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汽车黑科技 >

第250部分

汽车黑科技-第250部分

小说: 汽车黑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v8版本则轻松的装了五卷,到了第六卷的时候起步吃力,极限载荷约6000磅!

    v10……没测出来。

    为什么没测出来呢?装了六卷钢材之后轻松松松起步,在往上装……后桥减震倒是还没到底,但是车厢放不下了……

    要知道,六卷钢材四吨多啊!

    要是不计算超载的话,都特么能当中型货车用了载重能力妥妥的!

    眼见着研发工作大势已定,李凡愚便同刚刚完成了专利申报的梅森一起,研究起了f150的下线上市营销计划。

    与此同时,斯图尔特那边也已经完成了《topgear》渠道的事情。

    经过反复的筛选,他放弃了几个电视台的邀请,最终选择了谷歌旗下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

    youtube这个网站其实李凡愚并不陌生。

    这个网站建立于2005年,从开始单一的社交性视频网站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艺术动画,运载工具,喜剧短片,娱乐消遣,音乐欣赏,博客社区,人类言行,宠物动物,科学技术,体育运动,旅游名胜和网络游戏等十五个大分类,平均每天视频访问量高达一亿人次的庞然大物。

    在看到了《topgear》第一季第一集的样片后,youtube的编辑部就对这档主持人风格独特制作极其精良,且逼格高到简直没朋友的汽车类综艺节目深感兴趣。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谈论之后,决定以一集一百万美元的价格买断网络版权。

    面对这个价格,斯图尔特非常果断的拒绝了。

    要知道,《topgear》的单集制作成本已经达到了五百万美元。一百万就想买断网络独播权,这有点儿便宜啊、

    于是在经过和李凡愚的沟通后,他提出了五十万美元每集的优先播出权,但是按广告流量分成的要求。

    要知道youtube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北美在线视频广告市场的巨头。其主要的业务收入,就是凭借高质量高传播度的视频来投放广告获取收益。

    这个提议,其实倒也在youtube的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汽车综艺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冷门类别,虽然眼前的这档节目极具特点,但是到底观众买不买账仍未可知。

    一百万美元一集买下来,肯定是有一定风险。现在这种类似于合作的方式,倒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

    于是在争争讲讲一番,未得到斯图尔特让步的情况下,也就这么签下来了。

    得知节目已经签约,搞定了渠道。还在墨西哥浪的克拉克森立刻带领摄制组返回到了美国,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那座刚刚完成整修的影棚里,将除了外景之外的部分补完。为此,李凡愚还特意从f150的研发收尾之中脱身出来,在节目里客串一下,当了一回全身覆盖在头盔和赛车服下的“尸体哥”试车员。

    很快,众人就将第一集的全部内容整合完毕,投送到了youtube。

    在第一集里三贱客为了省事儿,在克拉克森的提议下。评测车辆的环节,直接将李凡愚还没有拍卖出去的那几辆绝版老爷车拉到了节目里,并给予了最真实的评价。

    而在外景环节,这三个货则一人拿了一千美元各自买了一辆而手车,用三辆老掉牙的家伙完成了穿越北美的创举!

    一路上,他们经了在四下无援的大戈壁上抛锚,在马里兰州汽车旅馆追捕偷走摄像机的小偷,在墨西哥边境遇到贩药份子。甚至在途径墨西哥州的时候,詹姆斯还差点儿被蛇咬伤。

    种种艰辛,都付诸到了这一集之内。

    结果,在编辑们看过第一集之后,便被这档别出心裁的汽车类综艺节目深深折服。经过一系列的优化剪辑后,直接挂在了“运载工具”板块的首页上。

    可是起初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节目投放后的十二个小时,观览流量才仅有一万多人而已。面对这个结果,负责签下《topgear》的总编卡尔森心里直冒凉气。

    甚至在跟斯图尔特通电话的时候,还充满感激的致谢谢谢斯图尔特提出了分成的方式,为网站避免了损失……

    但是!

