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主神崛起 >

第565部分

主神崛起-第565部分

小说: 主神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如果换成太子登基的话,倒是非常乐见其成。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男子天生上就要比女人占据优势。

    “恐怕不行!”

    摘星子立即摇头:“不知道多少人正盯着这一块呢,想要安插人手进去影响,难比登天啊……”

第七百五十四章 暗流

    佳节临近,定州城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庙会与集市不断,就连官府也开放了宵禁,夜晚的护城河畔可见花灯隐隐,到处都是趁着夜色出来赏玩的人群。

    此时,一艘大船也在城外河道上缓缓航行,甲板上面坐着两人,赫然是微服出行的吴明与武雉。

    “得见此景,方才有些人间的气象……”

    武雉穿着青衫,一副儒生打扮,多年的戎马生涯并未给她增添风霜,反而由于武功大进,肌肤宛若冰玉,嫣然蹁跹佳公子的形象,与旁边的吴明可谓一时瑜亮。

    “这一是娥你治理有方,第二就是首府附近,若还是一片饿殍千里,那其它地方哪里还有活路?”

    吴明微微一笑。

    首都的财富与政治聚集效应,自然非同小可,毕竟是天子脚下么,不论在哪个朝代,百姓生活水平都是拔尖,但若说能代表一国普遍水准,却又是笑话一般了。

    夜风习习。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武雉与吴明欣赏着两边景象,间或煮酒小酌,都是相当尽兴。

    偶尔也可见得别的花船,满团锦簇,上面丝竹管弦、莺声燕语不断传来,却在还没有靠近之时,就被附近的护卫舰艇上前驱散。

    纵然微服出行,并且身怀绝技,吴明与武雉也不是喜欢白龙鱼服的性子,暗中随侍的护卫不知道有着多少。

    虽然不一定能够对付得了什么大敌,不过应付这些小麻烦却是绰绰有余了。

    “定儿已至进学之龄,夫君可有合适的蒙师之选?”

    武雉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忽然问着。

    “定儿天资聪明,无论学什么都是很快,学问与治理上是不必担心的,唯一可虑的就是品行,蒙师之选,还得细细思考才是……”

    说实话,一个帝王,实际上,连文才武功都不必有着什么要求,否则还要下面的一帮文臣武将干什么?真正要学的,就是帝王心术,选人用人,制衡之法就足够了。

    最重要的是能收拾得了臣子,不要被蒙蔽,只要做到这点,再加上一点文人吹捧,什么千古名君的称号就妥妥了。

    “近来北方大儒黄宗前来定州城讲学,有几位儒生已经向我推荐此人,夫君觉得如何?”

    武雉脸上似笑非笑。

    “纯儒?”

    吴明眉头微微一皱。

    “夫君似乎对儒家有着偏见?”

    武雉有些好奇问道。

    “非也!”

    吴明摇摇头道:“乱世之中,治平勘乱,需要的还是武家与兵家……当然,现在大周十九州,八成可以在娥你手上一统,定儿只要作一个守成之君,学些儒法与道家的无为之术也是颇为有益,只是不到三代,还是不能以儒术为主……”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说实话,那些开国之君,难道都不知道士子一家独大的危害么?

    非也!

    只是不如此不行!

    纵然读书人把持天下,打压武将,那又如何?没有兵权,有哪个造反得起来?

    在开国之后,兵家必然没落,而儒家抬头。

    虽然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在帝国后期必然武备废弛,对内镇压,对外抵抗皆无还手之力,那又如何?

    俯仰天下之大,岂有长盛不灭的帝国?

    若重武抑文,纵然可称霸天下,征服四海,也总有倾覆之祸,但抬高文臣,抱残守缺,却至少可得百年国祚。

    皇帝至私,会怎么选择,难道还用考虑么?

    从现实来说,儒家那套君君臣臣,对于统治也的确相当有利,乃是最为节省行政资源的一套体系,并且表面上至少还是宣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

    至于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你要赐死他,看对方会不会反抗?

