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纯禽记者 >

第845部分

纯禽记者-第845部分

小说: 纯禽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喊着什么纸媒可以淘汰了,以为拿着个手机看看网文就知晓天下事了?就不需要纸质文学了?这么浮躁的社会,真是……高总,我看啊,你喊我们过来讨论真是白费钱了,纸媒的未来?纸媒有未来吗?现在卖脱销的都是那些娱乐杂志,八卦娱乐的。”

    “现在纸质书也是层次不齐,什么明星什么艺人什么煤老板,都写书,而且还大卖呢,优质的纸质书越来越少,真是看着急人啊。”

    如今的帝国,能静静地拿起一本纸质书阅读的太少了,而正如同他们所说的那般,如今优质的纸质书也很少出现了,到处充斥着浮躁的气息。看看候车厅的那些年轻人吧,一个个都是拿着手机低着头刷着,有的玩游戏,有的刷微博,哪怕是阅读也大多数进行的碎片化阅读。

    这是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吗?是因为科技发展,手机看资料更方便所以才如此吗?并非。我们所知道的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人均阅读量,这个世界前400名亿万富翁中,居然有60人是犹太人,占总数的15%,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居然占据世界财富的36%。

    如果说财富只能代表金钱方面的社会地位的话,那么犹太人占据了20%诺贝尔奖的比例,足以证明这个民族在智力方面的优秀。

    犹太人把阅读纸质书籍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家庭教育的一个民族,在当今手机信息发达的时刻,他们依旧保持着成年人每年每人平均阅读64本纸质书籍的频率,而我们帝国人呢?我们帝国成年人每年每人平均阅读4本。

    64本对4本,其对纸质书籍的器重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仅是犹太人,欧洲人,美国人的纸质书籍阅读量也远远高于帝国人。昔日的帝国是文化为先的泱泱大国,如今肯精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人也越来越功利。

    都说纸媒已死,是啊,如果没有人买来阅读,如果买来阅读都是明星出的什么如何美白,自己又生二胎之类的书籍,是一些二路贩子所谓作家写出来的一些乱七八糟刊物,这纸媒确实必死无比。

    “教育,教育的根本应该是不断阅读的,是尊师的,我们现在太浮躁了,太浮躁了,浮躁到居然不能静下来心来看一本名著,浮躁到如果你说你喜欢看名著,你喜欢听古典音乐,其他人居然说你装逼,装逼是什么词?这种词都经常能在现在出版的书籍中看到,这样词汇熏陶下来的孩子又如何高雅?”

    一说到教育这个层面,茶馆顿时热闹了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

    说的话,大多是值得思考的,可很多也是不合现实的。就像他们说的,如今的孩子都不记对子,不知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可若出一本专门讲对子的书,又会有几个人购买呢?

    如何让高雅的,需要如今的帝国人将书买下来,放在书柜上反复阅读的政治刊物,走向寻常百姓家,一方面需要这些学者的睿智,另一方面,高冷觉得需要一些像自己一样擅长运营的商人,从中牵线运作。

    高冷的余光再次落到了谭半晌身上。

    只见他的眉宇间忧心又无奈,唯有举起手中的酒壶,一口又一口。

    谭半晌在线的那一端,他抱负诗论玩转社科,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专家,却不懂运作,而线的这一端是对社科不了解,在谭半晌看来不过是一个一心只想盈利,只追求名利的商人高冷。

    这根线,又怎么连起来呢?

    高冷趁着他们讨论,再一次朝着谭半晌走了过去,坐到了他的身边。谭半晌有些意外地看了高冷一眼,他没想到这个老总居然在自己这么明显的婉拒之后还能过来。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高冷背了一段对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谭老,说实话,我的文学底蕴不深,对对子什么的也就了解这么一些启蒙的。”

    谭半晌没说话,他并不认为高冷会是他值得深交的知己。

    “我知道您有点看不起我这类人的。”高冷低着头,在谭老面前的学生姿态是发自内心的,这句话很是直白,跟谭半晌一样直截了当,这倒让谭半晌有些不好意思。

    他动了动唇似乎想缓和一下。

    “您也不用违心说什么劝我。”高冷开口继续说道:“其实,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出身,起势有些低下的,怕明星的那些**,我是狗仔出生。”

