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终极战争 >

第82部分

终极战争-第82部分

小说: 终极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与行星防御理事会无关,只与中国有关。

    原因就是,全世界都认为用光了全部核弹头,因此行星防御理事会不会指望进行第三次拦截。

    这个时候,杨方烈有点紧张。

    他肯定希望六次拦截全部成功,不然中国私造第四枚超级核弹头的事情就会曝光,肯定会导致行星防御理事会解体。

    此外,杨方烈也希望伯克的推断准确无误。

    只是,现实与希望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

    罗晋勇没有花多少功夫就收拾好了个人物品,他的个人物品本来就不多,而且在科学顾问委员会里也没有朋友。

    张小刚一直坐在办公桌旁边,通过罗晋勇的这套通信设备了解外面的情况。

    计算机屏幕闪了几下,接着出现了袁德志的视频影像。

    “老袁,你这是?”

    “张小刚,怎么是你,罗晋勇在吗?”

    “在,你是怎么……”张小刚很是惊讶。罗晋勇这套通信系统有最高保密权限,无法从外部启动视频通信设备。

    “别问那么多,让罗晋勇过来。”

    张小刚没有多问,招手把罗晋勇叫了过来。通信系统里肯定有后门,不到万不得已,袁德志不会以此控制罗晋勇的计算机。

    “袁局长,你这是……”

    “教授,0号碎片没有完全偏离撞击轨道,也没有解体。”

    “什么?”张小刚立即站了起来,把位置让给了罗晋勇。“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之前只探测到了一千一百三十四块碎片,并且依次赋予编号,所以最后探测到的碎片获得了“0”的编号。

    0号碎片,正是那块面积最小、质量最大、威胁也是最大的碎片。

    “刚刚进行了第二次拦截,核弹头在0号碎片的前侧方引爆,爆炸点质心连线与轨道夹角在三十度左右,与你预先估计的相差不大,但是爆炸之后,0号碎片的轨道偏角没有超过七点七度,只有三点二度。”

    “撞击点在哪?”罗晋勇已是满头大汗。

    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也许是爆炸点离碎片太远,或者是碎片质量不止估测出的一百万吨。

    如果没有出问题,0号碎片的轨道偏角将超过七点七度。

    这就意味着,0号碎片将从离地球非常近的地方,也许不到一百公里处掠过,不会撞上地球。

    对这次至关重要的拦截,罗晋勇反复进行了数十次计算,还动用国内的超级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因为不清楚碎片的质量,罗晋勇采用了一个笨办法,即从十万吨起步、每十万吨为一个级,直到一百五十万吨,总共制订了十五套拦截方案,每套方案都对核弹头的引爆位置做了明确要求。在伯克给出了对0号碎片的质量估测结果之后,负责后羿项目的袁德志才从中选择了最合适的拦截方案。

    “撞击点的精确位置还在计算,现在只能大致判断在西太平洋上。”

    “离我国本土很近?”

    “撞击区域的西侧边缘离我国本土不到一千公里,东侧边缘也不到三千公里,而且碎片没有解体。”

    罗晋勇沉默了,或者说是突然冷静了下来。

    0号碎片直接撞击地球,哪怕在进入大气层后气化掉了十分之九的质量,绝对毁坏半截也高达三千公里。如果以撞击区域中点为准,中国东部沿海往内陆延伸一千公里的地区都在毁坏区域之内!

    这个区域内有上海、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生活着八亿人!

    因为0号碎片的外形较为规整,所以在大气层中气化掉的质量,根本不可能达到十分之九,也许连一半都没有。如果撞击时的质量为五十万吨,那么中国本土半数以上地区都将成为灾区。

    “教授……”袁德志显然有点慌张。

    “行星防御理事会的决策如何,有没有采纳我提出的拦截方案?”

    “伯克在最后时刻保证,334号碎片不会撞击地球,斯塔克做出让步,采纳了由你提出的拦截方案。”

    “伯克做出保证?”

