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喷神 >

第442部分

喷神-第442部分

小说: 喷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见雄和虞美琴,作为阿狸系上市前、把支付宝拆出去的主要推手、说客,当时解决的最大一个难点,就是说服孙正意接受拆分时的股权置换比例。

    因为阿狸巴巴一旦拆了之后,孙正意的软银,就只能控制拆后的阿狸巴巴本体了。

    至于支付宝,将会成为一个“杰克马个人持股50%以上”的独角兽,跟日资的关系就此撇清。

    所以,站在孙正意的立场上,他是绝对不允许拆分时出现“把支付宝的价值估得偏低、而把阿狸巴巴剩余部分估得偏高”这种情况出现的。他肯定是希望“让杰克马拿出更多的阿狸创始人团队持股,来跟他换取支付宝的独立”。

    而冯见雄,则要拿出他作为喷神的浑身解数,摆事实讲道理,旁征博引举横向、纵向对标企业,用历史和同行惯例,说服孙正意接受。

    当时,冯见雄奇迹般地做到了,而且做得比历史上的刘大律师更好

    (当然也有其他财务类谈判专家的功劳,毕竟估值并不是法务谈下来的。阿狸系拆分案中,在保护创始人团队股权比例这方面,功劳最大的肯定是蔡重信,这没有疑问,是他作为cfo,去跟软银斡旋砍价的。冯见雄能做到的,只是比历史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对标律师更好,就够了)

    当时,杰克马和蔡重信都是跟他一条堑壕里的战友,所以对冯见雄的说辞非常知己知彼。

    现在半年过后,他们就要拿着冯见雄半年前说服过孙正意的话,来反过来给冯见雄自己压价。

    “好像有一种回到了7年前,刚刚进大学的时候,跟一个大三的新传院学长,‘连续交换两次立场,但依然要喷赢对方’的场景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作为喷神,要是不能做到‘老子喷赢你之后,交换一个立场,再喷赢你一次’,那还算个屁的喷神!”

    冯见雄聊着聊着,就觉得浑身的神经都兴奋起来,就跟邓亚萍打乒乓或者郎平扣排球时,打得浑身肌肉自动发抖起来一样。

    每一次进入这种状态,世界冠军就近在眼前了。

    ……

    “老马,真是不好意思,我还确实是在这半年里,就找到了一条新的跨圈赛道,所以我觉得n站的最新估值,就是60亿美元才合适。”冯见雄压抑住自己装逼的**,逐步推进着话题。

    蔡重信最后一次确认道:“我们上次就已经充分估算过n站的‘用户质量、用户黏性、跨圈发展天花板’等种种因素了,才给出你45亿的估值这个估值很厚道了,我们评估古勇将的优酷也只值这么多。

    而优酷的用户量和总播放时长始终遥遥领先你们,两个数据分别是70%和50%。你们只是在付费用户数方面反超了优酷40%,而且会员转化率远高于他们。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数据,给你45亿已经很好了!”

    冯见雄一把抹开ts文件,直接指着摘要上倒数的几点,针对性地说:“我知道那些你们都知道,所以我要说的不是那些。n站的独门秘籍,是在于我们已经跟进了‘人工智能视频分发’这个领域,而优酷至今丝毫没有涉足这个功能。这已经不是快慢的问题了,而是有无。

    为此,我还找《今日头条》的张一鸣麾下,挖了好几个算法工程师,又从快爪那儿弄了些把推送技术和视频结合的小角色,磨合出了一支我们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这条赛道,古勇将一无所知,这才是我说n站远远比优酷值钱的底气。”

    冯见雄举出的这几个卖点,就使用价值和用户体验来说,确实是很值钱的。

    因为在互联网移动化持续了两年多之后,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方,开始发现用户手机的屏幕太小。

    跟pc时代相比,手机一屏幕能显示的内容链接,起码比pc时代少了五倍

    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在电脑上看网络小说的时代,某点一个页面可以显示200多本书(连文字推荐位都算上)。

    可是到了移动阅读时代后,推荐位数量就砍掉了一大半,所以头部聚集的马太效应更明显了,长尾内容更难存在了。这些都是痛点。

    而视频网站其实比站更惨,因为小说好歹可以靠蚊子腿拉一些流量,而视频是必须给图标,才会有人点的谁特么会看一条只显示文字标题的视频?这种东西怎么可能激起用户的点击欲?