    谭半晌喝了一口酒说道:“你还拍了暗访,蛮好的。”

    “可是,哪怕我是狗仔出生,却不代表我没有大梦想的,也不代表我就是为了赚钱才做大星光集团。当然了,我利用艺人办公司圈钱,坑了一些散股,可是您可能不知道,在商界就是这样,不是你吃我,就是我吃你,很残忍。”高冷倒过一杯苦茶,喝了一口,初入口很苦。

    “哦,那你的大梦想是什么?”谭半晌似笑非笑指了指满屋子人:“用尹老大的权利把我们都喊过来开会,畅聊纸媒未来?这肯定不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就是办杂志吧,办赚钱的杂志。”

    “对,我的目的是办杂志,办赚钱的杂志。”高冷抬起眼直视谭半晌:“也办亏钱的杂志。”

    “哦?办亏钱的杂志?你说的是你打算办的对外的高端英文杂志吧?这东西我懂的,以前有个老总也玩过,他也弄了个会议,办一本对有利的杂志,我还忙上忙下跑前跑后了好几个月,杂志是办了,亏了两期后,人老总不办了。亏钱的杂志只是为了你后面赚钱的杂志做铺垫的,我想,这次会议结束后,除了那本对外的英文杂志,你将推出一系列杂志,亏一本,赚好几本,还带了我们这么多学者的光环,更好卖,不是吗?”

    谭半晌果然是厉害角色,一眼看破高冷的商业规划。

    “我苦读百卷经史不止为功名之资,更不为铜臭,我不会帮你,会议走走过程是因为尹老大的权利在这儿,其他的,与我无关。高总,喝茶吧,旁的不必说了。”谭半晌喝了一口酒站了起来,往门外走去。

第1467章 等一场巍峨(下)

    等一场巍峨(下)

    杨关关气不过,上前几步想赶上去说道说道,被高冷一个眼神拦下了。

    “太不给面子了!”杨关关一跺脚,嘟囔着。

    “在他看来,我没面子可言。”高冷十分冷静地说道,说完后,他转身也离开了茶馆,站在外面。

    静静地站着,站了足足十分钟。

    在谭半晌看来,高冷不过是一个商人而已,有钱了不起吗?在他看来那只是铜臭,铜臭不等于社会地位,至少在学者的眼里是这样的。

    只是谭半晌表现得很直接,比坐在里面依旧谈笑风生的人表现得要更直白而已。难道坐在里面的人真的就都从心里敬重高冷?那可不一定。

    坐里面的,都是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学者,他们见的企业家太多了,或许有一些对金钱有一些追求,可绝大部分追求的是自己的学术,若非如此,也很难在学术上有很高的建树。

    高冷手中除了精品电视剧,其他的项目算不得让这群人佩服,更何况,他们这群人很少看电视剧。

    “高总,您现在在媒体界赫赫有名,而且也是获得过国家优秀记者称号的…… ”

    “除此之外呢?”高冷说道:“你不懂,让普通人佩服,你赚的到很多钱就足矣,要让有社会地位的人敬佩你,你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项目,这项目跟钱无关。现在有一档节目还算不错,叫《十三邀》,你深入了解过吗?”

    杨关关重重的点了点头:“许知元办的栏目,一期采访一个人,走的知情的路子,在网络上褒贬不一,但是算是有一定内涵的访谈节目,这栏目点击率非常高,让他一举成名,虽然他之前在杂志就职的时候就很有名气,但是远不如现在这档栏目来的知名度大。”

    “你了解了,但是不深入。”高冷摇了摇头:“诚然,《十三邀》这档访谈栏目让他知名度大增,也是目前他最最赚钱的项目。可是在许知远看来,他最得意的作品并非这档让他知名度大增,金钱大增的栏目,而是他一直运营的一家书店,单向街书店。他不止一次说过,单向街书店,是他最体面的生意,最体面和最赚钱,是两个概念。”

