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 作者:汤晓丹、蓝为洁_2 >

第20部分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 作者:汤晓丹、蓝为洁_2-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汤沐海模式”






“汤沐海模式”

  汤沐海趁回北京指挥音乐会之机,与中央乐团李德伦先生等达成协议:每年规定一定时间回国指挥中央乐团音乐会。乐团除为汤沐海安排住房外,还向汤沐海支付特批的月薪。汤沐海的职务为中央乐团常任指挥。

  汤沐海的其余大部分时间继续留在国外实践,收入归汤沐海个人所有。同意汤沐海用四个经纪人。

  为了慎重,李德伦先生还上报文化部批准。为此,新闻媒体大肆宣传为“汤沐海模式”。李德伦最近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还说,汤沐海在外面脚跟站稳了,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回来帮助我们提高,是好事。汤沐海每次回国开音乐会,新闻媒介都有专门介绍,尤其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栏、《人民政协》等。

  从此,汤沐海虽然有四个经纪人帮助他把演出日程定得满满的,但是回国演出时间雷打不动留出来。

  因为有了汤沐海来去自由的例子,中央乐团的孟昭林就打电话邀请定居海外的一位著名钢琴家回北京演出。那位钢琴家是十年动乱中出走的,心里不踏实,反问孟昭林:

  “如果开完音乐会把我扣起来怎么办?”

  孟昭林赶紧以汤沐海为例:

  “你看汤沐海吧,每次回来,不都顺利出去吗,谁把他扣起来。”

  或许因为家教的缘故,或许因为汤沐海与新中国同龄,他从不怀疑来去自由。记得1989年5月中旬,那么特殊的国内形势,汤沐海仍按约于5月30日从莫斯科回到北京。当然形势所迫,那年音乐会没有开。第二年上他又按时回到北京。音乐会在海淀影剧院上演,时逢6月4日,音乐厅内外,空气都很紧张。汤沐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排练、演出。剧场反响格外强烈。虽然没有登报售票,场内仍满座,秩序井然。

  有的老朋友去后台看沐海,见他大汗淋漓,情绪高昂,非常吃惊地问:

  “你怎么还敢回来?”沐海笑着反问:

  “为什么不敢?我不是回来了吗?”

  那晚,后台相继到了不少各国驻北京的使馆官员,连当时尚未与中国建交的以色列的文化组长也到后台祝贺。因为他们都知道汤沐海在他们自己的国内拥有广大观众。

  汤沐海热情地把各国官员介绍给李德伦、孟昭林……

  那晚,文化部新上任的两位副部长特别高兴,对着满头大汗的指挥家汤沐海说:

  “您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三台摄像机把后台来来往往的祝贺人群作了摄像记录。珍贵资料保存在我手里。那次,沐海碰到特殊情况,那就是英若诚副部长在他回国的前一天离任了。当孟昭林告诉沐海后,沐海马上对老孟说:

  “去年我回国,他请我吃饭了解情况。这次我请他,老孟你去代办。”

  “哪些人?”老孟问。

  “还是去年同桌的几个人吧!地点由他定。”

  老孟与英若诚通过电话后,有些着急地对沐海说:

  “他定在王府饭店,那里要付兑换券。”

  那时兑换券价值高出人民币50%。老孟担心花费太多。

  沐海笑着回答:

  “兑换券就兑换券。因为他不当副部长了,所以我一定要请他,这是心意,是友情,是感谢他对海外人士的关心。”

  至今,汤沐海还很怀念老文化部长王蒙。他对记者说:

  “我回到北京,他总要找时间同我谈谈,当然是了解些情况,也征求我的意见。这对发展祖国音乐事业有好处。”

  有一次,王蒙部长请沐海吃饭,知道我也在北京,执意邀我也同去。餐桌上,他亲切待人,用词平和,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汤沐海模式”红红火火了几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没有舆论提起了。不过我仍然认为与中央乐团达成那个协议,是汤沐海一生中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那一阵子,许多旅居国外的朋友想像汤沐海一样来去自由。他们在国内的家属纷纷光临寒舍,仔细询问如何才能像汤沐海那样来去自由。为此,我曾经暗中向李德伦先生讨教。他的回答很简单:

