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

第476部分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第476部分

小说: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作为原住民一方,方志文却并不认为中原大战将会改变整个大汉的未来,中原大战原本是董卓这个寒门势力对中原世族发起的挑战。但是随后由于雍州世族的大量介入,逐渐的演变成了雍州世族与中原世族之间的对抗,而董卓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雍州世族的马前卒。
    不管是董卓也好,还是雍州世族也罢,其实与中原世族的争斗最终还是植根在中原世族对大汉核心资源的垄断上,而这种努力改变少数人占据绝大多数资源的斗争,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只不过现在因为中原世族的强悍和霸道,从治政斗争最终演变成了大规模战争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董卓中原世族的战斗有着一点宿命的意味。同样,中原世族的没落也一样有着宿命的意味,因此不管此战的最终结果如何。中原世族的衰落和分化在袁隗死亡之后,已经不可抑止的进入了加速阶段。
    。。。
    田丰是第一次见到徐庶,但是徐庶可不是第一次见到田丰,田丰整天朝西林学宫藏书馆里面钻的时候,徐庶就注意到这个脸圆圆,喜欢废寝忘食的中年人了,其后田丰摇身一变成了密云军方的二号人物,这让徐庶也有些吃惊。
    直到徐庶也被方志文诓进了密云的军事团体,成为了总参谋部的二把手之后,徐庶才理解了田丰一步登天的原因。那都是因为方志文就是一个典型的甩手掌柜。
    当徐庶勉强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的那一天起,方志文就将所有的参谋部的事情,包括一些原本属于方志文自己事情都甩到了徐庶的头上,这家伙用起人来真是不惜人力,说得好听这叫做用人不疑。说得难听应该叫抠门老地主。
    徐庶对田丰执礼甚恭,不但是因为田丰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更是对田丰这个人的尊重,更有趣的是,田丰的女儿田稚可是徐庶的同窗师妹,所以。徐庶悲催的发现,自己平白的矮了一辈,而这个说法还是方志文刻意的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来的,气得徐庶恨不得一脚将贼笑的方志文踹死。
    当然,徐庶自己也是很尊重田丰的,田丰的那种好学和勤奋的态度亲切直爽的待人接物,还有过人的智慧和决断能力,都让徐庶认定田丰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前辈,而事实上,田丰确实是个值得尊重的长辈,不管是从能力上,还是从品德上都是如此。
    孔融见到方志文自然是很高兴的,最近中原风起云涌,喜欢瞎cāo心的孔融自然有些寝食难安,虽然青州在田丰和宇文伯颜的坐镇下相对安稳,但是随着中原战乱将起,恐怕青州也难以置身事外了。
    互相寒暄介绍了一番之后,孔融带着属下迎了方志文夫妇以及属下入内奉茶,废话不说,直接就将话题说到了中原形势之上。
    “志文,现在中原形势危如累卵,曹cāo更是奔走疾呼煽风点火,恨不得将整个大汉都卷进中原乱战一番,志文对此事是如何看的”
    看着孔融略微有些焦虑的眼神,方志文淡然的笑着。
    “文举兄又是如何看的?”
    方志文的反问让孔融愣了一下,看了微笑的方志文一眼道:“中原之战的结果如何不好说,但是最终演变成为关中与关东世族的对抗倒是很明显的,本来事情还是关东世族占优,但是袁太尉被刺,以及曹cāo的搅局都有可能让事情平添无数的变数,因此为兄也看不清了。”
    “文举兄,这个不重要,中原乱战如何打?以及打的如何?其实本身是跟青州,或者说跟北海是无关的,文举兄又在担忧什么呢?”
    孔融愣了一下,下意识的与身侧的王修和孙劭对了一眼,而这两人却都将目光投向了左手边末座的左丞祖,很显然,这人一定对孔融说了什么,或者是关系到北海未来的重要建议。
    见到孔融yù言又止的样子,方志文隐约的猜到了孔融在担忧什么,他是在担忧未来,担忧中原割裂,军阀乱战之下,北海该何去何从,一个心怀大志的曹cāo就已经让北海上下不安,若是有更多的军阀前来胁迫北海,北海该如何自处?
