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山沟书画家 >

第75部分

山沟书画家-第75部分

小说: 山沟书画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口气五根,那就是五千块,这都丝毫不眨眼的。金农说得果然没错,书法,若要用得高档点,它真的很花钱……

    “钟岳啊,我建议如果你这墨锭是有配方的,六个月后的那一批,赶紧找个模子,你这样四四方方,平平无奇的墨锭,人家拿回去只能当临摹用,拿出去送礼都嫌寒酸。”

    庞军也多少知道点制墨的流程,好的墨锭,那都是要阴干的,花上个半年一点都不过分,不然凭什么卖这么贵?如果用什么烘箱烘干,是非常影响墨锭质量的。

    “低调有内涵嘛。”

    庞军笑了笑,“那也得有个标识啊,如果你这是一批老墨,也就作罢,真的是有配方制成的,阿岳,你想做大做出名气来,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品牌,不然靠着这样口耳相传,要打开销路还是很难的。”

    钟岳明白庞军的意思。有配方,如果没有品牌,那么一旦自己找工厂代加工,这个配方一旦泄露,那么自己就毫无竞争力可言了,但是有了品牌就不一样了,即便是配方泄露,自己这个五百斤油的名气招牌打出去,占有了市场后,消费者就会认可这一百年古方。

    不过钟岳暂时还没有进军商业这个想法,卖点墨锭,纯属是缓解一些紧张的手头,毕竟要去淞沪了,手里没个十万八万的,去了不安心呐。

    他又将系统之中制好的二十根墨锭码放整齐了,准备再去一趟市里,找庞军代销。

    钟岳现在手头上的钱,也就是个六七万,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但是问题在于,钟岳还养着个系统,鬼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个什么剧情任务,到时候要花钱了,手头钱不够,那就很尴尬了。

    别人写字画画是为了挣钱,而钟岳是挣钱为了写字画画。

    至于找什么代工厂,暂时还不是钟岳所要去想的。他现在最主要的重心,并不是挣钱。

    ……

    ……

    文化馆的会议室内,市大学生书法大奖赛的参评工作,在这里开展。

    由现场评审打分,选出来的十幅候选作品,摆放在展厅画板之上。如果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市级书法比赛,也就不会搞得那么隆重,需要美院承办,书协参评,市文化办审核了,关键是这次比赛,涉及到之后的一次全国性比赛的入场券问题。

    文化办的几个主任、书协的骨干以及文化馆的几个负责人,坐在会议室内,看着展馆窗口中的十幅作品,讨论着奖项的评定问题。

    “几位领导,根据奖项评定,这次获得现场书法家最高评定的就是这幅《灵飞经》四十三行作品了。”

    一位两鬓花白,玳瑁老花眼的老头眯缝着眼,“哦?就是被报社媒体最近炒得很火热的那幅作品吗?”

    张邵林笑道:“房主任,是的。”

    房文山,这个是张邵林的老友了。当初那也算是同门师兄弟了。房文山从政比较早,混到了文化办的主任位置,当初张邵林还笑自己这位师弟醉熏名利,结果到了晚年,自己也混到了编制内,虽然以前小山小山的叫,现在工作场合,还是叫了一声房主任。

    张邵林能够当上这个文化馆馆长,可以说有大半的因素,是这个同门师弟使力相助。

    “嗯,从笔法上来看,确实,这幅作品的质量的确比其他这些作品要高出一筹。只是这个用墨上,细看还是略微有些瑕疵啊。”

    房文山虽然多年不碰笔墨,但是眼睛还是一如既往地毒辣。

    底下坐着的张存礼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说道:“房主任,这件事情,我解释一下吧。”

    “哦,是存礼啊。你说你说。咱们虽然在会议厅,但是在座的,当初都是书协的老伙计了。”

    “当时现场少了一块毛毡,所以钟岳这幅作品,是在一块红巾布上写完的,您也知道,这种用来装饰的布料,它不吸水,所以墨迹稍重的地方,它就不易吸墨,停留在纸上就容易化开。”

    房文山双手负背,在几幅作品前来回踱步,身后几个文化办的副主任,也驻足一一审核着。

    “这样啊……那真是难为这位小同志了。”

    其实这个影响,对于钟岳来说很小,因为钟岳的笔法运转极快,写灵飞经的时候更是神速,所以墨迹往往还没化开,便已经随着笔毫拖动了,也只有几个转折的细微之处,有这样用墨化开的迹象。

    “房主任,也不能这么说。这现场书画嘛,总有个意外,这个不是理由。”

    “嗯。不过这幅作品还是挺不错的。就给个二等奖吧。这幅颜勤礼碑的仿作,提到一等奖的位置上来。”

    张存礼皱眉,建议道:“这两幅作品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房主任,这样子不妥吧?”