  “第一,要在本专业国际竞争中名列前茅,有实力穿梭往来;第二,在国内要有单位作支撑。”

  李德伦先生坦诚而又风趣地补充了几句:

  “要做到这两点,很难很难。我们从前也这样追求过,但办不到。在国外学习期满,只好乖乖回来。汤沐海是幸运的,碰上改革开放,总形势对他有利。”

  听完李先生充满感情的谈话,我忍不住也说:

  “多亏碰到您这样能理解、有胆识的前辈,否则他也是空想。”

  李先生嘿嘿直笑。

  1984年,是汤沐海最忙碌的一年。首先是他在德国境内与许多大乐团合作多场音乐会,多次录音。比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汉堡NDR乐团,斯图加特SDR乐团,科隆WDR乐团,还有汉堡、波恩和慕尼黑等城市的歌剧院乐队。

  德国的音乐界朋友很喜欢汤沐海指挥他们的乐队。有次,慕尼黑歌剧院乐队队长来中国旅游。因为是自费,汤沐海写信要我们热情接待他。他到上海后真的叫了辆出租车,拿着沐海写的中文地址到了我家楼下。他的英语不错,正好汤晓丹在上海,两人能直接交谈。他见我家住房比较宽敞,提出来想住我家。我急忙拿着他的护照到出入境管理处去代他登记。

  那位德国客人,每天清晨很早起来,伏在我家阳台石栏上,目不转睛看楼下小弄堂里妇女用竹粗刷洗马桶,惊奇极了,问老汤:

  “那些妇女在洗什么?”

  老汤只好回答:“清洁用具!”

  “中国人真爱卫生!”他赞美着。

  后来,他提出要买中国工艺品。刚好我的好朋友董蕾精工细作完成了好几幅准备开个人画展用的“丝线画”。董蕾拿了几幅让他挑。他挑了一幅极高雅的“小巷”问:“多少钱?”

  董蕾回答:“你是沐海的朋友,我是沐海妈妈的朋友,送您作纪念。”

  “在我们的观念中,艺术品是有价值的,不能送。”大家都笑了。他拿出好几百马克,董蕾象征性收了200马克。他很高兴,临走时说:“无法表示我对你们盛情接待的感谢,只有回德国对沐海更好些。”这正是我们的期望。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汤氏兄弟向艺坛巅峰挺进






汤氏兄弟向艺坛巅峰挺进

  最近15年,汤沐黎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地众多油画爱好者的瞩目。这是汤沐黎本人早已料到的。

  而今,汤沐黎除了与原英国的油画收藏家保持亲密的合作关系外,更多的时间是参加美国的商业性画廊活动。在商品经济社会,商业性画廊是广泛吸引新老油画爱好者、新老收藏家、新老油画鉴赏家的高雅场所,同时,也是画家的最有力的社会宣传手段。参加商业性画展,不仅可能收到极佳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有鉴赏者义务为其推荐。汤沐黎的画形成预定热潮。

  康奈尔大学最显眼的场所都挂著有永久性陈列标志和汤沐黎亲笔签名的巨幅油画。这引起到该校参观的社会名人关注,他们纷纷打听汤沐黎的电话,请求为自己的机构和机构的功臣画像。

  曾经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许多人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显赫人物,其中有国家领袖、银行巨头、房地产大王、著名科学家等。在该校举行校庆盛大活动时,这些人纷纷出席。有的人在看到自己引以为豪的母校到处都有巨幅油画新作永久陈列,并且出自汤沐黎一人之手时,十分兴奋。他们把汤沐黎当作他们歌颂母校的代言人,找到他握手致谢。有的最后还恭请汤沐黎安排时间为自己画肖像。有位年过七旬的公司董事长对汤沐黎说:

  “我年轻的时候,只晓得埋头奋斗,几乎连拍照片的时间都没有。现在,事业算奠定了基础,也发展了,许多事我让副手去操劳,可以挤出时间了。您一定帮我画张像,作为传家宝、传世宝。您可能真不了解,白手起家变成具有世界性的实业家会碰到多大的困难、风险和挫折……”