    且不论许知远的这些东西做得到底怎么样,至少可以看出,在文化界是不会简单地把最赚钱的项目定位为最体面的生意的。

    体面,往往最重要的不是盈利。

    “你们看,星盛和风行杂志现在已经稳稳地做到了娱乐杂志第一,第二,发行量巨大,但是这两款杂志并非我体面的生意,一说起,总归是一些明星八卦的东西,不值一提。我目前体面的项目就只有精品电视剧而已,纸媒方面就我手里头这两杂志,哪怕盈利再多,也没有一个是我体面的。”

    邀请来的学者都是倾向纸媒,而且是在国际知名纸媒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的学者,高冷手里没有能让他体面的,拿得出手的杂志,又怎么可能赢得这些人的尊重呢?

    左右不过是一个商人罢了。

    “我的社会地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足够高了,可对于他们来说……”高冷看了眼茶馆里的人,露出了敬佩又羡慕的神色:“我还远远不够。”

    杨关关崇拜地看着高冷,在她看来,高总如今的社会地位已经足够了,又觉得高总说的有道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那……那……那我们怎么邀请他们来帮我们办杂志?您不是很想让谭半晌能加入我们吗?他现在连正眼都……”

    “等。”高冷看着谭半晌离开的方向,但凡他看上的,觉得能胜任主编的对象,难搞的又何止一个谭半晌?最难搞的吴老连面都没见着呢。

    “等?”

    “对,等,等一场巍峨。”高冷目光坚毅,虽然困难重重,可他总是能很镇定地告诉自己的员工,你们不用慌,我有法子。

    “我不是书香门第出生的,没有那种一出来做事情就做很体面的工作的命,我要爬上山顶的过程中会饿,会渴,会偷果子吃,会有星盛,风行这样的杂志助攻。可我也最终将登上山顶,巍峨的山顶。”

    ———————

    次日会议开始之前,各大媒体早已在会议厅架好了长枪短炮,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很有经验,布置得高端典雅也不失富丽堂皇。

    与高冷以前主持过的任何一场会议都不同,这一次他格外上心,服务员的细心程度也与在公司开会不同:她们把喝茶的杯子都放成一条线,杯柄朝着一个方向。

    而媒体也是全程很是安静地调试着镜头,与任何一场电影新闻发布会不同,电影发布会开始之前,记者们是会叽叽喳喳地聊会天。而这种场合,他们全部保持了安静。

    这便是带了政治色彩的会议,还未开始就弥漫着一股严肃的气息。

    学者们陆陆续续进场,按照位置静静地坐了下来,前后握手低声寒暄几句便各自翻开放在桌子上的资料,桌子底下放着一个很是精致的纸袋子,里面放着星光集团准备好的礼物以及四本杂志的开刊宣传。

    有一些学者拿出那四本杂志的开刊宣传细细地看了起来。

    “哎?”一个学者翻看第一本杂志的开刊宣传后,很明显眼底一下就亮了,他立刻站了起来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妇人旁边:“凹老,你看,星光集团居然要办一本精品儿童杂志,说是除了生产线之外,不算推广费的前提下,每年至少投入一个亿来创办儿童杂志!一个亿啊!一个亿办儿童杂志?每年投入这么多?!”

    “哦,真的?”这个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七十岁的儿童绘本插画家凹丽老师听这人这么一说,连忙弯腰拿起袋子,从里面掏出四本刊物宣传后直接丢掉其他三本,拿起了其中介绍要创办一本儿童杂志的开刊宣传。

    埋着头细细看了起来。

    “除了生产线和推广费投入,每年投资七千多万办一本英文对内的财经杂志,对内,还英文,而且是财经……”一人啧啧称奇,而旁边的人则看得认真。

    会议室的议论声大了起来,一些刚刚落座的学者见其他人都在讨论这个,于是也连忙从脚边拿出来翻看了起来。

    “谭半晌,你瞅瞅这个,社科类刊物。”谭半晌身边一人推了推他,他本没有翻看这些个东西,旁边那人直接将其中一份宣传递给了谭半晌。

    “社科类刊物?”谭半晌难以置信,翻了翻:“投资一个亿?!每年?是投资到印刷线上吧……哦不,不包括生产线和推广费的前提海,每年投资一个亿?!”

    谭半晌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