    “老张啊,不是这个原因。咱们这次大赛,主题是什么?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灵飞经,道家经文,提到一等奖的位置,不妥!还是这幅颜勤礼碑的内容符合主题。”

    “这……内容是吴主任定死的呀。”

    “存礼,人挪活,树挪死,这规定选取碑帖原文,也得自己适当筛选啊。不用说了,就颜勤礼碑这节选,颜体雄浑,也算是佳作了。”

    几个书协的与会人员默不作声。

    凭良心讲嘛,自然是这幅灵飞经小楷毫无疑问斩获一等奖的,但是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同书体的两幅作品,在外行人眼里,很难评判出高下来。

    几个有眼力劲的,很明显就感觉到房文山对这幅灵飞经有偏见,也就不去触霉头了。

    黄明川欲张口,却被站在一旁的张邵林隐晦地瞥了一眼,也就不说话了。

    散会之后,黄明川走了过去。

    “老张啊,外行看个热闹,咱们搞书法的,难道还不懂孰高孰低吗?钟岳的这幅灵飞经,明显在笔力、章法上高出黄旭的颜体不少,房主任这么搞,你怎么也不问问?”

    张邵林看了看四下无人,低声道:“老黄,之前欧阳国际的事情,你忘了?搞得不欢而散,上头自然不高兴,这次你觉得让钟岳拿个一等奖合适吗?放心,二等奖也不错,何况黄旭这幅作品也是可圈可点,评个一等奖也不为过。”

    “可这关系到明年的国青杯啊。按照规矩,市里只有三个名额,高校推荐往年都是只占一个的,这一等奖关系到入场券问题。”

    张邵林笑道:“你觉得就算一等奖给了钟岳,他就能在国青杯上摘奖了?想多了,咱们徽州多少年了,国青杯上毛都没捞到,还不是给央美、国美那些尖子生还有几个大家门下弟子当陪跑?钟岳的小楷是写得不错,但是你仔细去看,还是有些不足的,楷书的要求,比其他书体严格得太多,尤为是小楷,容不得丝毫差错,钟岳要去国青杯,还是嫩了点。”

    “这……”

    “好了,老黄。这事情得看文化办如何安排,咱们这些就是打个下手,你怎么还这么较真?”

    “唉……这么搞迟早得完蛋!”

    张邵林说道:“你就别杞人忧天了。咱们书协这么多好苗子,也不差这一个不是?”

    “不是这个说法。”

    “好了。明川,这么多年了,这种比赛里的猫腻,你我还不知道嘛?”

    黄明川一下子哽噎住了。

    “这……怕是不好跟公众交代吧?”

    “又不是什么大比赛,没多少人会关注的。之前也不知道是哪个没趣的,居然发个头版头条,你看看,现在才几天,这就没什么热度了。”

    张邵林看到房文山几个文化办的出来了,赶紧跟上去,“文山,咱们今天好好聚聚。”

    “邵林啊,行啊,我和你介绍一下……”

第一四三章 观鹅

    比赛的事情,钟岳差不多已经抛之脑后了。之前参赛,也就是重在参与。之后被那头版头条一闹,则是完全让钟岳对这比赛没有什么兴致了。

    几万块砸下去,炒得这么火热,如果还拿不到第一,可能吗?