    袁德志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美国正在监视334号碎片,不过很快就会发现0号碎片没被击毁。”

    “伯克以什么做出保证?”

    “不知道,他提出了一些数据,不过看来与你无关。教授,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管334号碎片会不会撞击地球,与我们都没有关系。如果不能拦截0号碎片,恐怕人类文明的命运就与我们无关了。”

    “我正在想办法。”

    “快点,没时间了。”

    “老袁,急也急不来,不就是一死吗,怕什么?”张小刚替罗晋勇顶住了压力。

    “袁局长,我需要较为全面的数据。”

    “正在处理,马上传输到你的计算机上。”

    “还有,给我五分钟。”

    “五分钟?还剩下五分四十七秒……”

    “我只要五分钟。”

    袁德志没再罗嗦,四十七秒足够发起第三次拦截了。

    张小刚很识趣,不但没有多问什么,还主动帮助罗晋勇处理接受到的数据,让罗晋勇能够集中精力做最主要的事情。

    还有一枚超级核弹头,还能进行一次拦截。

    这也是最后的机会!

    只是,罗晋勇没有用完五分钟,只花了四分四十秒。

    “教授……”

    “拦截所需的数据已经出来了,立即行动吧。”

    “撞击?”袁德志已经收到了罗晋勇发给他的信息。

    “这是最后的机会,我们不能冒险,但是不得不冒险。只能希望核弹头能够准确撞上碎片,然后引爆。继续采用近炸方式引爆,很有可能再次遭受失败,而我们显然不可能有第四次拦截机会了。”

    袁德志没再多说,把数据奋发给了控制核弹头的技术军官。

    此时,哈勃2号望远镜已经发现了0号碎片,美军指挥中心内乱成一片,连一向镇定的霍华德也是手足无措。

    如果说,334号碎片还有可能避开地球的话,0号碎片肯定会击中地球!

    这块碎片的质量高达一百万吨,如果在撞击前质量没有减少,那么撞击释放的能量足够引发物种大灭绝!

    六千五百万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类似的物种大灭绝。

    在那场由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的灾难中,恐龙成为牺牲品。

    即便是意志最坚定的科学家,也不会相信人类的生存能力超过了恐龙,能够从规模相当的灾难中侥幸逃脱。

    就算有少数人能够幸免,也意味着将有数十亿人丧生!

    很多人都绝望了。

    0号碎片将在五分钟内飞完最后十万公里。

    难道,这将是人类的最后五分钟?

 第五十章 绝处逢生(上)

    距离太近了,两块碎片又相距较远,哈勃2号太空望远镜无法用分时拍摄功能同时监视两块碎片。

    此时,地面上的天文望远镜开始发挥作用。

    因为伯克教授断言334号碎片不会撞击地球,所以没有人关注334号碎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0号碎片上。

    综合多家大型天文台提供的数据,伯克重新估算了0号碎片的质量与速度,还对其轨道参数进行了更新。0号碎片的质量为一百一十四万吨、速度为每秒三百二十七公里,撞击点在西太平洋上,东距中国本土一千八百公里、北距日本列岛一千一百公里,西距马里亚纳群岛一千四百公里,南距菲律宾群岛二千二百公里。利用超级计算机,伯克还大致估算出碎片将在大气层内气化掉四分之一的质量,撞击质量为七十八万吨,撞击时的速度为每秒二百八十千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

    0号碎片将在撞击时释放出三乘以十的二十五次方焦耳的能量,相当于七百二十八万亿吨TNT当量,也就是人类用来拦截碎片的核弹头的总当量的三千五百多倍。这些能量,相当于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数百年间,在生产与生活中消耗的总能量的一百倍,足够人类社会消耗半个世纪!

    撞击产生的全球性灾难,根本无法设想!

