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山沟书画家 >

第44部分

山沟书画家-第44部分

小说: 山沟书画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秦回过头,看见径直离去的背影,狠狠地跺了一脚,咬牙切齿道:“活该一辈子单身狗!”

    钟岳坐上公交车,手机忽然响了。

    这个号码有些陌生,不知道是谁打来的。不过看到所在地是徽州,钟岳便接了起来。

    “喂,哪位?”

    “钟岳,我,张邵林。”电话那头传来张邵林有些低沉的声音。

    钟岳一愣,“哦,张馆长,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你明天方不方便到文化馆来一趟?”

    “请问有什么事情吗?”虽然在学校,临近考试周,准备降级转专业的钟岳也没什么要事,但是接触这些事业单位的领导,钟岳还是有些抵触心理的。

    张邵林的声音传来,“是这样,有个研究古石碑的文物专家来展馆,觉得当初你捐赠的这块石碑有些问题,所以最好还是请你亲自过来一趟。”

    “这样啊,那行,明天几点,正好我在市里,我过来就是了。”

    “你在市里吗?那样子最好了,本来还准备派车来接你呢,这样就省事了,上午九点吧。”

    “好的,那就明天上午见。”

    “好,回见。”

    钟岳等着张邵林挂了电话,将手机揣入口袋里,眉头不觉一皱,呢喃自语道:“石碑有问题?咋就这么多事儿呢?”

    一抹斜阳从林荫间透射出来,碎碎地洒在地面上,化成一个个光圈。

第八十三章 《灵飞经》临摹(为Alston–king护法加更3/5)

    清晨。

    阳光洒进窗子,夏日总是那么不解风情,七点的太阳,已经让人热得睡不着了。

    钟岳眉头一皱,记得昨天拉了床帘啊?抬头看了眼,见到晾衣杆上的球鞋,顿时明白了,准是健身狂魔外加洁癖的凯哥嫌张达打完球的鞋子臭,拿晾衣杆给挑到了窗外。

    他侧着身子手一伸,将窗帘拉上。

    精神状态很容易影响学书法的心情,钟岳洗漱完毕之后,就下楼溜达了一圈,看了眼时间,才六点多,这里到文化馆,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车程,这么早去,门都还没看呢。

    徽大附近的小岭公园,清晨还是有不少人的。不过绝大多数还是大爷大妈,一个个玩着健身器材、打太极还有舞扇的,花里花哨的一大堆。

    之前还有大清早跳健身操的,后来由于公园靠近高校园区,被各大高校频繁举报,所以有关部门做出了规定,不允许使用任何大功率外放音响,这才使闹哄哄的公园得以改观。

    小跑几圈之后,身上微微发汗,顺带着买了寝室几个哥们的早点后,走到楼上,差不多快七点半了,寝室几个人,除了龚川这个一心降级奔赴外国语学院的外,也都起来了。

    “早点买来了。”

    “阿岳真是咱们寝室的福星啊。”上个学期,钟岳也是天天早起,给这帮孙子带早点,他不习惯晚睡,也不喜欢睡懒觉,除非个别日子。

    “今天怎么都起这么早?”

    张达穿了个大裤衩子,挠了挠与蚊子经过一夜斗争的大腿,“能不早么,今天是陈科那孙子透题的习题课,马上要考试了,大物要是不透题,咱们这帮学渣估计连渣都不剩了。”

    “小点声,阿川睡觉呢。”

    张达拎起俩肉包,笑嘻嘻地说道:“行了,咱们滚了。”

    钟岳擦了把脸,又躺在床上,进入了系统,准备完成今日的一小时笔法观摩。昨天临帖之后,熟练度只是增加了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的熟练度,实在是惨不忍睹,那个进度条,几乎就是全空的状态,没办法,这事情也急不来,如果每天都能进步百分之二的话,花个五十天时间,能达到别人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力,那钟岳也认了。

    文征明还是一如既往的要求严格。

    虽然钟岳是无法将系统中非抽奖的物品带出系统的,但是可以在系统之中使用。在文征明的注视下,拿着笔临摹《灵飞经》。

    就像学书法的人都知道颜柳欧赵一样,学小楷的人,必然是知道唐人眷抄的《灵飞经》。不少书家认为,《灵飞经》乃小楷第一帖,而那些不认同的,也仅仅是因为前有钟繇、二王,但是说到灵飞经,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小楷精品,而且上手快。

