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汽车黑科技 >

第268部分

汽车黑科技-第268部分

小说: 汽车黑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凡愚当初直说给他放产假,但是产假可没说放多长……

    于是按照这货的打算,就是老板不叫绝不上班、在家当了五个多月的家庭妇男,本来肚子上八块腹肌,都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环境下变成被罩了一层肥油。

    但好在本事还没忘。

    李凡愚之前在公安局的审讯室见到刘铁牛的时候,特意留了个心眼儿,将那个联系刘铁牛的神秘电话留了下来。通过这个电话,柱子找到了那个负责单线联系的人。

    因为行动没有顾虑,而且手段野的很。先一步动作于刑侦人员展开调查的柱子,只用了不到三天,就揪出了幕后的主使人。

    。。。。。。

    李凡愚这两天非常郁闷。

    除了刘铁牛的事情之外,之前说服薛耀国取消了救市政策的后续也显现了出来。

    在救市政策流产之后,几乎除了那十二家与正信联合的车企之外,整个行业都在骂他。整车生产企业的股东们,现在是恨死了他李凡愚。多次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为“中华汽车行业里的霸权主义”,“产业毒瘤”。

    而云雀的老总钱戈,更是在一次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于李凡愚说服上面取消救市政策举动,评价称“如果这一轮的造车浪潮湮灭,中华汽车产业在曙光来临之前栽倒。李凡愚就是罪人,要对整个产业衰落的未来负主要责任。”

    对于这样的说法,李凡愚只能在微博上予以回击。

    要不是安宁再三嘱咐李凡愚这段时间要低调,不能再填新的乱子。以李凡愚的脾气,非得去跟他们丫当面对喷不可。

    不过这也让他有了一种联想;自己被人盯上,是不是因为之前在京城说服上头取消了政策的事情。

    毕竟一个政策对于这些车企来讲是太有价值的一个东西了,俗话不是说么;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很快,柱子的电话就验证了他的猜想。

    在得知是那些投机者想要干掉自己,意图搞垮正信联盟,让上面重新考虑救市的时候,李凡愚咬紧了牙关。

    他没想到,在这个以技术和生产力为王的行业里,还有这么愚昧和疯狂的人。

    “老板,要怎么解决?”

    “教训一顿,交官。”

    交代完,李凡愚便什么也不多说,冷冷的挂断了电话。

    跟聪明人较劲,他们即使会钻规矩的空子,但是还讲究规矩。跟这群即无脑又疯狂的人,李凡愚不想做太多的投入。

    太他妈拉低档次!

    公安局那方面,还在为跨地区调查做工作呢,接到自称是热心群众打来的电话,将涉案的嫌疑人信息全部提供过来的时候,简直日狗的心都有了。

    但是面对这一份详实,且有人证口供,甚至是银行转账等物证的证据,他们立刻展开了传讯。

    结果……还没等这边儿的刑侦人员审讯呢,那几个心理防线已经被柱子“打”开的车企老板就一股脑的全招了。

    于是乎,一个让人挠头的买凶杀人未遂案,就以这种方法破获。

    这件事情在小范围内磕死引起了轰动,毕竟一个行业内部的冲突上升到这个高度,不引起上面的重视都难。但是鉴于事情性质太过恶劣,所以上面特意交代了李凡愚,让他保持低调,不要把事情扩大化。

    李凡愚也不愿意把这么跌面子的事情说出去,于是似乎人人都达成了默契,这件事情就这么平息了下去。

    要说有什么波及嘛、也还是有的。

    那些对李凡愚和正信喷了好几天的车企都收到了上级部门的警告,一时间都乖乖闭上了嘴巴。

    世界,清净了。

    红色预警解除,李凡愚终于摆脱了两个恨不得蹲坑都得跟着自己进卫生间的夯货,重新回到了自由状态。

    不过饶是如此,安宁也张罗着给他配个保镖。

    拗不过关心则乱的笨女人、李凡愚无奈之下,把正欲回家哄老婆孩子的柱子调到了身边,当起了保镖兼司机。

    本来按照李凡愚的打算,之前在美国呆了俩多月,回来之后又马不停蹄的着手产业整合和宏光的研发。所以本打算在忙完之后,和安宁出去玩一玩转一转的。

    现在有了这个插曲,倒是什么兴致都没了。

    带着这种淡淡的郁闷,李凡愚只好有回到了研发中心。

    这边,柳青正在和王瑞忙的不亦乐乎。因为dvvt发动机技术,研发团队对于李凡愚是存在怨念的。按照他们的想法就是;这么高端的技术,为毛要用在一款微面上边儿!