    伯克不仅绝望,而且麻木了。

    撞击发生后,半径一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人员与设施将在顷刻间损毁,撞击点附近的空气将在瞬间被加热到数亿摄氏度,随后高达数千摄氏度的高温气浪将迅速扩散,在二十四小时内席卷全球。即便在离撞击点最远的地方,即南大西洋上,席卷而来的气浪的温度也在一千摄氏度以上。

    一天之内,大地上的草原与森林都将被点燃。

    除了极少数藏在深埋地堡里的人员之外,所有暴露在阳光下、蜷缩在地窖里、躲藏在山洞里的人员都无法幸免。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陆生动物与鸟类将在二十四小时内灭绝。

    只是,这仅仅是大灾难的开始。

    紧接着到来的是超级大地震。

    撞击点的地震级数,已经无法用通常的标准衡量了。地震将波及全球,即便在五千公里外也会有明显震感,而在三千公里出的强度相当于九级地震,即半径三千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将全部倒塌。

    这个范围包括了几乎整个日本、中国的东部与南部地区、大半个菲律宾、整个马里亚纳群岛与俄罗斯远东地区。

    超级地震过后,超级海啸将席卷太平洋沿岸地区。因为撞击点附近的平均水深在五千米以上,而且海域极为辽阔,东面还是水深超过一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所以有生成超级海啸的充足水量。

    海啸的高度将在一千米以上,太平洋上绝大部分岛屿无法幸免,而且岛屿无法起到阻挡与削弱海啸的屏蔽效果。撞击后四个小时,超级海啸将首先席卷日本列岛,即便有少数日本人躲过了之前的高温气浪袭击,也会被海啸吞没。随后,超级海啸将席卷马里亚纳群岛、中国本土东部地区与菲律宾,然后是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俄罗斯远东地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新西兰、美国西海岸地区、整个美洲大陆的西部地区。海啸所到之处,城市、乡镇与村庄将全被淹没。

    如果灾难就此结束,人类也不会灭绝。

    只是,高温热浪、超级地震与超级海啸,只是灾难的“前三部曲”。

    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绝大部分转化成内能,首先是海洋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太平洋的平均水温将在一个月内提高二十摄氏度,导致绝大部分海洋生物灭绝,然后是印度洋、大西洋与北冰洋,全球海洋的平均水温最终将提高十度,百分之九十五的海洋生物将因此灭绝。

    海水温度升高,将导致北极冰盖、格陵兰冰盖与南极冰盖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随着冰盖笑容,大量低温淡水融入海洋,导致几条主要洋流消亡,彻底破坏海洋的热量循环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海洋温度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幸存的海洋生物将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海洋剧变的直接后果是全球气候环境剧变。

    气候灾难将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不管是陆地还是海洋,均不再适合生物生存,仅有单细胞低等生物、以及极少数体型较小的哺乳类动物与小型鸟类、极少数鱼类能够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

    这里面,绝对不包括人类。

    即便少数躲藏在深埋地堡里的人幸存了下来,也会因为食物匮乏、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在几十年内消亡。

    只是,地球不会就此消亡,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不会彻底毁坏。

    数十亿年来,地球的生态环境经历过数次类似的大灾难,最后均恢复如初,即地球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有很强的复原能力。

    大灾难过后数百年,随着海洋面积达到最大,海水反射了更多的阳光,使地球吸收的光能减少,地球的气温将稳定下来,并且缓慢降低。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也许需要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海洋才会再次结冰,在南极与北极地区出现冰盖,然后洋流再次出现,海洋生态环境开始好转。再往后推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陆地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恢复。首先在陆地上“复辟”的是低等植物,然后是灌木与高大乔木。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小型动物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再次走上自然进化的道路,体形开始变大,全新的物种诞生。

    只是,这些都与人类无关。

    不管人类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在长达数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时间内,人类文明都将消亡。

    要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数千年而已。

    也许,数千万年之后,一种全新的智慧生物将像人类一样统治地球,然后像人类看待灭绝的恐龙一样看待人类。

    所有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