    这也是对北海中立的一种怀疑,中立有时候是因为地缘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实力的关系,如果北海不能依靠强悍的实力维持中立,那么地缘上来说,北海根本就不具备中立的可能xìng,因此,北海内部自然就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对历史一知半解的方志文不知道,这个被大家注视的左丞祖在历史上曾经建议孔融在袁绍和曹cāo两人之中择一而投效,可以说眼光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历史上的左丞祖被孔融砍了,至于原因么,据说是因为孔融认为袁绍是乱臣贼子,当然,这个是后世人们写的,历史这东西不能轻信。
    方志文大致的猜到了孔融的担忧,于是又开口问道:“文举兄,你是否会响应曹cāo的号召,派兵参与这次讨董的军事行动?”
    “这为兄的意思是参与,毕竟曹cāo手里有着天子的诏书,身为人臣不能不尽力吧?!”
    方志文看着孔融为难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好笑:“曹cāo说那是天子亲笔诏书那就是么?”
    “这可是也不能就肯定那不是天子诏书吧?”
    “当然不是,说难听一点,天子的xìng命捏在董卓的手里,天子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又有什么本事将诏书送出来,或者说,天子真的能不顾自身的死活,直接挑衅董卓的权威么?”
    “志文是说,这个诏书是假的?是曹cāo伪造的?”
    “未必就是曹cāo伪造的,再说现在追究这个也没有意思,曹cāo的想法我想在座的诸位,包括文举兄你自己应该都有个清醒的认识,大家这么积极的相应曹cāo的号召,不过是赶着去分猪肉,谁又在乎天子的死活了!?”
    孔融脸sè变得有些难看了,方志文的话很直白,也就是说,凡是热衷于去中原的,都不是什么忠心之臣,而是想要去占好处的狼子。
    “那。。。。。为兄就不去了,还要将此事揭穿,让世人看清楚曹cāo等人的狼子野心!”
    “那也不必,不管曹cāo的所作所为是为什么,中原之战本来只是袁隗为首的中原世族集团与董卓之间的斗争,不管这两家谁胜谁败,对于天子来说都未必是好事,现在情况复杂了,变数增加了,未必就不是天子浑水摸鱼的时候,先帝也曾经致力于削弱中原世族的力量,因此文举兄若真是为了天子考虑,不但不能阻止,还需要推波助澜才对!”
    方志文戏虐的看着孔融,孔融的脸上忽红忽白,显然心绪十分的混乱,支持天子,那么就应该支持中原的乱战,乱战之下倒霉的肯定还是百姓,一边是百姓,一边是天子,孔融很为难。
    纠结了半天,孔融终于废然长叹:“还是志文说得对,没有那种能力,也没有忧国忧民的本钱啊!也罢,我就好好的守着北海郡,我孔融能做到的也就只有这些。”
    方志文点了点头,正sè道:“至于文举兄担心的来自北海周边军阀的压力,其实到不必那么害怕,有密云与北海为盟,北海在青州自可长期保持着超然的地位,文举兄要做的只是努力的壮大北海的实力,收容将来可能出现的难民cháo。”
    孔融既是感激又是复杂的看了方志文一眼,苦笑着问道:“志文是要参加讨董之战了?”
    “当然,中原既然不适合百姓居住了,那么就到幽州去嘛,这不是很正常么?”
    方志文的话很直白,直接就将自己的意图清清楚楚的摆在了孔融的面前,只不过这句轻飘飘的话里又会隐含着多少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呢?!