    在2012年,能想到用人工智能,来解决“寸土寸金珍惜推荐位、广告位,提高传达效率”这个问题,确实是一种很牛逼的创新。

    这种思路,至少把每一个宝贵的推荐位,都差异化利用了起来咱不再规定网页的某个位置这几天只显示某一个作品。而是根据算法,在不同倾向的用户手机屏幕上,显示不同的作品。

    对于一个经常看二次元的人,就别浪费他的手机屏幕显示言情剧了。而男频/女频更是要第一时间分开,男人手机上绝不显示女人内容,女人手机上绝不显示男人内容,直接简单粗暴把推荐位效率提高一倍。

    而目前只有新闻资讯分发领域,进行了这方面的技术尝试。视频网站里,确实没有看到这么远的人,也没人跟进。

    冯见雄能算是第一个。

    “呵呵,又是人工智能。小冯啊,这不是给你展示ppt的时候,今年找我卖这个概念的创业者,都快有半打了。”杰克马无奈地摇头嘲讽。

    他突然觉得冯见雄有些陌生了。

    不应该啊。

    这小子不是从来都言之有物、不卖ppt概念的么?

    他难道以为靠几个“人工智能”的卖点点缀,就能从他这种老江湖手上多拿到钱?

    冯见雄却不生气,他显然料到了杰克马会先觉得不屑。

    所以,他耐心地解释:“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有别人肯定模仿不了的独门优势。”

    很常见,很通俗的解释。

    但一点都不出彩,甚至可以说,很套路。

    杰克马起码见过50个卖ppt的人,在他面前说“我跟其他卖ppt的不一样”。

    “行,那你倒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要让我相信,即使古勇将发现了你的‘智能推送分发’布局后,也没法砸钱复制你的路线。

    你还得让我相信,张一鸣或者宿胖在看穿你的技术路线后,也没法复制。否则,我是不会为一个没有壁垒的创意买单的。”

    谁都知道创新很重要,但资本就是这么冷酷。

    除非一个创新能证明自己有技术壁垒,或者用户壁垒,或者至少别的任何壁垒,能防住同行的抄抄抄。

    不然,资本是不会为这样的创新本身,进行高价买单的。

    资本,只会为一个在同行内排名名词能稳住、并且有防止同行超越的独门绝技的创新,给出高价。

    如果哪一个资本不是这样,那么对不起,它不会活到2012年。留下来的,都是这么心狠手黑。

第257章 答辩PPT的人懂个鸡儿

    冯见雄捋了一下思路,侃侃而谈:“防住古勇将的模仿,我觉得挺容易做到。首先就是我们n站将来自己要做好保密工作,把这种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尽量淡化,让古勇将觉得‘就算n站在赶超,也只是因为我们拿了阿狸系的钱,财大气粗,更舍得烧’导致的。

    我对古勇将这人很了解,也跟他形成了战略合作,长达两年多。他是典型的资本运作型创业者,cfo出身,对新技术不是很敏感,只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产出比敏感。就算他最终发现我这个布局的优秀,没个半年考察、下决心,再花半年做算法、搭团队,是根本抄不好的。

    而人工智能的东西要想发挥作用,大数据的喂养是很关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相比于优酷,在人工智能分发方面,占有2年的领先优势,我觉得是完全没有难度的。这个差距,足够值我今天要的估值差价了。”

    杰克马和蔡重信相视一眼,暗暗点头,也知道冯见雄对这个角度的解答,是正确的。

    杰克马也懒得锱铢必较,选择了抓大放小,问下一个关键:“那么,你又准备怎么防备张一鸣抄你的后路呢?我觉得,对你而言,在这个问题上,他才是比古勇将更危险的对手。”

    ……

    如何防止张一鸣抄自己的后路呢?