    但是李凡愚已经将宏光作为一款战略车型发布出去了,所以就算是众人心有怨念,也没有卵用。

    但是这不妨碍这群二货私下里搞点儿小动作。

    比如现在,柳青就和王瑞二人,正在着手对宏光的底盘和悬架设计进行微调修改。

    王瑞一直以来痴迷车辆的性能改装,他的团队一直在以这个为课题。所以李凡愚才将a4a6a8的运动版车型研发交给了他,让他们自己去慢慢搞。对于性能提升方面,团队做了非常深厚的储备和钻研。

    所以对于车辆调校这一块,王瑞团队是非常拿手的。在当初迷你的时候,对既有设计进行微调优化就是他们团队负责。

    而柳青是在美国全程参加了f150的研发任务的,所以对于车辆承载性能提升这一方面,也算是有一定的经验。

    没有了稳重的徐复方居中坐镇,老张忙着督促整个车型的研发进度,李凡愚这几天又闷在集团不露面,简直就是山中无老虎。

    这俩货碰撞到一起,本着“一款出色的发动机首发搭载在微面”上的怨念,和之前李凡愚又针对低端mpv要适应多种复杂路况,底盘功力要做足的方针。一拍即合,直接对把原本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将迷你的毛虫悬架上特有的弹簧结构,移植到了宏光原本的五连杆悬架之中……

第490章:挺起你们的脊梁骨(求订阅!)

    在正信的研发团队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之后,李凡愚是乐得让众人对从空间之中兑换出来的原车型,进行一定程度优化和改进的。

    基于这个心态,对于研发过程中一些有益的改动持支持态度。

    反正车型完成设计之后是要进行测试的,在不影响车辆安全性的情况下,适当的优化和针对原设计的改动,有利于增强正信的研发实力和研发团队的积极性。

    所以在了解到柳青和王瑞的动作后,他便没说什么。

    但是……

    这俩货见凡愚默认还蹬鼻子上脸了,俩人一合计,竟然找到了李凡愚,说是要对宏光的内饰和外观也进行优化!

    这就不得不叫停了;宏光从本质上来讲是要走量的,既然是走量就不得不考虑到成本问题。做太多的提升,把成本搞上去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宏光的定位摆在那里,它就是一款针对低端大众市场的车型。

    太过粉饰,曲高和寡。。。。。。要不得!

    所以针对这一点,无奈的李凡愚只好将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叫到一起,给他们开了个会。

    再次给他们明确宏光的定位和对于集团发展的意义,并且重申了这款车型的研发原则做好根本,把诚意放在车型本身上。不要看重所谓的面子和逼格。

    正信这次要做的,是一款让消费者能用的好,用的久,用的实惠之车!

    听到这一番话后,老张简直不能太认同、

    回过头来就发动了人师**,好好的教育了众人一遍。

    被他洗了一遍脑,众人终于消停了下来。

    柳青和王瑞乖乖的针对底盘进行了优化,借鉴了f150上的经验,小幅度提升了宏光的后桥承载能力。内饰虽然不能更改,但是仍然协同博园公司的研发员,在材质上下功夫,增强了座椅设计,提升了座椅舒适度和整体乘坐感。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成本可控的原则先进行的。

    将有差一点儿走偏的研发进程扶回了原位,李凡愚便放下了心展开了出巡。说的出巡就是去那十二家联合车企,去看一看生产线整合升级的情况。

    之前,以西工大那群已经在正信生产线里实习了四个多月的学生为基础,由去美国参加了f150生产,将oem的生产体系模式了然于胸的技术工程师带领所组成的团队,已经在逐家的对这些厂子进行生产线改造了。

