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喷神 >

第67部分

喷神-第67部分

小说: 喷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以后,分成了a/b两组,也会决出两个互不影响的冠军。a组只允许华语区国家/地区的大学参赛。而b组则允许那些欧洲、澳洲、北美的大学代表队以华语参赛,但不和华语国家竞争。

    从那以后,才免去了以汉语为母语的代表队吊打xn大学、莫斯科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这些小学生的情况。

    星岛那边的具体赛制安排方面,华夏国内四大赛区决出的第一名,在a组初赛中会分别各占一场,以免华夏队伍第一轮就自相碰掉。而另外四个名额则留给湾湾、星岛、港澳、马来四个话语国家或地区的第一名代表队。

    往年华东赛区第一梯队的金陵、复旦,第二梯队的钱江、同济,那都是金陵师大不曾战胜过的牛逼强队,所以金陵师大史上也从未正式去星岛参加过比赛。

    冯见雄怎么会放过这种靠实力刷知名度的机会呢。

第1章 男鬼杀之女鬼纳之

    冯见雄答应虞美琴代表院队参赛之后三个星期。

    “希望杯”辩论赛四分之一决赛。

    法学院队对阵商学院队。

    暂且放下了手头生意的冯见雄,和虞美琴乃至两位高年级的学长、学姐组队,轻车熟路地秒杀了小组赛和复赛的对手。

    如今,终于遇到了本届杯赛第一个有点难缠的对手他们平时在法援中心时的顶头上司、也是校学生会副主席、校辩论队主力之一的田海茉。

    法学院往年是常年复赛、偶尔前八的实力。有了冯见雄和虞美琴这两个“名嘴”加盟,自然是实力大涨,因此在前几场面对鱼腩弱旅的时候连战连捷,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比赛的个中经过,也因为不够有挑战性,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另外两名队员里,有一名正是通在法援中心的学姐南筱袅,还有一个名叫姜思思的大四学长。

    南筱袅的实力是不足以进校队的,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辩论训练。但毕竟经常给人做法律咨询,口才便捷,在院队里凑个数还是没问题的。

    而站在商学院队的角度来看,在冯见雄和虞美琴这届新生进来之前,田海茉是校队第二高手。

    只可惜,商学院的其他队友实力太差。

    光靠一个田海茉,在前两年的院际比赛中,充其量也才杀进四强,然后就得徒然哀叹:猪队友carry不动啊!

    比赛的赛场,在学校的大礼堂里,足够坐一千多名围观同学的场地,依然是塞得满满当当的。

    法学院这边的观战师生,来了足足三四百人,商学院那边略少,两个院加起来占了场内一半人数。

    还有六百多个其他无关院系的学生,则明显是来看热闹的辩论爱好者,或者纯粹是因为听校台的节目、关注冯见雄的博客文章,而带来的个人粉丝。

    法学院的学姐们,已经习惯了今年冯见雄的锐意猛进、连番大胜,也对他产生了一股盲目莫名的崇拜和信赖虽然往年法学院根本很难走到这么远。

    今天这场的辩题,是“科技的发展会促进/抑制人类的全面发展”。

    正方谈促进,几乎一直围绕着“科技让人类生活更丰富,可以掌握和应当掌握的技能也更多样性”立论。

    反方谈抑制,则是死揪着“科技会让人的部分能力退化,比如电脑用多了记忆力下降、手机用多了注意力难以集中,古人生活方式健康时常健身,现代人宅在办公桌前一身职业病”说事儿。

    场内辩到精彩之处,每每爆发出群雌粥粥的掌声和尖叫。

    让今天比赛的主持人、校队队长苏勤也不得不多次停下计时、维持秩序。

    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从立论到交叉提问,双方唇枪舌剑,局面咬得很紧。

    冯见雄因为是四辩,暂时还没发挥的机会。而虞美琴和南筱袅的配合,着实把田海茉和商学院某鱼腩的搭档的所有攻击都勉力挡了回去。

    主持人苏勤看着局面分,眉头微微有一丝隐忧,却也像是期待着田海茉的爆发。

    ……

    题目是校方的组委会定的,立场则是比赛前三天抽签的冯见雄和顶头上司田海茉一起抽的。

    当时抽签的主持者也是苏勤。抽出结果后,他还问过过双方是否满意自己的辩题、是否想要交换。

    按照规则,如果一方想交换,另一方不肯,那是不能交换的。但那样多少会导致旁观者对出题方题目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双方都想站正方/反方,那就说明题目的两方不是很平衡,容易看出明显的强弱。