    对于冯见雄来说,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至少杰克马是这么以为的。

    在人工智能领域,至少在2015年以前,因为“谷歌家的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又击败正牌世界冠军柯洁”等事件还没发生,所以资本界对“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的砸钱,还是比较理智的。

    这个领域的人才价格,也至少比后来低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资本风口还没到来。

    2015年之后,但凡是个打着“深度学习”专业方向的名校博士(这里所谓的‘名校’,是特指多伦多、mit、普林斯顿和斯坦福、uc伯克利等几家名校,清华什么的不能算),稍微有一两年项目经验(哪怕是读博的时候跟着导师做项目也算)

    那么,互联网巨头基本上都会出至少50万人民币以上的月薪延请。(如果是清华级别的,30万以上也行。而2015年以前,这样的新手10万都拿不到,也就比同等年龄/资历的码农,高出不到3倍。)

    至于那些很早跟着扎克伯格做过人脸识别项目的、或者跟着谷歌做过智能图片引擎的,能独挡一面当项目技术服务负责人的,在2015年之后的行情,都是几百万到几千万美元的年薪/分红/期权,这些都不是梦。

    谁让后世的人工智能火得不行,引起了全人类资本圈的恐慌呢。

    似乎谁赶不上这班车,谁未来就会沦为社会底层。所有的风投基金都是拿出逃命或者说赌命的勇气在博,人才的价值当然是狂热疯长。

    (ps:我亲眼见过不少比我更有钱、更有学历的人。聊起人工智能的时候,哀叹他们儿子这一辈,将来能不能活下去。那都是至少住着价值几千万别墅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儿子那代人饭都吃不上了。)

    或许有人会以为:既然人工智能还没那么受重视、人才没那么值钱,那么对于肯较早投入的冯见雄而言,岂不是更容易砸钱出成果?

    但事实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不火,所以人才少。培养规模也小。“深度学习”体系的奠基人杰夫辛顿教授本人,都是2006年才完善自己的学说的,他带的第一批博士生,2009年才毕业,几乎都进了谷歌和facebook。

    其他这一研究方向的教授们,人才培养进度只会更慢。所以如今地球上最多只有3届搞这玩意儿的应届生可供选择。

    冯见雄现在是拿着钱也招不到人。而只要他想涨价,那么那些大公司就会想办法挽留,或者拿出期权,又或者是用未来的发展愿景绑定人心。

    虽然今年他已经悄悄在挖人墙角了,其实挖到的也都是张一鸣手下几个挑剩下来的。

    如果冯见雄的动作再大一些,真的下狠手让张一鸣连自己的核心业务研发都维持不下去。那张一鸣也不是吃素的,大不了提前一轮扩大融资、降低创始人团队持股比例。

    那样,整个行业的军备竞赛就提前升级了。

    这不是冯见雄想看到的。

    所以,他只能是适度地挖人,满足于边角料。

    ……

    靠着边角料撑场子的人,要说自己不怕技术大牛抄自己后路,听众肯定是不太容易相信的。

    必须有一个证明“技术大牛因为某些原因,偏偏无法复制我的成功”的理由。

    冯见雄智珠在握地说:“杰克,相信你应该知道,张一鸣的《今日头条》,只是在做新闻资讯类为主的内容分发。视频,甚至哪怕只是短视频,他都毫无涉猎。以他如今的资金和扩张速度,至少三年内他扩展不到视频领域来。”

    面对这个说辞,杰克马没有反应,只是让蔡重信回应:“可是小冯,你要支撑你的高估值,就得证明‘哪怕三年以后,他真的做大了,想跨界,依然跨不过来’我们是为你未来的前景投钱,不是为你这三年投钱。”

    冯见雄纠正道:“三年之后,他想转过来也做不到人工智能也分很多个细分领域,哪怕局限到智能推送这一亩三分地上,也是有很多截然不想干的技术路线的。

    《今日头条》和谷歌推送,主打的是文字内容的语义识别。通过让算法阅读一篇文章,抓取关键词、大致归纳出核心思想,断定这篇咨询是涉及哪些方面的,然后再推送给可能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读者,从而节约读者手机屏幕上的咨询筛选时间,强化广告/推荐位效率。

    而这种技术,对于‘视频内容’的识别,可以说是毫无帮助。目前全世界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