    这一回的产能升级,正信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正信自己的生产线也还在改造之中。对于这方面没有什么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放心不下的李凡愚决定要去实地看看。

    按照他的计划,对于这些厂家生产线的改造是有层次进行的。

    考虑到厂家数量很多,改造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按照正信一贯的研发速度,怕是宏光很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内就完成研发工作。

    所以在专家小组出发之前,李凡愚定下了先大后小,先近后远的优先原则。力图在宏光完成研发审核之前,完成一到两个距离正信较近的大厂,以便宏光的上市进程可以无缝衔接,不至于耽误试生产和生产任务。

    基于这个原则,专家小组第一站就到了距离天城最近的一家整车制造厂淮成汽车。

    淮成之所以叫做淮成,是因为地处淮水起源的桐柏山左近,距离桐柏县不到一百公里的成县。

    这其实也是一个老厂了,前身是淮成钣金厂,一家国营企业。但是在九十年代初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中,被当时的厂长承包变成了私企。后来钣金厂失去了国家项目订单,厂子一度面临倒闭。当时的厂长见摩托车市场火爆,就做起了摩托车制造生意。

    后来随着国情变化,摩托车生意也逐渐没落,厂子就花大价钱引进了汽车生产线。但是一没研发能力,二没技术支持,再次差点儿倒闭。直到后来大宇汽车进入中华,这家厂才靠着给大宇做代工活了下来。逐渐攒了些家底儿,弄了条还算马马虎虎的生产线。

    因为生产设备是一步一步补充添置的,所以淮成的这条线情况很复杂;

    焊接铆接机器人也有,焊接铆接手工工位也有,装配台也有,靠着技术工人手动装备的工位也有。总而言之,就是九十年代和现代生产技术都混合在一起了,一切目的以能造出车来为基准。

    总结了现有生产线的情况,正信小组针对现有情况进行了调整。对于一些混在的工位进行重新安排整合,又建议补充了一些国内有售的自动化的生产设备。

    当李凡愚到达的时候,正赶上厂里热火朝天的时候。让他意外的是,另外十一家车企的老板,也都在淮成厂。

    淮成厂的办公室。

    当李凡愚问起生产线改造的进行情况时,淮成老板老俞连连竖起大拇指。

    “李董,不瞒你说、看着这些技术工程师,老俞我脸上烧得慌啊!原来咱想的是只要做出来的车子合格,不费工不费料就成了。虽然有意识的去规整,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生产线还是正规不起来。

    这些工程师一来,咔嚓咔嚓一顿评估加规划。从生产流程到检验流程,再到各工位的顺序都给捋了一遍,虽然现在升级还没完成,但是按照他们做出的计划书来看,可是比咱之前的产能强多了!”

    李凡愚哈哈一笑;那必须是强多了,不然大动干戈搞它干什么?

    他点了点头,笑道:“咱们搞工业的,就得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提升。你也不用臊得慌,别看正信发展到现在呼呼幺幺的,但其实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太多太多。

    就拿我之前去美国来说,美国那边的分公司收购了一家叫做oem的整车制造公司。他们的生产体系是把检验和生产按照科学的顺序掺杂到一起,生产线上汽车从头走到尾,在生产过程中就完成绝大部分的检测。

    对比国内正信先生产再检验的方式,是又省心又省时。当时看到那条生产线,我脸上也烧得慌。

    其实咱想啊,这方法挺简单,没啥稀奇的。但是就是一套看似简单却非常合理科学的方式体系,却是我们欠缺的。所以我派人学了回来。现在对你们厂的产能升级,也是以这套体系模板进行的。”

    见到众人脸上的欣喜,他又接着道:“说这些话,不是为了给各位宣扬美国怎么怎么好。而是想借着这个,跟各位说点儿掏心窝子的话。”

    众人见他有话要说,忙做洗耳恭听状。

    李凡愚笑着摆了摆手,“别这样,咱就当朋友之间的闲聊。”待众人放松下来,他舒了口气,“大家伙也知道,咱们十二家车企联合起来的事情,遭到了其他国内车企很强的抵触。其实把你们联合起来,我没有要独霸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