    在观看过这档简直酷到爆的节目之后,第一批的观众们疯狂了。

    虽然只有一万多人观看,但是在当天,facebook上关于汽车的话题里,近乎有三分之一都在转发《topgear》的内容和节目截图!

    在这样的口碑宣传之下,youtube上关于《topgear》的搜索和观览量飙升,仅仅在二十四个小时之后,第一集的总点击量就达到了六十五万!(未完待续。。)

第456章:奇货可居(求订阅!)

    “这是我见过最疯狂也最酷的汽车综艺节目!”

    “天呐,看过这个视频之后,我怀疑这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而是一部好莱坞公路电影!”

    “在youtube上看视频已经有好几年了,我还从来没看过这么高清的网络节目。摄影师和节目的导演都是好样的,采用了高速摄影集,不惜用大量的航拍展示速度和景色,整档节目的清晰度堪比纪录片,视觉效果直追好莱坞大片!”

    “我想问问,这个节目的现场嘉宾资格该怎么获得?想去现场看一看!”

    “我很想知道,横跨北美的那个部分是怎么拍出来的?视频里那段驱车追捕小偷的长镜头,简直就是电影追逐戏的典范!”

    “哦朋友们,你们都被节目超清晰的视觉给吸引住了,我反而更在意三个主持人对汽车幽默且一针见血的评论。另外感谢上帝,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节目之中那几辆古董级别的老爷车!”

    “这三个英国人确实很有意思;对于汽车的点评很中肯,对于优点能不惜溢美之词,对于缺点又毫不留情的批判,这样客观公正的主持人和汽车栏目我从未见过。这样做节目,难道他们不想靠着广告和赞助费盈利么?”

    “nonono,你们都只看到了表面,依我看节目最后那个赛道测试的环节才是精髓!我特别想知道那位带着头盔的试车员是谁!能把一辆买菜车开出这样的速度,必定是一位拥有极高水准的车手。依我看来,肯定是哪个大奖赛的冠军车手被节目组拉过来了!”

    “哈哈!我也对那位stig很感兴趣,你们注意到了没有,他把那辆vda紧凑级别的小车开出了220码的速度,这是高于vda的极限速度的!我很好奇他究竟是怎么才做到的!”

    ……

    短短时间之内,《topgear》就收到了近五万条的评论。凭借在车迷之中的超高热度,以几乎秒杀的势头干掉了《carlife》,《myracing》两档汽车节目,登上了“运载工具”板块的头把交椅。

    而在得知这档节目将以周播的形势,持续播出十集的时候,观众更是兴奋异常。纷纷在视频的评论区留言,表达了对这个节目的喜爱,期待第二集的想法。

    这以下,之前负责签约的总编哭了。之前是他同意与斯图尔特签订分成协议的,现在看来这简直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仅仅是第一集播出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按照目前的这个热度,《topgear》的单集流量分成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万美元。

    鉴于现在的这个热度,他已经没办法估量出如果整个节目的第一季播出之后,将会带来多大的流量,分给斯图尔特多少的分成了。如果按照流量一集增长百分之二十来算,除去首播权的费用,一季下来youtube就将付出近两千万美元的分成!

    而且讲道理,百分之二十的流量增长,实在是一个太过保守的估计了。

    虽然这档节目火了网站也有收益,但是因为当初对于这档节目的低估,让网站平白让出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收益。当然,这还是以现在这个热度来算的话,要知道通常来讲节目的热度是随着集数的增多而增加的、

    其实这还不算啥、一千五百万美元对于youtube来讲并不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何况节目越火,他们赚的广告费也就越多。

    但是让他们担心的是;现在网站手里没有版权买断,如果第一季大火的话……第二季的首播权也肯定会水涨船高、那个时候,如果斯图尔特不傻的话,很可能会凭仗节目的热度重新提出版权价格。

    到时候,如果网站不花钱揽下节目版权,他们很有可能带着热度带着用户转投其他网站或电视台的怀抱。而想要把这档节目留在网站,就得做好大出血的准备。。。。。。。

    那个时候,用奇货可居来形容这档节目可能一点也不为过。。

    可以说如果能保持现在的这个关注增长趋势。《topgear》第二季或许有一定的可能,成为近年来除了《美国真人秀》外最大的网络节目ip!