    两相比较下来,自然是人都知道选择。

    不过在刚刚开国之际,又有些不同,开国太祖必然起事以武,重兵重军,首尚军功。

    而二代继往开来,还需要将国内藩镇与山头一一削去,纯知文事也是不行,但到了三代之后,统治巩固,就可以儒家治世,如此天下太平,说不定还可得个盛世什么的吹捧。

    虽然代价就是百年数百年之后,又进入王朝末世的轮回,但以一家享数百年天下,还不是大赚么?

    “那夫君意思是?不可?”

    武雉眨了眨眼睛,知道夫君胸有山川之险,深不可测。

    考举法、军工法等等,实际上都是他想出来的,一一实验下去之后,却发现效果如神。

    只是从改进印刷术,大量刊行书册,加大读书人阶层来看,这位夫君对儒家的态度,可谓是非常复杂。

    “纯儒不行,纯武也不行,不若一文一武,文武并重吧!”

    吴明幽幽一叹,这时候也可理解那些开国帝王的无奈了。

    他们难道就不知道纯任儒臣的危害么?

    只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后代的话,与其让武将欺负死,还不如让文臣欺负死呢。

    纵然出了一个权臣,最多也不过暗中弑君,再换一个宗室继续当皇帝,但如果让武将抬头,那就是宗族灭绝的大事。

    当然,在这个世界,又有些不同。

    天仙等等超凡力量的存在,对于任何王朝都是制衡。

    别的不说,只要吴明还在,他后代的王朝纵然遇到倾覆之祸,保全一线血脉香火,令祭祀不绝,还是可以做到的。

    外人都以为他想成为新王朝的护国天仙,但对吴明而言,纵然整个大周的龙气,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果真想这么做的话,还不如一开始就由他起兵,称王做帝,建立地上仙朝,尽收气运,岂不快哉?

    如果还是天仙,成为护国仙师什么的,或许还真有些收益,但现在已经是与天地同寿的金仙,如此做却是弊大于利。

    至少,三代之后,血缘稀薄,后世子孙要如何,吴明是懒得去管了。

    他追寻永恒之路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心思为这点苟且劳神?

    “文武并重?善!”

    武雉欣然颌首,显然打得也是这个主意:“儒师用黄宗,如何?”

    “此人虽是大儒,但还得先见过一面再说……”

    对于这个北地大儒突然跑到定州来,吴明也是感觉有些猫腻的。

    说不定,此人背后就代表了某些势力的意志,冒然行事对谁都不好。

    “一切都仰赖夫君了!”

    武雉甜甜一笑。

    “开春之后,本镇就将大动了吧?”

    吴明端着酒盏,却是忽然问道。

    “然!”

    武雉剑眉一挑,原本女儿家的姿态尽数消失无踪,多了一股铁血煞气。

    “五年生聚,休养生息,作物几次丰收,陈谷满仓,加上新编的灵州军,应州军,徐州军,相加已超五十万,甲胄齐全,是时候一扫天下倾颓,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了!”

    “善,那为夫就预祝你大功告成了!”

    吴明打开天眼,他修为远超凡俗,不是摘星子,浮尘子几个老道可比,再加上与武雉的亲密关系,只是一眼就见到了那条赤色真龙。

    此时赤龙龙睛怒张,鳞甲鲜亮,一副跃跃欲试之色。

    甚至隐约间,吴明也感应到了天下几道龙气,都呈现出衰败之相。

    “真龙大位已定,其它龙气必然衰落……娥此次出兵,绝对是秋风扫落叶,席卷天下,只是对内还需一次清洗……”

    吴明见此,略微颌首。

    ……

    同样是佳节夜市,有的人却几乎夜不能寐。

    紫藤书院,一间厢房之内。

    黄宗看着桌上一盏油灯,双目却是微微失神。

    ‘近来所见,武镇粮食富足,兵员齐备,更有一股蓬勃朝气,恐怕已经决定挑起天下大战……唉……’