第六百四十六章 云集虎牢关
    洛阳的地形其实并不适合防御,但是将城市圈扩大一些的话,凭着周围的河山之险倒也能够形成一个还算坚固的防御圈。
    从军事上来说,并非随便找一条路,然后行军到洛阳城下一举将洛阳拿下就可以,军队开战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粮草和消耗的问题,因此,洛阳周围的山河关塞都成为有效的防御支撑点,就算没有山河之险,洛阳周边的城镇一样会称为防御支撑点,这些支撑点不拿下来,盲目的进攻洛阳,很可能被敌军轻易的抄了后路。
    因此,不要看虎牢关距离洛阳还很远,也不要认为除了虎牢关就没有西进洛阳的道路,道路肯定有,即使没有现开一个也是可以的,问题是虎牢关不拿下来,董卓的机动部队随时都能掏了联军的老巢,到时候莫说攻击洛阳了,这百万联军恐怕直接就崩溃了。
    所以,从军事上来说,洛阳周围的关塞和要津起到的不是要点防御作用,而是战术牵制作用,因此这些关塞建筑在易守难攻的险地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颗钉子,一颗你不将它拔起来,它就会要你命的钉子。
    另外,这些关塞还有重要的心理战因素,拿下虎牢关,实际上洛阳的外围还有偃师等卫城的保护,想要直接拿下洛阳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虎牢关拿下之后,洛阳以东一马平川,再也没有可以依持的险地,这对洛阳城里的守军无疑会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袁绍和袁术选择在虎牢关前集结会盟,其实是有着双重的意义的。
    曹cāo的传檄袁绍和袁术自然是从心底里厌恶的,但是既然这事已经发生了。为了能将事情尽量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自然需要对参与中原之战的、热情的外来者们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牵制了。于是,袁绍主动提出了在虎牢关前集结盟会,推选出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关,省的大家各自为战,反倒有可能被董卓各个击破,到时候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对于袁绍的提议,大家自无不可,不管怎么说,来分猪肉的事情在心里想想。手底下悄悄的做做是无妨的,但是事情做得过分的话,难保不会遭到视中原为自己禁脔的中原世族的强烈反弹,因此。必要的沟通和协商还是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探探各方的想法和底线,顺便个自己找二三盟友,何乐而不为呢!
    光熹二年一月十二rì。袁术达到虎牢关,于关下二十里设立大营,随后袁绍的部队到达,至于这两兄弟有没有上演全武行没有人知道,但是从表面上看似乎关系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外人面前。两人还是有说有笑的,貌似很亲热。
    随即。各路诸侯也先后到达。
    第一个到来的,就是在历史上真正假传诏书的东郡太守桥瑁,率兵五万,桥瑁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太尉桥玄的族中子侄,原本曾是兖州刺史,后来被灵帝寻机拿下,迁东郡太守,因此,他本人是中原世族里面的中坚之一。
    第二个到达的是刘岱,率兵三万,这刘岱是皇室后裔,刘繇的哥哥,但是刘岱跟袁家的关系却是相当不错,当然了,所谓的不错不过是外人的看法,真实情况则不得而知,但是据说刘岱此来却是受袁绍的邀请而来的,当然这也是传言。
    第三个到达的是徐州刺史陶谦,率步骑五万人,陶谦更倾向于中立派,至于这次这么积极的跑来参与讨董大业,似乎有些不大合乎情理,他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思和目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第四个带来的是豫州刺史孔伷,率兵三万,孔伷是中原世族的中坚之一,事实上孔伷的部队正是驻守颍川的世族部队,这次也是来给袁家兄弟助威壮胆的。
    第五位是河内太守王匡,王匡也是中原世族出身,与蔡邕关系不错,后来曾担任过何进的掾吏,何进死后被袁隗安排到河内任太守,现在屯守河内武德城,这次南下也是来给袁绍助威的。
    第六位是陈留太守张邈,这张邈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个二世祖,家里有钱,所以年轻时在京城着实的结识了很多人物,包括曹cāo和袁绍、袁术,从xìng格上来说,张邈跟这些人一样,都是桀骜不驯的混子,因此物以类聚,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张邈似乎跟袁术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第七位是山阳太守袁遗,这位就不必说了,袁隗的儿子,袁家这一代里的大兄,可惜这人的能力有限得很,所以没有被袁隗赋予重任,从这点上来说,袁隗还是一个很合格的家长的,而袁家兄弟阋墙的罪魁祸首,就是袁术的父亲袁逢。
    第八位是济北相鲍信,这人也是兖州世族之后,祖上曾是司隶校尉,不过提拔他的人却是何进,只不过何进倒了之后,鲍信立刻出京返回济北,并且很快的投向了袁隗,当然,也有可能鲍信从一开始就是一颗钉子。
    第九位是广陵太守张超,这家伙是张邈的弟弟,来干什么就要问张邈了。
    第十位是上党都尉张扬,张扬受丁原之命而来,事实上就是来露个脸的,而丁原真正的杀招正虎视眈眈的在晋城做着准备。
    第十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南相曹cāo了,他率领着五万步骑参与会盟,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