    不过,当时冯见雄率先傲然表示不想交换,田海茉也顺势跟着说不用换,让苏勤松了口气。

    其实,苏勤是很希望田海茉赢的。

    他在抽签前,观察过田海茉和冯见雄此前多轮抽签时的习惯,知道冯见雄和田海茉都是很傲气的人,不论什么辩题,似乎都全然不在乎抽到哪一方。

    以至于两人抽的时候,都下意识只拿摆在自己面前的那个纸团,从来不变。

    所以,苏勤事实上做了一点手脚。

    当时他把写着“反”的纸团摆在了靠近田海茉的一侧。

    因为他认为,这个辩题的反方是有优势的。

    这道题目,并不是新出的,而是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一道官方题目。

    确切地说,是一组持续修改了5年的系列辩题中的一环。

    这组题目的诞生,源自于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一场初赛。

    当时最初的辩题只是“科技的发展是否有可能毁灭人类”,结果经过短暂的交锋之后,评审委员会都发现这个题目不太公平

    因为科技的发展完全有可能脱离任何一些国家的政府法律监控,道德和宗教也制约不了,所以搞克隆人或者别的什么技术的疯狂科学家,确实有可能毁灭人类。

    所以那一年,认为“科技的发展不可能毁灭人类”的那一方,被五名评委以5:0的比分评为惨败。

    于是两年后的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每两年举行一次,不是年年有),主办方挖空心思修修补补,把这道题目衍伸得公平一点,就成了“科技的发展会促进/抑制人类的全面发展”。

    看上去这道题目比前辈公平一些,已经放弃了讨论科技有没有危害人类存续的可能性(因为上一次比赛已经证明肯定是有可能危害的),只说科技会不会制约人类全面发展。

    但最后的比赛结果,还是被持有对科技悲观一方态度的代表队获胜号称“湾湾喷王”的白执中带着湾湾世新大学,力斩“马来喷王”胡彪带队的马来亚大学。那场比赛也成就了白执中“亚洲喷帝”的新称号。

    又过了两年,到了去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组委会再次给这个系列辩题的正方加权平衡,修改出一道“专才比通才更吃得开/通才比专才更吃得开”

    专才和通才的重要性比较,看似和“人类对科技的恐惧”这个大命题无关。但其实骨子里还是可以看作是在拷问现代科技社会下,人类自我价值建设的导向。所以其命题背景还是从两年前那道题目演化来的。

    结果这一届的这个题目,又撞到了湾湾世新大学队手上,他们的对手则是以港澳赛区第一名身份参赛的港科大。然后白执中站在对科技悲观一方的立场上,带队再胜,巩固了“亚洲喷帝”的地位。

    如今,苏勤分给田海茉的辩题,正好是03年白执中的湾湾世新大学获胜时的立场。

    只要田海茉有心,就可以从当初白大神的言论中汲取很多精妙的素材。

    所以在苏勤看来,哪怕原本冯见雄的水平可以和田海茉在伯仲之间,有了题目本身的偏斜,田海茉应该也能获胜。

    之所以如今场面还胶着着,只是因为那场比赛中白执中也是在驳论环节才上场发威的嘛!这个题目,在立论和交叉提问环节分不出强弱,完全是正常的。

    冯见雄在去年的新生杯决赛中,把地科院的新人王马仲碌喷成了受迫害妄想证。害得后者变得老是疑神疑鬼,逻辑混乱不自信,如今已经退出了辩坛,也不再参加校队集训。

    苏勤好歹是曾经把马仲碌这个本院的学弟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难免有些门户之见。而田海茉又曾经是他试图追过的妹子,如此形势之下,有倾向也是很正常的。