  这位老实业家把画家当知心人,滔滔不停畅叙往昔。

  汤沐黎的成功,与他有相似之处,也是靠自己的拼搏、毅力和韧劲而得到社会承认、推崇的。所以他特别能领会,以平淡而中肯的语气表示:

  “是呀,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现实社会,要取得成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您的像,我一定画,而且一定让您喜欢。因为我从您的简单谈话中,感到您有最闪光的人品和干事业的最好素质。”

  他们的谈话貌似平淡,其实,仔细品味,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做人做事的深奥哲理。当沐黎把这段交友情趣写信告诉我后,我一直激动着,领会着……它成为我90岁了还笔耕不停的动力。

  类似这样例子,不胜枚举。汤沐黎的油画在高层次人物和权威性机构中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向他预订油画的合约不断。汤沐黎的高尚人格就体现在出售的每一幅油画都是“真正的艺术品”,经得起推敲和品评。他决不会为了商业利益而马虎从事。在他看来,“一个画家,必须把最美好的东西表现在所展示的作品中,容不得半点虚假”,“画家的任务,是不让人们在生活中失去美的东西”。

  汤沐黎的人像画,受到众人一致称赞,被称为“形神兼优,贵在传神”。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董事会主席彼德森请沐黎为他画像。沐黎多次陪同彼德森出席董事会,观察他在听取意见时的专注,思考问题时的敏锐,发表意见时的果断,甚至跟彼德森到乡间别墅度假,熟悉他休闲时的生活情趣等等。最后,画家自认为了解了彼德森的心理特征、人品和性格才落笔。

  油画完成,评论者都说:

  “汤沐黎的画传达出了彼德森亲切、智慧和闪光的人格魅力。”

  彼德森本人也十分满意。麦基尔大学董事会决定把高度传神的彼德森画像长期公开陈列,认为“画的价值不应该只属于彼德森个人而应该是社会财富”。

  为此还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式。

  其实,为汤沐黎的油画举行隆重揭幕式的在彼德森以前举行过多次了,所以出席“自己作品揭幕式”对沐黎来说已是常事。

  汤沐黎的人体画圣洁、凝重、细腻、高雅,更具艺术魅力。所以,他以人体画参赛能多次获奖。

  人体画《海神》取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故事《仙女》。《仙女》被历代评论家称为“歌颂大自然现象与力度”最有说服力的代表,流传至今。不过,历代表现《仙女》故事的艺术作品都以美女形象展现。而汤沐黎的立意与其他作品不同。它是以“海神”来表现《仙女》这则故事。

  通过画面,我们可以悟出一股强有力的新时代生命力。在画里,画家重笔展现了海神的刚劲、肃穆、凝重、温存、妩媚、宁静的非凡气度外,更通过其体态和神情透射出海神水晶般透亮心灵和永葆青春的品格。

  《海神》无论参赛展出还是登在报刊上,都受到高度好评。一幅画,尤其人体画,能受到众人喜爱,很不容易。我在写文章时介绍过《海神》,我国出版物也刊登过《海神》,国内读者同样赞不绝口,人体画能受到东西方共同叫好,难得。

  同样,汤沐黎画的《长青宫》人体画,也是展现大自然无穷力量的。它是通过人体表现神话,结合得十分和谐。整幅画,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宁静中有一种动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无穷潜力。

  观众只是喜欢汤沐黎的人体画,他们并不深知汤沐黎在绘画过程中的呕心沥血。他作画时,总是花很多时间构思,做到别出心裁,然后以极细腻的笔触和高度技巧去完成。可以说,每一幅人体画都能折射出汤沐黎本人完美的思想境界和纯净的心灵。

  汤沐黎的风景画更显神韵。这几年,他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从小桥流水到万里长城,从北国雪景到沙漠驼铃……流露出十分强烈的乡情乡思。这些画,在我这个妈妈的心里引起的震动更加强烈。我常看着那些亲切的画幅照片,想到过去、现在、未来,想到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交融……

  最近几年,亚洲有名的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国际艺术行都多次成功地拍卖了汤沐黎的油画作品。买主都是各国收藏家或机构。

  汤沐黎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艺术家,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