    文征明之所以让钟岳临摹《灵飞经》,也是因为钟岳的楷书底子有点差,直接跟着他学文氏小楷,进度实在太慢。

    墨迹版灵飞经的画是先有勾丝,然后逆锋入笔,接侧锋行到中央转中锋续行,最后护尾,一波五折以上,速度极快,宛转流畅。现在很多人练灵飞经的甚至都没弄明白,字帖里多数是纯露锋起笔,其实大谬,味道差多了。

    “不器,你要明白,看似露锋起笔,实则还是内含藏锋。你之前临摹,都是听老夫说露锋就直接纯露锋起笔,是大错特错,明白吗?”

    “有点难啊。”钟岳实话实说,按照文征明的要求,原本最好上手的灵飞经简直是难到爆了。

    文征明点了点头,也不遮掩地说道:“不是有点,是很难。行笔一波五折之上,老夫也做不到,如此快速流畅的行笔,老夫也仅能做到一波三折,故而书法之道,局限于此了。”

    “……”

    练了几十年书法的文征明,连他自己都做不到,居然这么严格要求他,钟岳这就很难受了,练了一个小时,还是一头雾水,他甚至都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写书法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休息去吧。为师知道你累,但是你得明白,这都是为了你好。老夫行书几十年,至老才悟得灵飞经十之二三,然笔法已成固势,再要去重练,有些不易了。你要明白,楷书大家赵孟,都仅仅悟得十之三四,所以不必灰心丧气。”

    悟得十之三四就能成为楷书四大家,钟岳不知道,如果自己悟透了灵飞经,会有何等的造化。等退出了小楷笔法系统,钟岳看了眼百分之三的熟练度,还是挺满意的,之前心理落差大,现在明白这个难度之后,他倒也释然了,总比原地踏步要好。

    他退出了系统,看了眼还在睡觉的龚川,鸟悄地走出了寝室,顺带着将门带上。看了眼时间,八点半,赶到文化馆差不多时间正好。

    路上,钟岳拨通了刘清华的电话,来学校也有两星期了,问下装修进度如何了。

    “喂。”

    “阿岳?什么事。”

    “刘哥,施工进度怎样了?”

    “基础的水电管道已经做完了,本来按照我们的方案,十天就成了的,这个小刘总监啊,搞得太复杂了,又拉来一个施工队,两个施工队,这才搞完,不过之后的地砖还有墙面粉刷应该进度会加快,估摸着再有半个月就完工了。”

    “那好,有什么事打我电话。”

    “好嘞。对了,之前你垫付的那材料款,除了电线管道什么的,剩下的钱,我就用来算工钱了,按照小刘总监的要求,这八万的预算可能不够,他那边已经买材料了,咱们之前签的合同现在变成三方合同了,所以最后该是多少钱,我就拿多少,会给你一张明确清单的。”

    钟岳笑了笑,“你的施工队,那在县里是出了名的,这我还怕你赖账不成?就这样,先挂了啊,车来了。”

    “恩,那回头再说。”

    钟岳挂了电话,坐上了公交车,往文化馆赶去。他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个底数的,之前张邵林送来了八万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块石碑的事情了。

    碑是死的,躺在哪里不是躺?

    文化馆中躺着,虽然是有历史厚重感,但是看久了,也没什么。不懂得书法的人,可能还会以为这是哪家坟头的半块石碑呢。

    原本打到账户上一万八,后来又送来了八万,已经是有点古怪了,不过钟岳看过那张协议之后,觉得又没什么出入,也就签下来了,现在张邵林又打过来电话,还是为了这块碑的事,钟岳觉得,不是为了碑,也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欧阳国际。

    如果真是他所料想的这样,就不是他们打钟岳的算盘了。

    这一次,钟岳准备要反将一军了!