    几家欢喜几家愁。

    得知了节目大热,斯图尔特特意在斯普利斯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功宴,专门给李凡愚打了电话请他过去参加。但因为李凡愚此时正忙于f150的项目收尾,调试性生产以及推广运营等诸多事情。实在脱离不开之下,便通过视频的方式对节目组表示了祝贺。

    他这两天可真是忙的不行不行的了;分公司刚刚建立,虽然在梅森的负责下业务进展的都不错。但是因为人手少,运营方面和研发团队的对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很多时候需要他亲自居中协调。

    试生产现在正在进行之中,在来美国之前就得到了李凡愚指示的研发团队,和动力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们只留下一小部分人完成项目收尾,便一头扎进了生产车间。

    经过这一段时间有意无意的维持交情,oem部分的工程师和工人早已经把这些货当成了自己人。

    于是凭借这样的关系,一群正信工程师疯狂的汲取着oem的生产技术和体制体系。

    而李凡愚见偷师计划顺利执行,便又将精力放在了f150的宣传准备上。

    可以说f150完成研发的这个时间点是非常好的,正好赶上了《topgear》第一集播出完毕大火。相信再过一个星期,等到第二集播出后,便可以完成全部的审批工作,正式面向市场。

    因为考虑到增强品牌影响力,带动旗下车型销售这一点,f150被李凡愚囊括到了奥迪的品牌里面,所以仍然采用pcm的销售渠道。

    在基础广告投放方面,pcm自会负责。

    但是经过之前奥迪旗下几款车型的冷淡,李凡愚已经没办法对他们抱有太大希望了。

    李凡愚看过之前pcm方面对正信旗下几款车型的推广案,倒不是说他们不专业。只是他总觉pcm对奥迪的推广工作,有一种“这孩子是放我们家代养”的不走心。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这一回自己倾注了大量心血的f150,李凡愚觉得只有靠自己才最可靠。

    所以在与分公司的一群中高层研究了之后,他决定先一步派人手去cpm方面监督协助推广。另一方面,则是打算借助《topgear》现在的热度,进行f150的植入广告。

    为此他冥思苦想了一整天,才找到了一个既附和《topgear》节目内容风格,又可以很好的将f150性能和卖点宣传出去的点子。

    在心里思索了几遍,感觉没有问题之后。他直接从生产线那边调拨了一辆f150v8版本,然后雇佣了运输公司,把自己连同车子一起邮到了科罗拉多斯普利斯。

    在那里,他要借助《topgear》,给f150做一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测试。(未完待续。。)

第457章:别拦我,我要拖飞机!

    为了赶时间,李凡愚直接搭乘了运输公司的货机赶到了科罗拉多斯普利斯。货机的舒适性跟客机可特么不一样,坐在装满货物的机舱里,感受着那个空军退役且有酒驾嫌疑的飞行员牛掰的技术,他差点儿没把昨晚上吃的晚餐给吐出来。

    好容易到了地方,又换乘卡车经过了四个多小时的跋涉,才终于到达了《topgear》的大本营位于斯普利斯附近的那座废弃机场。

    三贱客在第一集节目热播之后便开展了紧张的赶制,对于《topgear》每集一个小时时长,且有大量外景部分的节目来说,周播这个节奏绝对不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制作时间。

    所以即使是节目的投资人,大老板李凡愚亲临,他们都没有时间去接机。

    赶巧,在李凡愚到达大本营的时候,他们正在进行第二集场地部分的拍摄。

    因为节目大火,节目组收到了很多观众提出的场内嘉宾的请求。于是在第二集的拍摄之中,现场聚集了来自全美各地的三百多位汽车爱好者。

    李凡愚将f150卸车,停进了一处原本用作停放飞机的大仓库里之后,便来到了拍摄现场。

    此时的三贱客,正在机场跑道改建而成的试车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