    ……

    “现在进入自由辩论环节,请反方先发言,双方的总时间都是5分钟。”苏勤看着胶着的场面,深吸了一口气,如是宣布。

    刚说完,他就不由自主期待地看向田海茉。

    田海茉也深呼吸了一下,胸脯微微有些起伏,神色复杂地死死盯了冯见雄一眼,拿着提纲开始娓娓道来:

    “刚才对方辩友在立论和驳论的时候,说了那么多‘现代科技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的例子,试图以此就偷换概念、证明‘现代科技让人类发展更全面’,在我看来,那完全是文不对题。

    如果我们今天要辩的是现代和古代哪个生活水平比较好、享受比较丰富,不用辩,当然是现代好。如果今天的辩题是要我们问,科技有没有让人类进步,不用辩,当然有进步。

    但是很可惜,这些和今天的辩题有关系吗?今天我们要拷问的,是人类在因为科技而丰富、进步、发展的同时,这种进步和发展是不是全面的。

    为什么古代没有文理分科,学者几乎什么都学;而今天人类变得越来越‘专业’,理科生却大多缺乏文学素养,而文科生连高数都要挂科。

    为什么孔夫子时代那么落后的科技,都能讲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现代学生却没有基本的‘射’技呢?哪怕把弓箭换成步枪,新生军训的时候三枪全脱靶的人还少么?

    哦,甚至我们都不用拷问‘射’这种冷僻的技能。连‘数’这项十年前我们读小学时还很擅长的心算能力,如今因为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国内小学生的心算能力都快退化成英国人了。

    对于这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在某些方面退化变笨的例子,难道对方辩友准备一直视而不见么?”

    田海茉说完这番话,掖了掖裙角,僵硬地坐下。

    对于自己的发言效果和说服力,她还是很满意的。可是内心,却禁不住升起一股羞耻。

    虽然这段话里的每一个个点,都是她临场根据对方的在先言论总结的,但是在话术的结构上,她却是借鉴了三年前白执中成名之战时的套路。

    “估计小雄肯定是对付不了这番驳斥的了,可惜,就算我赢了,会不会被他们耻笑拾人牙慧呢?”

第2章 没有公主命学不来公主病

    田海茉的话,条分缕析,理论脉络极为清楚,正是执中流辩术的精髓。

    所以她的话一说完,场内大多数观众的态度,几乎都被兜转了过去,甚至还自以“终于跳出了法学院的偷换概念陷阱”而沾沾自喜。

    “卑鄙!没想到田学姐是这样的人!这不是直接拿白执中的绝招复制的嘛!这算什么本事!有能耐全靠自己想啊!”虞美琴几乎下意识就轻声啐了一口,不过音量很低,外人倒是没有听见。

    虞美琴的水平,是场内法学院这边第二强的,她当然看过历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所有场次的双方辩词。

    所以她和冯见雄,立刻就识破了田海茉这番说辞的套路来源。而南筱袅和姜思思这种赛前临时抱佛脚的非专业辩手,都还没反应过来呢。

    “别这样,不能叫复制。”冯见雄在虞美琴身旁,听了妹子的吐槽,他也没这么多时间解释,只能用两三秒钟飞速地安慰,“每一句话都是田学姐根据临场交互临时组织的,只是借鉴了前人的话术思路。”

    执中流辩术在驳论时最常见的招数,就是临场精确组织一番对方此前说过的核心论据,然后推导出“这些核心论据能够充分论证出xxx的结论,但是……”

    这个“但是”,是重点。

    “但是”,xxx的结论和今天的辩题不是一回事。

    说白了,其实当初冯见雄在把“到的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个辩题的境界升华时,也用过类似的话术。

    比如,他先总结对方说了一大堆,只是在论证“不温饱也能做好事行善”,然后一个“但是”把对手打入深渊你说了那么多,根本文不对题。咱这里的“道德”是跟在“谈”字后面的,是名词性的,不是形容词性的,所以辩题只是一个行为准则归类的题目,而不是善恶倾向的题目。

    这种招数,如果用得精准,杀伤力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对于使用者的水平,也是要求很高的因为他得有强大的临场总结归纳能力,把对方此前喷了七八分钟的碎烦话总结起来,然后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