下。对这一切,他都 

逆来顺受。生活的经历给他划下了一条阶级鸿沟,深 

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在他心里埋下了深刻的阶级 

仇恨。 

       在李秀成的一生里,有一个突出的性格,就是“ 

外柔内刚 ”。“外柔”即他在外表、行动上表现得委 

婉、顺从;“内刚”就是做事坚强、果断。李秀成这 

种性格,早早形成于童年时在各村塾做帮工的时代, 

在那痛苦的、无时无刻不受人欺压的日子,尽管他尽 

量地忍耐,在外表上装得如何的软弱,但在他内心, 

时时表示出反抗与愤恨。他的性格就这样年复一年地 

磨炼而成。 

       在秀成的时代,私塾读的是四书、五经,除私塾 

读的经书外,常常有外地人背着书到各个私塾门前来 

向学童出售,大多是各种各样的应用书,其中以古典 


… Page 7…

李秀成传                                                         ·6· 



小说最受学童的欢迎。李秀成由于在村塾做帮工,有 

机会从教师或学生和他舅父那里借些书来看,再加上 

他已有两年学习的功底,又长期在村塾的特定环境下, 

耳濡目染,逐渐学会了写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章, 

所以,他后来写得一手《明顺》的本章。后在太平军 

中,他还随他的家庭教师学习了七天的天文知识,这 

对他影响比较大,在每次出征前,总是要看一下天象, 

选择吉利的日子出征。 

      少年时,对李秀成影响最大的还是《东周列国志》 

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演义小说。他把《东周列国志》 

读得很熟,他在自述里用的“不忿”等词汇,都是从 

  《东周列国志》中学习过来的。还有在《东周列国志》 

里叙述的越王勾践灭吴的故事,也一直影响到他被捕 

在狱中的行动。还有其中的“刚柔相济,相机而动” 

也一直影响他在村塾的少年时代,以及他在日后的所 

作所为。他还常常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为榜样教 

导将士和士兵。在李秀成一生军事生涯中,他用兵的 

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 专以智取 ”,“兵不厌诈”, 

这正是他从《三国演义》中运用过来的,还有他从童 

年开始形成的“外柔内刚”的性格在以后得到进一步 

发展和发挥,其原因也是跟《三国演义》的影响分不 

开的。 

      几年后,李秀成已经长成“小大人”了,因此, 


… Page 8…

李秀成传                                                           ·7· 



他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而且在村塾的头一年里,他 

的父亲因为过度劳累而病死,所以,家中的一大堆活 

儿都由他干,他不得已每天天未亮就起来,煮饭、劈 

柴、扫地,然后又匆匆吃过早饭,急忙赶到村塾做帮 

工,下午回来,又得上山锄地,种些粮食。后来,年 

龄太大了,就再没去村塾当帮工,而是承担起家中的 

生活重任。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整天上山干活, 

开荒种粮,砍树烧炭。尽管一年到头,一家人都累散 

了骨头,但日子还是非常艰难,稍稍碰到天灾、人祸, 

就会被寒冷与饥饿所折磨。但他没有向面临的重重困 

难低头,而是挺起胸脯向生活的恶魔搏斗,度过了一 

个又一个艰苦黑暗的岁月。正当他挣扎在无穷的黑夜 

的时候,前方终于来了光明…… 


… Page 9…

李秀成传                                                          ·8· 



             二、青年时期参加太平天国运动 



       1840年,因为林则徐等开明官员展开禁烟运 

动,抵制外国鸦片的贸易,触动了英国的利益,英国 

利用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向中国 

政府宣战,发动鸦片战争,企图以武力实施鸦片贸易。 

由于清王朝统治的腐败、官员的无能,在鸦片战争中 

遭到失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鸦片贸 

易再度在中国扩散,外国工业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其他列强看到清政府的软弱,法、美、俄等资本主义 

国家也随后纷纷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外国的侵 

略和鸦片、外国工业品贸易的冲击,破坏了中国经济 

发展的一般趋势,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破产,广大人民 

生活没有保障。而且清朝各级官员和地主为支付赔款, 

中饱私囊,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再者连年的自然灾害, 

各地贫民因饥饿和寒冷的威胁,反对压迫,纷纷起来 

反抗,为生存而斗争。在清王朝统治相对薄弱的两广 

地区的贫民自发起义更是如火如荼。 

       1843年,洪秀全在几次科举考试中失败之后, 

连连的挫折与打击,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他更清楚地看到清政府的无能。 

他的思想也由原来考取功名转变为痛恨清王朝,开始 


… Page 10…

李秀成传                                                          ·9· 



在心中酝酿起义之举,发誓推翻清朝的统治,并着手 

进行起义的准备。 

       为了组织起义队伍,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 

花县创立拜上帝教,和冯云山一同进入广西传教,经 

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对拜上帝教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 

成绩。到1847年,拜上帝教会众发展迅速,形成 

了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韦昌辉等人为领导核 

心,拥有两万多信教徒的教会,酝酿起义。 

       当洪秀全、冯云山来到广西平南、梧州、桂平、 

武宣等县,宣传教义、教规,教人敬拜上帝教时,广 

西农民起义已十分活跃,陈亚贵、张加祥、大头羊、 

山猪箭、糯米四、刘四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已连年 

抢劫地主、当铺的财物,分给贫穷农民,甚至还攻打 

城池。当地地主和清兵衙门联合起来,组成地主武装 

团练,与官兵一起,镇压农民起义。 

       李秀成由于从小以来,都在山地、村庄里干活, 

没出过远门,更不知道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所以, 

他到了26岁时,才知道有拜上帝教。后来,因为他 

看到拜上帝教的人有饭吃,不像自己食不裹腹的处境; 

同时当地的团练横行霸道,欺压和敲榨广大平民百姓,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