    作为一个儒生,大一统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黄宗自然愿意见到天下重新归于一。

    只是,对于这个天下将会是姬姓,还是其它姓氏的问题,就令他陷入了纠结当中。

    大周坐拥天下几乎三百年,大义名分这东西,有时候不值一提,有时候能量却又不可思议。

    虽然武雉借助朝廷大义,成功地稳固了统治,此时有着势吞天下的实力,但统治集团当中,也是暗流不断。

    如果吴明在此,必然会联想到前世东汉三国之事。

    武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与那位曹操颇为相似,而就在这位曹丞相志得意满地准备一战定江南之时,赤壁之役,直接将统一的希望付诸流水,为日后的三国分裂对峙埋下了伏笔。

    若是当时真的统一天下,纵然有着曹氏篡位,却必然没后来的五胡乱华什么事了。

    只可惜,历史上没有如果,而赤壁之战的失利,当中原因诸多,保皇派的黑手更是若隐若现。

    现在武雉所面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

    若真能统一天下,凭借着这个巨大的威望,让姬麟乖乖禅让退位,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从武雉的风格来看,这几率几乎是百分百!

    而朝廷上的衮衮诸公,以至于那些自诩为大周忠臣的人,真的愿意看到这一幕么?

    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自然也就不必期待。

    好在吴明毕竟多了一世见识,深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既然东汉的保皇派为了皇权,能拖曹操后腿,这些大周朝臣也不用太过指望。

    反正目前这个朝廷,也到了利用完之时,不一脚踢开,还等什么?

第七百五十五章 召见(8000补)

    黄宗一大早起来,几个儒生就上来请安,脸上满是喜色:“老师大喜!”

    “哦?喜从何来?”

    黄宗取过毛巾,就着热水,慢悠悠地擦脸,一举一动皆是从容不迫,此等养气功夫,顿时令其它儒生自愧不如。

    “定王府有旨召见老师,世子已经到了启蒙之龄,以老师的文才声望,太傅之位,舍你其谁?”

    虽然武雉对儒生是取干才而用,但其它儒生却也有着成功成名的渴望,眼见定王的路走不通,去走世子的路,押宝在未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慎言!”

    黄宗听了,面色却是一变:“世子还非太子,太傅一称,又从何说起?”

    众儒生面面相觑,此时只能干笑着回答:“世子乃王子,王子之师,称一声太傅也勉强可以……”

    实际上,他们当然知晓其中分别,但世子此时的地位,甚至比皇宫中的那位皇帝还重要,一时顺口也是在所难免。

    黄宗见此,心里却是幽幽一叹,知道武雉的正统之位,在定州已经是深入人心,而不臣的想法,差不多也是人尽皆知了。

    只是人尽皆知,却是一片平静,甚至还多有欢欣鼓舞者,就连儒者们都不知不觉中接受,将对方的儿子作为正统看待,这影响就可怖可畏,思之令人不寒而栗了。

    “时辰不早,宫里已经来人等候着了,还请老师上马车!”

    几名儒生再拜说道。

    “嗯!”

    黄宗点点头,来到书院之外,果然见得停了一辆马车,以双马拉行,虽然外面并非十分华丽,但内部却非常舒适,行走之际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黄大宗师有礼,小人是定王府属吏王禾,此是您的出入腰牌,还请收好!”

    在马车上,一名穿着皂袍,神态从容的年青人微笑行礼,又递过一个餐盒:“先生早起,还未用饭吧?还请用些!”

    “多谢!”

    黄宗打开一看,就见里面多是馒头点心之类,绝无汤水,不虞洒落,又捡起一块白兔糕吃了,觉得甚是甘美,其它几样小菜也以清淡为主,显然很照顾自己口味。

    “这是王府厨房里面几个北方厨子做的,希望还合老先生口味!”

    王禾微笑着在旁边解释。

    “你读过书?”

    黄宗与他聊了几句,只觉这个王禾见识渊博,不像粗鄙之人,不由问道。

    “寒窗三年,侥幸过得考举,不过相比于同期而言,在下不过萤火之光,又怎敢与日月争辉?能在王府处理杂务,已经是心满意足!”

    现在的吏员,等到了年限,或者立下大功,就可以升迁,有着官身。

    特别是制度渐渐健全起来之后,所有为官的,除非特例,否则都得去基层走一遭,因此谁都不以为耻。

    特别是王府小吏,能亲近权力中心,若是侥幸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