    不过这个比赛,奖金才微不足道的几百块,还没有之前文化馆开幕之时那种随性之作来得丰厚,花这个钱,不值。不过反正不是他自己掏的腰包,管他呢。

    暑期渐渐消散,山间晚风吹过,桃林间传来飒飒之声。

    正是夏薯成熟之际。

    离钟家不远的那户人家,张光延,延叔儿子要成婚了,买来了不少喜帖,下午找钟岳过来帮着写写喜帖,就拎来了一小麻袋新翻上来的番薯。

    钟岳在空地上堆起了柴火,燃尽之后,将四五个番薯煨在里边。小时候经常这么吃,之后去县里上学,就再也没工夫品尝这样的美味了。那些校外那个柴油桶烤出来的红薯,都是泡过糖水的,吃起来水水的,一点也没有番薯原本的香糯。

    番薯靠着炭火的温度,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全熟透,钟岳趁着这个时间,进入到系统之中。

    观摩神人九势。

    小楷笔法大成,钟岳再全部领略了一边各式墨韵,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小楷大成,并不是说,已经再无进步的空间。书法之道,尽头在何处?

    是否达到书圣的水准,就是终点呢?

    恐怕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告诉钟岳这个答案。

    有些人穷其一生,笔写秃了一箩筐,结果在晚年,书风大变,又有更高的格局,这便是书法的乐趣了。

    一个人的书风,是随着年龄、阅历、心境在变化的。

    最后那一笔,钟岳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非要他说些什么,只能说很妙。

    妙不可言。

    妙到钟岳无法去临摹,无法去效仿,更别提解释它了。

    就像是对于生命的定义。

    即便再如何有文字去阐释,去论述,哪怕是长篇累牍地去论述,它都是显得苍白的,无法概括生命这个有趣的东西。

    有些事情,它存在,不是为了让人解释而存在的。

    没有什么过多的收获后,钟岳只能扫兴收场,准备再去拜访拜访王了。

    进入了王氏族聚之地后,背景之中的院落之中,多了不少族人。不过和之前在古州街头一样,这些人都看不见钟岳。

    钟岳穿弄而过,来到了王氏宗祠之前。王双手扶着腰带,腰背挺直地站在宗祠之前。

    “见过王尚书。”

    “不必多礼。”

    “不知道学书一事,您考虑得如何了?”

    王说道:“我问过叔叔了。”

    “王右军怎说?”

    王一脸淡定地说道:“叔叔说了,虽然你是钟太尉的后人,但是王氏族规不可坏。而且叔叔的笔法也并非全都从卫夫人那里所得,琅琊王氏几百年底蕴,岂是泛泛之流?”

    “……”

    好好好,知道你牛掰!

    钟岳脸色有点难看,这简直比没得笔法更加扫兴,怎么能有这种事情发生呢?这系统设置得不科学啊!

    “不过,叔叔说了,相逢便是有缘,可以带钟小友去一处地方,能够悟到多少,就看小友本事了。”

    钟岳眉头一挑,“多谢王尚书。”

    钟岳想着,会不会是琅琊王氏的书库?也许是魏晋时期的一些笔法传承吧。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很多资料都失传了,所以钟岳也很心动,到底是什么地方,能够让王羲之破例,传授与他。

    从王氏宗祠往东而去,已经离族聚之地有点远了,钟岳心头的疑惑也多了。这什么鬼?琅琊王氏,几百年间,能书善画者人才辈出,王羲之、王献之、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等等,子侄辈皆是书法大家,四世孙王僧虔、七世孙智永也是书法大家,当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书家,如此书法世家,到底有什么隐秘呢?

    钟岳越想越激动,跟着王已经走到了一座木桥上。

    “到地方了。”

    钟岳回过神来,“到了?这……”

    朝四处看了眼,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就是王家秘而不传的地方?

    逗我的吧?

    “王尚书,不知道此处有何笔法可寻?”

    王指了指桥下的鹅群,说道:“王氏笔法奥秘,便藏于此物之中了。”

    “鹅?”

    “正是。”王转身而回,“钟小友,祝你好运了。”

    鹅?

    带我来看鹅?

    钟岳有一种想死的感觉,这不是玩我呢嘛!

    他不懂这是王羲之的意思,还是王的意思,但是看鹅能看出个鸡毛来?

    钟岳站在木桥上,宛如一个智障似的,看着一群鹅,此起彼伏地叫着。

    两个小时,钟岳被自动送出了系统。

    看到了什么?

    鹅。

    领悟到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