第八十四章 撤赠(为Alston–king护法加更4/5)

    文化馆,如今已经向游客开放。

    作为徽州文化的承载,票价也控制地很低,本地市民可凭市民卡免费参观,至于外地游客,全天票价也才十五,算是穷游的一大特色景点,每日的客流量也是很大。

    钟岳在门口展示了一下市民卡后,便进入了文化馆之中。

    原本放在最显眼之处的石碑展柜,已经被撤了下来,随之替代的,是一长排的老物件,钟岳走近看去,都是一些宣笔、宣纸以及徽墨的制作道具,不由会心一笑。

    文化名城,这些随之即将消失的手艺,才是文化馆值得珍藏的,也能让普通民众知道,原来古代造纸、制笔、炼墨,都这样的步骤。这一点,钟岳还是挺满意张邵林这样的做法的。

    他不仅是学书法的,同样也是制笔的手艺人,明白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作出多么艰苦的保护。将这些放在文化馆内,虽然不能真正将这些手艺传承下去,但是至少,能让人知道这些文化。

    不至于等再过了几十年,小孩子问起来,妈妈爸爸,这个纸是怎么来的啊,你只能苦笑地说,是从造纸厂来的。

    虽然改进得很不错,但是问题来了,他家那块石碑,去哪儿了呢?

    “你好,我叫钟岳,过来找张馆长。”

    一楼巡视的工作人员瞅了眼,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不像是领导干部啊,“你找张馆长有什么事?”

    “是张馆长让我过来的。”

    工作人员拿起对讲机,嘀嘀咕咕了两句,“你先等一下。”

    过了两分钟,对讲机那头传来信号,“带到三楼办公区。”

    那人一愣,立马微笑着说道:“这边请。”

    两人穿过一号展厅,从一侧封闭的工作专用通道走进去。工作人员拿出钥匙,打开了门,“等电梯下来,您直接进去就好,三楼是禁止游客上去的,所以这扇门待会儿会关闭,您若是要出来的时候,请和三楼的工作人员说一声,这样我会在这里给您开门。”

    电梯的门打开,钟岳微笑道:“好的,谢谢了。”

    钟岳走进电梯,里边是没有按钮的,是一部直达电梯。

    电梯门自动关上后,便平稳地上升了。

    叮!

    电梯的门打开,钟岳单肩背着包,走出了电梯。

    张邵林微笑地看着钟岳,说道:“来了啊,这边过来。”

    “好。”钟岳扫了一眼,一个文化馆,居然还有这么多部门、保安,搞得跟什么秘密大集团似的,真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也对,事业单位嘛,养多些闲人,不然怎么吃纳税人的钱呢。

    钟岳跟着工作人员,绕到最中间的会议厅。

    “您稍等。”

    工作人员轻轻敲了门,将门打开。

    里边传来,“带进来吧。”

    “钟先生,里边请。”

    钟岳跨进了会议厅,里边的空调比外头还要凉,他这个火气旺盛地年轻人,都不觉打了个寒颤。

    巨大的长圆桌边,零星坐着十来人,空调打这么冷,里头的人自然是穿着外套。钟岳扫了眼,除了几个穿西装的中青年外,还有三个人,穿着旧款式的夹克,一个不戴眼镜的,头发花白,两只眼睛却格外有神。

    另外两个都带着厚厚地老花眼,金丝框的,手里的钢笔百无聊赖地一拿一放,抬头看向进来的钟岳。

    张邵林微笑地说道:“这是钟岳,也是那块魏碑的捐赠者。钟岳,这是省里的历史文物鉴定组,这位是章专家,这位是黄专家,这位呢,是负责工作的刘主任。”

    三个老同志靠在椅背上,点头示意。

    钟岳也微笑回应,“几位领导专家好。”

    “坐吧,我们过来,就是因为这块魏碑的事宜。”

    钟岳坐在一旁,问道:“这块魏碑,不是已经签了捐赠协议,事情了结了吗?如果有什么事,几位应该找张馆长啊,跟我有什么关系?”

    钟岳闹不明白了,按照那张文件上的意思,这块魏碑已经是属于文化馆所有,不可转赠以及商业用途,今后的保管、修缮也都有文化馆负责,等于说,跟钟岳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拿放着钢笔的刘主任笑了笑,“小同志别紧张。听我把话说清楚,是,是这样的。但是这份转赠协议,是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发的文件,转增款项八万,也是从省里拨发下来的,所以我们才会过来负责文物校检。你看看这份你签署的转赠协议,是否涵盖这条解释条款。”

    钟岳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